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德共和国勋章获奖者事迹
黄宗德共和国勋章获奖者事迹新鲜出炉,黄宗德的个人事迹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黄宗德共和国勋章获奖者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黄宗德共和国勋章获奖者事迹(精选篇1)
渡江战役中,黄宗德所在班作为突击班,乘小船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长江,在离南岸三四十米处,船被敌人炮火打坏,全班跳下木船,涉水渡江,黄宗德不识水性,被班长拉着胳臂前进,登上江岸后将敌一个前沿地堡炸掉。
渡过长江后,因为天降大雨,黄宗德和战友们分散在老乡家避雨。几个国民党散兵来老乡敲门,黄宗德俘虏了3个敌人,立了三等功 。
在渡江战役另一场战斗中,黄宗德所在连队接到上级任务,要为后续部队撕开一个进攻突破口。连长选了5名战士组成冲锋队,黄宗德是其中之一。大家心里都清楚自己很可能回不来了,但没有一个人害怕,更没有一个人退缩。战场上,5个人冲锋队牺牲了3个,还有1名战友的嘴里不停地往外吐血沫,黄宗德也身负重伤,他忍着疼痛挪到战友身旁,大声呼喊:“兄弟!不要睡!想想家人!想想你最想做的事!要活下来啊!”战友拼尽最后的力气睁开眼睛,望着他说:“替我向家里人捎个信,也替我看看咱们的新中国……”
1949年5月,黄宗德随部队参加上海战役,立四等功;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黄宗德共和国勋章获奖者事迹(精选篇2)
白天,大家就潜伏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当时正值夏季,潮湿闷热,每一寸肌肤都像被一层无形的湿布包裹着,呼吸间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黏腻感。战士们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蚊虫叮咬也不敢乱动,想咳嗽就紧咬舌头,闷哼几下不出声。
全身的衣服终日被汗水和雨水浸透着,战士们身上很快就捂出了脓疮。大家饿了舔一口背包里被雨水泡得酸臭的炒面,渴了就低头嘬一口泥坑里的积水,不久全班都拉起了肚子,体力大大下降。但战士们全都自觉严守纪律,无一人叫苦。整整7天7夜,他们才挖成20多个小屯兵坑,可供一个排作冲击出发地域……
黄老轻轻抬起右手,向庞金喜比画着“7”,手臂上那条条青筋,有力地向外鼓胀着。
那一瞬间,庞金喜怔怔地望着黄老。他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苦难才磨砺出这般惊人的毅力。
庞金喜翻开了一张二等功立功证书,表彰的是黄老在1963年天津地区防汛抗洪中的突出表现,他扯着黄老的衣袖询问其中的故事。
言语中,黄老眼前又飘落当年那场大雨。那些天,河北省南部和中部连降暴雨,一波波洪峰接踵而至。
那一年,黄宗德32岁,早已经提干了,是组织股的一名干事,奉命在一个连队蹲点。接到抗洪命令后,他迅速带队冲上河堤。秋风阵起,洼淀上掀起一排排激浪,不停地拍打着堤岸。据当时报纸记录,最大风力达到八级。堵堤的泥沙一投进去,就被浪涛冲走,险情迭出。
黄宗德共和国勋章获奖者事迹(精选篇3)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17岁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多场战役战斗中屡立战功,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如今虽已93岁,仍坚持做红色基因的传递者。
正在跟同学们讲述战斗经历的这位老人就是黄宗德,今年93岁的他,虽然患有风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甚至至今仍有3块弹片留在体内无法取出,但他仍经常深入部队和机关、学校、企业等地讲述战斗故事。
战争的残酷场景在黄宗德的记忆里始终挥之不去。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17岁的他踊跃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随后的战斗中,胆大敢拼的黄宗德经受住了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等数次战斗的考验,他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四等功数次。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凭一己之力活捉了22名俘虏,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那时他年仅22岁。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介绍,打仗之前学的朝鲜话,在朝鲜打仗用的就是:“投降!宽待俘虏!缴枪不杀!”
