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优秀员工个人先进事迹

| 郑航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院优秀员工个人先进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优秀员工个人先进事迹

医院优秀员工个人先进事迹精选篇1

她总是把微笑写在脸上,把圣洁挂在胸襟,青春在病床边悄悄逝去,理想在现实中熠熠闪光......这就是小玲, 一名从事临床医学工作31年的老党员,总是一袭白衣,从容坚定,忙碌在最需要她的地方。

1968年,小玲在上海铁道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内江铁路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任住院医师。在职期间利用医学理论基础指导临床实践,常年奔赴在急、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用精湛的医术做生命的守护者。

病人如亲人亲人盼归家

在哥哥的影响下走上了医者道路的小玲,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热爱从未动摇过,她恳切地说:“我认为医生是一个很高尚的行业,能够救死扶伤,解决患者的疾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30多年如一日,小玲一直对这份工作保持着热爱,也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理念,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用无私的爱温暖着患者,用精湛的医术呵护着患者。曾得到她救治的病人这样说“于医生是一个很好的医生,随时询问病情,很关心病人,要不是她的医术,我想我也活不到今天。”在患者的心中,小玲就是这样一个用“细心、爱心、耐心”对待病人的好医生。

对患者,她真情关怀,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可是,对家人,她却深感内疚。由于家人都在江苏,常年工作的忙碌,使小玲不能回家陪伴家人,那个年代,只能靠着写信,寄托对家人的思念。后来国家的迅速发展,有了公用电话,小玲就像小女孩一样高兴,常常给家里打电话,关心家里的事情,说着自己引以为傲的工作。“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培养,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人也曾说过让我回家看看,可我放不下。回想起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我深感愧疚。”说起家人,小玲的眼眶不由得有些泛红。

抱着远大的理想扛起发展的重任

1978年2月,因医院发展需创建妇产科,小玲被调到妇产科工作,第二年的8月,被派往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进修妇产科临床专业。小玲暗自给自己鼓劲,一定要不负领导的期望,将业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不断深入学习妇产科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将《妇产科理论与实践》《实用妇产科学》《妇产科病理学》《妇产科内分泌学》《妇产科手术学》等书籍反复研读,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工作;坚持订阅国内各种妇产科杂志,多次参加上海市和内江市妇产科手术交流会及理论学习班。正是小玲在业务上的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才使得妇产科的业务工作有了很大提升。

由于小玲具备了内科和妇产科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成功地抢救了不少危重病人。有一次正值小玲值班,忙碌了一天还没能吃饭的她突然接到急诊室电话,一名怀孕8个月的孕妇,突发大出血昏厥,需要立即做急诊手术。小玲立即放下刚热好还来不及吃上一口的饭菜,迅速奔向急诊室,查看孕妇情况并准备紧急手术等。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剖腹产下一名活婴,产妇也得到及时的.救治,小玲才松了一口气。等忙完后已是深夜,小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值班室,捧起已经冷透了的饭菜吃了起来……

1983年5月,怀揣着对党的无比崇敬之情,小玲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不断用“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句入党誓词履行着党员义务,坚持用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工作作风、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也伴随着她的整个从医生涯。

1987年7月,小玲任妇产科副主任。她带领科室人员开展妇产科临床诊疗技术科研工作,并制定了操作规范,把制定与落实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制定教学计划,把医生培养为妇产科疾病诊疗、能开展各类手术的专业人才,把非专科护士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助产水平的专科护士,一支妇产科专业队伍迅速形成,并一度成为全市妇产科的领头羊

“面包”诚可贵 生命价更高

1987年11月,火车乘警紧急送来一名女性患者,且无亲友同行。当时患者呈昏迷状,面色苍白,血压测不出,小玲立即组织科室人员展开抢救。待患者血压回升后,小玲不敢耽误,立即将患者的危急情况且无亲友陪伴等报告至业务院长处,由业务院长签字同意手术。在科室医生的配合下进行手术,切开腹腔后见腹腔内出血2000多毫升,好多紫葡萄一样的转移灶,当即诊断为恶性葡萄胎内出血。为了患者的生命,只能作子宫切除和全腹腔转移灶清理,腹腔灌注抗癌药。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手术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患者醒来后,才得知她常年在外打工,父母生病才坐火车从北京赶回老家,没想到在资中段突然发病。因家庭经济已十分困难,且身上的钱已全花在路费上。小玲便呼吁科室人员捐款捐物,同志们都很关心她,还给她煮鸡蛋、熬鸡汤,轮流照顾她。小玲说:“为了节省化疗费用,她还是坚决要走,大家挽留不住就捐了路费给她。”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抢救打工妹的事迹,多次在内江电台播放,先后在“劳动导报”“重庆法制报”“成铁报”刊登。小玲说:“虽然我们没有收到医药费,但挽救了一条生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坚持学习与科研书写人生显华章

