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学良个人事迹资料简介

| 梦荧

张学良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候。那么关于张学良个人事迹资料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张学良个人事迹资料简介,仅供参考。

关于张学良个人事迹资料简介

关于张学良个人事迹资料简介篇1

1934年2月,张学良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此时,日本侵华日亟,国民政府一再妥协。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在莫斯科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蒋介石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1936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关于张学良个人事迹资料简介篇2

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三省。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早年曾任张作霖的顾问,与张学良私交甚好。本庄繁以朋友的身份,把张学良留在沈阳大帅府的私产打包后用3列火车运送到北平正阳门外的火车站,同时派人给张学良送来一封信,信中大意说,你的私产我还给你,这些东西是我个人出资打包运送来的,请你一定要查收。

张学良看了本庄繁的信,十分愤怒。张学良认为,你本庄繁作为关东军司令官侵占了我东三省的土地和人民,却把我个人的财产送来,这是对我个人人格的侮辱。于是,张学良厉声对本庄繁派来的送信使者说:你把我的东西运回沈阳去,原来怎么摆的还是怎么摆好,我将来自己会回去取的。我是中国的封疆大吏,你本庄繁真要还我东西,请你把东三省的土地和人民还给我。本庄繁派来的送信使者说,东西既然运来了就不会再运回去,张学良说:那好,你不运走,我就在正阳门外火车站把这些财产一把火全部烧了。张学良这么一说,这位使者只好把张学良的财产运回沈阳。

后来,本庄繁下令把张学良的私产全部拍卖处理了,其中包括张学良多年收藏的数千件书画艺术品。

关于张学良个人事迹资料简介篇3

1936年10月起,张学良数次面见或写信给蒋介石,反对继续进剿红军,但遭到蒋介石拒绝,两人为此多次发生争辩。

1936年11月22日,上海七位全国救国会领导人,因支持日资纱厂工人罢工,被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舆论界称他们为七君子,七君子爱国救国却被逮捕。张学良异常愤怒,他致电蒋介石,请求释放七君子,但遭到蒋介石的拒绝,他还申请率东北军去绥远前线抗日也被拒绝。

1936年12月2日,张学良乘飞机到洛阳,直奔蒋介石的住处,要求参加绥远抗战,并表明东北军的心声:拒绝内战,还要求尽快释放七君子。蒋介石的回复很强硬,军人不要管政治上的事,要专心剿共,如果不去剿共,就调开你的军队,改组你的东北军。意识到张学良无意剿共,东北军军心不稳,蒋介石决定亲自到陕西作战,部署剿共事宜。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迫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将其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否则就把东北军、第十七路军调离陕甘,由中央军接替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反复劝说蒋介石,应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容纳抗日主张,但蒋介石的态度依然十分强硬,劝谏毫无效果。于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决心采取非常手段,实行兵谏,用武力扣留蒋介石,逼起抗日。

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统帅张学良联手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扣押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张学良卫队在骊山山腰的两块巨石夹缝中,发现了狼狈逃跑的蒋介石。被抓时,身着单衣的蒋介石全身冻得发抖。张学良和杨虎城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历史的进程也因此发生了大转折。

关于张学良个人事迹资料简介篇4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结束了敌对状态,在共同抗日的基础上实现了联合。叶剑英作为红军联络处负责人,常驻西安,与西北军方开展了密切的合作抗日工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在西北率先实现,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和全国统一抗日奠定了基础。然而,南京国民政府却不顾日本侵略者的威胁,不顾民族的危亡,继续调遣重兵入陕,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张学良、杨虎城深感日本侵华气焰日渐嚣张,百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多次对蒋介石劝谏停止剿共,一致抗日无果的情况下,决定对蒋实行兵谏。就在1936年12月11日夜,张学良同东北军高级将领部署和商议了对蒋介石实行兵谏的细则和任务。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事变爆发,引起了国内外的震动。张学良邀请中共代表来到西安,商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办法。双方达成了共识,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转向抗日。蒋介石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被迫同意了谈判条件。西安事变及其和平的解决,为促成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和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关于张学良个人事迹资料简介篇5

张学良生于东北,身世颇为显赫。他是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从小就备受宠爱,被视为接班人。然而,家族的昌盛也伴随着家国的危难。1928年,张作霖在三孔桥爆炸中离世,这一切都是日本关东军的阴谋所致。张学良从“少帅”一跃成为“大帅”,并在六个月后宣布“东北易帜”,无条件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然而,东三省在名义上虽然属于国民政府管辖,实际上还是由张学良统治的。随着中原大战的爆发,各路军阀混战,蒋介石开始拉拢张学良。张学良看似无动于衷,实则在等待时机。当蒋介石陷入巨大的压力中时,张学良携重兵入关,左右了中原大战的胜负。这一壮举让张学良的实力和声望达到人生巅峰。

然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因给东北军下了不抵抗命令而遭受国民唾骂。他在晚年承认,是他错误判断了日本军队的侵略意图。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向中国大量派兵,而蒋介石却忙于“围剿”我党我军。这种行为引起社会各界的反对,但蒋介石热衷于扩大战争,甚至派出特务打压劝其抗日的爱国学生。张学良再也坐不住,与爱国将领杨虎城商议,决定对蒋介石发动兵谏,逼迫其停止内战,与共产党联手抵御外敌的入侵。这一决定引发了西安事变。

248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