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思连”先进事迹材料

| 泽慧

杨根思是中华人民解放军部队的一名战士。他身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每一个了解过他的事迹的人都为之动容。

“杨根思连”先进事迹材料

“杨根思连”先进事迹材料篇1

那是1950年的冬天,冰雪笼罩着朝鲜的山川大地,气温逼近零下40摄氏度,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在这天寒地冻中打响。

1071.1高地,下碣隅里外围的制高点,是敌军逃窜的必经关卡。28岁的连长杨根思主动请缨,扼守关卡。

是夜,战士们蹲在用冰雪垒砌的工事里,脚和鞋袜早已冻在一起。黎明时分,密集的炮弹如雨点般落下,转眼间工事毁了,山石红了。

武装到牙齿的敌军蜂拥而至,阵地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杨根思和战友顽强抗击,接连击退了敌方8次进攻。

又一股敌人逼近,而此时的杨根思已耗尽最后一枚子弹。这位浑身是胆的英雄,抱起炸药包,拉着导火索,直奔敌群而去,一瞬间地动山摇。

松树被烧焦了,凝固汽油弹把阵地烧黑了,石头被炸成了粉末,英雄已和大地融为一体……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革命战士面前,我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在战场上留下的“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已融入一代代“杨根思连”官兵的血脉之中。

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历史展板、一面面荣誉战旗高悬,电子屏幕循环播放着枪林弹雨下的生死考验……走进“杨根思连”“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教育中心,气氛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一件残留着斑驳血迹的防弹衣静静躺在展柜中,接受大家的瞻仰,它的主人是“杨根思连”赴南苏丹维和的烈士李磊。

2016年7月8日,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爆发激烈交火,中国维和步兵营第一时间进入一级战备。这天,李磊刚满22岁,他发了条朋友圈,镜头前是一顶UN蓝盔,天空中正好有两架飞机掠过,配文:“所有战友平平安安”。

7月10日22时39分,维和部队105号步战车被一枚火箭弹击中,并在车内爆炸起火,车内战斗员不同程度受伤。姚道祥被弹片击中右腿、右手失去知觉;陈英左手和左小腿被炸伤,小腿上的伤口足足可以探进去小半个拳头……而李磊则伤了头部,伤势最重。

“我以为李磊能挺过去的,可救护车往急救点刚走了一半路,他突然攥住我的手说:‘田班长,我这一辈子就交给党了’,说完就没了呼吸……”时任“杨根思连”副班长田飞衡抹着泪水回忆。

在入党申请书中,李磊这样写道:“假如有一天我走了,都是我自己所选择的,我自己无悔”。他在2015年制作的剪报本上,留有一句话:“国际维和——我的梦想”。

和李磊一起登上步战车的,还有1983年出生的杨树朋。他是“杨根思连”当时年纪最大的兵,很快就要退伍。那天,连队并没有安排他执勤,是他再三请缨走上了最危险的16号哨位。曾连续4次全程参加南苏丹武装长巡、一天内9次深入难民营制止械斗,这位硬汉把生命留在了维和前线。

“杨根思连”先进事迹材料篇2

杨根思,江苏泰兴人。1922年11月出生。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9月出席全国英模代表会议。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1950年11月29日在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东南小高岭战斗中壮烈牺牲。1952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1953年6月2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命名其生前所在连队为“杨根思连”。

杨根思出生在一户赤贫的农民家庭。1932年,年仅10岁的杨根思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13岁到上海当童工。后来流浪到苏州拉黄包车。

1944年2月,杨根思参加新四军,编入苏中军区第1团3营3连3排9班当战士,随部转战大江南北,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是部队有名的“爆破大王”,被评为团战斗模范。1946年后,先后任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务。从1947年初开始,跟随华东野战军参加了著名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因战功显赫,被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授予“一级人民英雄”光荣称号。1950年9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接见。英雄代表会议发起了保卫和平签名活动,杨根思在和平签名处上亲笔写下“杨根思决心保卫世界和平”十一个大字。

