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材料

| 思恩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读过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材料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材料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材料(篇1)

白文涛,男,1987年5月生,中共党员,榆林蓝天救援队队长。白文涛一直积极奔波于抗洪抢险、地震灾害等救援一线,先后参与榆林绥德、子洲特大洪灾、甘肃陇南文县特大暴雨、河南郑州暴雨、土耳其7.8级地震等救援;走进校园、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公益防灾自救技能普及课百余场,受益3万余人次;自2008年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白文涛个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000多小时。曾获“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陕西好人”“陕西最美志愿者”等荣誉。

寻梦:从校园到军营的蜕变

大学时期,白文涛就多次参与学校及社团组织的公益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让他深刻体会到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人的渺小以及专业救援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2009年12月他弃笔从戎,应征入伍,成为陕西消防西安特勤一中队一名战士。

部队服役期间,白文涛刻苦训练,认真学习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等专业的救援技能,并多次参与救援工作。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作为新兵白文涛主动请缨加入救援队伍,救援队伍历经1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抵达灾区后,连续6天搜寻,搜救出5名幸存者,31名遇难者遗体。这次救援中,白文涛表现突出,受到中国消防总局表扬,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一次次救援经历,让白文涛不仅身体素质和救援技能得到提升,更让他逐渐认识到救援工作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他开始学习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与队友协同作战,高效展开救援行动,为日后筹建榆林蓝天救援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筑梦:组建蓝天救援队

2011年12月,白文涛退役被分配到榆林市榆阳区交通局工作。换装不换心,退伍不褪色,他加入陕西蓝天救援队,继续参与一线救援行动。2012年白文涛组建了榆林蓝天救援队,从成立之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有队员及志愿者530多人专业救援队伍。救援队先后参与岷县地震救援、秦岭山救援、府谷新民爆炸救援等活动。在平时,救援队还走进校园、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防抗减灾的公益培训,参与大型群体性活动保障任务。

圆梦:救援书写精彩人生

“无偿救援奉献、忠诚守护生命”是白文涛和他的救援队坚决恪守的信条,他与队员多次参加应急救援,用汗水谱写“奉献”。

2020年8月17日,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发生特大暴洪灾害,陕西区域蓝天救援队迅速响应,白文涛带领33名队员历时17小时驰援灾区,抵达现场后立即展开救援工作,徒步45公里进入灾区第一线,经过长达7天7夜的救援搜救,成功营救转移被困大学师生41名,协助发放救灾物资120余吨,搭建救灾帐篷200余顶……赢得当地政府跟群众的广泛好评。

2023年2月,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白文涛作为中国蓝天救援队的一员,被选派前往参与国际救援。在救援中,他和队友不仅要面临余震危险,还要面对沟通障碍,更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和各种不安定因素的挑战下开展搜救工作,最终历经9天,他们搜救出幸存者4名、遇难者46名。

白文涛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能在关键时刻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以满腔的热情履行自己的时代使命和责任,为公益事业的发展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材料(篇2)

王卫新,男,1970年10月出生,籍贯浙江金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卫新调解工作室主任。自2013年以来,王卫新义务参与金东区物流行业纠纷调解工作,无偿为物流人化解矛盾纠纷,成为了物流行业的“大家长”。

10年来,他通过调解,挽救过因赔不起货款而想自杀的司机,追回过因遭遇诈骗而损失的货款,讨要过数不清的卡车司机的运费等,累计调解纠纷2783起,化解重特大疑难案件及积案100多件,协议涉及金额达3.676亿元,调解成功率99%以上,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胡子老娘舅”。曾获浙江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浙江好人等荣誉。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材料(篇3)

李方平,男,1976年11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特种设备操作技能培训中心创办人。

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和就业,12年来,累计为2000余名困难学员减免学费600万元,帮助586名建档贫困户全部就业;他热心公益爱心助学,资助260名困难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他扶弱帮困,为12位困难老人提供生活费,个人捐助资金高达187万元。李方平先后获评“湖南好人”、湖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材料(篇4)

杨兴安,男,汉族,1971年11月生,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新村社区居民。2023年3月18日,杨兴安不顾个人安危,跃入冰冷刺骨的江中救起落水女子,自己被冻得浑身红紫,几近虚脱。40余年来,他先后救起11人,还倡议成立重庆168义务救援队,着力挽救更多生命。杨兴安曾荣获“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重庆好人”等称号。

