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事迹材料

| 梦荧

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在经济、社会、国防、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人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事迹材料,仅供参考。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事迹材料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事迹材料精选篇1

如今,在北京航空博物馆内,我国第一架预警机“空警一号”静静地停在陈列馆里。在上世纪70年代,它曾飞上蓝天,给了国人无限的期待。然而,“空警一号”因未能解决雷达上天后遇到的地面反射杂波问题而中止。

上世纪80年代,王小谟的目光从地面转向了天空,“中国人一定得有自己的预警机!”

因为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辽阔的国土仅仅依靠地面雷达,很难覆盖整个领空。要完成国土防空任务,就必须拥有背负着远程预警雷达系统的飞机——预警机,它能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并能指挥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任务,是现代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

王小谟主动请缨。

为了加快研制进度,最初国家决定与国外合作进行预警机研制。受命担任预警机中方总设计师,王小谟头脑十分清醒,他着眼于国内同步研制,立足自力更生,坚持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2000年,国外合作方迫于美国压力单方面中止研制。王小谟处变不惊,因为他的团队开展的同步研制,已为预警机国产化准备好了方案和可试飞的科研样机。

中央军委做出了“立足国内,自主研制预警指挥机”的决定。不负众望,王小谟的团队打破了“从科研样机到研制成功至少要10年”的常规,仅用了5年。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美国政府智囊团“詹姆斯敦基金会”发表评论称,中国采用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比美国的E—3C整整领先一代!

预警机赢得了“争气机”的美誉。

“中国人一定能行!”这样的自信从哪儿来?王小谟举例说,比如当年他们独创的三坐标雷达设计,一年后英国人才提出类似方案,“我一直相信,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

如今,在王小谟的带领下,我国预警机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既服务于空军,也服务于海军,既服务于国内,也出口国际市场,既有高端产品,也有高低搭配,向体系化发展迈进。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事迹材料精选篇2

王小谟(1938年11月11日—2023年3月6日)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原副主任。

王小谟于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同年分配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1972年,任383雷达总设计师。1984年4月,383雷达完成设计定型。1985年,38所迁建合肥获得批复,年底任38所所长。1988年,获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2月,任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军工局局长,开始预警机研制。1993年7月,任电子工业部预研局局长兼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4月,任圆环工程总设计师、圆环工程办公室主任。2005年,成功研制预警机ZDK03,并出口巴基斯坦。2022年5月17日,瞄准攻关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领衔成立王小谟空基技术实验室。2023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王小谟毕生致力于雷达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是中国预警机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1997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1年,获得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4年8月12日,入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事迹材料精选篇3

在科技的浩瀚星空中,有一位璀璨的巨星,他的名字叫王小谟。他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国雷达和预警机事业发展的道路;他宛如一位英勇的开拓者,在未知的领域奋勇前行,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王小谟院士,1938 年 11 月出生于上海市,自小便展现出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卓越天赋。他怀揣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科技事业的无限热忱,投身于国防科技的研究之中。在他的一生中,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是我国著名的雷达专家,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这部雷达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雷达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我国一举进入三坐标雷达技术世界先进行列。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称作“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我国的防空雷达也因此实现了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的跨越。该项目于 1985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研制过程中,王小谟院士带领团队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经过数千次的试验和调试,最终实现了雷达的高精度探测,探测距离达到了[X]千米,能够同时跟踪[X]个目标,大大提高了我国的防空能力。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事迹材料精选篇4

“收到预警机指令。”2012年底,西北大漠上空,空军航空兵某团两架正在执行任务的歼击机突然收到一条数字代码引导指令,飞行员迅即向指挥所报告。国产预警机与新型战机信息对接成功!

为了这条“空中短信”的成功发出,为了给翱翔长空的战机装上一副“利眼”,预警机的总设计师王小谟和他的团队拼搏了10多年。有了被称为“空中司令部”的预警机,中国的空军战略预警和指挥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一辈子做出三个雷达,并且把雷达‘搬’上了飞机。”王小谟这样概括自己的科研生涯。

古稀之年的王小谟,说起话来仍字正腔圆,声音洪亮。你能想象这位预警机总设计师拉着京胡唱京剧的样子吗?他的雷达启蒙与京剧还有着不小的关系。

童年的王小谟,住在现在已经融入长安街的报子街胡同。当时的京剧名家马连良也住在这里,从小耳濡目染,王小谟对京剧如痴如醉。有台收音机听京剧成了他小时候最大的心愿。买不起那就动手“攒”一台!辗转于各个市场“淘”零件组装收音机的经历是王小谟与无线电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而当王小谟真正开始国防科研生涯时,他的第一个雷达竟是在山沟沟里完成的。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周边形势十分严峻,全国被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大三线。大三线,包括中国腹地以及西部崇山峻岭的广大地区。

2024年人民科学家王小谟事迹材料精选篇5

王小谟长期从事雷达和预警机研究。

20世纪60年代,王小谟瞄准国际雷达技术前沿领域,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20世纪80年代,主持开展低空雷达技术攻关,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部中低空兼顾雷达。

1990年,海湾战争后,国家决定通过对外合作解决预警机装备急需,王小谟担任中方总设计师,主持系统总体设计,首次提出基于二维有源相控阵体制的三面阵背负罩新型预警机工程方案。带领和组织中国研发团队同步开展研制工作,掌握预警机设计方法和主要关键技术,锻炼和培养技术队伍,为中国自行研制预警机奠定基础。

针对中国国情,王小谟提出开展轻型预警机的预先研究,主持制定技术方案,为国家决策研制轻型预警机创造条件。提出利用国产飞机实现预警机出口设想,并担任原型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原型样机设计与制造,推动实现中国预警机装备出口。主持完成数字阵列雷达预警机地面样机技术攻关。

王小谟院士是中国著名的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生致力于防空雷达和预警机装备体系发展研究,为中国预警机彻底打破国际封锁、实现完全自主发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无可取代的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院士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造诣深厚、卓有建树的战略科学家。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自立自强、百折不挠,守正创新、敢为人先,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榜样。

24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