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人的事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伟人的事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伟人的事迹1
董建华为自己定长远目标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天才即勤奋、舍与得
福楼拜是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当人们请求福楼拜写自传的时候,他说:“我根本没有传记。”他的一生,除了艺术创作之外,简直没有什么个人生活和爱好,他把一切都奉献给了艺术。他曾经说过:“我爱酒,我不饮酒。我是赌徒,我从来没有摸过骨牌。我喜欢荒唐,日子却过得和僧人一样。”“我仅仅缺少道袍而已。”
他是真正的艺术殉道者。他像虔诚的苦行僧对待宗教一样,为了艺术摒弃一切享乐。为了使他的作品成为精雕细刻的真正的艺术品,达到完美的程度,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常常一昼夜工作16个小时。他屋子里的灯光每夜通宵达旦,这座塞纳河畔的房子里不熄的灯光,在黑暗的长夜里成了塞纳河上渔夫们的灯塔,甚至从哈佛尔溯流而上,开往卢昂的海轮上的船员们也把它当成了不变的航标。有人给他统计,他一生中有20年是夜以继日地在书房里写作。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中国伟人的事迹2
把梦想贴出来
他12岁随亲戚到美国读书,之后边工作边读书。他以前做过18份工作,卖过菜刀,卖过汽车,当过餐厅服务员……在他20岁的时候,他的存款还是零。
一次,他在看车展时,一辆奔驰S600令他艳羡不已,他站在车子旁边,让太太给他拍了一张照片,并把这张照片钉在墙上。
之后,他经商不断走向成功。他的助理向他讨教成功的经验时,他说:“你要成功的话,就给自己贴个梦想板。”说着他从一个牛纸袋里拿出那张自己和奔驰S600的合影,照片上有被钉过的小孔。他之后说,以前一向觉得它实在太贵,不敢想,不敢买,之后,就把它钉在梦想板上,天天看,并朝这个目标奋斗,最终梦想实现了。
他说,一向把梦想贴在自己的房间里,实现一个,收起来一个,放到抽屉里。从小目标到大目标,最后他所定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此刻他成功了,身价已数亿。他的著作,他的录音,他的课程资料都被人疯狂地收藏。他就是当今华人中最著名的成功学专家陈安之先生。在奋力打拼的道路上,你不妨把自己的梦想贴出来,经常激励自己努力拼搏。当一个人的梦想,思想和行为完全一致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力量。
中国伟人的事迹3
这是晋朝时的故事。襄阳城被敌军包围了。城里的粮食快吃完了,箭也快用光了。主将荀崧几次叫人突围出去请救兵,都被敌军堵了回来。眼看城就要被攻破,荀崧焦急万分。当时荀灌只十三岁,问道:“爸爸,您有啥难事,能告诉我吗?”
荀崧叹了口气,说你是女孩子,告诉你有什么用呢?您不说我也知道,荀灌眨着聪明的眼睛,说:“为突围求救的事着急。爸爸,您快写信,让我去送吧。”“你去”?荀崧摇摇头,“那怎么行啊!”
荀灌见爸爸不同意,她抽出宝剑,舞了一回。其实,她虽年纪小,但平日苦练武艺、锻炼身体,早已把各种兵器耍得娴熟。而且又爱动脑筋。她舞完剑,又把突围的办法说了一遍。荀崧见女儿身体结实、武艺不凡、办法周到,终于答应了。在一个月暗星稀的深夜,荀灌穿了黑衣,沿绳子爬下城墙,直到快过敌人的兵营时,敌人才发现有人突围。荀灌命令几个士兵故意大声嚷叫,引开敌人,她自己飞快地跑到一条偏僻的山路上走了。
突出重围后,荀灌凭她结实的身体,翻山越岭,日夜赶路,送到了信,请来了救兵。敌人怕前后受敌,急忙撤退了,襄阳就解了围。满城的人都夸荀灌是个勇敢的人。
中国伟人的事迹4
我们都知道,李白有一个“诗仙”的美称。那你知道这个称呼是哪里来的吗?