不惧刺骨江水,全力游向落水女

2023年3月18日,嘉陵江畔,江风有些刺骨。突然,有人高声喊道“有人落水了”,声音急促而惊恐。杨兴安转头一看,不远处的江中,一名年轻女子正被江水淹没,情况危急万分。

没有半分犹豫,杨兴安飞奔至江边一跃而下,跳进冰冷刺骨的江水中,全力向落水女子游去。虽然是枯水期,落水者离岸仅10米左右,但正处于江心的边缘地带,再往前一步就是暗流和旋涡。在第一次试图抓住女子肩膀失败后,他赶紧调整姿势,将左手肘环在了女子脖颈处,使尽全身力气将人往回拉。

女子的冬衣吸水后,变得沉重无比,让单手划水的杨兴安备感艰难,他多次体力不支,沉入江水,但他始终紧紧拽着落水者,在冰冷的江水中重复着划水的动作。5米、3米、1米……一点点接近岸边,终于在体力耗尽最后一刻,他奋力将女子推上岸边。当杨兴安被前来帮忙的同伴拉上岸时,已被冻得浑身红紫,几近虚脱。

“救一个人等于救了一个家庭”

“好危险啊,万一你沉下去了怎么办……”儿子知道爸爸的壮举后,不由得为他感到担心。妻子也劝他,一定要多注意安全,不要贸然行事。“好好好,我答应你……”然而,杨兴安并没有“说话算话”,就在一个月后的4月14日,他再次下水救人。

当天,游泳爱好者孔某突发心肌梗塞,在离岸50多米的江中无力挣扎,眼看就要被江水冲走。杨兴安没有一秒钟的犹豫,当即跳入江中,奋力游向孔某。身着游泳裤的孔某浑身湿滑,杨兴安双手环扣其双肩,双脚用力蹬水,缓缓将其托举上岸。

上岸后,孔某面色发白、唇色泛紫,出现了上吐下泻的危急症状,杨兴安立刻背上孔某,将其送往附近的急救中心,全程陪护其检查。通过检查,孔某急需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可孔某家属无法及时赶到。危急之下,杨兴安主动签字并垫付了手术急救费用,解了燃眉之急。经紧急手术,孔某成功获救,孔某家人在手术室外喜极而泣,放下心的杨兴安这才离去。事后,他婉拒了孔某及其家人的感谢礼。

紧接着5月3日,三名游泳爱好者在不熟悉水域的情况下贸然下水,被困江中。杨兴安立马组织同伴展开营救,利用救援器材组成“人链”,帮助三人成功脱险,平安归家。6月26日,育有两个女儿的女子王某在江边欲轻生。杨兴安敏锐察觉到了危机,奔至江边拉住了王某,将其带回岸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劝慰和安抚,帮助王某稳定住情绪,且答应不再轻生,避免了一个家庭走向破碎,“救一个人等于救了一个家庭”。

“底气来自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

在江边的杨兴安,身材挺拔、皮肤黝黑,眼睛炯炯有神,第一印象就让人觉得沉稳、踏实。杨兴安日常经营一家商店,但他有着多重身份:冬泳队队长、桨板队队长、重庆168义务救援队队长。

早在2017年初春,杨兴安和同伴在李子坝附近的江边游泳,听呼救声传来。见江中心有一个人影在水中挣扎,他立即转头游去,果断抓住溺水者的胳膊,托住对方的身体,将其带上岸。原来,这是一名外地游客,在江边玩耍时不慎滑倒,被暗流冲向江心。“当时河滩还没开发,与主路间隔着多个陡坎,一旦出现溺水等意外,应急队伍很难第一时间赶来施救。”

“我们经常在江边游泳,何不成立一支义务救援队?”当年7月,杨兴安发动身边的桨板、跳水、冬泳等运动爱好者,成立了“168义务救援队”,常年在李子坝抗战公园到牛角沱水域活动,一旦发现溺水,可以第一时间赶到。

在杨兴安带动下,义务救援队已经扩展至20余人,救援工具配备齐全,成功挽救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温暖的家庭。特别是每年汛期,队员们更是每日轮班义务巡逻,为往来群众科普防溺水知识,劝阻野游嬉水者数百名。如今,168义务救援队已被水警总队纳入“群防群治”防溺水工作体系。“我的‘底气’,来自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杨兴安说。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材料(篇5)

