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

| 思恩

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既然这样,那么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供大家参考!

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篇1

2021年10月21日下午,外出办案奔波了一天的鲍卫忠一脸疲惫地回到了办公室。没顾上喝口水,他询问书记员陈美红一笔给当事人的司法救助金到账没有,催着陈美红尽快办理。不想,这竟成了鲍卫忠最后的叮嘱。

鲍卫忠的去世,让妻子周红追悔莫及、伤心自责:“尼茸(鲍卫忠佤族名字)高血压很严重,我三番五次劝他到医院去看看,他都因为工作原因错过了。我应该强拉着他去医院的。”夫妻二人原本约好了趁着2021年国庆节假期到昆明去做个检查,顺便带孩子去复查身体。怎奈国庆假期,鲍卫忠连续7天都在加班,机会也就错失了。

10月21日下午,正在学校上课的周红突然接到法院打来的电话,一种不祥的预感和恐惧瞬间笼罩在心头。周红匆匆赶到医院,抓着鲍卫忠的肩膀一遍一遍呼唤着“尼茸、尼茸”,然而,始终得不到任何回应。10月23日,鲍卫忠把70多岁的老母亲和两个9岁的双胞胎儿子留给妻子,永远离开了。

鲍卫忠葬礼的那一天,很多群众自发前来为他们心中的好“普艾”送行。曾经对鲍卫忠拔刀相向的艾嘎赶来了,那位养殖土鸡的当事人哭了……

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篇2

“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这是鲍卫忠—— 一位有着15年党龄的佤族共产党员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沧源县法院院长吕丹印象里,鲍卫忠踏实可信:“我们初次见面时,他的工作汇报数据翔实、条理清晰,执行指标了如指掌,案件进展、民俗风情说得明明白白。”

法院执行不是审判之后的照方抓药,而是对纠纷案件的终极处理,是对社会矛盾的最深层治理。据同事们回忆,鲍卫忠在执行岗位上的9年,把一次次村村寨寨里的执行,变成一堂堂鲜活生动的法治课,被群众称为“佤山百姓的贴心人、心连心的好兄弟”。

这是怎么做到的?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李昱曾经向鲍卫忠请教,得到的答案是:走着、听着、看着、写着。

“这算什么诀窍啊?我不甘心,平常也留心了起来,努力寻找着这个边疆老执行的办案‘密码’。”李昱说。

在鲍卫忠办公室文件柜上,贴着密密麻麻的便利贴,有的写着案件当事人的电话号码,有的记着案款金额,还有一些旁人看不懂的符号标记。

熟悉的画面再次浮现在李昱的眼前:一个满头大汗、皮肤黝黑、脚上还沾着泥巴的佤族汉子,埋头在堆满卷宗的桌子上记录着。

“这是鲍局长每次下乡办案回来的固定动作,不管多晚、多累,也要把这事儿先做完、把该打的电话打完,有诉即接、有信必复,让当事人第一时间知道案件进展和执行情况。”李昱恍然大悟道:“难怪鲍局长办案这么有底气,原来佤山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都在这里啊!这些都是靠他一步一步走来的、一字一句听来的、一点一滴积累的,小小便利贴,藏着大天地!”

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篇3

2016年,小儿子生病,周红自己抱着儿子辗转各医院。直到儿子在昆明做手术的前一晚,鲍卫忠才赶来,坐在床头给儿子唱歌、讲故事。把儿子哄睡后,他的呼噜声也跟着响起来。

“我们全家人至今还没有一起去旅游过。”对周红来说,她和两个孩子的大山倒了,她说,“在医院抢救和他去世后的一段时间,他的手机不时响起。我每天都会接到当事人问候的电话,表达对他的敬意、感激和怀念,我也更加理解了他工作的意义。”

从一个青涩的佤族小伙,成长为常怀为民之心的忠诚干部,鲍卫忠的初心从未改变。24年来,鲍卫忠扎根祖国边疆,成长为守护司法公正的大树,根须扎进阿佤山深处,他的笑容和奔波的身影,也留在了每一个他所温暖过的人心中。

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篇4

多年来,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强边固防,对于组织上的任何工作安排,他的第一回应是“什么时候走?”