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带领连队跨过鸭绿江,走上了朝鲜战场。这时的朝鲜已进入冬季,到处天寒地冻,气温低至零下二三十度,可战士们仍然头戴大檐帽,身穿薄棉衣,脚穿普通的胶鞋。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使绝大多数战士都被冻伤。连长杨根思一面鼓励战士们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寒冷的天气,一面发动大家想办法,抵御严寒,防冻防寒。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后,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于10月25日至11月5日,以北朝鲜西北部清川江以北地区为主要战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发起反击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11月25日,打响了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第九兵团在朝鲜战场东线担负作战任务,发动对进至长津湖地区的美海军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的分割围歼战。杨根思奉命率领连队第3排战士执行攻占并坚守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的小高岭阵地任务。小高岭是美军南逃的唯一通道。也是志愿军必须坚守的要地。部队出发前,营长王贯一对杨根思说:“你们守住了这个阵地,就打破了敌人的突围企图。要记住,你们第3排不许敌人爬上小高岭,要坚决把敌人消灭在小高岭阵地之前。”杨根思接受任务后带领第3排战士出发了。这天,下着鹅毛大雪,凛冽的西北风呼呼地直叫,雪花直往战士的脖子里钻。杨根思带领第3排协同第6连很快拿下了小高岭,并对固守小高岭作了周密的部署。

“杨根思连”先进事迹材料篇3

“杨根思连”所在合成旅旅史馆中,珍藏着一张“党员证”,上面清晰印着:服从党纪、牺牲个人、执行党的一切决议……1945年11月,杨根思在“党员证”上郑重签下名字。

1922年冬,杨根思出生在江苏泰兴五官乡一个贫苦家庭。22岁,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多次表达入党的强烈心愿,最终通过了组织考察。

杨根思文化程度不高,他将写入党志愿书这件大事拜托给了班长吴春林。班长一笔一画写道:跟毛主席,跟共产党革命到底,上刀山,下火海,不变心……写完后读了一遍,问他还有什么要对党讲?杨根思想了又想,激动地说:“班长,再替我加上一句:我这一辈子都给党了!”

大树的长势,取决于根脉扎在哪片土壤、枝叶朝向哪个方向。“老连长的‘三个不相信’正是基于对党的忠诚信仰。”“杨根思连”连队干部王玉恒说。

入党后的杨根思孜孜不倦地学习革命道理,不断将理想信念深植灵魂。现在的“杨根思连”,更加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从连队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又到了“杨根思连”野外驻训时节。出发前,官兵们全副武装、列队整齐,来到杨根思雕塑前,与老连长告别。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出征仪式上,战士们齐声高喊“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额头渗出汗珠,目光犀利。

站在队伍中间,卫国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心潮澎湃,仿佛回到了2022年12月下连那天,同一个地点,他以新兵身份向“老连长”报告:“我叫肖荣基,我是‘杨根思连’第6986名战士……”在铿锵有力的誓言中,18岁的肖荣基热泪盈眶。

“杨根思连”先进事迹材料篇4

杨根思本名羊庚玺,1922年出生在江苏泰兴,1944年2月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加入新四军。在入伍登记时,工作人员误把“羊庚玺”听成了“杨根思”,进行了登记。入伍后,杨根思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说他是战神也不为过。在抗日战争时,初次参加战斗的他,手持长矛就缴了敌人的枪。在解放战争时,用炸药包就俘虏了国军一个排。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排长的他,带领战士们击退美军“王牌”师8次进攻,战至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在敌人第9次进攻中,他抱起炸药包与40名敌人同归于尽,英勇牺牲。

他荣获战功无数。

1944年6月,入伍两个月后荣获团“战斗模范”荣誉称号。

1946年6月,荣获团“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46年10月,荣获团“爆破大王”荣誉表彰。

1947年1月,被授予“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48年12月,荣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荣誉称号。