相传,公元742年,已经四十多岁的李白被玄宗招进宫中做官。匆匆奔赴长安的李白并未得到唐玄宗的及时接见,他只是被安排在了驿站中。
这让已经年逾八十的贺知章十分兴奋,贺知章仰慕李白的才华与情调,迫不及待想要和他见上一面。
虽然年迈,但是贺知章仍快马加鞭赶到李白的住处。当一袭白衣的李白从门外走进来的时候,贺知章不禁脱口而出,好一个诗仙啊,这便是诗仙这个美称的由来。
金龟换酒
话说这贺知章与李白一见如故,刚见面便开始讨论诗作。过了不久,很多闻名而来的诗人和李白的朋友都赶来,贺知章主动提出要为李白接风洗尘。
这顿饭从大约中午时分,一直到晚上很晚才吃完,期间人们吟诗作对,好不欢乐。正当人们酒足饭饱的时候,贺知章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尖叫声“坏了”,他说自己没带钱,该怎么付这顿饭钱呢?灵机一动,想起了自己佩戴的小金龟,就告诉众人:“虽然没有银子,但我有金子”,随即取下金龟付了账。
这便是流传至今的“金龟换酒”的故事。
中国伟人的事迹5
1937年10月25日,时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获悉日军二十师团的迂回部队向平定县城开进,其运送军械弹药粮草的辎重部队约千余人在测鱼镇宿营。测鱼镇东部的七亘村一带地形复杂,道路弯曲,正太公路由此通过。刘伯承判断,测鱼镇之敌第二天必定经七亘村向平定县城运送军用物资,即令三八六旅三营利用七亘村一带的有利地形,力求打一次漂亮的伏击战,歼击敌军,夺其辎重,切断二十师团的后方补给线。
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听说八路军要在七亘村伏击装备精良、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非常怀疑。认为国民党的数万正规大军都不能阻挡日军入侵山西,八路军又怎么能与日军相匹敌呢?刘伯承要用七亘村伏击战的胜利,治一治国民党军队的“恐日症”。
10月26日拂晓,天刚蒙蒙亮,驻扎在测鱼镇的日军辎重部队,在200余名步兵的掩护下,沿公路大摇大摆地向平定方向开进。9点钟左右,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了三营的火力范围,三营战士把这股敌人放了过去,其他敌人看到先头部队部队平安无事,即紧随其向前运动。当敌辎重部队进入三营的伏击圈时,三营抓住战机,向其发起突然攻击,以猛烈的机枪、手榴弹火力大量杀伤敌人。顿时,枪炮声、喊杀声连成一片,直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晕头转向。随即,八路军战士个个像猛虎下山,向敌群冲击,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使敌人的队形大乱。敌人前后被三营的火力和冲入敌阵的战士所截,左右被道路两侧的地形所阻,兵力无法展开,火力不能发挥,掩护部队也发挥不了作用,被八路军战士打得死的死、伤的伤,完全失去了指挥和抵抗能力。后尾掩护的少数兵力见大势已去,惧怕被歼,丢下物资和其他人员,狼狈地向测鱼镇方向回窜。
这次战斗,激战两个多小时,毙敌300余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胜利。
敌运输部队被八路军歼灭后,日军运送军用物资的计划落空,前方急如星火,后方亦如热锅上的蚂蚁。日军依据用兵“不得遵常”的道理,认为八路军伏击胜利后,一定会转移别处,绝不再再在七亘村设伏。所以,一面组织部队到七亘村收集、搬运尸体,一面调整力量,准备继续从七亘村一带通过,向平定方向运送军用物资。
刘伯承神机妙算,准确判断敌人运送军用物资未成,前方弹药粮草告急,一定会千方百计再次运送。且向平定前方机动没有道路绕行,七亘村是再次运送物资的必经之路。另外,刘伯承抓住敌人用兵教条的心理,对“不得遵常”的用兵之道,反其道而用之,大胆决定再次在七亘村设伏。为了进一步迷惑日军,诱骗其上当,刘伯承又使用了疑兵之计。当日军派重兵来七亘村实施报复时,他让第三八六旅主力佯装慌忙败退,制造八路军已被驱走的假象。第三八六旅主力在附近山里绕行一圈,乘夜又秘密返回到七亘村设置伏击阵地,主攻任务仍由第三营担负,不过伏击地点由村东移到了村西。
28日上午,敌人由测鱼镇出动,沿原路向平定方向开进。这次,敌人吸取上次遭伏击的教训,以100余名骑兵开道侦察,300余名步兵殿后掩护,辎重部队摆在中间,相信可以万无一失。敌先头部队接近七亘村后,其侦察分队进行了严密搜索。三八六旅三营的战士沉着镇静,严密伪装不动声色,以致敌人走到跟前都没有被发现。在敌人确信没有伏兵,其先头部队的骑兵才摇摇晃晃地通过八路军的伏击地区。待敌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后,三营指挥员一声令下,埋伏在七亘村西侧的战士,对敌发起了猛烈袭击。随后,战士们又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了面对面的搏斗。激战到黄昏,又毙敌100余名,缴获骡马数十匹,余敌向平定方向逃窜。
在短短的三天之内,刘伯承指挥八路军部队,采用“重叠的设伏”战术,在七亘村连续两次伏击日军的辎重部队,毙敌400余人,缴获骡马近400匹及大批军用物资,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侵华日军尝到了八路军的厉害。
七亘村伏击战斗结束后,刘伯承将缴获的日军战马、军刀、大衣等战利品,拿出一部分送给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让他看看八路军是怎样战胜侵华日军的。卫立煌亲自点验过目,对刘伯承率领八路军战士对日军作战取得的辉煌战绩,敬佩不已,称七亘村伏击战是大胆巧妙用兵的奇迹,不得不承认:“还是八路军的机动灵活的战术好,接连打了好几个大胜仗”。
