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

| 思恩

事迹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既然这样,那么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供大家参考!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1

郭爱琴,女,汉族,1965年5月生,彬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彬州市妇联爱心妈妈志愿者协会名誉会长。她热心公益、甘于奉献、服务社会,医术精湛、情系患者。她的家庭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陕西省五好文明家庭”,她个人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巾帼志愿者”“陕西好人”等荣誉称号。

热心公益 不求回报

多年来,郭爱琴和她的家庭结对帮扶七名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及他们的家庭走出困境。彬州市韩家镇的马丽(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马丽四岁时爸爸病逝,妈妈离家出走,只剩她和患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第一次见到马丽,极不合身的衣服裹着瘦弱的身体,本该天真的脸庞写满了木讷凝重,眼神躲躲闪闪,无论如何向她表达善意,与她交流,都无法走进她封闭的心灵。郭爱琴和丈夫带着自己的孩子,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这个家,每周往返四十多公里的路程,风雨无阻,给她送去生活、学习用品,帮她洗头洗衣服、打水打扫卫生;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冬天送棉衣棉鞋;假期接她来家里,带她去游乐场、读书馆;走进马丽的学校、教室,联系老师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其增强学习兴趣。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帮扶,慢慢地,马丽变得开朗了,学习不断进步,还在作业本家长栏写上了郭爱琴的名字。当马丽爷爷膀胱癌病情恶化住院时,郭爱琴一次性拿出5000元,并多方联系及时救治。在爷爷病愈后,马丽的一声“谢谢妈妈”,让这两个本无血缘关系的亲人紧紧抱在了一起,郭爱琴的一切付出都值得了。2023年,马丽完成高中学业,成为了渭南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如今的她,假期跟着爱琴妈妈一起做公益。马丽说,她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在郭爱琴的公益路上,这样的事还很多很多。近年来,随着她感人故事的不断传颂,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爱心妈妈”的行列中来。在彬州市妇联的支持下,她组织成立了爱心妈妈志愿者协会,带领600多名志愿者,长期开展关爱活动,为3000多名留守儿童送去母爱与关怀,开展“结对帮扶”“点亮微心愿”“益爱夏令营”等各种关爱活动2000多次,赠送礼品4000多件,为留守儿童进行精神抚慰、心理疏导、经济帮扶、学业辅导等,使广大留守儿童感受亲情与温暖。彬州市爱心妈妈志愿者协会先后荣陕“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陕西省巾帼示范志愿服务队”“陕西省三八红旗集体”等奖项。

甘于奉献 服务社会

郭爱琴正直善良,睿智豁达,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为患者及医美者诊疗的过程中,耐心倾听女性心声、了解她们的苦衷,向她们普及法律知识,指导她们学会维权。2001年,一位姓肖的女士常遭家暴,有轻生的念头,她耐心开导并尽快联系到她的丈夫,和爱人一起请他们吃饭,通过多次劝导使他们和解,并垫资5000元帮他们开起了儿童服装店,现在肖女士生意红火,家庭和睦。

郭爱琴曾先后帮助二十多名妇女就业,帮助她们重拾信心,并带动身边的妇女姐妹和本单位的女职工参与“恒爱”行动,为边疆贫困留守儿童编织毛衣500余件。她积极担当,参与脱贫攻坚、医疗下乡、送医送药等活动,参与大病救助与1+1+1签约服务,为先心患者和宫颈癌患者指导救助治疗方案,为50户贫困户健康保驾护航。

郭爱琴在工作、公益之余,还被聘请为彬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和巾帼宣讲员,累计参加报告、妇女十三大精神、家庭教育、好家风、“歌颂祖国·同心向党”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撰写各类心得体会50余篇,10余篇被省市多个信息平台刊载。

爱岗敬业医者仁心

郭爱琴爱岗敬业、医者仁心,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2023年2月8日,11岁的王某晚饭后锻炼,面部被器材砸伤,12CM的伤口,皮下组织碎裂,肌肉、眼轮匝肌断裂,吓得家长呼天抢地。一个姿势,三个多小时缝合至凌晨,郭爱琴凭着多年的经验和精湛的医术,让忐忑不安的家长露出了笑脸。事后,家属激动地把一沓一百元的人民币硬往郭爱琴手里塞,被她一口回绝。从医40年来,遇到节假日、三更半夜求医的,郭爱琴从来都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她为无数患者垫付医疗费,慷慨解囊,自己却住在老旧房子里。她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所有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了“咸阳市巾帼建工标兵”“最美职工”“最美彬州人”等荣誉称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郭爱琴星夜兼程,一如既往地站好每一班岗;她无私奉献,心甘情愿地当好“爱心妈妈”;她,用情用力谱写了新时代女性的精彩华章。未来,很长也很远,而她将一直在路上!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2