面对强大于我数倍的敌军,想要取得胜利,除了英勇无畏,还得灵活机智。
黄宗德说,他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那时候他就自己拿主意说:“五班六班赶快过来。”瞎喊,因为中国话他会听,一个一个出来,结果一数是24个,门口的2个炸死了,抓了22个人。当时他没有觉得多么了不起,下了战场他们连就剩下13个人。黄宗德说,这打仗你死我活,打仗哪有不牺牲的。但是有一条,打仗要往前冲,不管在哪儿打,越在后边越不行。
黄宗德共和国勋章获奖者事迹(精选篇4)
接触到的关于黄宗德最全面的资料,是干休所政委孟玮为每一位老同志制作的一册“红色档案”。她说,他们是在抢救一段即将逝去的历史,这些记忆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
孟玮第一次听黄老讲战斗故事是在2019年夏天。那天,空气中没有一丝风。大家坐在院中小凉亭里,穿着短袖都热得汗流浃背,可黄老却坚持穿着长袖军装,胸前挂满了军功章,脖子上也挂上了几枚沉甸甸的奖章。
孟玮劝黄老换件衣服,黄老却说:“只要我身体允许,我就穿着军装讲,这样才有军人的样子。”
阳光透过凉亭上方细碎的枝叶,落在那一枚枚军功章上,金光熠熠,光芒四射。战士们好奇地央求黄老讲讲军功章背后的故事。黄老的脸上洋溢着奕奕神采,缓缓讲述起那场永远不会忘记的战斗——
1953年7月,黄宗德所在连队奉命攻打上九井西山。一天夜幕降临后,轰隆隆的炮声打破了上九井西山的宁静。敌人阵地上腾起团团烟雾,“嗒嗒嗒”的轻重机枪声响彻夜空。炮火延伸时,嘹亮的军号声响起,黄宗德带领战士们迫不及待地冲出壕沟。
敌人机枪的子弹从暗堡射出,呈交叉状牢牢封锁了前进道路。黄宗德果断改变预定路线,带领战士们沿着一条新发现的小路,奔向敌前沿阵地。高低起伏的山坡上,敌人设置了一道道铁丝网,拦住了前进的道路。由于爆破手在之前战斗中已经牺牲,黄宗德指挥全班强行越过6道铁丝网,战士们裤子被划破,腿上鲜血直流。
第7道铁丝网设在较陡的山坡上,横向延伸,难以越过。新战士蒲中华在腹部受伤的情况下,挥动铁锹去砍桩上的铁丝网,砍了几次都砍不断,便将身体趴在铁丝网上,大声说:“班长,班长,从我身上过吧!”
讲到这里,黄老的声音戛然而止。蓦地,黄老呜咽起来,颤颤巍巍地抬起胳膊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孟玮的心揪了起来,她走过去蹲在黄老膝前,轻轻握住他那双苍老干瘦的手,却感到那松弛的皮肤下面,有一种非常刚硬的力量。就在那一瞬间,孟玮意识到,那是蕴藏在骨头里的力量。
黄宗德共和国勋章获奖者事迹(精选篇5)
1931年8月,黄宗德生于山东荣成市寻山街道万石耩村一个贫农家庭,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大。1941年,由于家里人多粮少,10岁的黄宗德只读了一年小学就辍学,在附近村庄给地主富农打工。因为年纪太小,干不了力气活,黄宗德只能干打驴草、放牛这样的小工活,每年的工钱只有“一双布鞋、二尺粗布和五升玉米”。
当时的荣成已经被日军侵占,日伪军经常下乡扫荡、抢粮。1941年7月,距离万石耩村只有几里路的寻山所村,被日伪军放火烧掉了全村874间房屋,烧死杀死了8名村民。荣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抗击日寇。年幼的黄宗德也加入了村里的儿童团。1943年,他在寻山青安屯村小学当校工。青安屯村小学是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据点,多名教职工是地下党员。黄宗德因为年纪小,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经常为党组织到附近的几个村子传递情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14岁的黄宗德报名参军,但因为年纪太小而被留下来。直到1948年10月,17岁的黄宗德才如愿以偿,在胶东军区东海指挥部当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此时,全国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淮海战役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华野第7纵队由于连续参加了潍县战役、津浦路东段阻击战和济南战役,又马不停蹄地参加淮海战役,未能及时补充兵员。黄宗德所在的东海部队被紧急抽调补入华野7纵。他们急行军到达潍坊,换乘板车到达淮海战役前线,旋即赶到蚌埠地区,参加淮海战役最后一阶段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