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学良革命事迹简介
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那么关于张学良革命事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张学良革命事迹,仅供参考。
关于张学良革命事迹简介【篇1】
张学良出生时,张作霖刚好打了胜仗归来,故给他取乳名为双喜。张学良幼年身体很差,经常生病,因此被许到一个庙里做了跳墙和尚,留下了一个纸做的假人顶替真身做和尚,那个假人就成了双喜。张学良则要另外改一个乳名,按照当地的习俗,必须是他跳墙出去后听到的第一个名字。恰逢有个人喊一个小孩子叫小六子,因此小六子成了张学良新的乳名。
1902年,张作霖被清政府招抚,当上了清朝的军官,后又成为奉天督军兼省长,并兼并了黑龙江省,成为东北军阀的代表人物。张学良在父亲的影响下,本来想学医,后来想成为一名军人。
1917年,16岁的张学良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役,两年后,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结识了教官郭松龄,并成为忘年交。
1920年后,以炮兵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担任东北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负责保卫张作霖的人身安全以及维持奉天的治安。他将郭松龄一同带至奉军。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兵分三路入关讨直。结果直军总司令吴佩孚,击溃了张作霖的十二万奉军,奉系军队随之退回山海关以外。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成为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唯一取胜的部队。
1924年,奉系张作霖部与直系吴佩孚部为争夺北京政权,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张学良的第三军团成为东北军入关的主力军。经过张学良部队的猛攻,奉军突破山海关,直捣北平,直系全面溃败,全军覆没,奉系夺取了中央政权。张作霖成为了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奉系军事实力此时达到顶点。此战过后,张学良升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
关于张学良革命事迹简介【篇2】
“把个花花公子和政治家、军事家分开来做,则民国史上实是车载斗量,没啥稀奇;可是把这三种不同的行业,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体,如鱼得水,则学良之外,也就真的别无分店了。”
上述这段话是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对张学良的评价,他的这一席话,应该是将人们对这位少帅的看法一网打尽了,花花公子是张学良最显著的标签,而将政治家和军事家这两项桂冠戴在张学良的头上,则稍稍有些不搭的感觉,却也说不出是哪儿不对,更找不到能有合适的词替代。
张学良,字汉卿,东北王张作霖之子,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皇姑屯事件”后,出任东北保安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不仅使中国实现了统一,也让民众免于战乱之苦。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因率东北军退入关内而饱受国人责难,在奉命围剿红军时,同杨虎城一起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再次合作,后被蒋介石长期软禁,恢复自由后移居美国,于2001年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0岁。
关于张学良革命事迹简介【篇3】
张学良是北洋政府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日军侵华,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张学良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
其后,张学良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是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略作抵抗,即行撤退。
1932年日本策划的伪满洲国成立,从此东北数千万民众开始遭受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统治和掠夺。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18日都被中国人视为国耻日。
关于张学良革命事迹简介【篇4】
张学良 1901―2001 ,字汉卿,辽宁省海城县人,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长子。曾任奉军营长、团长、旅长、军长等职。1928年4月任京汉方面奉军总指挥,同年6月其父被日军炸死后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同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支持国民政府完成中国统一,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由于协助蒋介石被委任为全国陆海空副总司令。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存亡面临新的严重危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下,以“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为起点,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蒋介石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坚持“围剿”红军。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第十七路军,接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仅拒绝张、杨的要求,反而调集嫡系部队进驻陕甘,亲临西安逼张、杨进攻红军。张、杨在苦谏、“哭谏”无效后,遂于1936年12月12日清晨,毅然采取军事行动,在临潼华清池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同时扣押了陈诚等来陕的几十名军政要员。这就是西安事变。事变发生的当天,张、杨通电全国,说明被迫发动事变是为了敦促蒋介石进行抗战,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等八项抗日主张。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应张、杨邀请,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25日,蒋介石被释放并由张学良亲自护送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
关于张学良革命事迹简介【篇5】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男,汉族,字汉卿,号毅庵,辽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19年3月,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后历任奉军营、团、旅、师、军、军团长、空军司令等职。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爆发后,由奉系元老推为首领,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1930年10月,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日军很快侵占东三省。1933年3月,热河省沦陷后,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谴责,代蒋受过辞职。1934年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在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下,多次劝蒋介石联共抗日,均被拒绝。
1936年12月12日,同杨虎城一起发动“西安事变”,经周恩来等人的多方努力,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此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先后囚于浙、赣、湘、黔、台等地。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逐渐获得人身自由。1994年,移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他发动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