1991年,小玲任职妇产科主任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进一步学习妇产技术的先进知识与技术,订阅各种妇产科杂志,记录下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且不断总结经验,前后共撰写13篇论文。在提升技术的道路上,小玲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血沉增高不能确定是妊娠引起还是风湿引起,为此,除日常诊疗和抢救急诊产妇外,小玲还带领科室医生,用一年时间开展心肌炎既往史产妇血沉对照实验。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发现,孕产妇血沉高并不一定是病理的,并根据实例完成了《孕产妇血沉100例分析》论文发表。小玲曾多次被内江铁路医院、重庆铁路分局、成都铁路局评为“先进工作者”,1996年更是获得全国铁路总工会评选的铁路职工的最高荣誉“火车头”奖章,奖章的获得,是对小玲在全国铁路系统工作的认可,给了她更多的鼓励。

党员初心医者使命

小玲自1998离休至今已23年,深受领导的信任及同事们的爱戴。在她的自传中曾写道“感谢党和院领导的信任,我已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完成了培养后备人才的任务。现妇产科接班人已培养成熟,各位医生已能单独开展手术。”

自进入妇产科以来,小玲目标明确,刻苦钻研,充分发挥了一个优秀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行,为我院妇产科带出一批又一批致力于妇产科专业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医学人才,充分证明了这是一支奋力拼搏、能战斗的团队。

得知我们在收集党员干部的优秀事迹,小玲说道:“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党培养了我。我微不足道的成绩,只是沧海一粟,不足挂齿。离休干部很多,愿你们多讲讲他们的光荣事迹,他们是为新中国成立贡献一生的人,是最伟大的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些优秀的党员干部,不为名利,不为虚名,不为功利。一心想的是患者,想的是医院发展,所以从群众中来的她,坦然地回到群众中去。

医院优秀员工个人先进事迹精选篇2

小雄,中共党员,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先后获扬州市“十佳医德标兵”、“最美医生”、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等称号,2009年援疆期间被新疆伊犁州人民政府授予二等功。2017年荣立江苏省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三等功。

改革创新立潮头

作为分管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工作的负责人,小雄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组织管理,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锐意进取,勇当医院发展的急先锋。她力主建立了“24小时生命救援队”“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专家组”;改革产科管理模式,实行产前产后分开管理;重视ICU内涵建设,剖宫产术后产妇及新生儿集中监护,大大提高了产儿科危急情况的抢救成功率。她重视科研、科教和学科建设,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院内博士引进、SCI论文发表、国自然项目先后实现“零”的突破。她积极引入新技术。市妇幼保健院率先在扬州开展了“单孔腹腔镜”手术,医院妇科微创手术占85%以上。组织开展“无痛分娩中国行扬州站活动”,院内无痛分娩率达85%以上,产妇满意率达95%以上,医院成为首批“江苏省分娩镇痛技术培训基地”。

救死扶伤勇担当

小雄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一丝不苟对待每位患者,无论是普通的肌瘤手术,还是复杂的肿瘤根治术,她总是精益求精,力求把每台手术做到完美。“患者有事,随时叫我。”这是小雄数十年不变的口头禅。她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26年如一日。每逢手术日,一天连做七八台手术,站上十几个小时成为她的常态。今年2月,一名罹患巨大子宫肌瘤的中年妇女因恐惧开腹,强烈要求进行微创手术,然而,因肌瘤巨大,辗转几家医院均被婉拒,她和助手了解情况后,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经过5个小时艰苦的腹腔镜手术,成功为其摘除了重达1970g的肌瘤,患者住院5天后康复出院,然而,小雄的肩膀却因为长时间连续精细动作而被拉伤……面对患者需要和自己的安逸,她总是在第一时间做出选择,默默付出,从无怨言。