节假日是他的工作日,田间地头、村村寨寨是他的办公室……他曾对同事说,自己时常睡不着,有时就连做梦也在执行案子。

“除了案件账,鲍局长还有本人民账,只要事情没有处理清楚,矛盾没化解,就都记在这本账里,他为此奔波劳累。”一位律师说,有些案子兑现了还不算完,鲍局长会一直跟到矛盾化解了才算心安。

对于自己的小家,鲍卫忠坦言自己不称职。在妻子周红印象里,鲍卫忠工作很忙,甚至领结婚证那天都迟到。有一次,同事在幼儿园门口,见到鲍卫忠家的孩子踮着脚在校门口张望,等着爸爸来接。好一会儿,鲍卫忠才小跑过来,鞋和裤腿上全是泥,手上还提着文件袋。“今天爸爸来晚了。”他一边解释,一边从手提袋里掏出两个竹蜻蜓。

这些年,鲍卫忠缺席了太多家庭的团聚、孩子们的成长,而唯一没有缺席的,是他胸前法徽所赋予的沉甸甸的使命。

“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鲍卫忠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他用生命,实现了誓言。

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篇5

鲍卫忠就是在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法官。他的父亲鲍光明曾是沧源县法院的一名老党员、老法官,为边疆审判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鲍卫忠从小耳濡目染了父亲守护边疆、维护稳定、促进团结和全心为民的情怀。1997年,21岁的鲍卫忠追随父亲的步伐,成为沧源县法院的一名法官。报到第一天,鲍卫忠对组织郑重承诺:“我将用一生来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干好本职工作,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心。”

沧源县群山延绵、道路崎岖,办案出差,百十公里的路程,有时往返需要跑上几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是法官们的工作常态,鲍卫忠说:“我们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俯下去的是身板,竖起来的是信任。”沧源县法院院长吕丹说:“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冲在前、干在前。”

因工作表现突出,2015年鲍卫忠被任命为沧源县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感恩组织的培养和信任,鲍卫忠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为党工作是我一生的追求,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生的方向。

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篇6

“干执行工作,就是人心换人心。”鲍卫忠有自己的“规矩”:首次去被执行人家里,只要距离不远,鲍卫忠都不穿制服、不开警车。“为何不亮明身份?”有的年轻干警不理解。鲍卫忠说:“老百姓看到警车会议论,对被执行人影响不太好,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开展工作。”

2020年,何某来到沧源法院,请求依法强制崔某、欧某履行68万多元的债务及利息,案件由鲍卫忠承办。无足额财产的两名被执行人找到鲍卫忠,请他帮忙跟何某协调用房屋抵债。

可何某就是不松口。初次调解失败,鲍卫忠没有泄气。他督促崔某和欧某想办法履行,并多次和何某沟通。直到当年11月12日,案件终于和解结案。欧某说,在还款过程中,鲍卫忠还时常给自己打电话了解情况,让自己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对生活陷入困境的申请执行人,鲍卫忠积极为他们争取和办理司法救助,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90.97万元,为61名特困申请人解了燃眉之急。

“没有一万,那咱们就五百、一千地还”“就为这么点钱,我不想下次来把你带走”……多年来,鲍卫忠带着干警们“磨”掉650件“钉子案”“骨头案”,用心“磨”出一方和谐。

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篇7

执行工作中,有一起发生在傣族村民小组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间长达8年的土地纠纷,因艾嘎一时想不通,态度很强硬,拒不履行法院的判决,难度很大。鲍卫忠主动承办了这个案件。

“艾嘎脾气火爆,我们刚去了解情况,他就愤愤地说:‘你们来干什么?我不欢迎你们!’说完就把门一摔。第一次去,我们就吃了个闭门羹。”李昱说。

“第二次去,情况更危险。”李昱回忆道:“艾嘎喊来了10多位亲朋好友把我们围住。一向温和的鲍局长毫不畏惧冲到艾嘎面前,用佤语喊道,‘难道你忘了我们佤族世代相传的族训吗?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请大家相信法院,这个案子我们一定会公平公正地处理!’人群渐渐散去,可这次,我们还是连艾嘎家门都没能进。”

回城的路上,李昱有些气馁。鲍卫忠给她打气:“执行难,难在打开人的心结。这个案子不大,但处理不当,会影响民族团结,我们再用心一点,再耐心一些,一定能找到打开艾嘎心结的办法。”

不久,佤族新年“新米节”到了。李昱接到鲍卫忠的电话:“小李,走,带你过年去。”

“鲍局长带着自酿水酒、一袋新米和一束稻穗来到艾嘎家,一开门,局长说:我们来跟你过年了!”李昱描述道,艾嘎愣在原地不知所措。鲍卫忠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兄弟,祝你年年大丰收!”说着按照佤族的过年风俗把金黄的稻穗挂到了门上,把新米拿到了厨房,接着和艾嘎拉起了家常。

“看到鲍局长的真心实意,艾嘎紧锁的眉头渐渐松开,话匣子也打开了。局长趁热打铁组织双方现场调解。最终,傣族村民们和艾嘎之间的心结完全打开,两族兄弟重归于好,这起长达8年的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李昱说。

22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