乐秋英,女,1963年11月出生,籍贯浙江舟山,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开心人医疗诊所退休职工。

她曾是一名从事医药工作的普通员工,家庭的沉重负担、临到花甲的年龄,都没有阻碍她走好传递温暖的大爱之路。

23年坚持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6次,献血总量达2.1万毫升;10余年志愿服务之路,她走进海岛农村,为敬老院老人和困难残疾人士服务,与残疾人结对,照顾其生活起居,数年如一日。她用质朴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华章,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浙江好人等荣誉。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3

周燕,女,1990年3月出生,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创始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周燕,2015年和丈夫回到家乡宁远县大元村,自费成立大元社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开始为乡村孩子提供免费的艺术陪伴。

8年来,共策划组织活动900多次,直接服务8000余名乡村儿童。周燕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最美家庭、湖南青年五四奖章、“湖南好人”等荣誉称号。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4

朱易静,男,1991年8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璧山区三合镇农业服务中心职工。2023年12月17日,朱易静在上班途中,偶遇一辆因车祸侧翻在路边的面包车,他不顾面包车漏油、冒烟,冒着车随时可能爆燃的危险,义无反顾跳进车内,将被困伤者托出,成功营救4名群众。2022年8月,重庆山火蔓延,他先后8次进入火场,曾连续8天坚守灭火一线,累计在火场当中“奋战”200多个小时。2023年7月,三合镇辖区水域河水暴涨,4名群众受困,他冲在一线积极参与救援,最终将群众转危为安。朱易静用实际行动展示了退役军人“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责任担当,曾荣获“重庆好人”称号。

临危不惧解救被困人员

“当时听见‘砰’的一声巨响,一团黑影从侧方猛地飞出,现场浓烟滚滚……”回想起2023年12月17日发生的这一幕,朱易静至今心有余悸。当时,他正开车前往单位加班,当车行驶到璧山区铝山桥附近时,因大雾天气,一辆面包车和一辆小轿车行驶中发生碰撞,面包车侧翻在地,车身扭曲变形,冒出滚滚浓烟,随后附近有人大声呼救。

“透过破碎的车窗和烟幕,看到车上多名人员被困,其中伤势最重的司机浑身是血,意识不清,现场情况十分危急。”朱易静回忆道。出于专业训练的敏感和本能,他第一时间将车停在路边,快步下车跑到面包车旁查看情况,发现面包车存在严重漏油和冒烟,随时都有燃烧起火的可能。他当机立断,立即组织附近群众一起开展救援。“快帮忙拨打120和110报警。”朱易静对围观的群众喊道。

随后,朱易静义无反顾地爬上车顶,对被困人员展开救援。面包车里有4人被困,他一边爬上面包车准备解救被困人员,一边继续让周围的群众拨打求救电话。此时,车内4人都有些发懵,尚未反应过来如何自救。朱易静先是不停地拍打门窗,让被困人员保持清醒,而后与群众合力打开车门,通过冷静的指挥和借力,很快将3名伤势较轻的乘客拉出车门。

危急时刻上演“生命托举”

但接下来便出现一个难题。面包车侧翻后司机被困在最深处,受伤严重,行动不便,朱易静几番尝试后均无法在车外直接开展施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车内冒出的滚滚浓烟不断喷在朱易静脸上,车祸救援是他从未设想过的情景,但面对随时可能爆燃的事故车和浓烟深处浑身是血的司机,他却没有丝毫犹豫。

“我跳进车内,你们在上面接应。”留下对大家的叮嘱后,朱易静果断跳进车内。过往应对山火、河汛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丰富救援经验在此刻发挥了作用,进入车内后,朱易静首先确认司机的状态,发现其双手受伤严重,仍有意识,却因惊吓过度,身体已完全瘫软。

朱易静呼喊伤者的同时解开座位上的安全带,小心避开伤处,尝试从背后将司机托举起来。说来简单的动作,完成起来却困难重重,狭窄变形的车内空间四处冒烟,极大地阻碍了朱易静的视野和动作,再加上伤者几乎无法自主发力,第一次尝试没能成功,于是第二次尝试,第三次尝试……终于,司机成功被托举出车外,几名热心群众连忙在车外接应,将伤员们送上了救护车。

在这场持续仅仅10分钟的救援中,朱易静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更没有半点多余无用的行动,日积月累的救援经历为他的见义勇为提供专业的行为指导,让4名被困群众得到伤害最小化的及时救助。在围观群众逐渐聚集起来的过程中,满身油污的他却顾不得清洗,便默默离开现场。

