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学家”王小谟荣誉称号事迹

| 徐球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荣誉称号事迹是什么样的呢?王小谟事迹大家想了解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人民科学家”王小谟荣誉称号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荣誉称号事迹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荣誉称号事迹【篇1】

王小谟(1938年11月11日—2023年3月6日),男,汉族,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中国共产党党员,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原副主任 。

1961年,王小谟从北京工业学院毕业 ;同年,分配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 。

1972年,任383雷达总设计师。

1984年4月,383雷达完成设计定型 。

1985年,38所迁建合肥获得批复,年底任38所所长 。

1988年,获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2年2月,任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军工局局长,开始预警机研制 [14]。

1993年7月,任电子工业部预研局局长兼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14]。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4月,任圆环工程总设计师、圆环工程办公室主任。

2005年,成功研制预警机ZDK03,并出口巴基斯坦 。

2022年5月17日,瞄准攻关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领衔成立王小谟空基技术实验室。

2023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

王小谟毕生致力于雷达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是中国预警机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1997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荣誉称号事迹【篇2】

雷达、预警机……自从50多年前走上国防科研这条路,这些装备就和王小谟紧密相连。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谟说他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后负责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预警机上。在他心中,中国人不比别人差,别人能想到的方案,我们中国人一样能想出来。基于对国家作出的重大贡献,王小谟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并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38年11月11日,王小谟出生于上海。他小时候喜欢两件事,第一是听京剧,第二就是研究无线电。小时候住大杂院,邻居喜欢唱京剧,王小谟他们一群小孩儿就跟着喜欢上了听戏。后来想听戏但没钱进戏院,他就自己组装收音机,逐步培养起了对无线电的兴趣。高中毕业时,为了选择志愿,学校组织学生去各个大学参观。当时王小谟看到展出的雷达,感到很震撼,就将雷达选作为研究方向,并被保送至北京理工大学。王小谟说:“当时无线电的民用主要是收音机,在军事上主要是用于雷达。在大学里学习无线电主要就是学习雷达研制,我就这样跟雷达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荣誉称号事迹【篇3】

王小谟,生于1938年11月11日,来自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作为中国著名的雷达专家,他的一生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在中国现代科技的天空中。2023年3月6日,他的离世让无数人为之惋惜,但他的精神与成就却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王小谟的职业生涯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以卓越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开创了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辉煌篇章。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便投身于雷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致力于为国家的航空防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那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王小谟和他的团队如同开荒者,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他们的努力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更为中国的空天安全筑起了坚实的防线。

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的王小谟,不仅是技术的引领者,更是无数年轻科研人员的导师与榜样。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无论是在实验室中,还是在科研会议上,他总是耐心地传授自己的经验,激励年轻人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正是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精神,使得中国的雷达技术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荣誉称号事迹【篇4】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就曾经启动预警机的研制,但终因当时国力有限和技术基础薄弱,未能成功。那时,王小谟就敏锐地意识到,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捍卫国家主权,实现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跃升,我国必须拥有预警机!在雷达科研一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我国的预警机研制事业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王小谟就规划和实施了对于机载预警雷达的关键技术攻关,并逐步突破了机载雷达最为关键的技术。为了加快预警机研制,我国开展预警机对外合作。作为该项目的中方技术总负责人,他坚决要求中方主导研制方案,并在国内同步研制,为自主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创造性地首次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把研制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

1990年海湾战争后,国家决定通过对外合作解决预警机装备急需。王小谟担任中方总设计师,主持系统总体设计,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基于二维有源相控阵体制的三面阵背负罩新型预警机工程方案。同时,带领和组织国内研发团队同步开展研制工作,掌握预警机设计方法和主要关键技术,锻炼和培养技术队伍,为我国自行研制预警机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科学家”王小谟荣誉称号事迹【篇5】

今天我们来认识“人民科学家”王小谟院士。他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引领我国实现了从地面雷达向空中预警指挥机的飞跃。

主持研制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引领中国预警机事业实现跨越式、系列化发展……他坚信“中国人一定能行”,终其一生为祖国国防事业打造“千里眼”。

他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

王小谟说,雷达事业的重大意义,就是要为国家站岗放哨。

1961年,从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的王小谟,被分配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今中国电科14所),从事雷达研究。

雷达被称为国防“千里眼”。上世纪60年代起,三坐标雷达成为当时国际雷达研究的前沿领域。此前,14所已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开始三坐标雷达的研制。1960年,随着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专家,只留下一摞资料。

当时,我国电子工业水平整体不高,迫切需要研制出自己的雷达装备部队。面对严峻的形势,王小谟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世界一流的雷达,为国争光!”

一番苦心研究后,王小谟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当时世界领先的脉内扫频方法,为日后的雷达研制打下基础。一年后,英国才提出同样的技术方案。

25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