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事迹

| 徐球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王振义是个怎样的医生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事迹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事迹【篇1】

1948年,从震旦大学医学院拿到医学博士学位的王振义被分派到广慈医院,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工作。爱钻研的他自此与血液疾病打上了交道。

1986年的一天,一名身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小女孩生命垂危。王振义仔细研判,建议她服用他们团队历经8年探索确定的药物——全反式维甲酸进行治疗。7天后,奇迹发生了,女孩的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完全缓解。

此后,王振义和学生们又一起创造性地提出将药物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进行联合治疗的方案,又被称为“上海方案”,让白血病中最凶险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五年生存率,从10%提高到97%以上。

2015年,王振义收到一封从美国辗转寄来的信。

治疗方案逐渐得到各国医学界的验证,但王振义心中却想着一件事——如何让全世界患者都尽快用上这种药,他毫不犹豫选择了放弃专利。

从医执教75年间,王振义和他的学生们接续向前,挽救无数患者的生命,向医学无人区挺进。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事迹【篇2】

“我相信做人最本质的东西是:胸膺填壮志,荣华视流水。”王振义这样解释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那么,他在意什么呢?答案他常常挂在嘴边:“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病人康复,看到事业在传承。”

为此,他大力培养年轻医学科研人才。“不但手把手指导我们做实验,还每天晚上帮我们补习外语。”王振义的首批研究生之一陈赛娟回忆求学岁月时说。后来,王振义还力荐陈竺、陈赛娟夫妇赴法国留学,两人学成回国后分别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两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并最终开辟出一片全球瞩目的基因研究新天地。

20世纪80年代,王振义牵头组建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并出任首任所长,亲手搭建起我国血液学研究的重要平台。30多年过去了,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已经成为全世界血液学界的“重镇”,承担了100多项国家级课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事迹【篇3】

“当一个人到达科研顶峰的时候,接下来可能会走下坡路,所以当自己在抛物线刚下降时就应该退下来,让下一代更强的人来替代自己的岗位。这样,这根抛物线就会一直朝上叠加而不会下滑。这对整个事业的发展更有利。”1995年,王振义主动让贤,举荐学生陈竺担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继续这场强强接力。

功成身退的王振义并没有休息,又开始了为患者、为医学、为后学的新一程发光发热。2003年,他主动要求学生们对自己进行“开卷考试”。每周一学生们把自己临床上碰到的疑难病患者的病历发给王振义,他立刻开始针对这些难题搜索全球的最新文献,每周四带着“答卷”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位耄耋老人紧跟学术前沿,每次讲的都是国际上最新的进展、成果或解决方案。如今,根据王振义“开卷考试”的疑难病例而结集出版的《瑞金医院血液科疑难病例讨论集》已有3本,第四本正在整理中。

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对于疾病执着探究,从中汲取知识也获得快乐,王振义的学术之道代代传承、蔚然成林。今年6月,以陈赛娟院士、陈竺院士和赵维莅教授为带头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病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这支肇始于王振义院士的团队不仅在全球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还始终勇往直前,为世界医学持续贡献着肿瘤治疗的中国智慧。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事迹【篇4】

这种白血病治疗机制无疑是首创性的,如果申请专利,利益不可估量。然而王振义却毫不犹豫选择了放弃专利,将它贡献给全人类。当“全反式维甲酸”正式被批量生产投入市场以后,十粒一盒的价格低至11元左右,直到如今也维持在300元左右,且已纳入医保。

王振义说:“你首先要解决病人的问题。可以赚到钱,或者我的名誉可以提高,不会想这个问题。我只想病人能好。”

王振义生活节俭,这些年,他将获得的超千万元奖金几乎全部捐出。就连现在居住的瑞金医院提供的公寓,他也和医院特别签订了合同,自己的子女不能继承。

从医执教75年间,王振义共带教33名硕士、22名博士。

当年那间不足五平方米的实验室,走出了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三名院士,留下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

陈竺和陈赛娟是王振义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陈赛娟回忆说,“那时候王振义院士不但手把手指导我们做实验,还每天晚上帮我们补习外语。”1984年,王振义力荐陈竺夫妇赴法国留学,正当他俩法国博士毕业的时候,接到了导师王振义的信:用诱导分化法临床治疗白血病获重大突破,这是世界上第一例用全反式维甲酸成功治愈的白血病患者!1989年,陈竺夫妇回到了祖国,成为王振义院士的左膀右臂,分别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两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并最终开辟出一片全球瞩目的基因研究新天地。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事迹【篇5】

王振义生活节俭,这些年,他将获得的超千万元奖金几乎全部捐出。就连现在居住的瑞金医院提供的公寓,他也和医院特别签订了合同,自己的子女不能继承。在家里的客厅挂有一幅他最喜欢的画作《清贫的牡丹》。

王振义说:“这幅画更能反映我的来源,石头里面怎么会生出牡丹?这就是反映在艰苦的条件下做出工作。大家共同努力出来的,因此有了名气你就骄傲了?我不是的,我没有以为我做了很大的事情,我做了医生该做的事情。”

在上海交大医学院一进门,就能看到一块石刻上书写着 “报效祖国 服务人民”。

这八个大字是由王振义院士亲笔书写,也是他从医执教75年的真实写照。

在王振义老先生家里,他还特别提到半个多世纪前他从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时的誓词。

他说:“‘余于病者当悉心诊治。不因贫富而歧视,并当尽瘁科学,随其进化而深造,以期造福于人类。’这个话到现在还是正确的。我们学习一定要努力钻研下去。我们现在就是按照这个在做,到现在为止没有停止过。”

248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