人文关怀寻常现

小雄出诊从不带茶杯,无特殊情况不会看见她喝水,为的是挤出更多的时间为患者诊疗。每逢门诊,拖班成为常态,她始终耐心为病人诊疗,直到送走最后一个病人。用她的话说“患者冲着你的名气来了,专程来一趟多不容易。我喜欢工作的感觉,被患者信任的.感觉真是很好,能为她们解除病痛再苦再累也值得。”而与患者相处时,小雄总能通过眼神、语气、手势等让患者感受到真情与关爱。年前,一位32岁的卵巢癌患者找到她,从对话中,小雄深深感到患者对死神的恐惧和对生的渴望,她像姐姐一样安慰、鼓励患者,并为其制定了缜密的手术和化疗方案,在经过手术和规范的化疗后,患者恢复很好,全家人感激不已,为表示感谢,家属悄悄将红包塞进她工作服口袋,小雄发现后像往常一样,谢绝了患者的好意,坚决退还了红包。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很多人会感到压力,但小雄的脸上始终挂着招牌式的微笑,似乎从来不知疲倦。因为她相信救死扶伤从来不是包袱,而是理想的实现。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再苦再累小雄都当作收获。作为一名医生,她为帮助别人、实现自我而自豪;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她为医院发展、群众受益而光荣。

医院优秀员工个人先进事迹精选篇3

小乾,生于1973年,现任会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2013年荣获“会宁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先后三次被评选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获得两次县级先进个人奖项,三次医院优秀科主任称号。2018年被评为白银市先进工作者。

今年4月11日上午10时,一位57岁的妇女被推进了手术室,医生马上要给她进行左侧腘窝囊肿切除,手术的主刀医生就是会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小乾。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光术前准备工作需四十多分钟,这台手术对于小乾而言是一台小手术,和众多开颅手术相比,这台手术真的很简单。但是,在小乾看来,每一台手术都存在风险,一视同仁、尽心尽力是他对待每一台手术的态度。

这样的手术时间占去了小乾一年中一半时间。小乾1998年8月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会宁县人民医院工作。2004年6月取得普外科主治医师资格;2014年获得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资格。

小乾第一次面对死亡是2003年的一起车祸。当他们抢救一名比较危重的伤员时,另一位伤员还能说话,但过一会儿看他不说话了,就又去抢救他,但最终这两位伤员都没有抢救过来。这两位伤员的去世对小乾的打击很大,从那以后,他下定决心,要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

小乾最终选择了神经外科专业。2001年,小乾就开始了自己的漫漫学习之旅。除了自学理论,他还克服一切困难积极参与医院的各种选派交流培训。2007年7月被选配到兰大二院神经外科学习专业知识,2011年12月到武警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系治疗中心培训学习,并且积极参加医疗下基层等实践活动,增加自己的临床经验。2012年11月,会宁县人民医院成立了神经外科专业科室,凭借多年对神经外科基础知识的钻研和实践经验积累,小乾在神经外科挑起了大梁。

2014年,有个20多岁的青年不慎从会师桥上掉了下去,头部创伤特别严重,有广泛的颅内出血脑挫伤颅骨骨折,底片传到兰大二院、西京医院,当时专家都认为可以进行积极抢救,但存活的几率不大。小乾同科主任、患者家属商量了一下,决定实施手术。半年以后,一个小伙子来到神经外科问小乾“您认识我吗”?他摇了摇说:“我不认识你。”小伙子说:“我就是您抢救的病人。”这件事对小乾震动很大。“我认为危重病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争取给他做手术,尽量挽救他的生命。”小乾对记者说。

通过不断学习、交流、深造,小乾逐渐开展了急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脑外伤后硬膜下血肿清除术,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术,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等高难度、复杂性的开颅手术,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在外科临床工作中,小乾用爱心温暖病人,对待患者态度和蔼可亲,尊重患者的`知情权,给患者提供一流服务。

小乾在抓科室建设过程中,还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理念培养专业人才。程得钧大夫是小乾在兰大二院神经外科学习时的老师,退休之后,在学生的再三劝说下,决定到会宁县人民医院继续发挥余热,如今他到该院工作已有四年时间,在神经外科,他和自己的学生小乾共同为会宁的患者服务。