中国伟人的事迹6
李白五岁时随全家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学识渊博的父亲担任李白的启蒙先生。李白自幼学习刻苦认真,天资聪颖,并且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公元726年以后,李白以湖北安陆为中心开始漫游。他25岁离开四川,游历洞庭、庐山、金陵、扬州等地;28岁在安陆与唐高宗时宰相徐囿师的孙女成亲;后以安陆为中心,北游洛阳、太原,南游安徽、江浙。他饱览山河,广交朋友,开阔胸襟,以求出仕。他一方面上书荆州长史韩朝宗,希望得到推荐;另一方面想通过隐居提高声誉,他先与元丹隐居嵩山,后又与孔巢父等人隐居竹溪,号称“竹溪六逸”。
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李白游历了半个中国,足迹涉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省。祖国壮丽的山河,开阔了他的心胸,启迪着他的灵感;各地的民歌呈现给他丰富的养料;而社会的阅历和生活的磨难,更使他洞悉到世态的炎凉。在他的笔下,祖国的山河是那么的秀丽和壮观,而在他“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中,你分不清他是极言自然界的山道之险,还是感叹人世间的行路之难。
公元724年,诗名遍天下的李白应召到长安供奉翰林,唐玄宗给他以特别的待遇。但这很快就让他感到寂寞和凄凉。此后三年的宫廷生活,李白看透了政治的腐败,便请求玄宗让他离去,玄宗便准许他的请求。从此,他再也没回到过京城。
出京后不久,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识,以后又与杜甫、高适同游梁宋。接着在东鲁又与杜甫相见,同游鲁中名胜。他在山东济南接受了高天师所授道教,正式成为道士。夫人徐氏死后,他又续娶宗氏,并以梁园、东鲁为中心北游燕赵,南游广陵,往来于宣城、金陵等地。在此期间,他广泛接触民间,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希望东山再起,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
公元755年以后,安史之乱爆发,这是时他正隐居庐山,他希望有机会为国平叛立功,不久加入永王的幕府。后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被逮捕,被判死罪。幸得元帅郭子仪相救,才免于一死,被判流放罪。途径洞庭湖、长沙、衡山等地,到白帝城,大赦令下,才免除流放之罪。于是李白返回浔阳,途经扬州、南京等地,投奔到族叔涂县县令李阳冰家里。61岁时,他听到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超义叛军的消息,就从当涂北上,准备去临前线请缨杀敌,走到江陵,因病返回。
公元762年,李白病逝,遗体葬在当涂县青山之南。
李白以其热烈豪迈的个性,强烈反抗精神和斗争意志奏响了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最强音,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中国伟人的事迹7
李白是“唐诗之音”的杰出代表,他热情奔放,豪迈浪漫,从古至今收获粉丝无数。
李白的作品中经常把会神话、幻想、夸张融为一体,语言上随意挥洒,结构上大开大合,为我们展示出雄伟奇幻的艺术境界,这也让他达到了古典浪漫主义的高峰,更是被尊称为——诗仙。
不过除了“诗仙”这个称号之外,他还有一个称号可能就不太为人所知,也就是“词祖”。
词这种文学体裁,最早萌芽于南北朝的乐府诗,兴起于唐朝,所以在唐代很多诗人除了创作诗歌之外,也创作出了诸多优美的词作。
李白就是其中之一,他虽不是第一个写词的人,却是第一个将词写得别具一格的人,并且他还首创很多词牌,比如《菩萨蛮》、《忆秦娥》等,因此,李白又有中华词祖之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笔下一首豪迈、瑰丽、新奇又富有生活情趣的咏雪词,整首词情感细腻,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雪景。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
下雪是每年冬季,或者是初春时节比较常见的一件事。
每当天上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时,也给冬日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还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
从古至今,写雪的诗词名篇真是数不胜数,李白这首《清平乐·画堂晨起》的咏雪词别具一格,不仅写出了日常生活中最纤细的雪,还对于雪景的描写,把寻常的景色描写得充满了诗意,也不失为一首经典之作。
中国伟人的事迹8
