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荣誉称号许振超事迹

| 郑航

鲜明地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事迹材料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这是由事迹材料的宗旨和根本目的所决定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家荣誉称号许振超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家荣誉称号许振超事迹

国家荣誉称号许振超事迹篇1

只有初中学历,他却能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成为专家

1974年,许振超初中毕业后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他操作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为了早日掌握这项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人歇着了,许振超还留在车上,练习停钩、稳钩。四五个月后,他开的门机钢丝绳走起来也一条线了,一钩矿石吊起,稳稳落下,不多不少,正好装满一车皮。这手“一钩准”的绝活,很快就被大家传开了。再去装散粮,一抓斗下去,从舱内到车内,平平稳稳,又一个绝活———“一钩清”。

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又当上了第一批桥吊司机。那时,全球化运输火热,但我国多数港口的集装箱装卸效率较低。有的港口因为装卸慢,导致客户责备,甚至丢失客户。为此,许振超下决心要提高装卸作业效率。为了提高效率,他带上测试表反复测试,成功地将减速区调到最佳位置。以前一台桥吊一小时吊十四五个箱子,改革后能吊近20个箱子,使作业效率提高1/4。

1990年,一台桥吊的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当时桥吊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家手中,当机器因故障停机时,企业只能高薪聘请外国专家来修理。当听到外国工程师维修一次需要花费4.3万元的维修费时,许振超震惊了。

于是,许振超找到公司领导,主动要求把这个项目交给他,由他组织技术骨干来完成,一来锻炼队伍,二来节约资金。为了攻克这门技术,许振超着魔似地钻研。一块书本大的控制系统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路,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他用玻璃专门制作了一个简易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再一笔一笔绘制成图。

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为了弄清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许振超先后翻阅了大量书籍,光读书笔记就写了近80万字,前前后后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不同型号的12块电路模板,光绘制的电路图纸有两尺多厚。

凭着这股劲儿,许振超逐步掌握了各类桥吊的技术参数和设备性能,不仅能排除一般的机械故障,还能修复精密部件。后来,他绘制的这套模板图纸还成为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

据统计,这些年,经他主持修理的项目已累计为青岛港节约了800多万元的维修费。

他曾率团队9次打破世界纪录,“振超效率”已成为世界航运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其实,自从当上了桥吊司机后,许振超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创造世界一流的装卸效率。

于是,许振超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标准:把每一个队员的装卸效率全部提高到每小时50个自然箱。这是当时世界港口集装箱作业的最高标准。为此,他发明了师傅和徒弟结对子的办法,让徒弟和师傅自由选择,并和他这个队长签下“军令状”。

从此,许振超带领他的队员们开始了痛苦的“培训攻关”:将全队司机作业效率从每小时30个自然箱提高到40个自然箱,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从每小时40个自然箱提高到50个自然箱,他又用了整整半年!特别是提高到每小时45个自然箱以后,每提高一个自然箱的作业效率,都让他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他几乎琢磨遍了每一个作业细节,半秒半秒地抠时间。

同样,许振超还对队里的技术主管提出了同样苛刻的要求,即要求桥吊做到无故障运行。为此,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设备养护模式,把桥吊使用前期维护保养作为设备管理的重点,把大桥吊分解成电气,机械,液压,润滑和水密等单元,拉网式循环检查,紧固,调整,润滑,清洁。其中,光电气房内接线点、光缆通讯接口等粗略估计多达2000多个,基本上两个月都要查个遍,挨个螺丝拧一遍……

正是凭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创造出了新桥吊司机“累计动车60小时即可出徒”的桥吊司机培训新纪录。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使全部队员达到了每个小时50个自然箱的作业极限。

2003年4月27日,青岛港新码头灯火通明,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在“地中海阿莱西亚”轮上开始了向世界装卸纪录的冲刺。20时20分,320米长的巨轮边,8台桥吊一字排开,几乎同时,船上8个集装箱被桥吊轻轻抓起放上拖车,大型拖车载着集装箱在码头上穿梭奔跑。安装在桥吊上的大钟,记录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4月28日凌晨2时47分,经过6小时27分钟的艰苦奋战,全船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仅仅5个月后,他率领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这个纪录提高到每小时单船381自然箱。

此后,许振超和他的团队又先后7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成为全球港航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成为中国港口领先世界的生动例证。

正是凭借着过硬的素质和成绩,多年来,许振超先后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一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等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中国产业工人的楷模。

国家荣誉称号许振超事迹篇2

许振超是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高级技师,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了“振超效率”。他带领团队开展科技攻关,首次实施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大幅节约生产成本。在他的带动影响下,一大批先进典型脱颖而出。荣获“改革先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1974年,二十多岁的许振超来到码头工作,“当时我们国家的码头已经开始机械化了,但是仅限于局部,基本上还是靠人拉肩扛。”在近日的采访中,许振超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码头的作业场景,“当时码头本身吞吐能力有限,青岛港外面压着船,胶州湾都停满了。”

1984年,青岛港顺应集装箱装卸运输在全球兴起的趋势,组建集装箱公司。当时还是吊车司机的许振超特别向往大型机械、现代化的作业方式。“等青岛港建立起这种高效率的作业模式,我必须要去尝试。”许振超下定决心。

青岛港桥吊投入使用第一年,集装箱装卸数量就达到一万箱。虽然桥吊效率提升了,但码头配套设施还不能跟上桥吊作业提速,集装箱往往没法按时运送到船上。“当时有船员对我说,你们的装卸效率什么时候能赶上日本的效率就好了,日本码头说几个小时完成就几个小时。”许振超回忆,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憋了一口气,“我们早晚有一天要超过!”