1949年5月,荣获全军“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同时被提拔为连长。

1950年9月,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并获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接见,登上天安门观礼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典礼,不久后入朝作战。

1952年5月,追记杨根思特等功,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所在的连队命名为“杨根思连队”,同时该连三排被命名为“杨根思排”。

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杨根思连”先进事迹材料篇5

11月29日拂晓,固守小高岭的战斗打响了,美军集中空、地炮火力,对小高岭实施猛烈的轰炸,密集的炮弹一阵紧似一阵地落在小高岭上。敌机还空投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小高岭顿时变成一片火海,阵地上的大部分工事被破坏,不少战士都负了伤。杨根思立即组织战士重新修筑被损坏的工事,并利用弹坑作掩体,做好迎击美军冲击的准备。几分钟后,成群结队的敌军向小高岭冲了上来。杨根思沉着镇静,当敌人爬上山岭,距离只有三四十米左右时,他发出迎击的命令。轻、重机枪立即向敌人射出密集的子弹,一阵阵排子手榴弹准确地在敌群中爆炸。美军丢下一片尸体,狼狈溃逃下去。美军的第一次攻击被打下去了。

紧接着,美军调来8辆坦克和两个连的兵力,以更加猛烈的炮火轰击小高岭。炮火延伸后,敌人又发起第二次冲击。杨根思指挥战士等待时机。当敌人离阵地只有二三十米的时候,杨根思首先甩出手榴弹,发出了再次反击的命令,战士们同时向敌群扔出手榴弹,机枪、步枪也一齐开火,打得前面的敌人死的死、伤的伤,纷纷抱头往回跑,而后面的敌人仍然不断地往上涌。杨根思乘敌混乱之机带领战士跃出工事,冲进敌群,用刺刀、铁锹、石块同敌人拼杀。顿时,阵地前沿射击声、格斗声、喊杀声响成一片。敌人很快动摇了,纷纷争先恐后地往山下溃退。杨根思带领战士们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攻击。

敌人遭受两次打击后仍不死心,稍事休整又以坦克开路引导步兵发起第三次攻击。杨根思看着不断向阵地开来的坦克,决心首先干掉它。他身先士卒,抱起炸药包准备冲击敌坦克,刚跃身而起,就被战士赵有新一把拉住:“连长,我去!”赵有新抢过炸药包,向敌坦克奔去。杨根思下令火力掩护,赵有新猛向坦克扑去,将炸药包塞进坦克履带,敏捷地转身上山,炸药包一声巨响,前面的坦克在烟雾中再也不动了,其他坦克掉头就跑。就这样,敌人的第三次冲击又被打退了。

这时,杨根思抓住短暂的战斗间隙整理部队,命令战士们迅速抢修工事,补充弹药。片刻之后,敌人又冲上来了。杨根思率领战士利用有利地形,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几次冲击。这时,小高岭阵地上只剩下6名战士。杨根思接过补充弹药的战士姜子义带回来的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三连同志:你们是钢铁的连队,要守住这阵地。我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守住。”看完副营长王国栋的信,面对6位战士坚定地说:“这个阵地不能丢,只要有我们的勇敢,就没有敌人的顽强。敌人凶,我们要凶过他;子弹拼光了拼枪托,拼断了枪托再拼铁锹。阵地决不能丢。丢了阵地就是丢脸。在美国强盗面前丢脸,是最可耻的事!我们有几个人打几个人的仗,打仗不靠人多,靠我们善于歼灭敌人;就是一个人也能消灭敌人,守住阵地!”战士们齐声高呼:“我们能守住阵地。”随后,杨根思举起右手紧握着拳头,庄严地说:“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消灭反动派。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为了世界和平,我们要守住这个阵地!”

