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先进事迹

| 徐球

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先进事迹是什么样的呢?王永志院士的贡献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先进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先进事迹

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先进事迹精选篇1

王永志(1932年11月17日-2024年6月11日),辽宁昌图人,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航空航天部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暨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导弹系列总设计师。

1932年,王永志出生在辽宁。18岁时,王永志听闻美国飞机在朝鲜战场上狂轰乱炸,意识到国家需要强大的国防来守护。“就是因为这场战争,我有个同学参加志愿军,还没等过鸭绿江就被炸死了,这个时候我就有一种满腔的义愤。干脆我造飞机去,你怕什么我搞什么!就这样,朝鲜战争一下子把我的个人志愿全改变了,就是要保家卫国,强军强国,不能再挨欺负了。”王永志在《口述北航》录制中这样回忆。

为了少年人满腔热血的爱国梦,王永志放弃了原本做农业科学家的梦想,大学报考了飞机设计制造专业。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王永志成为了北航的首批学生,其间被派往莫斯科继续学习。他回忆道:. “一天,北航的党委书记王大昌找我谈话,告诉我学校推荐我留学苏联,继续学航空。我听后欣喜万分,心想如能成行,我一定加倍努力学习,决不辜负祖国重托。这时我刚念完大学一年级,就被北航派去留苏了。”后来,王永志又因为国家需要改学火箭导弹设计专业。

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先进事迹精选篇2

研制战略导弹、研发运载火箭、送中国人上太空并筹建“天宫”……这是组织交给他干的三件事,也是他用一辈子干的三件事。每一件事都可谓惊天动地,足以让一个人穷其一生。

溘然长逝3个月后,2024年9月13日,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儿时家贫,直到家乡解放、分上田地,王永志的家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11月,17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听党话、跟党走,党让干啥就干啥”,开始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紧紧相连。

上中学时,他品学兼优,立志要当一名农学家。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飞机频扰辽东,改变了这个东北少年的人生梦想。他立志投身国防,1952年考上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

1955年,王永志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航空系学习。两年后,他又服从国家需要,改学火箭和导弹设计专业。

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先进事迹精选篇3

王永志身形挺拔而消瘦,面庞周正,80多岁时还头发茂密,自己曾开玩笑说:“头发是染过的,不过还挺多。”王永志是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曾任火箭院第六任院长,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个奖项,也曾被中央军委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

2024年6月11日,王永志驾鹤西去,告别了让他一辈子牵挂的航天事业。他的去世,引发了众多航天人对他的缅怀。他科学的治学精神、求是的科研态度、平易的处事风格,为无数与他共事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永志出生在东北农村,中学时,他痴迷于摩根的遗传理论、米丘林的学说,想让脚下贫瘠的土地长出吃不完的农作物。

抗美援朝号角吹响,战火蔓延到鸭绿江畔,王永志报名参军,但和多数高中生一样被要求留在学校“搞好学习”。看到一架架翱翔的战机,王永志意识到,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当生物学家不过是一句空话。于是,他改变了理想,要研究天上的飞机。

1952年,王永志如愿被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制造专业录取。此后,他人生选择的每一步都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在精英荟萃的清华大学,王永志感受着先进思想的传播。1955年,凭借优异的成绩,他被选拔赴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在秋风中搭上了去往苏联的列车。

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先进事迹精选篇4

1932年11月17日,王永志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八面城镇一个农村。

回忆童年生活,王永志心酸不已。“当时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又多,能有上小学的机会那已经是很难得了。上小学比较努力,因为我很珍惜读书的机会,教我的老师比较喜欢我。当时学校离家八里路,有时下雨回家很难,我的老师刘汉甲就让我住在他家。他对我的影响最大。后来,学校不办了,我就回家务农了。再后来创办中学,刘老师知道这个消息后,亲自找到我哥哥说:‘别把这个孩子给耽误了,他可是个有前途有出息的孩子。’就这样,我又进了学校的大门。如果没这一步,我后头的一切就都没有了。这一步,对我影响很大。”

王永志的初中学业是在昌图县八面城镇昌北中学完成的。初中三年,所有的考试他都是第一名。昌北中学对他影响很大,他就是在昌北中学毕业前秘密入党的,当时学校里还没有几个正式党员。1950年5月4日,王永志的中共党员身份正式公开。后来,王永志多次表示:昌北是我政治生命的一个起点。

从昌北中学毕业后,王永志被保送到沈阳东北实验中学(今辽宁省实验中学)。这所中学试验苏联教材和教学方法,这有助于王永志后来赴苏联留学。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王永志所在的学校被迫北迁,其间他经常听到空袭警报,因为美国的飞机时常侵入我国领空。“那时候,我就觉得,有了飞机,国家就有保障。所以1952年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时,我就报了清华大学航空系,从此走向国防建设。”

1952年,王永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1955年被选送到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飞机设计。1957年,是王永志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被他称为“难忘的1957”:那一年,他在莫斯科航空学院由飞机设计专业改学火箭导弹设计;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这一年成功发射;他回国后长期供职的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也在这一年成立……

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先进事迹精选篇5

东风二号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1964年6月,导弹发射在即,却遭遇技术难题——西北戈壁的高温天气导致推进剂膨胀,导弹无法达到预定射程。

现场专家绞尽脑汁,都在考虑用什么方法再给导弹多添加点推进剂。这时,王永志站了出来,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从导弹体内泄出600公斤燃料,这枚导弹可达预定射程。”

本来射程就不够,还要往外泄燃料?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想法是天方夜谭。

问题解决不了,导弹就无法发射。情急之下,年轻气盛的王永志鼓起勇气敲响了发射场技术最高决策人钱学森的房门。

仔细听完王永志的想法后,钱学森把导弹总设计师叫来:“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呼啸着点火起飞,果然命中预定目标,飞行试验验证了王永志建议的正确性。

这年,仅32岁的王永志开始在导弹研制领域崭露头角。

1978年,我国开展第二代战略导弹的研制工作。钱学森说,第二代战略导弹应由第二代人挂帅,建议由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自此,他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25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