蒋振伟,男,1987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上海信昌律师事务所主任。多年来,蒋振伟始终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回馈社会。

2012年起,他每月20日都会到杨家宅居委会参加“法律夜门诊”,为居民义务提供法律咨询。12年来,他线下接待咨询超千余人次,化解纠纷百余起,组织法律讲座20余次,充分发挥了青年律师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区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蒋振伟曾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材料(篇6)

张霞,女,1975年8月生,湖北省大冶市罗家桥街道东港社区居民。儿子早产成为脑瘫,她坚强扛起照顾患儿的责任。

18年如一日,她用爱浇灌,细致入微,让儿子的病情好转;她心怀感恩,积极乐观,常常免费为残疾人、环卫工人送煎饼,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煎饼霞”。命运击她以风雪,她却报之以歌唱,她用实际行动为脑瘫儿家庭点亮了希望。

曾获荆楚楷模、黄石楷模(好人)、大冶楷模(好人)等荣誉称号。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材料(篇7)

2010年,她的公公突患脑梗,瘫痪在床。2014年,丈夫又患脑梗,家里的经济支柱倒下了。2015年,婆婆也突患脑梗,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病魔无情,人间有爱。14年来,她承担起照顾家人的重任,日复一日,无怨无悔。

她叫张海霞,是大埔县枫朗镇溪背坪村的一名普通妇女,却用一双勤劳的手、一颗善良的心,支撑起一个“不普通”的家庭。今年5月,张海霞入选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广东省候选人推荐名单。

“很苦,但他们是我的家人”

“走,我扶你去村里走走。”5月13日上午8时许,张海霞趁着天气晴好,搀扶着丈夫林力河向家门外走去。她一边紧抓着丈夫的手臂,一边叮嘱他注意脚下的路。走路锻炼,这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这些年来,张海霞每天凌晨四点半起床做饭,接着帮丈夫洗漱,给公公婆婆洗脚擦身,端茶送羹、打扫房间、接屎接尿,陪丈夫做康复训练……周而复始,她坚持着这些琐碎却又让常人难以坚持的事情。不仅要照顾患病的丈夫和公婆,她还要辛苦持家,抚育儿女长大成人。

“2010年我和丈夫还在广州打工,但公公突患脑梗住院,我们就回来照顾他。但是为了生计,老人出院后,我们又外出打工。没想到2014年,丈夫同样突发脑梗,真是晴天霹雳,但也只能面对现实。开始他不会走路,后来慢慢有所好转,但是干不了活,只能在屋外走走。2015年底,我婆婆也突患脑梗,这之后我就一直照顾他们直到现在。”说起这些年的经历,张海霞苦笑着,诉说心中无限事。她说:“的确很苦,但他们都是我的家人,我必须照顾好他们。”

“这些年来,爸爸和爷爷奶奶身上没生过褥疮,指甲和头发都是干干净净的。”张海霞的女儿林兴凤说,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是母亲,为这个家撑起了一方晴空。

“我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刚开始那会,自己也不懂护理,什么都得学。”张海霞说,家里接二连三的事情,几乎没有时间让她难过,“刚给丈夫擦拭完身体,婆婆那边就喊着要给她换尿盆了。他们一晚上少的时候一两次小便,多的时候七八次,一摇我就会醒来,天天如此。”

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林力河时常眼泛泪花。“妻子说的最多的就是‘有我在,不用怕’。”他说,所有家务都是妻子一个人承担。为了生计,她还种了玉米、花生,养了鸡、鸭,这些年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真的不容易。

由于过度劳累,张海霞患上了高血压等疾病,却经常忍着病痛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母亲其实早就患有高血压,但她一直瞒着,自己偷偷吃降压药,直到有一次我哥带她去体检时才发现。”林兴凤说,母亲是个报喜不报忧的人,即使生病了,都一个人扛着,尽量不给家人徒增烦恼,添加负担。

“她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真的很难得。”溪背坪村村民邓小庆告诉记者,张海霞不仅心地善良,还任劳任怨,大家都很佩服她,是村里的好榜样。

今年的张海霞,55岁了。她的子女都已经成家,丈夫和公婆的身体情况也在逐渐好转。展望未来,她坚定地说道:“10多年,最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我相信未来的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2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