英雄义举彰显男儿本色

朱易静是一名退伍军人,从一名战士到基层职工,变换的是服装色彩和岗位,不变的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初心。

2022年8月,重庆山火阻击战中,朱易静作为救火志愿者先后进入火场8次,曾连续8天坚守在灭火一线,累计在火场当中“奋战”200多小时;2023年7月27日,三合镇双河村因持续的暴雨导致辖区水域河水暴涨,过往通行桥梁被淹,沿河附近房屋也接近被淹,有4人被困急需救援,因事发深夜且地处乡村偏远地段环境复杂,且水流迅猛、情势危急,得知消息后,朱易静即刻赶往事发地参与现场救援,经过约2个小时的紧张救援,被困村民全部被转移至安全处。

“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还是一个兵,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会义无反顾冲上前。”朱易静朴实的话语不仅彰显了他的男儿本色,也在无形中托起了人性中最光辉的篇章。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5

冯飞,男,1966年10月生,上海市普陀区石泉路街道居民。他患有肢体残疾,但他身残志不残,自强不息,自主创业,成立了“冯飞家电维修部”;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每年“3.5学雷锋日”和“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从不缺席。

2007年,他加入石泉社区“大篷车”便民服务队,为居民维修家电;2018年,他加入乐航公益便民服务队,挑起家电维修志愿服务“大梁”,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生活急难问题。

16年来,他累计修理小家电近16000次,给老人免费清洗空调近1600人次。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6

何明兰,女,1961年8月生,丹江口市龙山镇土台村村民。未婚夫丧失劳动能力,桃李年华的何明兰不离不弃,毅然选择相守相伴,成为爱人坚实依靠;婆母患病卧床,正当壮年的她悉心侍奉直至离世;儿子突发脑梗,步入花甲的她呵护照料一如幼时。

40年间,她经受着命运的一次次考验,以宽厚的爱温柔岁月,坚韧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奉献之歌、大爱之歌。曾获湖北好人、十堰市第九届道德模范、十堰好人等荣誉称号。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7

王秀芳,女,汉族,1963年12月生,中共党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花儿”代表性传承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妇联兼职副主席。

2003年开始,王秀芳从学“花儿”到唱“花儿”,再到教“花儿”、传承“花儿”,不仅成长为“非遗”传承人,还把自家院落改成“花儿小院”,免费培训“花儿”爱好者。后来她又成立“花儿小院”志愿者服务队(目前,队员已达300多人),创作了600余首“花儿”曲,年均开展宣讲、惠民演出600余场次,用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外,王秀芳和她的“花儿小院”文艺志愿队,还定期慰问孤寡老人、患病儿童,开展爱心活动,先后资助8名家庭困难儿童完成学业。

王秀芳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乌鲁木齐市道德模范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8

曾广莹,男,1966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镇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他是一名扎根于基层的农业科研工作者,30年如一日,始终行走于田间地头,兢兢业业从事农业示范研究和推广工作,完成多个玉米新品种审定与大面积推广,填补了中高山玉米品种空白,为秦巴地区粮食安全和玉米品种繁育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好人”等荣誉。

扎根秦巴山区,只为一个使命

曾经的秦巴山区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缺吃少粮是许多老一辈人一生都挥之不去的苦难记忆,这一切也深深印刻在曾广莹的心里。90年从农技推广干起的他,深知农业科研对山区农业的重要性,培育出适宜秦巴山区及西南山区的新一代玉米杂交新品种,成了他一生的使命。

他跑南繁蹲基地,这一蹲就是30年。平日里,他奔波往返于全县各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遇上授粉、套袋的时节,他常常要在田间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中暑、晒伤成了家常便饭;农作物成熟期,白天去田里把果实收回来,晚上再连夜将果实脱粒、分类,准备下一步的科研组配方案,前前后后几周的时间,他疲惫不堪咬牙前行……

玉米育种是他坚定的选择与追求,他拒绝了两次转岗机会,他想培育出高产稳产的好品种,为广大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2009年以来,他主持开展农作物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90余项,协助在陕渝川鄂湘累计推广“镇玉”玉米新品种1500多万亩,主持建立农作物、中药材各类试验基地6处。

穿越大半个中国只为一粒种子

玉米育种是一个艰苦的细致活,做组配、筛选、试验牵扯的环节非常多,一亩地播下去的都有1000多个组合,一个自交系或一个组合编号弄错,一年的心血就会报废。培育一个优良品种需要多年的试验、观察和记载,这个过程既枯燥又漫长。