敌人又开始发动进攻了。美军在一阵狂轰滥炸之后,黑压压地一大片扑向小高岭。面对数十倍于己、整连整营的美军,战士们毫不畏惧。杨根思一边指挥战斗,一边与敌拼杀,又一次打退了冲上小高岭的敌人。这时,阵地上只有杨根思和重机排长两个人,而且子弹全部打光了。杨根思对重机枪排长说:“有我在,阵地可以守住!武器是同志们用鲜血换来的,是革命的财产,不能损失。赶快撤下去!”重机枪排长撤出阵地后,杨根思站立于小高岭之巅,脱下军帽,缓步慢行,绕着小高岭巡视一遍。他收拾起可用的枪支和一个炸药包放在身旁,选择好地形,隐蔽起来,双眼紧紧注视着山下,监视敌人。这时,敌军又开始向小高岭倾泻炮弹,发起了第9次攻击。在敌军蜂拥而上、爬近山顶的危急关头,杨根思跃身而起,首先举起短枪击毙了美军指挥官。紧接着抱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冲向惊呆了的敌群。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杨根思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他用生命守住了阵地,阻挡住敌人又一次进攻,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阻击任务。

“杨根思连”先进事迹材料篇6

“杨根思连”是新中国成立后,军队中第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

该连诞生于1932年闽东“兰田暴动”,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赫赫的英雄连队。

参加过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连队作为新四军的一把“尖刀”,在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决战黄桥等战斗中屡建奇功。

在解放战争中,连队先后参加了鲁南、宿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每战必有战斗英雄或班排英雄集体涌现。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志愿军随即入朝作战,一战成名,打出了军威国威。

11月7日,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58师172团3连连长的杨根思,率领连队从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随后直插长津湖,连续20天每天急行军30公里。

11月27日,为实现战役穿插,杨根思带领战士们翻越海拔1800米的郎林山,迅速将连队部署到长津湖地区1071.1高地。

1071.1高地是美军向南撤退的咽喉要道,其东南处屏障小高岭又是防守该高地的最前沿。

在战前动员时,杨根思带领战士们喊出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战斗宣言。

要知道,此时的长津湖地区,恰逢几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气温低到零下三四十度。

该连常年在南方作战,身穿的都是薄棉衣,而紧急入朝,物资根本来不及准备。电影《长津湖》中往列车车厢扔厚棉衣和物资的镜头正取材于杨根思所在的第9兵团入朝时的情景,不少战士们衣着单薄就上了战场,根本来不及换装。

不只是衣着单薄,口粮也严重不足。入朝时,7天配发5斤杂粮,后来就只有土豆,到29日每人只有啃一个冻土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却是号称“王牌”的美军陆战第一师。

杨根思连事迹

1946年10月,齐鲁大地战云密布,解放战争鲁南战役郭里集战斗打响。

在敌前沿阵地地堡前,呼啸的子弹交织成一张火力网,挡住了后续部队的进攻道路。作为爆破手,杨根思抱着拉雷两次冲向碉堡,却没能爆破。班长劝他不要再冒险,杨根思却坚定地说:“班长,我再去炸,再炸不开,你枪毙我!”说完,他再次冲进枪林弹雨,只听一声巨响,碉堡被摧毁了,郭里集迅速被攻破。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凝聚成“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激荡在“杨根思连”一代代官兵血脉中,熔铸成无往不胜的精神利刃。

在“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教育中心,一面战旗格外醒目,上书“主攻楷模”四个字。历经战火的“杨根思连”一向敢当尖刀、擅打硬仗恶仗,留下如此美名。

2022年盛夏,“杨根思连”参加全旅实兵演习,并再次受命担任“尖刀连”任务。临行前,全体官兵人人写下请战书、告别信。

“爸爸没办法给你一个完整的童年,但更希望给你一个统一的国、安宁的家。”

“我时刻准备着成为你们心中的英雄。”

“当年,你们用生命换来了70多年的和平,今天,我们愿舍身再为祖国打出百年盛世!”

