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国人物事迹和精神
杜富国用赤胆忠心、铁血担当,以绚烂的青春印记、伟岸的英雄之躯,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丰碑。青春,最抢眼的是奋斗风采;为民服务的岗位,最吸睛的是担当精神。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杜富国人物事迹和精神,希望大家喜欢!
杜富国人物事迹和精神篇1
面对生死雷场,是“进”还是“退”?杜富国选择“让我来”;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安慰亲人战友,“我一定会坚强”;面对授勋,他抬起残缺的右臂,致以特殊的军礼。杜富国养成的“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特质,是红色沃土滋养形成的自觉,更是革命传统赓续的血性担当。
“杜富国。”
“到!”
“经南部战区陆军党委研究决定,给你记一等功1次。现在,为你颁授奖章和证书……”
2018年11月24日中午,陆军某扫雷大队举行了一场庄重的仪式,为扫雷英雄杜富国颁授一等功奖章和证书。
“希望你更加坚强,争取更大的荣誉!”仪式现场,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为杜富国佩戴一等功奖章。“是,首长!”杜富国声音洪亮。病床上的他,挺直了腰板,抬起了残缺的右臂,敬上一个特殊的军礼。
杜富国养成的“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特质,是红色沃土滋养形成的自觉,更是革命传统赓续的血性担当。
他的故乡在遵义
面对生死雷场,是“进”还是“退”?杜富国选择“让我来”;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安慰亲人战友,“我一定会坚强”;面对授勋,他抬起残缺的右臂,致以特殊的军礼;他在病房顽强锻炼、学习播音、练习写字,坦然面对伤残后的人生……这位年轻战士的情怀与担当源于何处?
遵义,是一座因红军长征而扬名的英雄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红色基因注入了杜富国的灵魂、化入了血液、融入了言行。红色基因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滋润着他不断成长。
2010年12月,杜富国在遵义市湄潭县的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旁,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走上军旅路,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1935年1月19日,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同样在这个地方,带领部队完成保卫遵义会议的任务后,告别湄潭的父老乡亲,挥师西进继续长征。
杜富国家门口的小路,就是当年红军长征强渡乌江、保卫遵义会议召开时走过的路;杜富国初受文化启蒙的皂角小学,就是当年收养革命烈士子女和遗孤的保育院。孩提时代,杜富国经常听前辈和老师们讲红军的故事,知道三爷爷冒着杀头的危险,救治了失散的红军战士。
参军出发那天,杜富国和湄潭籍的新兵们仰望红军塑像,他知道这些穿着青灰色土布军装和方口布鞋的前辈,就是和家里爷爷一起说过话、患过难、打过仗的长辈,心里平添几分亲切与敬意。向这些红军爷爷敬了第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杜富国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活。
小时候听到的红军故事,杜富国至今记忆犹新。有一位名叫钟赤兵的红军团长,在他的家乡娄山关战斗中喊“跟我上”,带领敢死队冲向敌阵。腿部中弹后,这位英雄团长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剧痛截去了右腿,还坚持走完了长征路。
杜富国说:“和战争年代相比,我们排雷的危险要小得多,受了伤治疗条件也好得多。想一想先辈们,我做的事不算什么。”
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将面对另一种人生。他有了新的目标:“虽然没了手和眼,耳朵也受了伤,但我还有嘴。如果可以,我想做一名播音员,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扫雷战士。”
民族英雄的感召
2010年,当19岁的杜富国来到军营时,墙上8位全军挂像英模目光灼灼,凝望着这个青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孩提时代起,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模的名字就如雷贯耳,自己能够穿上军装,和这些英雄同在一个集体,杜富国深感荣耀。
2018年9月,全军挂像英模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两人。只比杜富国大5岁的张超,让杜富国深受触动:英雄,离自己是如此近。
新训结束,杜富国被分到一个英雄的边防连队。他记得新兵下连第一课,指导员组织他们参观荣誉室时,讲述了连队战斗英雄严玉忠的故事。这位在战争年代立战功、受表彰的英雄,让新兵杜富国倍感荣耀:他就是我的榜样!
2015年,杜富国和战友们响应号召,来到英雄的扫雷大队。被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的三队队长蒋俊峰,参加国际维和扫雷行动的四队队长李华健,在扫雷作业中壮烈牺牲的英雄战士程俊辉……闪亮的英雄名字,成为杜富国心中的一盏明灯,点燃了一名战士的英雄梦。
入伍不久,杜富国和战友们面对军旗庄严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
杜富国把军人的铮铮誓言铭记于心:扫雷兵,就是要上无人敢上的虎山,就是要冒常人不敢冒的风险,就是要拿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1998年抗洪抢险,许多部队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团结就是力量》与洪水搏斗。而今,杜富国和战友们唱着军歌奔向生死雷场,战友们唱着军歌为他颁授一等功奖章。在军歌声中,杜富国和他的万万千千战友,向前,向前,向前,在强国梦强军梦的道路上冲锋前行!
