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元经济研究贡献事迹

| 徐球

2024年张卓元经济研究贡献事迹大家了解多少呢?张卓元事迹同学们看过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张卓元经济研究贡献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张卓元经济研究贡献事迹

张卓元经济研究贡献事迹篇1

张卓元被喻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一棵“常青树”,长期参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1955年,《经济研究》杂志创刊,张卓元有了一个新身份——编辑。1993年,他参加了中共十四届____《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起草工作,这一文件开启了市场经济之门。此外,张卓元还参与了中央文件起草。他的老同事、老朋友吴敬琏赠他“玉泉山人”雅号。

中国经济学界的“稳健派”。他一直强调经济发展和改革要稳中求进,以改革促进经济稳定和使经济步入良性循环。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他提出价格改革“一调二放三挂钩”和“走小步、不停步”的改革方略,成为支撑中国“渐进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1987年,刘国光、张卓元领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提出“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稳健改革派”由此诞生。张卓元都要一再强调:“稳中求进的思想是刘国光、戴园晨、沈立人、陈东琪和我等人集体探讨的结果,这四个字是陈东琪首先概括的。”

张卓元经济研究贡献事迹篇2

20世纪60年代,张卓元主张以资金利润率作为评价经济活动的标准,以生产价格作为定价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致力于研究价格改革理论与市场问题,提出价格改革“一调二放三挂钩”和“走小步、不停步”的改革方略,着力处理好理顺价格关系和稳定物价水平的关系,成为支撑中国“渐进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与刘国光等一起提出“稳中求进”的改革和发展思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张卓元专注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提出了加快中央企业改革步伐、引进中国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改善产权结构等主张;从1993年参与中共十四届____《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文件的起草工作始,历经起草党中央全会文件等,推进理论向政策的转化。

截至2014年2月,张卓元已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27部,其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价格、成本和利润》《社会主义价格理论与价格改革》《论中国价格改革与物价问题》《论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化改革》《张卓元改革论集》《张卓元经济文选》《新中国经济学史纲(1949-2011)》《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生产价格》《中国经济学60年》《新中国经济学史纲》《张卓元选集》《张卓元文集》《新中国经济学史纲》《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四十年》等。

张卓元经济研究贡献事迹篇3

张卓元和妻子李秀珍是中学、大学同学,毕业后又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同事。

“张卓元是中国经济学界的‘常青树’,为中国改革新时期的经济理论创新,为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深圳特区报》评)

“张卓元是中国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之一,紧跟改革步伐的理论探讨,参与了重要改革阶段的理论创新,是‘稳健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最重要的市场经济专家之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光明日报》评)

“张卓元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久负盛名的优秀经济学家,是中国重要的市场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梅州日报》评)

张卓元经济研究贡献事迹篇4

张卓元教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事业成就卓著。他不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而且在教育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张卓元教授参与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这部教材对于培养经济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我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卓元教授指导培养了众多学生,其中包括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房汉廷等。他的学生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新一代经济学家,这充分展现了张卓元教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贡献。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于激励和引导年轻学者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张卓元教授的教书育人事业,不仅体现在他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教材编写上,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悉心指导和培养上。他的工作和成就,为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他的努力,一批又一批的经济学人才得以成长,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张卓元经济研究贡献事迹篇5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1950年高考,17岁的张卓元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中山大学经济学系同时录取,他果断地选择了后者,开启了与经济学长达70余年的不解之缘。 

张卓元笔耕不辍,先后出版著作近30部,发表论文5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和《新中国经济学史纲》等重要文献,为中国经济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做学问难,难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信念。张卓元,正是那个坐得住“冷板凳”的人。 

2009年,张卓元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讲出了他心中的“学术观”—— “对于做学问来讲,最重要的应该是兴趣,其次才是天赋。仅有天赋,没有兴趣,对知识没有渴求和好奇,很难静下心来钻研。兴趣恰恰是‘坐下来’并且‘坐住’的关键。”

25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