在程得钧眼里,小乾是一位难得的好医生、好学生。他说:“小乾对病人服务态度好,好多病人都来找他,他在我们科室的病人就多,他不在我们科室的病人就少。在业务上他精益求精。我在这儿的时候他有什么不懂得就来问我。好多像他这么个年龄的出去参课学习也就一两个月,但他能坚持一年。”

在工作中,小乾主动发扬“传帮带”精神,给医院培养更多的人才。2013年毕业的张宗盛分配到县医院后,一直在神经外科跟着小乾学习,不光是医学专业,在为人处世上,小乾同样发扬了为人师表的优良作风。张宗盛说:“李老师平时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对我们科的同事非常关心。在工作中非常敬业,对工作严谨认真。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不论病人贫贱老幼,他都能够耐心仔细的接诊救治,对我们工作中出现的小的疏忽和错误,他都能以兄长式的身份细心地向我们指导。”

据统计,小乾每年收治住院病人约300人次,门诊量约1700人次/年,手术每年近200台。多次收到患者的锦旗和感谢信。通过5年的艰辛努力,小乾和同事们最终将会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建设成为县级重点专科科室。目前已将手术显微镜应用到开颅技术上,脑室镜也熟练应用于临床,这些技术都排在全省县级医院的前列。

医院优秀员工个人先进事迹精选篇4

小忠,男,汉族,安徽当涂人,1975年4月出生,1998年8月参加工作,201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马鞍山市紧急救援中心副主任。二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急救前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一个个不平凡的业绩。

不畏艰险,救护生命冲锋在前。作为一名急救医生,时刻与“死神”赛跑,几年前一辆货车侧翻,有3人被埋在石子里,他用手扒石子,伤员及时得救,而他的双手却献血淋漓。2018年初暴雪期间,手术后不久的`小忠得知有一重症患儿需要救护车转往南京救治,他积极协调交警等多方接力,成功实施重症患儿跨省急救,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作了报道。

关注民生,建言实施三县三区一体化急救。2014年,面对马鞍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区急救电话分散受理,急救服务条块分割,应急救援难以合力等现状。小忠积极建议实施三县三区一体化急救,建议方案成功入选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项目实施后,率先在省内建成市县区一体化急救,城乡居民公共急救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大胆创新,开发“急救记录仪”全程监管急救为国内首创。“120”急救不同于院内急诊,均在院外执业,服务质量监管一直是“盲区”,小忠同志潜心钻研,大胆创新,找到了一种微型摄像仪,按照急救实际整体设计改装,自主开发的“急救记录仪”,实现了全程视音频管控急救,急救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急救服务规范程度快速提升。2016年该项创新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

近年来,小忠先后荣获“全市十佳医生”、“全市十大优秀青年”、“全市十佳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全市十大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等荣誉。2016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2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1项。

医院优秀员工个人先进事迹精选篇5

小丽,女,31岁,现任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勉西精神病医院急诊病区护士长。自踏入勉西精神病医院那天起就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在这个特殊的护理岗位上,她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呵护每一位精神病患者,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一个个精神病患者得以康复,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重燃生活的希望。

精神科病区都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收治的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伴有精神症状的酒依赖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发病时,常伴有幻听、幻视、妄想、突发性冲动、重度抑郁、精神恍惚等症状,经常拒绝治疗、拒绝吃药,甚至辱骂、踢打医生和护士。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护理工作的辛苦和特殊可想而知。值班护士随时要巡视病房,平时就坚守在病区的走廊上,每隔十五分钟巡视一次病房,如果有特殊的“三防”(防自杀、防冲动伤人、防走失)病人,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睡眠情况、躯体状况、有没有自杀轻生等异常情况,并且要随时记录。曾经有一位流浪的中年男子被救助站送到病区时满脸污垢,头发粘结在一起,留着长长的辫子遮蔽了五官,全身的衣服已经分辨不出颜色并散发出浓烈异味,病区的其他患者见了都退避三舍,她却毫不犹豫的拉起患者的手,一边安慰一边安排病区的男护带其去洗澡后为患者换上干净的衣物,与其他护士为其修剪了头发、指甲等,当患者看着镜子里焕然一新的自己时开心的笑了,这时小丽也笑了,笑的那么单纯,笑的那么满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几年来她多次在护理医疗演讲比赛中获得大奖,2013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带教”,2017年当选为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勉西精神病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精神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对她工作能力的新挑战,她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从普通护理岗位走向科室护理管理岗位,在提升自我中实现了质的飞跃。