今天,我们班开展了一节以“走近伟人周恩来”为主题的队会。它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了伟人周恩来的品格与事迹。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及外交家。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总理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
周恩来总理是祖国的伟大领袖之一,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他一生最爱读书,也因为读书成就了伟人的事业,改变了中国命运。周恩来总理的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
周恩来爷爷小的时候有一次,先生问学生们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们有的说为懂道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识字而读书,但周恩来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我读到这句时,心头为之一震,多好的回答呀!这样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周恩来爷爷从小就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从小就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回想周恩来当时的生活状况,觉得他活得十分艰难。生母养母都相继去世,父亲又没有固定收入,仅靠四伯帮助才得以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读书。虽然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却丝毫没有顾虑自己,心系中华,一心想着为国家出力。再想想,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因此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既不满足于现状,也应该深知自己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现在,如果问我为什么而读书?我一定也会大声回答:“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13岁的周恩来经过思索而定下的人生志向。他不仅说到,还努力做到,因此功课门门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和书法,不仅在班上,在年级和全校也是首屈一指。在后来进入南开学校后,由于他欠学费,就挤出时间为学校刻蜡板,由于在奉天模范学校时英语基础打得不牢,周恩来想方设法奋力追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学期的努力,他的英语水平居然跃居班级前列。少年周恩来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的事迹感动着我,鼓舞着我。如今,我们的生活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要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不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要努力学习。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我一定要好好地向少年周恩来总理学习,学习他说到做到、迎难而上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周恩来总理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中国伟人的事迹9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李白出生于701年(长安元年),武则天去世时,他才5岁,是年将始发蒙。而跟盛年李白有联系的著名皇家女性大概就是杨玉环了,有这么一首醉后受命唐玄宗为其写词的《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于是李白的离京不是因为自我的追寻,而且因得罪杨贵妃之兄高力士,累其馋言曲意“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被唐玄宗疏远并借口外放。
李白留下名作无数,除了那些正儿八经的好诗好词,但因其本人狂放不羁,也有如打油诗。话说某日李白登上黄鹤楼,见其景开阔,立时兴致大起,正欲作诗一首,却见崔颢的《黄鹤楼》。于是就说: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后被旁人嘲笑,又挽尊说黄鹤楼健在是因为黄鹤仙人哭诉玉帝而重修,也是醉了。
