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个人先进事迹

| 思恩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肯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悉吧,既然这样,那么王永志个人先进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永志个人先进事迹,供大家参考!

王永志个人先进事迹

王永志个人先进事迹篇1

王永志,男,汉族,中共党员,1932年11月出生,1994年4月入伍,辽宁昌图人,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荣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小行星命名,2014年被太空探索者协会授予水晶头盔奖。

王永志个人先进事迹篇2

“丹阳,我已经60岁了,搞火箭30多年,一直紧紧张张,提心吊胆。本来想退休后好好休息一下,陪你到处走走,挽回过去常常不在你身边的‘不良影响’。现在组织上这样信任我,要我承担载人航天总设计师的重任,看来,我只有再次向你道歉了!”向妻子坦露了心声,王永志又一次义无反顾离家远行。为了早日实现国人飞天梦,他选择在航天舞台上绽放第二个青春。

2003年10月15日,随着王永志和全体航天人的齐心协力、集智攻关,中国人的脚步终于第一次迈进太空。

“11年来我们这支航天队伍呕心沥血、顽强拼搏,不顾自己的一切,为的就是这一天、这一刻。我为沉着果敢的杨利伟而自豪,我为不负使命的这支队伍而自豪,我为祖国而骄傲。”成功那一刻,王永志感慨万千。

如今,18年过去,三名中国航天员进驻天和,开始了数月之久的太空生活。中国航天,正沿着我们自己的设计路线,一步、两步、三步,蹄疾步稳,探索太空。

王永志个人先进事迹篇3

1964年6月,王永志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中近程导弹任务。当时计算导弹的推力时发现射程不够,大家考虑是不是多加一点推进剂,但是导弹的燃料贮箱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当时天气很炎热,导弹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要随之变化。

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一个高个子年轻中尉站起来说:“经过计算,要是从导弹体内泄出600公斤燃料,这枚导弹就会命中目标。”大家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年轻的新面孔上。在场的专家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人不客气地说:“本来导弹能量就不够,你还要往外泄?”于是再也没有人理睬他的建议。

这个年轻人就是王永志,他并不就此甘心,鼓起勇气走进了坐镇发射现场的技术总指挥、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住处。当时,钱学森还不太熟悉这个“小字辈”,可听完了王永志的意见,钱学森眼睛一亮,高兴地喊道:“马上把导弹的总设计师请来。”然后对总设计师说:“那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果然,导弹泄出一些多余的推进剂后射程变远了,连打3发导弹,发发命中目标。从此,钱学森记住了王永志,他的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都得到了钱学森的支持。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导弹的时候,钱学森建议:第二代战略导弹让第二代人挂帅,让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几十年后,总装备部领导看望钱学森,钱学森还提起这件事说:“我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没错,此人年轻时就露出头角,他大胆逆向思维,和别人不一样。”

王永志个人先进事迹篇4

1964年,王永志第一次走进导弹发射场,参与第一枚导弹的试射。戈壁滩上骄阳似火,还没发射,就迎来了温度太高、燃料舱加不满燃料的问题。这会直接导致导弹的射程不足,计划仿佛要搁浅。

此时,王永志忽然站出来提议,可以把燃料卸出来一部分,减少自身重量后就可以实现预计目标了。这个推算在他的公式里完全可行。在场的专家听后觉得年轻人的想法太过异想天开,拒绝了他。

王永志不退让,他直接去找在场统筹的钱学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钱老仔细听了他的公式演算,觉得很周密,各个条件都考虑到了,当即拍板:“好极了,就按这个来!”

事实证明,计划是可行的,随着第一枚导弹冉冉升向空中,王永志的眼睛里也染上了蓝天的色彩。这也是王永志第一次正式进入钱学森的视野,两人正式结缘。

王永志个人先进事迹篇5

1952年,王永志进入清华大学攻读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1957年,中苏关系友好,签订协议,苏联答应为中国培养原子弹、导弹专业的留学生,王永志是唯一一个导弹专业的留学生,背负着祖国的期待。

在当时,导弹专业算是空前绝后、非常敏感的学科,上课是不允许记笔记的,脑袋记住多少算多少。

由于保密要求十分严格,王永志竭尽全力强化记忆力,力争带回一点知识。

1961年,他回到祖国,进入中国火箭研究院,参与研究导弹和火箭的设计工作,这一年王永志29岁。彼时,我国的航天事业蹒跚起步,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航天人克服种种困难,自主设计制造火箭。留苏归来的王永志也走进大漠戈壁,加入祖国航天创业大军的行列。在此后的工作中,王永志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并为实现我国制定的“八年四弹”的长远发展规划作出巨大贡献。

王永志个人先进事迹篇6

1932年,王永志出生于辽宁昌图一个佃户家里,父亲王和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王永志上面有3个哥哥,大哥王永山,在财主家做短工,二哥王永清是木匠,三哥王永富是农民。和安于现状的父兄不同,王永志从小就很聪明,善于思考,他明白只有读书写字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他不止一次恳请自己的父亲让自己去读书,用他的话来说:“不争馒头争口气,如果我认了字,就能给咱家争气!”不过,王和却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上两年学,最后还是回来种地,因此王永志的多次恳求都没用。

然而,王永志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个识大体并宠爱他的哥哥王永山,这位大他19岁的哥哥,不仅支持王永志读书认字,还背着父亲悄悄给他在私塾老师那里报了名。王永志明白读书不易,因此非常刻苦,成绩优秀。不过,在他读三年级的时,一场变故突然摆在了他眼前——父亲因病去世,家里本就困难,加上父亲的去世又花了一笔钱,王永志为了不给家里添累赘,就不去上学了,表示要去务农,但王永山坚决不肯,他说:“爹没了,不还有大哥吗?有大哥在,你尽管去上学,家里的一切由我管,你不用担心。”王永志这才返回学校。学习也比以前更加刻苦努力了。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八路军进驻东北,并在昌北县开了一所中学,免费招收家境贫寒的学生,在恩师刘汉甲的推荐下,王永志如愿以偿被录取了,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文理知识,而且每科都是第一名,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眼界都得到了升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想着两句话来形容王永志,王永山两兄弟再合适不过。

王永志个人先进事迹篇7

王永志1961年回国以来一直从事航天技术工作,先后担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主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曾任洲际火箭副总设计师、第二代液体战略火箭总设计师、固体战略火箭和地地战术火箭总设计师和研制总指挥,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等型号总指挥,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火箭系列总设计师,1992年11月至今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王永志是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40多年来在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22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