记得有一位14岁小患者,入院前无故发脾气、摔东西,后被家人强制送到医院治疗。小小年纪在面对医院这个陌生而封闭的环境时,他不配合治疗,常常存在暴力行为、殴打他人、企图外逃等极端行为,作为护士长的小丽没有畏惧,带领科室姐妹们耐心的劝导、照顾,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弟弟一样。由于病情反复,在照顾中她被小患者抓伤,在患者病情加重需要她百般照顾的同时,她的小孩又在家生病高烧不退,也需要她陪伴和照料。面对工作和家庭的选择,她忍痛选择了病人,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细心的照顾患者。慢慢的这位小患者接受了她们,也像家人一样信任、依靠她们。等这位患者出院时对小丽说:“姐姐,谢谢你们,我一定好好上学,将来回来看望你们。”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社会的歧视,家庭的`抛弃让他们的心灵备受摧残,这些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小丽深知这一点,她细心梳理日常工作中每一个环节,因人因病而异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工作计划,用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基本生活技能,用责任心去认真落实各项制度,用精心去护理每位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促进疾病康复。她,是精神科护士的榜样,用自己的执着在这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以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的热情,无私的爱为患者开拓一片心灵的绿地。

医院优秀员工个人先进事迹精选篇6

从医30年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小谦心里想到的、惦记的只有患者,他被患者誉为“患者的主心骨”和“真正的好医生”。

小谦带领的乳腺外科是大连市最早开展乳腺癌综合治疗技术的科室,包括各种乳腺癌根治手术、术前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都在本科室完成,并负责对病人进行长期随诊,每位病人的治疗全过程有固定专职医生负责。多年来曹主任潜心研究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的治疗技术,以肿瘤切除范围科学适度,淋巴结清除干净,美容效果佳,术后患者存活时间长、疗效好而远近闻名。每年曹主任做的乳腺、甲状腺手术量近两千例,其中恶性肿瘤手术1000余例。众所周知,甲状腺手术最容易发生的手术并发症就是喉返神经损伤造成声音嘶哑,但曹主任做的无论多么复杂甲状腺癌手术,竟没有发生一例手术并发症。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小谦就开始致力于甲状腺和乳腺病的诊断与治疗,率先在大连市内开展被国外称做“三明治”的治疗方式,即先进行化疗然后再扩大根治手术,继而进行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手术,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甲状腺、乳腺外科的知名专家。

提起小谦,同事都知道他全年没有休息日。他的办公室形同虚设,想找他,不在病房里,就在手术室,要不就出门诊。每天早上7点前,小谦一准来到医院,查完病房后,就上台做手术。一般手术都能排着做到晚上八、九点,最晚都做到深夜十二点,饭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手术台边凑合吃的.,一天工作16个小时对小谦来说都是常事儿。本来是下午一点半才出的专家诊,小谦每次都是中午12点就开始工作,他怕患者中午等得太久。由于患者太多,小谦又主动跟医院申请在周六加了一个半天的专家诊。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及饮食不规律,小谦患上了严重的胰腺炎,每次发作,都痛得满头大汗,而他经常是吃完止痛药拔掉吊瓶就上手术台。一天晚上,科里的夜班女护士正当班,就隐约听到走廊里有轻轻的呻吟声,开始以为是哪个患者病情有变化了,哪知过去一看,原来是小谦做完手术回来胰腺炎犯了,当时护士的眼泪就下来了。然而,无论病情何时发作,小谦从未休过一天病假,没耽误过一例手术。

他的心里只有患者,小谦的同事这样说。一个陌生的患者家属打来的求助电话,小谦他在零晨四点出门把患者送到医院急诊科;患者偏瘫不方便出门,他辗转一两个小时坐车去患者的家里给患者拆线;医疗费不够的患者,他不止一次的自掏腰包补交住院费。他就是这样,对待每一名患者都全身心投入。

238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