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称号个人事迹

| 徐球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获得了“人民卫士”称号,大家从这个称号里了解到了哪些事迹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称号个人事迹(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称号个人事迹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称号个人事迹篇1

授予15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根据主席令,授予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塔吉克族)“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近日,央视网记者跟随并记录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从家乡出发跨越4270公里赴京全过程。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家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在帕米尔高原,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70年接力护边,在生命禁区为官兵指向带路。

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刚成立不久,边防巡逻点位之一是吾甫浪沟——塔吉克语意为“死亡之谷”。这条路因险峻而出名,平时马匹都很难通行,只能靠牦牛引路,往返一次需要3个月,一路上还经常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在连队官兵犯难之际,巴依卡的父亲,塔吉克牧民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成为连队的义务向导。这之后的23年里,他带领边防官兵走遍了红其拉甫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

1972年,巴依卡从父亲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边境线上的义务向导,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边境上度过的。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成为护边员的37年间,巴依卡巡逻700余次,行程3万多公里,一次次帮助戍边战士化险为夷,他也被称为边境线上的“活地图”。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称号个人事迹篇2

2021年1月4日,拉齐尼为解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年仅41岁。同年3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称号。拉齐尼去世后,政府发的20万抚恤金,巴依卡后来全捐给了灾区。

时至今日,72岁的巴依卡早已走不动巡边路,他已经14年没去过“死亡之谷”。喀什边境管理支队____王博文说,过去巡边方式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随着边境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如今巡逻车辆能到达的区域越来越广,再加上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的普及运用,边境管控的力度越来越强,“现在除了部分崎岖难行或大雪覆盖的山路,我们对牦牛和马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

塔吉克族流传着一句话:“我们种地就是站岗,我们放牧就是巡逻。”王博文说,像巴依卡这样一家三代戍边的家庭并非个例。从1951年起,塔吉克族牧民就同边防战士们一起巡边护边,边防连、移____察、护边员共同树起了国境线上有生命的丰碑。

巴依卡的家乡提孜那甫乡距离北京4270公里,路上要花整整两天,他要先从乡里坐车五六个小时到喀什,从喀什飞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飞往北京。一路上舟车劳顿,他却一直很兴奋。这是巴依卡的妻子第一次去北京。巴依卡说,领完奖后,他要带妻子去爬一爬八达岭长城。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称号个人事迹篇3

在2024年8月5日下午,帕米尔高原上阳光炙热,微风轻拂,“风起疆南”支队成员们来到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拜访“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走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爷爷家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繁茂的花草和嫩绿的菜畦,几声婉转的鸟鸣,屋中乘凉的黄狗,田园温暖美好。

在塔县公安警官的陪同下,支队员们走入巴依卡爷爷家中。介绍了支队的情况后,支队员们首先参观了爷爷家中的小型荣誉室,观看了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爷爷及其父亲、儿子三代人义务为祖国戍边的宣传片。巴依卡爷爷对我们的到来与参观热烈欢迎,并表示为国戍边不仅是政府、军队、警察的工作,也是边境牧民的职责。

1949年,解放军进驻塔县后,帮助牧民们建房子、搬食物,做了很多有益于我们的事情,我们当时就感受到,解放军来了,党的领导就来了。从这种朴素的念头出发,我的父亲开始自发地为戍边的解放军做向导。1972年,我接替了我的父亲继续戍边。从我的父亲带我去到边境,走过每条边境巡逻的路线后,我和解放军就像成了家人一样,每次巡逻,我都一定跟着他们一起去,直到我的儿子拉齐尼·巴依卡接替了我的责任。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国通语是自学的,我没有上过国通语学校,这些国通语都是40多年来我一点点和解放军们学习的,他们说一句,我就学一句,他们一直说一直说,我就学会了。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称号个人事迹篇4

秋天的帕米尔高原,空气冷冽。雄伟的慕士塔格峰,静静俯瞰着大地。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获得“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的第二天,记者来到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见到72岁的巴依卡老人。

巴依卡家的小院子坐落在雪山脚下,大门两边悬挂着爱国拥军教育基地、喀什地区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牌子。

走进家中荣誉室,“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证书摆满房间。

“扎根帕米尔,忠诚戍边关。”70余年来,巴依卡一家三代接力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向导,共同守边护边,在祖国边防线上谱写了一曲忠诚之歌。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称号个人事迹篇5

巴依卡说,从小父亲便教育自己,正是边防官兵们夜以继日地守护祖国边关,各族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给他们带路,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1972年,父亲把这份责任传给了巴依卡:“你要继续走我的路,为祖国的边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巍巍昆仑,茫茫雪原。

巴依卡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他被当地军民称为边防线上的“活地图”,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无数次为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一次,巴依卡带着边防战士骑着牦牛经过开拉阿甫河。走在最前面的他被一个大浪冲到一块石头上,腿部骨折,痛得几乎晕过去。当时,另一名战士也被冲入汹涌的河水中,千钧一发之际,巴依卡不顾伤痛跳入水中,硬是把战士拉了回来。但很快他就不省人事,经过数小时的抢救才挽回了生命。

像这样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事,不知发生了多少次。

1986年,父亲凯力迪别克病重,可巡逻任务就在眼前,巴依卡十分纠结。父亲看出了儿子的心事,让巴依卡放宽心,嘱咐他将精力放在巡边上。

巴依卡忧心忡忡地踏上了巡逻征程。他走后没几天,父亲就离开了人世,被埋在了红其拉甫的山谷间,那是父亲特意要求埋葬的地方,因为那里可以眺望到国门。

254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