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共和国勋章百岁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那么共和国勋章王振义事迹材料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王振义事迹材料,仅供参考。
2024年共和国勋章百岁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精选篇1
王振义,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24年11月生,江苏兴化人,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原所长,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成功实现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放弃申请药物专利,无私公开治疗方案,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多年来奋战在医学教育一线,培育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42年,王振义进入震旦大学医学院学习,并在1948年以总成绩第一的名次毕业,留在了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内科工作。1952年院系大调整,广慈医院分进来很多来自圣约翰大学和同德医学院毕业的医生,广慈大内科开始了亚专业分科。
“我当时是住院总,所以选科时就让其他人先选,大家好像不太喜欢血液科,大概是觉得血液病人不多,”王振义说,“当时我想血液病应该不难吧,只要一台显微镜就能解决诊断问题,所以觉得自己很能胜任,真没想到血液病这么复杂,这么难治。”
2024年共和国勋章百岁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精选篇2
王振义对白血病的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工作多次调动,无论在哪里、干什么,他都兢兢业业、刻苦勤奋。70年代中期,他回到上海瑞金医院内科,白血病的诊治和研究再次成为他的攻关目标。王振义创新性提出了让肿瘤细胞转化为良性细胞的临床治疗新策略,找到了“全反式维甲酸”。
1986年,一个5岁的小女孩入住上海儿童医院,被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血严重,极度虚弱。王振义顶着压力,提议给孩子口服自己研究了8年的诱导分化药物——全反式维甲酸。7天后,女孩症状明显好转。这个小女孩是世界上第一个口服全反式维甲酸成功痊愈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此后,他和团队一起研究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方案,使得白血病患者5年生存率大大提高。他和团队又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找出疾病发病机理和药物作用的机制,使之成为全球公认的“上海方案”。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授奖时,将他称为“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2024年共和国勋章百岁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精选篇3
王振义说,从穿上白大褂第一天起,他就真心喜欢这个职业,喜欢为病人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1948年,王振义自震旦大学医学系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留任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52年,王振义开始在著名内科专家邝安堃的指导下从事血液学研究。
1959年,王振义第一次以医生的身份“遭遇”白血病。然而,曾立志“攻克白血病”的他,败了。
“作为一名医生,最痛苦的就是看到病人被病痛折磨却没有办法。”王振义坦言,自己曾多次被这种无助感淹没。
但王振义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
除了问诊、查房,他就泡在图书馆、档案室翻阅资料。面对试验一次次失败,他只轻描淡写地说:“失败了就再继续。”
经历数年苦心探索,王振义终于迎来突破: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在体外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为正常细胞。
1986年的一天,一名身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小女孩生命垂危。王振义通过仔细研判,建议她服用尚处于试验阶段的全反式维甲酸。面对他人的劝阻,王振义说:“我相信科学,我有信心!”7天后,奇迹发生了,女孩的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完全缓解。
王振义的心结解开了。那一年,他陆续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23例患者病情完全缓解。他将相关成果写成论文发表,立即在世界范围引起轰动。
2024年共和国勋章百岁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精选篇4
有这样一位医者,他确立了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却放弃申请专利,只为让更多患者受益。他为国家培养大批医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
再过两个多月,王振义院士将迎来100岁的生日,这位年近百岁的医学泰斗却认为自己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
1948年,从震旦大学医学院拿到医学博士学位的王振义被分派到广慈医院,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工作。爱钻研的他自此与血液疾病打上了交道。
2024年共和国勋章百岁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精选篇5
1924年,王振义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小康家庭。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让王振义决心以学报国;祖母因伤寒去世,更坚定了他学医救人的信念。18岁,他以优异的成绩免试升入震旦大学医学院,并在1948年以总成绩第一的名次毕业,入职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内科。
不久,上海迎来解放。看到解放军入城后冒雨睡在马路上而不打扰市民,王振义为这支礼仪之师赞叹,更燃起了爱国奋斗的热情。1950年,他参加为军服务医疗队,出色地完成防治血吸虫病任务并荣立三等功。1953年,他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医疗队,因解决了大量志愿军战士咯血的诊断问题被授予二等功。
抗美援朝的经历给了王振义莫大的鼓舞,回到瑞金医院,他矢志于血液病诊疗研究,开始了艰辛不懈的钻研。
他首次在国内确立了血友病A、B的分型检测及其轻型的鉴别诊断方法,解决了不明原因出血的诊治问题。其间,面对关键性新型材料“卡脖子”的困境,他因地制宜找到了国内常见的材料替代并大获成功。
他找到并不断升级完善血友病的治疗方案,一系列成果标志着我国血友病诊断体系的建立,将中国相关血液学研究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