90年代往后,集装箱运输发展势头之强劲,令许振超也惊讶不已。“原来堆一层、两层的集装箱突然可以堆到六层、八层,突然感觉青岛港变小了。”原有的码头,已满足不了集装箱运输需求。

2000年,他又一次参加了前湾集装箱码头的创业,当时许振超已经五十多岁了,却依然想着,能不能在新的码头上做出新的业绩。“当时我们装卸速度已经超过日本了,日本每小时装200个集装箱,我们已经能装300个。”许振超回忆,“我们要赶超的,是现在的世界最快纪录。”为国争气的情怀,深深根植在他的心里。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在这样的自我要求下,许振超和工友的齐心协力,果真让新码头有了一个精彩亮相。2003年4月27日,经过6小时27分钟的艰苦奋战,许振超率领团队创造了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振超效率”由此诞生。

据马士基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青岛港集装箱作业效率连续九年保持马士基航运全球靠泊码头作业效率前列。“世界装卸效率最快的码头,就是这儿。”许振超说。

许振超不仅自己岗位成才,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也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工人品牌。人社部颁发了“振超大师工作室”之后,许振超对技能人才的关注、对打造工匠精神更加关注,他带领团队围绕码头安全生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由他完成的“集装箱岸边智能操作系统”,在世界集装箱码头率先实现“桥板头无人”,该项目为集装箱码头行业首创,解决了集装箱桥板头作业人机交叉的风险问题。他带领团队打造的“48小时泊位预报、24小时确报”服务品牌,每年为船公司节约燃油1.26万吨,成为青岛港的又一“金”字招牌。

今年1月到5月,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同比增长17.3%,作业效率同比增长6.7%,最高作业效率达到60.2自然箱/小时,第十次打破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的世界纪录。

国家荣誉称号许振超事迹篇3

1984年,青岛港开始筹建专业集装箱公司。当时34岁的许振超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就在大家劲头十足的时候,唯一的这台桥吊出现故障停机了。因为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家手里,企业只得高薪聘请外方专家来修理,技术难题的答案都在桥吊控制板上。许振超每天下班,都会带上备用控制板,回家后对着台灯仔细观察,一笔一笔绘制电路图。许振超前前后后用了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模板,完成了整整两大摞完整详尽的电路图。凭着这股劲儿,他逐步掌握了各类桥吊技术参数和设备性能,不仅能排除一般的机械故障,还能修复精密部件。许振超学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桥吊专家。

●苦练绝活,勇破世界纪录

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风采

许振超说,“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练一身绝活,同样无愧于时代”。许振超带领的桥吊队是青岛港最早的一支绝活儿团队,有了绝活就敢于向世界纪录叫板。2003年4月27日,在“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振超团队创出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在此后的五年来,他们又先后七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成为中国港口领先世界的生动例证。2006年,许振超和团队进行了2年的技术攻关,首次实施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年节约生产成本2000万元,实现了大气污染零排放,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强烈。国内其他港口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码头纷纷效仿。

●工匠精神,成就金牌工人

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

许振超不仅自己岗位成才,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工人品牌。人社部颁发了“振超大师工作室”之后,许振超对技能人才的关注、对打造工匠精神更加关注,他带领团队围绕码头安全生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由他完成的“集装箱岸边智能操作系统”,在世界集装箱码头率先实现“桥板头无人”,该项目为集装箱码头行业首创,解决了集装箱桥板头作业人机交叉的风险问题。他带领团队打造的“48小时泊位预报、24小时确报”服务品牌,每年为船公司节约燃油1.26万吨,成为青岛港的又一“金”字招牌。从2004年以来,许振超成为典型人物宣传的常青树,是媒体采访的明星模范人物。由中宣部、交通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山东省委联合举办的许振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从人民大会堂先后赴上海、成都、广州、26个省市和16所高校宣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2008年5月8日,习近平同志亲临青岛港视察,在看望许振超和他率领的桥吊队的工人师傅们时,语重心长地说:“振超同志很了不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所创造的无声响操作的‘绝活’为国争了光,为工人阶级争了光,这种精神非常值得大家学习。我们应该在社会上弘扬尊重劳动、崇尚创造的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各项事业的创新、各个领域的创新都需要弘扬这种精神。希望能够涌现出更多的许振超式的先进工人。”

国家荣誉称号许振超事迹篇4

许振超 男,汉族,山东省荣成市人,中共党员。1950年出生,现任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

30多年来,许振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他带领团队按照“泊位、船时、单机”三大效率的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比安全质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风的“四比”活动,先后8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振超效率”名扬四海,“10小时保班”服务品牌享誉世界航运市场。近年来,他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这一技术的国际空白,年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污染降低近零。他是一位学习型、创新型、充分掌握现代技能的新时期优秀产业工人。他爱岗敬业,不仅自己大胆进行技术创新,练就了高强的本领,还带出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的优秀团队,创造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效率,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国家荣誉称号许振超事迹篇5

许振超

争就争第一,干就干一流。

许振超,生于1950年,山东荣成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之一。1984年,34岁的他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他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带出“王啸飞燕'“显新穿针”等一大批工人品牌。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是他的座右铭。2003年4月27日,在“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振超团队创造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此后,他们又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经过多次试验,他在冷藏集装箱上加装了节电器,全年节约电费600万元;他领衔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技术空白,年节约资金2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排放接近于零。

许振超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当选“最美奋斗者”。

向为了中华崛起的奋斗英雄们致敬!

24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