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革命事迹故事
2024年张学良的革命事迹故事同学们看了吗?张学良的革命事迹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张学良的革命事迹故事(通用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张学良的革命事迹故事(篇1)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辽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政治家、军事家。
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1936年张学良与西北军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统一战线。
此后张学良遭无限期软禁,后移居台北、美国。
张学良的革命事迹故事(篇2)
张作霖暴亡,安国军失败,这对张学良的经历是一个大转折。
皇姑屯事件发生时,张学良正与南京政府的代表在北京举行和平谈判,接到奉天督署“立即返奉”的电报后,于6月17日将长发剃光,身着灰色士兵服装,搭乘兵车驰返沈阳。
6月19日,就任奉天军务督办。
7月4日,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年仅二十七岁的张学良,从此开始主政东北。他采取了一条不同于张作霖的路线,励精图治,致力于开发东北,做了一些有益于祖国统一和使东北富强的事情。
他毅然实行东北易帜,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张学良在决定东北易帜时,内受老臣宿将之反对,外受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利诱,要冲破这两大阻力,不是很轻易的事。日本帝国主义原本企图乘皇姑屯事件后的混乱之机,攫取东北之更多利益,谁料张学良竟能平静无事地继续大业,稳定局势。日本见无机可乘,乃改变手法,引诱张学良拒绝南方国民政府之招降拉拢,大力支持他在东北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与南京对抗。6、7月间,日本首相田中三次电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令其警告张学良,不要和南京政府妥协。并说,如果南京政府武力压迫东三省,日本愿不惜牺牲,尽力相助。
张学良的革命事迹故事(篇3)
1991年2月18日,金寿山勾结俄军,偷袭中安堡,张作霖不敌,逃往八角台镇,欲投好友张景惠及内弟赵明德家。期间,张作霖派人将妻子赵春桂和女儿首芳从张景惠家接送到赵明德家,路途中,大马车上,张学良出生了,这一日是6月3日。
张学良出生后,母亲赵氏没有奶,于是用一块银元雇来一位40多岁的奶妈,在乱世中,民不聊生,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即使花钱奶妈,奶妈也不一定喂饱孩子,所以张学良说:“我小时候是靠高粱米汤和吃高粱米饭长大的"。
直到1902年父亲张作霖受新民府的招抚后,日子才渐渐稳定下来。由于父亲一年到头很少在家,家里并不是日日吃好穿暖,而母亲赵桂春又是传统女人,一向勤俭节约,所以张学良还穿过别人的旧衣服。
后来随着父亲张作霖地位越来越高,家里日子才算真的安稳富足起来。
张学良的革命事迹故事(篇4)
1928 年北伐结束后,全国形成了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五大军事集团和十余个次一级的军事集团。单纯从军事实力上说,蒋介石要凭借他的第一集团军打败所有异己的军队,以建立清一色的蒋系中央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蒋的战略是远交近攻,张学良不参与内战的态度正好可为蒋利用。1930 年中原大战爆发后,拥有四省地盘和数十万东北军的张学良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时局中心人物,交战双方不遗余力地争取张学良,而张学良在权衡利弊后终于决定站在南京国民政府一边,使内战得以早日结束。
从张学良最终决定出兵助蒋的动机来看,同东北易帜一样,主要是本着“息内争,御外侮”的精神,希望停止内战,维护统一,增强国力,抵御外敌。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张学良作为一个地方实力派领袖向关内发展、扩张地盘的政治抱负。他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蒋介石的急迫心情,稳坐钓鱼台,不断抬高价码,迫使蒋介石做出了一项又一项的承诺,为东北集团谋得了更多的利益,自己也获得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位置,一时风光无限。
为迎接张学良的到来,南京政府做了周密、隆重的布置。11 日,蒋介石特派铁甲车“长城”号到山东临城迎接,然后在张学良等乘坐的专列前压道。一路上,沿途各站都贴满了欢迎张学良的标语……张学良专车抵达江苏浦口车站,顿时军乐大作,仪仗队举枪致敬……张学良身穿黄色军装,精神焕发,态度从容,下车和欢迎者握手寒暄后,步出车站,随即登上“威胜”号军舰过长江。行至中流,停泊在江心的另一艘军舰“通济”号鸣礼炮十九响,官兵列队甲板上,举枪致敬……马路两旁拥满了群众,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好不热闹。车驶进总司令大院,蒋介石亲临车门迎接,并说:“汉卿,你好,一路辛苦了!欢迎你!”
张学良的革命事迹故事(篇5)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堂弟张学成投靠日本做汉奸,张学良大义灭亲,把他枪毙了。
张学成是张学良二伯父张作孚之子。民国元年,张作孚率领部队到黑山县围剿杨花子等土匪武装时中流弹身亡,留下四个未成年的子女(两儿两女),其中两个儿子名叫学成、学文。此后,张作孚的寡妻及四个子女均由三弟张作霖负责抚养。
张学成兄弟说他们“所有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胥惟叔是赖”,张作霖“待遇侄等鞠育恩勤,提携教养如同己出,外人视之,若不知侄之为侄,子之为子也者。”学成、学文兄弟成年后,张作霖送他们兄弟俩到日本留学,从日本回来后安排他们兄弟进奉军任职,从营长做起,数年后分别升任旅长、师长。
在世俗眼光看来,张作霖对张学成等侄儿已是仁至义尽,无可挑剔。但人心难测,张学成认为自己才干不低,心里一直埋怨叔父张作霖太偏心于培养张学良,而不大力栽培他,故一直对堂哥张学良心怀怨恨。他因为在奉军下属的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担任第七十师师长,1928年直鲁联军被国民革命军打败后,张学成随张宗昌逃到日本占领下的大连,被日本人收买充当汉奸。
张学良的革命事迹故事(篇6)
张学良的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是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让他丢掉了东北。
二是西安事变让他丢掉了自由。
1931年9月18日晚,在日本关东军的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当时坐拥近40万东北军的少帅张学良,他居然一枪未开,将整个东北拱手让人,这是为什么?
他晚年回忆说他对当时的局势判断错误,他认为日本不敢贸然侵犯东北这只不过是一个小规模的摩擦没想到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其实他的心里明白一旦产生了冲突,自己将不会得到任何的支援,只能够白白的消耗自己的实力。主要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一年多的军阀混战,国库空虚,加之长江流域刚刚发生大型的涝灾,导致千万人受灾。而当时的蒋介石正在忙于内战,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命令不予理会日军的挑衅。多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张学良做出了不抵抗的选择。
张学良的革命事迹故事(篇7)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 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09年张学良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