作为历史名人,还是有故事有作品有遗迹的名人。李白其人可考事迹太多,能学能思的地方也太多。正如其全球粉丝后援会会长杜甫所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中国伟人的事迹10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我眼中的朱自清,是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在写景一文《春》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一个“钻’字,就表现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再加上“偷偷地”修饰生动的表现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给写活了。又如《荷塘月色》中用了26个叠词,如“田田”、“层层”写荷叶的多、密、重叠相连,“曲曲折折’写荷塘的轮廓、形态“淡淡”、“薄薄”写云雾的轻灵、缥缈,‘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写荷塘四面树丛的茂密,“翁翁郁郁”写树色的浓重。写景文是最不好写的,但是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景物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在读者面前,这也正是我最敬佩朱自清先生的地方。
我眼中的朱自清先生,是一个重视时间的人,正如他在散文《匆匆》一文中所写。《匆匆》因此被列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读了他的这一篇《匆匆》,老师要求学生们写读后感,无数的学生因为这一篇《匆匆》从而知道时间的重要性,从而珍惜时间。拜读过他的《匆匆》的所有读者,都能够体会到朱自清先生那种重视时间的心情,他那种极度重视时间的心情正赤裸裸地表现在读者面前,引人深思。
我眼中的朱自清先生,是一位重视亲情的人。这一点从他所写的抒情散文,也是他的代表作——《背影》可以看出来。《背影》无论写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但在平实中却孕育着极为精巧的构思。《背影》正是朱自清先生与父亲深厚父子之间的写照。《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在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与《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了。历年来,只要是父亲节,读者就能联想到《背影》,从这一点上足以看出《背影》的影响之大,说明作者朱自清先生的成功之处,把亲情描述得如此感人至深。
我眼中的朱自清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爱国人士。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朱自清先生:“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从毛泽东这一句话中,朱自清先生有骨气、爱国的优秀品质就足可见一斑了。
这就是我眼中的朱自清先生,一位真正的大文豪,在他的笔下,无论写景散文还是抒情散文,总能感染读者。无论是《匆匆》还是《背影》,总能给学生带来无限力量。读他的作品,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中来,幽默从忠厚中来,腆厚从平淡中来。这就是朱自清先生,他将永远活在我们读者心中。
中国伟人的事迹11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可见其对酒的痴迷与热爱。饮酒作赋,对酒当歌,李白被称作史上最浪漫的诗人,有人形容李白是一个为了酒过一生的诗人。
一提到李白,脑海不禁想起他那首《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充分表达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表示出其宁愿以功名富贵换来美酒,而一句“但愿长醉不愿醒,与尔同消万古愁。”更是表现出对酒的依恋。
除此之外,李白还专门写了《月下独酌》的四首饮酒诗词,其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流传最为广泛。
贺知章与李白“金龟换酒”的故事,也是在民间广为流传。贺知章曾在《本事诗》中称李白为谪仙。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是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以致大名传到京都,被皇帝视为奇人。被征召入京后,李白经常出现在长安街头,出现在文人墨客的酒桌旁,与“四明狂客”贺知章等人结成了“酒中八仙”,得意的生活令他自己也常常回忆,“昔日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李白醉酒作赋,酒诗百篇,酒仙大名,也由此流传百世。
中国伟人的事迹12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渔父》中,屈原这样向渔父也向我们解释着他被无情流放的原因。此时他已颠沛流离多时,身心潦倒不堪,却仍然骄傲地诉说着自己的“清”、“醒”。
他难道还不明白正是自己孤行到底的“清醒”把他推向了潦倒的边缘吗?他当然知道!面对渔父的善告,他再次激昂愤慨地大呼:安能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实际上,这是坚守理想的他在告诫疲惫不堪的自己,在鼓励几近崩溃的自己!