老山精神的洗礼
老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从海拔、地貌、位置上说,这座山并不是最高,也不是最险。但这座山的精神高度,远远超越1422。2米的海拔高度,成为屹立于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山。
2015年11月,扫雷大队四队来到这片英雄之地扫雷。在30多年前的战争中,先辈们与边疆人民在这里浴血奋战,铸就了以爱国奉献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
杜富国所在的扫雷队,每年清明都要组织官兵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扫。长眠于这里的900多位烈士,人人都有感人心魄的事迹。看到韩跃奎烈士墓碑上刻的生平事迹,杜富国和战友们深感震撼。
这位牺牲时年仅21岁的烈士,系老山主攻团5连尖刀班班长。在老山作战中,他主动承担了最关键、最艰难也是最危险的开辟通道任务。当其他排雷手段失效时,他带领战士以身踏雷,炸倒一个,再上一个,炸倒一个,再上一个,终于在冲击主峰的战斗发起前,用血肉之躯开辟了一条宽3米、长72米的雷场通路,被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同样是排雷,同样是士兵,同样20多岁,同样在老山。和平年代离死神最近的扫雷兵,多了无畏,多了豪迈:我们扫雷历的险,算得了什么!韩跃奎老班长,我们踏着你的足迹来了!
在这片浴血之地,杜富国和战友们穿着厚如棉衣的防护服作业,一天下来汗水能把防护服浸透,第二天又穿着还没干的防护服上山作业。日复一日,防护服汗迹斑斑,汗味浓厚。3年来,杜富国和战友们的午饭基本在野外吃,没餐桌,没午休,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磨破迷彩服3套、磨坏作战靴5双,扫雷防护服和扫雷靴绝大多数破损,啃下了老山雷场这块“硬骨头”。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在续写着英雄的故事。一年前,杜富国和战友排雷作业后,排着队手拉手通过雷场,将四号洞雷场交还给边疆群众。如今,一棵棵树苗、一片片草果在倔强生长,给边境乡亲们带来了脱贫攻坚的新希望。
扫雷英雄杜富国虽然为人民利益失去了双手双眼,可在他的憧憬里早已装下这最美丽的画卷。
杜富国人物事迹和精神篇2
丹心报祖国,赤诚为民富。
杜富国——又一个英雄的故事在云岭大地、军营内外被人们争相传颂。
面对险象环生、突如其来的险情,是把危险留给自己,还是考虑自身安全。杜富国,这名90后战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为了保护战友,不幸英勇负伤,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的选择,令人感概,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人生总是面临诸多选择。选择需要志向。
入伍以来,杜富国始终把忠诚和信仰镌刻在灵魂深处,把使命和责任矗立在南陲边疆,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扫雷战场,不怕艰难困苦,不畏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务面前、关键时刻、危急关头,用一次次“让我来”的铁血担当,诠释了当代革命战士坚决听党指挥、勇于献身使命的铮铮誓言,展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为祖国为人民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时代风采。
杜富国同志在参与文山边境扫雷作业中,始终牢记使命、冲锋在前,不怕吃苦、不畏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使命担当,展示了人民子弟兵的优良作风,是“老山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杜富国面对这牺牲的危险,挺身而出、英勇无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誓言,杜富国是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言、用奋斗书写时代篇章的光辉榜样。
杜富国人物事迹和精神篇3
身在工作岗位,每名官兵都应当思职责、勇担当,增强“等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鼓起“敢于闯、勇于干”的精气神
参加扫雷前,他是原单位的“多面手”,是组织重点培养的骨干力量;服役期满,面对进退走留,他的回答如此铿锵:“雷患未清,何以家还。”在生与死、苦与乐的选择面前,“时代楷模”杜富国总是喊出“让我来”,勇毅担当使命。正如他负伤后所言:“哪怕是一千次、一万次,我也会一如既往地选择扫雷,因为我是一名军人。”
人的一生处处面临选择,对军人而言,经常要直面得失考验。当前,随着改革持续深入推进,许多官兵的工作岗位、职责任务、家庭生活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利益得失面前,能不能处理好“小家”与“大家”、“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能不能义无反顾践行从军誓言、保持初心本色?这些都是对每一名革命军人的现实考验。对于革命军人而言,真正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强军梦,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难以解开的思想包袱都将迎刃而解。当我们秉承为国为民的坚定信念,将其作为自己不变的价值追求和奋斗指向,落实到一言一行上,军旅之路必将绽放耀眼的光彩。
“让我来”精神反映的是一种崇高纯粹的得失观。这种得失观,是“吃遍千遍苦,不喊一声累”的坚毅,是“为任务敢拼命,为战友不惜命”的勇气,是“人民有危难,带头冲在前”的担当。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这样的价值观代代相传,这样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董存瑞、雷锋、林俊德、张超等英雄模范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杜富国以危急时刻“让我来”的壮举加入到这个英雄行列。毛泽东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当挫折和困难到来时,当生与死的考验到来时,每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都应当毫不犹豫地喊出“让我来”。
