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个人事迹

| 徐球

人民科学家的荣誉称号落在了赵忠贤的身上,赵忠贤是怎样的科学家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个人事迹5篇(精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个人事迹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个人事迹(精选篇1)

2017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始筹建,赵忠贤接受邀请出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职,从北京来到了东莞松山湖。甫至岭南,赵忠贤便喜欢上这里温润宜人的环境。如今,他每年多半时间长住松山湖,同时也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整个建设运行出谋划策。

此前赵忠贤院士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时表示,之所以愿意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希望能够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实验室,将来在材料科学研究的某些方面,成为业界公认的一流研究平台。

在他的倡议和指导下,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迅速建立起来,瞄准国家面临的超导薄膜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进行攻关。2021年,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研发出“三光束脉冲激光共沉积镀膜系统”。通过技术集成创新,该团队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成功研制出基于国产部件的设备,并制备出2英寸双面钇钡铜氧(YBCO)超导单晶薄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在他看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方面注重研究实效,不以论文论英雄,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搞攻关;另一方面,充分信任科学家,原本购置设备的钱可以灵活用于自主研发,“允许用打酱油的钱去买醋”,赋予科学家自主权。正是松山湖科学城给予的宽松科研环境与合理的评价体系,为这一成果取得提供了重要土壤。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个人事迹(精选篇2)

那时国内实验条件落后,与国外差距巨大,但这阻挡不了赵忠贤和同事们的科研热情。缺少实验设备,他们就自己动手现造;为了赶实验进度,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困得不行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醒来继续工作。

1987年2月,赵忠贤团队再次取得突破,他们独立发现了临界温度93K的液氮温区超导体,并在国际上首次公布其元素组成,即钇—钡—铜—氧。从此,科学家可以用相对便宜且好用的液氮取代昂贵的液氦来构建低温环境,更利于超导的应用。

液氮温区超导体的发现引发学术界轰动。1987年,赵忠贤受邀赴美国参加物理学术会议,是5位特邀报告人之一。

发现液氮温区超导体后,荣誉和奖励接踵而至。赵忠贤淡然地说:“荣誉归于国家,成绩属于集体,我个人只是其中的一分子。”科研路上,他没有止步,依旧一门心思扑在实验室里。

2008年,日本科学家发现在镧—氧—铁—砷体系中存在26K的超导,赵忠贤敏锐意识到,这一类铁砷化合物很可能是新的高温超导体。

赵忠贤和团队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厚积薄发,又在铁基超导的突破中作出贡献。他们制备了50K以上的系列铁基超导体,并创造了铁基高温超导体临界温度纪录。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个人事迹(精选篇3)

赵忠贤,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1月生,辽宁新民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十、十一届全国____委员。他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主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潜心致研,为高温超导研究在中国扎根并跻身国际前列作出突出贡献,在国际超导界享有盛誉。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3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等。

在中国超导研究领域,有一位不容忽视的泰斗级人物,其便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基于他和研究团队所取得的卓著成果,中国超导研究成功迈入国际前列,赵忠贤也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超导物理学家。

从 1911 年荷兰物理学家首次发现超导现象,到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以铌钛(NbTi)超导合金为代表的实用超导体材料被人们找到,自此,科学家们开启对低温超导技术的研究热潮。

以 40 开尔文(Kelvins,K)为界,超导材料可以被划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前者的临界温度小于 40K,后者则大于等于 40K。

找到临界温度更高的超导体材料,特别是在液氮温度范围内实现超导的材料,是该领域科学家们一直以来的梦想。

1964 年,赵忠贤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以后,就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开始研究超导材料。经过十年研究积累,他和研究团队认识到结构不稳定性和高温超导及超导临界温度之间存在关联。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个人事迹(精选篇4)

“有优秀的青年,就有光辉的未来。”赵忠贤非常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他的团队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在高温超导的攻关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赵忠贤总为年轻人营造宽松、不拘束的环境,让大家在谈笑间丰富知识;通宵工作时,他出钱给大家买吃的;有学生研究方向偏离了超导“主业”,他也支持学生按兴趣大胆研究。

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进入低谷时,一些研究者纷纷“转向”,有些研究团队甚至解散了。但赵忠贤认定,高温超导研究有潜力,未来必将有重大突破。

他告诫年轻人:“做事情要集中一点,精力不要太分散,不要选太多,这个也干那个也干。”“要选一个坚持十年,扎下根去,才能枝繁叶茂。”

在赵忠贤的培养和支持下,一大批年轻人成长起来并做出了优异成绩,有的成为了学术带头人。保持着创新激情的他总是对年轻人寄予厚望,常常会为他们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而兴奋不已。

时至今日,年逾八旬的赵忠贤依然没有停下脚步,他经常去实验室,了解最新研究进展,给予指导和建议。“期望有一天,由中国人发现更适于应用的超导体,甚至室温超导体,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赵忠贤说。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个人事迹(精选篇5)

2018年,中国科大60周年校庆之际,赵忠贤在“科教报国60年”科大精神系列报告会作题为“在科大读书的美好回忆”的报告。他与在场师生深情分享了自己在母校的求学经历,在他眼中,科大是一所充满朝气、希望和激情的大学,科大师生情谊深厚、教学相长,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给他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读书时,我们讨论最多的是‘红专’问题。”赵忠贤回忆,“红”在于内心深处的信念,“专”则要全身心地投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把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完成好。克服条件艰苦极端落后的工作环境,用自制的二手“土炮”实现举世瞩目的重大突破,赵忠贤甘坐“冷板凳”几十载的坚守,正是中国科大“红专并进”校训的内涵在他人生实践中的深刻体现。

赵忠贤始终心系母校发展,关心后辈成长。他认为,科教融合作为中国科大的特质,是使学校能够迅速发展并形成自己传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科大一直坚持基于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办学,坚持名师授课,不仅传播知识,更有助学生开阔思路、开拓视野,传递求真、质疑和创新的科学精神。1991年,赵忠贤曾回校,为青年大学生作题为《超导技术研究和我们的使命》的学术报告,激励青年科研人才用科技报效祖国。

百忙之中,赵忠贤还抽空活跃在地方校友活动中,同后辈学子热切交流,分享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建议,鼓舞着许多科大人。2019年4月,5902校友举行入学60周年纪念活动,赵忠贤回到母校,与老同学们再聚首,共忆芳华。时光染白了昔日意气风发少年郎们的两鬓,但历久弥新的同窗情却闪耀如金辉。当年因为同一个科学梦而走到一起的心,在人海中惺惺相惜,永远年轻。

25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