这不能不让人以之动容啊!屈原,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美政”的理想奔走呼喊,即使遭人排挤,即使被贬流放,即使失意一生,也不改初衷。
也许有人会像“渔父”一样,认为他这样做有些不值。可是,如果人人都为了享乐苟活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世界将变成怎样?这世上将没有《史记》了———如果司马迁没有因为坚守理想,受刑之辱早已将他吞噬殆尽;这世上将没有“戊戌六君子”了———如果谭嗣同他们没有因为坚守理想,他们将不至喋血市口;这世上将没有《日心说》了———如果哥白尼慑于教会而放弃理想,他将不会落得葬身火海!可这些假设全部不成立!因为他们无一放弃理想,无一不是为了理想愤然前行,完成了为人的涅磐,书写了人类灿烂光辉的历史,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坚守理想,于他们自己本就是一种幸福快乐,于整个人类更是伟绩卓着!所以,“渔父”们,请你们别再为屈原坚守理想不值。相反,我们都应该为了理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我们的困难挫折与伟人们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他们尚能为理想奉献一生,我们有什么理由因挫折困苦放弃理想?心怀理想。让我们再次瞻仰那吟诵着《渔父》的屈原,就让深厚的古典蕴藉深刻我们的理想……
中国伟人的事迹13
从古至今,放弃在竞技场上,一直是热爱祖国士兵引以为豪的理想。尤其是这些明知道死在眼下仍英勇赴难的人,更让人尊崇。在中国和日本甲午海战中放弃的邓世昌便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代北洋舰队中“致诚”号的舰长。他有明显的爱国主义精神,总会兵士们说::“人谁无死?只愿大家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与日本中间暴发了甲午海战。邓世昌数次表明:假如在水上和日舰相逢,碰到风险,我也和它同沉海洋! 这一年10月的一天,日本国战舰出其不意中国舰队,一场大海战拉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我国出任指引的旗舰级被打伤,旗帜被击毁,邓世昌马上一声令下在自身的舰上冉冉升起旗子,吸引敌舰。他指引的致远号在作战中最勇敢,前后左右大炮一齐开枪,不断打中日舰。
日舰包围着回来,致远号受了受伤,刚开始歪斜,火炮也布光了。邓世昌觉得最后一刻来到,对属下说:“大家便是死,还要壮出中国军舰的威武,报国志的時刻来到!”他一声令下鼓足干劲向日舰吉野号冲过来,要和它两败俱伤,这无畏的气魄把日本的人们吓呆了。
可悲剧的是,致远号在前行中了鱼雷艇,船壳发生爆炸,沉入海底。200 多位士兵献上了自身珍贵的性命。
中国伟人的事迹14
1976年1月8日九时五十七分,这是一个令中华民族永远都无法遗忘的时刻,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都将是一个沉痛的日子,为中国人民服务鞠躬尽瘁而贡献了全部一切的周恩来总理,已经太累、太累了,他永远的离开了深深爱着他的人民。
“这一天,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在周总理的一生中,似乎从来都没有自己。只有他必须为之不懈奋斗的事业,这是责任,是义务。虽然我们并没有与这样的伟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虽然,我们无法感受到在那样的烽火岁月中的惊心动魄,无法体味到那样的艰苦挣扎,但我们又是如此的幸运,我们能够享受到由先辈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安定生活,可以从回忆中去接近那高尚、完美的灵魂。
一代伟人周恩来在自己45岁生日之际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这些不也是对我们所应该做的吗?不论是学习或是工作,如果没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又怎么会成功呢?
中国伟人事迹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又怎么会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