一时一事“让我来”不难做到,难就难在时时处处都能做到“让我来”。强国强军的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这是时代的考卷,也是党性的试金石。面对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应像杜富国那样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树起“让我来”的担当自觉,始终坚守初心、勠力前行,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真正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面对得失考验,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能不能像杜富国那样,始终保持履职尽责的热心、干事创业的决心和攻坚克难的信心?考验面前,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埋下头学习、扑下身子工作;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力,任劳任怨做事、无怨无悔奉献;以“吃得世上千般苦”的毅力,在实践中历练,在磨砺中成长。要少打“小算盘”,多谋“大棋局”,少算一点个人得失的“小账”,多算一些顾全大局的“大账”。
任务越繁重,越需要能挑重担的人。曾有人问杜富国为什么入党,他说:“我入了党,就有资格挑担子、带头干。”杜富国守初心的这种坚定自觉,值得当下一些党员对照反思。强军兴军的征途上,难免会遇到总得有人扛的“炸药包”、总要有人接的“烫手山芋”。如果有困难就退缩、有风险就躲避,考虑个人前途多、考虑军队未来少,就会迟滞发展甚至错失机遇。面对利益羁绊,每名官兵都应学会跳出一时一地一己之囿看问题作取舍,从而守住信仰、守住党性、守住底线,自觉把心思精力凝聚到强军兴军的实践中。身在工作岗位,每名官兵都应当思职责、勇担当,增强“等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鼓起“敢于闯、勇于干”的精气神。人人都敢于喊出“让我来”,勇于向组织提出“请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强军事业就会充满蓬勃生机,灌注强大动力。
杜富国人物事迹和精神篇4
时间回到2018年10月11日,中越边境第三次大扫雷人工搜排的最后一块雷场,在这次排雷中,杜富国为保护战友,被一枚突然爆炸的加重手榴弹炸成重伤。“你退后,让我来”是他负伤前留给战友的最后一句话。而他自己却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杜富国的事迹传开后,引发了全军乃至全国的关注。2008年11月18日,杜富国被授予一等功。12月20日,他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2019年2月18日,杜富国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2019年5月16日,杜富国成为“全国自强模范”。2019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国宣传发布杜富国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不管是在极为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较为安稳的和平年代,英雄始终是我们学习和致敬的榜样。杜富国作为英雄,值得我们永远记住;“让我来”作为一种精神,值得我们代代传承。
“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你退后,让我来!”杜富国每次与死神打交道时,都会对战友说这句“口头禅”,杜富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掩护了战友,换来一方百姓的安全。他用生命担当使命,用青春书写荣光,诠释了新时代的英雄精神。
杜富国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进取的精神,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大力发扬忠于使命、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爱岗敬业、干好本职工作,积极投身改革事业,为强军梦、强国梦贡献力量。让我们向杜富国致敬,向每一位甘于牺牲奉献的英雄致敬!
杜富国人物事迹和精神篇5
“让我来”,是杜富国的标志性语言,也是他敢担当、勇作为的生动体现。面对杜富国的铁血担当,每名官兵都应少想些得失比、多提升担当值,大胆喊出“让我来”。
“处事者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担当,是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一种无私的政治品格,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担当大小,体现着一个人的胸怀、勇气、品格,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杜富国始终把“担当”二字立在心头,任务面前,他总是自告奋勇、挺身而出;关键时候,他总是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危急关头,他总是冲锋在前、舍己为人。正是有了强烈的担当情怀、勇敢的担当精神,让杜富国用“惊天一挡”书写了新时代英雄战士的大忠、大义和大爱。
人无担当不可以立,军无担当不可以胜。当前,我军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建设、练兵备战的关键阶段,更需要“让我来”的担当精神。然而担当精神,也有少数官兵总打着个人的“小算盘”,思虑着自己的得失比,一事当前,先考虑是否有风险,而不是是否有价值。这些人,只想守住底线不出事,不想追求高标准勇作为,缺少的就是“让我来”的担当。如此思想行为,必然难以书写壮美的青春篇章,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有担当的青春最美。革命战争年代,英雄前辈用身躯滚雷区是一种担当;和平建设时期,扫雷官兵手挽手蹚雷场也是一种担当。奋进在强国强军的伟大征程上,青年官兵应以杜富国为榜样,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担风险,号令当头“让我来”,重担面前“让我来”,生死关头“让我来”,苦累危难“让我来”,挑战考验“让我来”,用青春、热血和生命不断提升自己的担当值,铸就充盈、丰厚而出彩的军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