一封封触动人心的告别信,有的写给妻儿,有的写给父母,有的写给老连长杨根思,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战斗的渴望,和老连长当年的选择一样无怨无悔。

走进连队宿舍,床铺干净整洁,每个床头都张贴着人生格言、军旅诺言、战斗誓言、临战别言“四言壮志”标签。

“誓死捍卫祖国领土”“战斗中总有人牺牲,是我也不怕”……一条条临战别言,正是“杨根思连”随时准备奔赴疆场的血性和担当。

王玉恒说,正是凭着这种信念,我们平时在训练场上练得比别人更狠,战场上拼得比别人更凶。

“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气魄,让“杨根思连”的兵在演武竞赛场上过关斩将。

2016年8月,陆亚东代表“杨根思连”出国参加国际“炮兵能手”竞赛,同来自5个国家的10个参赛队展开激烈角逐。

主办方临时改变比赛装备,一支外军代表队备赛时操作不当,火炮炸膛。

陆亚东不信这个邪,“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就算不吃不睡,也要把火炮玩转。”他全身心投入训练,铆在训练场与新装备反复“磨合”,硬是把火炮操作时间由4分钟缩短到45秒,决赛4发全中,被评为“最佳火箭筒手”。

杨根思连事迹

翻开“杨根思连”《功模档案》,一段杨根思的话语,洋溢着乐观自信和英雄气概:“我这人性直,不说漂亮话,埋头苦干。叫我好好学习,我就干!选我当爆破队长,我也不推。我又研究炸药,当燃烧弹使用,要它亮几分钟,就亮几分钟……”

他还说:“不怕困难九十九,只要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意志就不怕困难。”

“入伍前,杨根思是个放牛娃,入伍来到新四军开始学认字、学爆破、学指挥,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闻名全军的爆破大王、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靠的就是不服气的劲头。”一位“杨根思连”所在旅领导说,在战火中成长的英雄,打仗需要啥,克服一切困难都要学会、练会。

一切为打赢!70多年前的老连长如此,今天的“杨根思连”亦如此。

时刻做好今夜就开战的准备——

每天熄灯前,战士们都把水壶中的水换成新的,测试防毒面具的气密性,整理战场急救包,将作战靴头朝外摆在床尾……大家想得最多的是“假如战争立马打响会怎样”,最担心的是战场敌情研究不够、作战方案还有疏漏。

“平时准备得细一些,战时胜算就多一分。”仇安说,连队抓战备唯一的标准就是实战需要,遇到断电、缺水、少粮,都要备上一手。连队驾驶员和技师出车前每个螺丝、按钮都要检查一遍,回来不管多累,都会首先保养好车辆,随时“满格”、随时冲锋。

“杨根思连”是新中国成立后,军队中第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

该连诞生于1932年闽东“兰田暴动”,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赫赫的英雄连队。

参加过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连队作为新四军的一把“尖刀”,在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决战黄桥等战斗中屡建奇功。

在解放战争中,连队先后参加了鲁南、宿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每战必有战斗英雄或班排英雄集体涌现。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志愿军随即入朝作战,一战成名,打出了军威国威。

11月7日,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58师172团3连连长的杨根思,率领连队从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随后直插长津湖,连续20天每天急行军30公里。

11月27日,为实现战役穿插,杨根思带领战士们翻越海拔1800米的郎林山,迅速将连队部署到长津湖地区1071.1高地。

1071.1高地是美军向南撤退的咽喉要道,其东南处屏障小高岭又是防守该高地的最前沿。

在战前动员时,杨根思带领战士们喊出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战斗宣言。

要知道,此时的长津湖地区,恰逢几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气温低到零下三四十度。

该连常年在南方作战,身穿的都是薄棉衣,而紧急入朝,物资根本来不及准备。电影《长津湖》中往列车车厢扔厚棉衣和物资的镜头正取材于杨根思所在的第9兵团入朝时的情景,不少战士们衣着单薄就上了战场,根本来不及换装。

不只是衣着单薄,口粮也严重不足。入朝时,7天配发5斤杂粮,后来就只有土豆,到29日每人只有啃一个冻土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却是号称“王牌”的美军陆战第一师。

