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人民艺术家国家称号事迹
田华人民艺术家国家称号事迹大家了解哪些呢?田华有哪些杰出的表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田华人民艺术家国家称号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田华人民艺术家国家称号事迹精选篇1
沃土能培育出鲜花。田华,正是一株在沃土中开放的花朵,“党和人民培育了我”。
从抗日敌后战场的“篷帐舞台”,到新中国的大银幕,再到人民解放军一线指战员身边,炮火硝烟洗礼着她,时代的朝露滋润着她。
演一路、歌一路,田华塑造了“白毛女”“党的女儿”“人民法官”等无数家喻户晓的角色。她的艺术人生,繁花无尽。
1940年初夏,华北平原麦香怡人。河北唐县北固城村的扬谷场上,挤满了十里八村的乡亲——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在这里演出。 12岁的刘天花第一次看“说话的戏”,戏名叫《我们的乡村》,戏里的村干部、妇救会、儿童团,还有可恶的汉奸,演的是她生活中的人,说的是抗日救国的事。
刘天花看得如痴如醉,鼓掌鼓得很卖力,学唱革命歌曲唱得特别大声。
第二天,她换上一身崭新的土紫花布衣裳,加入抗敌剧社,正式参军。时任剧社副社长汪洋给她起了个艺名:“田华”。
从此,田华再也没有离开她热爱一生的革命文艺工作。
田华人民艺术家国家称号事迹精选篇2
抗战期间,晋察冀军区向敌后展开“政治攻势”,以打破敌人“囚笼”。
田华也跟随剧社文艺轻骑队提起写标语、画壁画的桶子,带上简便演出用具,翻过一道道封锁沟墙,绕到敌后甚至是敌炮楼附近演出。
歌剧、秧歌剧、活报剧,田华他们的表演揭露了敌伪的残暴欺诈,指明了抗战必胜的前景。妇女们紧紧拉着田华的手,思想活跃的青年向她打听抗日根据地的情况,伪军家属泣不成声要劝丈夫改邪归正。
“艺术是我们的枪,舞台是我们的战场。”田华说,文艺轻骑队是敌人重点袭击的对象,但炮火不能让他们退缩。
1944年,16岁的田华加入中国共产党。
田华人民艺术家国家称号事迹精选篇3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田华塑造的“喜儿”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形象深入人心。
演党的女儿,做党的女儿。是她不懈的人生追求。
演电影、演红色电影,是田华艺术生涯乃至整个人生的主旋律。
1958年,田华出演影片《党的女儿》。饰演共产党员李玉梅。
影片上映后引起了极大轰动。
连茅盾都破例发表了评论文章,写道:“田华塑造的李玉梅形象是卓越的,没有她的表演,这部电影就不能给人以那样深刻而强烈的感染。”
李玉梅的角色,让田华成为“党的女儿”的代名词。
田华曾表示:《党的女儿》给了我荣誉,给了我不老的灵魂。演党的女儿,做党的女儿是我不懈的人生追求。
田华人民艺术家国家称号事迹精选篇4
她12岁参加八路军,80多年后依然坚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为人民服务,奋斗是贯穿她一生的主旋律。热血青春里,部队打到哪儿,她就演到哪儿,她是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文艺战士。她曾在银幕上成功塑造《白毛女》中的喜儿、《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法庭内外》中的尚勤等一批有民族品质的新东方女性形象,她是中国电影史上永远的丰碑。
她就是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老师。
金秋九月,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96岁高龄的田华老师也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又一次收获——9月13日,她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在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背后,是一段跨越96载的传奇人生,更是一串激励人心的精神密码。
1928年8月,田华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个农民家庭。4岁时,她便没了母亲,是父亲含辛茹苦把她和其他兄弟姐妹拉扯长大的。12岁时,在父亲的支持下,她加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成为抗敌剧社儿童舞蹈队的一员,从此走上了革命文艺的道路。
田华人民艺术家国家称号事迹精选篇5
12岁参加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
一边干革命一边走上演艺道路。
田华原名刘天花。1928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县一个穷苦的农村家庭。家中6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五。
唐县是革命老区是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曾以18万人民养育了5万名八路军而被命名抗日“模范县”。1940年,田华12岁。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来到唐县固城村演出。
田华与儿童团的小伙伴一起去看演出。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话剧。受到鼓舞的她毅然报名加入了抗敌剧社。
出演白毛女,家乡的故事让她迎来演出事业高光时刻。
1950年,田华22岁。她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当时东北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电影《白毛女》 《白毛女》的故事发生在河北平山县。导演水华想找个北方人来演“喜儿”。认为扮演者要有一定的农村生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