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共和国勋章”事迹范文

| 徐球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事迹范文大家知道有哪些吗?共和国勋章是荣誉很高的表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王永志“共和国勋章”事迹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事迹范文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事迹范文篇1

“永”怀“常胜到底”的鸿鹄“志”,做拼搏奋斗的“追梦人”。王永志同志之所以被誉为中国航天界的“常胜将军”,就是因为在40多年的航天生涯中,他所领导指挥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成功。40多年的漫长时光、全部成功的傲人成绩,这岁月与光荣的背后是王永志不断拼搏的身影。在上马“长二捆”的“战斗”中,面对紧急的工期,王永志毫无畏惧,带领大家在500多个日夜、18个月中豁了上去,高质量完成了全箭24套44万多张设计图样、120多个工艺攻关项目、5000多套特殊工装、几十个部段和十几万个零件,工期缩短了一半以上,而这正是面对问题不畏惧、不放弃的结果,也是拼搏奋斗方能成功的最佳证明。党员干部要想和王永志同志一样“常胜到底”,就要学习他勤奋敬业、忘我工作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用好拼搏奋斗这一取得成功的法宝。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拼命靠前、只争朝夕的劲头,有完成好、保证高质量的决心,通过刻苦学习增知长干、探索创新加强能力、切身实践积淀经验,靠奋斗将工作扎实推进、一抓到底,取得党和人民认可的成效,做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追梦人”。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事迹范文篇2

“永”怀“报效祖国”的鸿鹄“志”,做甘于奉献的“追梦人”。“我一定要按国家的需要、国家的利益为准绳,不能本位主义,更不能个人主义,要按照国家的利益。”这是王永志动人的话语,更是他用一生行动的切实写照。王永志的一生和“研制导弹、送卫星上天、送中国人进入太空”绑定在了一起,这三件大事都和国家的利益相关,可以说是国家最迫切的需要,为了能让国家迎头赶上乃至走到前列,王永志呕心沥血,真正做到了“一生干三件事,三件事干一生”。他的毕生心血换来的是国家的更加富强,这也是他自认为最大的光荣。作为党员干部,要和王永志同志一样,将报国之志、爱国之心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

要紧扣时代主题,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应局求变,自觉将个人的发展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联合起来,真正知其重、明其责、践其行,在新征程发挥好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要始终把国家需要作为我需要,不断补足理想信念“精神钙”,将工作的站位提高上去,主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奋力拼搏,解决好国家最关心的问题,做甘于为国奉献的“追梦人”。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事迹范文篇3

1961年,王永志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立即投身于我国第一代火箭的设计和研制工作。

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东风二号”发射在即,却遭遇技术难题——西北戈壁的高温天气导致推进剂膨胀,储箱内无法灌入足量推进剂,从而影响到导弹射程。

在场专家十分焦急,想尽办法添加推进剂,王永志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认为,该导弹以液氧为氧化剂、酒精为燃烧剂,酒精遇热会膨胀,不仅影响燃料加注,还会在消耗过程中改变燃料配比,因此加入的酒精越多,导弹上的无效重量就越大。经过严密计算,他得出“应泄出600公斤酒精”的结论。

话没说完,会场一片哗然。没人接受这位陌生年轻中尉“离经叛道”的观点。

问题解决不了,发射试验就无法进行。情急之下,王永志硬着头皮敲响了发射场技术最高决策人钱学森的房门。钱学森认真听完王永志的分析后,喊来导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说得对,按他的办法实施。”第二天,钱学森当众肯定了王永志的逆向思维。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导弹事业走上了自主研制的道路。此后,王永志在不断历练中,成长为我国新一代远程战略导弹技术的领军人,先后参与或主持了6型导弹、4型火箭的研制。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事迹范文篇4

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美航天发射接连失利,国际卫星发射市场运力短缺。同时,中国火箭研制也因市场萎缩、经费缩减而面临巨大压力。

1986年被任命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的王永志敏锐地察觉到,打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是中国火箭研制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为达到当时国际发射市场的运载能力要求,王永志决定研发捆绑式运载火箭“长二捆”,使长征火箭200公里高度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之前的2.5吨提高到9.2吨。

1988年11月1日,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与美国休斯公司正式签署澳星发射服务合同,这是我国与外方签订的第一份商业发射合同。然而,合同内容复杂且苛刻。美方要求我国必须在1990年6月30日前完成一次成功的发射试验;同时,美方只要认为我方不能发射,或没有充分论据证明能够按时发射,就有权随时终止合同,并对我方罚款100万美元。

此时,“长二捆”还画在图纸上,但距离合同约定时间只有18个月。有人劝王永志说,如果钱花了没搞成,影响到国家声望,到时候降你三级,你还干不干?

王永志说:“干!”他顶着压力立下军令状: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火箭竖立在发射台上。

1990年7月16日,“长二捆”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澳星模拟星/巴基斯坦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成功不仅让我国搭上了国际商业发射的班车,也为后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事迹范文篇5

王永志(1932年11月17日-2024年6月11日),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暨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导弹系列总设计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院系调整进入北京航空学院)。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导弹设计专业,后回国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工作。1992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5月4日,国际永久编号C第46669号小行星命名为“王永志星”。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248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