“杨根思连”先进事迹材料篇7

1946年10月,齐鲁大地战云密布,解放战争鲁南战役郭里集战斗打响。

在敌前沿阵地地堡前,呼啸的子弹交织成一张火力网,挡住了后续部队的进攻道路。作为爆破手,杨根思抱着拉雷两次冲向碉堡,却没能爆破。班长劝他不要再冒险,杨根思却坚定地说:“班长,我再去炸,再炸不开,你枪毙我!”说完,他再次冲进枪林弹雨,只听一声巨响,碉堡被摧毁了,郭里集迅速被攻破。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凝聚成“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激荡在“杨根思连”一代代官兵血脉中,熔铸成无往不胜的精神利刃。

在“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教育中心,一面战旗格外醒目,上书“主攻楷模”四个字。历经战火的“杨根思连”一向敢当尖刀、擅打硬仗恶仗,留下如此美名。

2022年盛夏,“杨根思连”参加全旅实兵演习,并再次受命担任“尖刀连”任务。临行前,全体官兵人人写下请战书、告别信。

“爸爸没办法给你一个完整的童年,但更希望给你一个统一的国、安宁的家。”

“我时刻准备着成为你们心中的英雄。”

“当年,你们用生命换来了70多年的和平,今天,我们愿舍身再为祖国打出百年盛世!”

一封封触动人心的告别信,有的写给妻儿,有的写给父母,有的写给老连长杨根思,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战斗的渴望,和老连长当年的选择一样无怨无悔。

走进连队宿舍,床铺干净整洁,每个床头都张贴着人生格言、军旅诺言、战斗誓言、临战别言“四言壮志”标签。

“誓死捍卫祖国领土”“战斗中总有人牺牲,是我也不怕”……一条条临战别言,正是“杨根思连”随时准备奔赴疆场的血性和担当。

王玉恒说,正是凭着这种信念,我们平时在训练场上练得比别人更狠,战场上拼得比别人更凶。

“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气魄,让“杨根思连”的兵在演武竞赛场上过关斩将。

2016年8月,陆亚东代表“杨根思连”出国参加国际“炮兵能手”竞赛,同来自5个国家的10个参赛队展开激烈角逐。

主办方临时改变比赛装备,一支外军代表队备赛时操作不当,火炮炸膛。

陆亚东不信这个邪,“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就算不吃不睡,也要把火炮玩转。”他全身心投入训练,铆在训练场与新装备反复“磨合”,硬是把火炮操作时间由4分钟缩短到45秒,决赛4发全中,被评为“最佳火箭筒手”。

“杨根思连”先进事迹材料篇8

翻开“杨根思连”《功模档案》,一段杨根思的话语,洋溢着乐观自信和英雄气概:“我这人性直,不说漂亮话,埋头苦干。叫我好好学习,我就干!选我当爆破队长,我也不推。我又研究炸药,当燃烧弹使用,要它亮几分钟,就亮几分钟……”

他还说:“不怕困难九十九,只要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意志就不怕困难。”

“入伍前,杨根思是个放牛娃,入伍来到新四军开始学认字、学爆破、学指挥,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闻名全军的爆破大王、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靠的就是不服气的劲头。”一位“杨根思连”所在旅领导说,在战火中成长的英雄,打仗需要啥,克服一切困难都要学会、练会。

一切为打赢!70多年前的老连长如此,今天的“杨根思连”亦如此。

时刻做好今夜就开战的准备——

每天熄灯前,战士们都把水壶中的水换成新的,测试防毒面具的气密性,整理战场急救包,将作战靴头朝外摆在床尾……大家想得最多的是“假如战争立马打响会怎样”,最担心的是战场敌情研究不够、作战方案还有疏漏。

“平时准备得细一些,战时胜算就多一分。”仇安说,连队抓战备唯一的标准就是实战需要,遇到断电、缺水、少粮,都要备上一手。连队驾驶员和技师出车前每个螺丝、按钮都要检查一遍,回来不管多累,都会首先保养好车辆,随时“满格”、随时冲锋。

24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