为了缩短育种周期,他每年10月底便前往海南陵水县开展为期5个月的玉米冬季南繁育种工作。白天在成片的试验田中和烈日、蚊虫及蛇打交道,晚上寄住在农民家里,忍着湿热和蚊虫叮咬,靠涂抹风油精坚持整理数据资料、撰写科研报告。他超过百万字项目、研究论文和试验报告,大多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独自完成的。

南繁基地租种的土地多时有十几亩,少时也有五六亩。试验田里的所有工作都只能由他一人完成。遇上授粉、套袋的时节,经常要在田地里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饿了就吃饼干,渴了就喝矿泉水,直到把套袋授粉的事情忙完。

连续20年,过着候鸟般的生活,没有和家人过一个春节。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主持选育的多个玉米新品种得到了大面积使用推广,他也从一个学农爱农的热血青年,成为年过半百、白发两鬓的一线科研专家。

发扬“种子精神”接续一个梦想

作为资深农科人的曾广莹,与种子打了半辈子的交道,早就将“种子精神”融入了血液中。多年来如一日地坚持在科研、生产、教育培训第一线,始终冲在脱贫攻坚最前沿,长期坚持下村入户到地头。

近年来,他主持和参与的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成果奖7项,选育审定玉米新品种6个,撰写论文22篇。他主持选育的“镇玉208”“镇玉213”“瑞玉518”“利白玉118”等玉米新品种,深受广大山区农民朋友的欢迎,已广泛被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和云贵高原等40余县区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服务送到农民心坎上,累计培训农民2.2万人次,开展产业技术培训会100余场次,真正做到了实用农业技术“群众学得会、带得走、能致富”。

30年寒来暑往,他坚定学农知农爱农信念,践行强农兴农使命,以一名基层农业科研人员的赤热情怀和踏实作风,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一名优秀科研人员深深的为农为民情怀,为农业科研发展和产业服务奉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9

施探薇,女,1949年2月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天台,浙江省仙居县退休干部。与共和国同龄的施探薇,退休前,在农技推广、良种繁育等工作中先后获得17项科技成果,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被誉为“种子世界的女状元”。

退休20年来,她始终坚持活跃在基层一线,团结引领劳模义工奉献时间、奉献技能、奉献爱心,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踏歌前行,成了人人称道的“施大姐”。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浙江好人等荣誉。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10

陈艳辉,女,1992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界首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8年多的时间里,她行程2万多公里,风雨无阻不间断地为22名乡村特殊儿童送教上门。陈艳辉荣获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跟岗培训教学展示特等奖、“湖南好人”等荣誉。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11

程家群,女,中共党员,1971年7月生,重庆市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东正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扎根社区22年,正是在她的倾力打造下,老旧小区旧貌焕新颜,市委领导多次现场调研,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等主流权威媒体报道,并在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专题培训班作经验交流。迄今,其先后获评“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最美社区工作者”“重庆市村(社区)担当作为好支书”“重庆好人”等称号。

扶弱帮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谈及程家群,家住大堰三村的李某珍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来形容。年过六旬的她,女儿4岁时被确诊骨髓瘤,掏空积蓄不说,还欠下不少外债。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程家群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一边安慰,一边积极帮助李某珍争取救助资金。接下来的13年,她不仅将这个家庭列为重点关照对象,还经常自掏腰包买来生活用品送到家中。

正是在程家群的鼓励支持下,李某珍重拾生活信心,如今女儿已40多岁。2022年,丈夫去世,加上身体每况愈下,李某珍拉着程家群的手“托孤”,得到满口应承。但是,李某珍欲将名下住房作为回报,被程家群婉言谢绝。

李某珍只是程家群扶弱帮困的一个缩影。程家群习惯随身携带一本走访手册,里面详细记录着社区328位独居空巢老人、28名困境儿童、47户残疾家庭的基本情况,每当这些人需要帮助时,她总会第一时间送去关怀与温暖。

服务“一老一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015年,程家群发起成立“家群社会工作室”,定期开展“520公益”“99公益”慈善活动,培育打造“爱满老人 家在东正”等项目,帮助空巢独居老人3200余人次、特殊儿童350余人次。久而久之,贴心人、“好管家”成了居民对程家群最亲切的称呼。

就业保障,搭建平台尽智竭力

东正社区有个小酒馆,是大渡口区网红打卡地。经营者任某燕是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典型代表。

悉心相夫教子的任某燕,突遭丈夫离世,40岁出头的她不得不再就业。在程家群鼓励下,任某燕将社区一座废弃房屋利用起来,装修后开了一家小酒馆。人气越来越旺,用餐高峰时段任某燕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在社区就业帮扶平台帮助下,任某燕聘请4名社区失业人员做兼职,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打卡。

东正社区有流动人口2200余人,居民就业不稳定是个老大难问题。为失业人员找到一条就业新路子,程家群带领网格员、社区干部、志愿者兵分多路,走访调研,了解诉求,将失业人员就业意向分门别类整理出来。

同时,程家群牵头搭建社区就业帮扶平台,主动对接大渡口区人力社保局,“义渡就业列车”开进东正社区,并组织辖区60余家商户建立就业需求档案,动态匹配待业居民。截至目前,已有900余名居民受益,东正社区获评重庆市充分就业社区。

社区治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于东正社区租赁户罗某辉来说,程家群好似他的再生父母。

2016年,罗某辉因电器操作不当失火,烧毁了刚租赁不久的出租屋。房东要求恢复原状,不同程度受损的9户邻里也纷纷索赔。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不知所措,只得抱头痛哭。

程家群知悉后,邀请受灾户、房东和罗某辉以“面对面”形式,现场召开赔付协调会,经过6个多月的时间,矛盾终于化解,他们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扎根基层22年,程家群成功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6000余件。

18栋楼龄超过30年的老旧居民楼,整个社区“全开放、无围合、无物管、无保安”——东正社区就是一副“老破旧”形象。

面对停车难问题,程家群创新性提出“开放式老旧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党建+自治”,协调辖区企业提供错时停车位、优化社区停车位规划等方式,新增停车位200余个,既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又实现居民自治管理。

东正社区“停车自治创新管理经验”在全市85个社区推广,仅2023年,便吸引26支市内外现场观摩学习队伍到社区参观。

如何治理好老旧社区,程家群推动组织网、党群网、物业网“三网融合”,深度整合辖区党建、资金、人才、技术、服务等资源,激活共同体“造血功能”。迄今,东正社区成功打造“东正向阳花”党建品牌,市委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并在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专题培训班作经验交流。

东正社区焕发新的生机,近年来,很多外迁居民陆续回迁,群众幸福感“原地升级”。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12

肖亮,男,中共党员,1982年10月生,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缆分公司运检五班一级组员。2018年,有一次肖亮在工作时,无意中听闻姚姚(化名)的可怜身世,便辗转寻至位于临港的上海仁爱养护院,决定长期帮扶他。

每隔二至四周,肖亮都会准备丰富的物品,驱车近两个小时前去探望孩子,同护理人员一起帮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肖亮连续6年、风雨无阻地默默关爱帮扶着一位先天性脑瘫痪儿童,用“父亲般的温暖”点亮孩子的希望之光。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13

熊会萍,女,1974年11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襄阳市公交集团二分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27路党支部书记。在22年公交职业驾驶生涯中,熊会萍安全出车5400余次,行程64万公里,她把车票当请柬、视乘客为亲人,在十米车厢安全驾驶、文明服务,做到了零违章、零投诉、零事故。

她连续当选党的、代表,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运输服务风范人物、全国最美公交司机等荣誉称号。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14

努尔玛丽·库西尔拜,女,哈萨克族,1968年6月生,昌吉州呼图壁县人民医院退休职工。

2010年3月,努尔玛丽组建了呼图壁县第一支民间爱心帮扶团体——“花儿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发展至今,团队成员已达180多人,长期坚持资助家庭困难学生。截至目前,共募集爱心资金43万余元,先后帮扶了近5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现在,我们的帮扶从学生群体扩大到老人、妇女等等弱势困难群体,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党的温暖。”队长努尔玛丽说。古丽娜(化名)家中有四口人,母亲一人无力负担起兄妹三人的学费和生活费。努尔玛丽主动联系走访,决定资助她完成学业,“花儿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对古丽娜资助了5年。2023年古丽娜考上中山大学。

努尔玛丽·库西尔拜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被授予自治州五一劳动奖章,“花儿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荣获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佳组织。

关于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篇15

潘平福,男,194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浙江南浔,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一元茶馆”店主。58年来,潘平福坚守“茶不卖高价”的承诺,不关门不涨价,一杯大众茶只卖一元钱。一杯茶、一把剃刀,老潘用半个多世纪的真诚服务,温暖了乡里乡亲几代人。

如今,茶馆不仅是荻港老人们戒不掉的念想,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关注,老潘和他的茶馆故事也成为了广为流传的佳话。其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网、中新社、浙江日报、浙江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曾获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好人等荣誉。

23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