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解放英雄人物事迹
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他们是一束不灭的火光,照亮了人民的前进道路。他们是一群无畏的战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为革命的胜利而奋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上海解放英雄人物事迹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上海解放英雄人物事迹【篇1】
杨新,1914年出生于江苏海门,从小好学上进且有绘画与表演方面的天赋,曾在家乡做中小学教师。抗战胜利后,杨新来到上海并创办私立小学,招收因贫穷而上不起学的孩子。之后,杨新又在上海思源中学(闸北中学的前身)从教。
1948年秋,杨新秘密加入到了中共华东局城市工作部,在京沪一线开展地下革命活动。他边抓紧学习党的相关城市政策,边参与印制、散发与寄送革命宣传品,以此来传播党的政策和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消息。在配合城市工作部开展分化与策反工作中,他帮助国民党上海警察系统内的户籍科科长等站到了人民的阵列。1949年4月,杨新秘密赴苏州解放军三野十兵团汇报工作并接受任务。为了完好地解放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兵团首长亟需了解相关浦东一带敌军防御工事的情况。由于杨新擅长绘画又熟悉上海,兵团首长就把搜集这方面军事情报的任务交给了他。
5月,上海临近解放,杨新与陈尔晋、陆自成等人在搜集情报时不幸被捕。在狱中,杨新被打得遍体鳞伤,甚至还被打落了几颗牙齿,但他始终没有向反动派透露任何秘密。杨新被捕时,敌人连他的妻子及刚满五个月的女儿也没有放过,一起被关押受审。但面对敌人的威胁恫吓,他始终以“勿晓得”来回答。在监狱中,杨新摸着女儿的头对妻子说:“人总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不必为我难过,要好好抚养孩子,教育成人。”杨新还对同牢的难友说:“我怕出不去了,你要经得住考验,要坚持下去,活着的同志都要坚持下去,争取解放。”
关于上海解放英雄人物事迹【篇2】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郭莽西在上海大夏大学执教。为了便于以合法身份配合共产党开展地下斗争,他设法赢得上海铁路局和局警务处的信任。经农工党组织同意,郭莽西应聘任上海铁路局警务处“督察专员”一职,但不领薪金。郭莽西充分利用给警员和铁路员工辅导讲课的机会,讲孙中山先生的总理遗教,揭露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反 共反人民内战的真相。他把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孙中山,形容为脸皮又厚又黑,戏称他讲的是“厚黑学”,启发警员的觉悟,为策反做准备。由于受郭莽西演讲的影响,许多警务人员得到教育和启发,甚至连一些有身份的头儿脑儿也深中“共党之毒”。
1949年4月,郭莽西按照组织的指示,回到家乡东阳、义乌等地,与农工民主党员陈伟卿以及杜锦堂、窦成金、应志芳等人建立了一支政工队、武工队,开展地下工作,策反国民党地方部队。他积极迎接解放,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他曾经在东阳简师做了关于时局的长篇演讲,在三个小时的讲话中,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从国内到国际,详细分析,鞭挞了国民党反动派腐败没落的统治,指出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全中国将迎来解放和新生。
郭莽西还创办了一所小学,热心于教育事业。他以办学作掩护,将学校发展成了一个进步人士的活动场所,成为一个与中共地下工作者并肩战斗的可靠联络点。郭莽西曾冒着巨大风险,将数批中共地下工作者和革命青年秘密送往解放区。
关于上海解放英雄人物事迹【篇3】
1910年郭莽西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县,自幼秉性耿直、豪放不羁,天生善良,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少年时代到罗青甲的南屏初级小学入读,念完初小,进了东阳县立第五高等学校。小学毕业后就读于金华七中。走出了闭塞落后的农村,郭莽西积极迎接时代的召唤,接受革命民主的思想。他经常与朋友们聚会相谈,谈论文学、时局、理想。他努力阅读孙中山、鲁迅、郭沫若等诸位大家的著作和文章,更加坚定了自己救国救民的志向。
1932年,郭莽西赴厦门大学中文系深造,致力于研究文艺。被推举为厦大以师生为主组成的现代文艺社负责人。他与后来成为著名女记者、女作家,侨居美国的谢冰莹,以及教育家、学者谢文炳,诗人方玮德、游介眉,五人一起创办《灯塔》月刊,并在《灯塔》创刊号上发表其小说处女作《秋妹》。他在课余写的《轮回道上底一幕》一文中,用犀利辛辣的文笔和巧妙的比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国民党反动派和汉奸卖国贼的丑恶嘴脸。他在厦大期间的文章,结集出版为《人生过程上的三个境界》。在书中,他积极追求革命,探索真理,以笔为武器,唤醒民众,号召大家投身到伟大的革命浪潮中去,要追求光明的康庄大道。
1935年郭莽西作为厦门大学的代表,参加了在福州举办的“中国目前应采取何种政治制度”大型辩论会。他思维敏捷,慷慨陈词,激情澎湃,积极宣传民主进步思想,反对国民党的独裁政治。他以真挚的爱国热忱,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大声呐喊,唤醒民众,号召广大人民奋起自强。
关于上海解放英雄人物事迹【篇4】
刘家栋(1910-1949),1910年生于江苏泗阳县,他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正直、热情,喜爱学习。19岁到上海,开始拉板车、洗电车、当苦力,1929年考入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当华捕。1941年1月,刘家栋由“警委”书记邵健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积极地为党工作。1943年上海沦陷期间,当他得知新四军干部杨干到上海购买油印机、打字机、油墨及报刊等宣传用品,被日伪保长发觉的消息后,毅然将杨干及时转移到自己家中,隐藏于阁楼上。以后杨干来沪多次都住在刘家,刘不仅以警察身份加以掩护,提供食宿方便,将杨所购买的物资放在自己家里,还设法帮杨将购买的物资运往苏北解放区,使杨顺利地完成任务。
抗战胜利后,1947年,国民党政府当局为了加强法西斯统治,在全市实行警管区制,刘家栋根据党的指示参加了警员训练班,考核后改为警员,9月又回到了普陀警察分局从事地下工作。根据党的指示,在伪警察系统内团结进步警察与敌特斗争,掩护进步刊物在群众中的发行。他还鼓舞了不少青年后辈接受了革命教育,加入了共产党。
1949年,国民党濒临灭亡前夕,更加疯狂地镇压进步力量,严令查禁和没收进步书刊,并派遣大批特务到处探听和监视。普陀警察分局局长经常派特务和他一起去报摊搜查中共主编的或民主人士编辑出版的《群众》《新华日报》《民主》《文萃》《周报》《时代》等进步书刊。为了反对查禁,刘家栋在险恶的环境中,利用合法身份,千方百计阻挠执行当局的命令,暗中保护文化系统的地下活动。他不顾个人安危,事先设法向在静安寺摆书报摊的地下党员张志坚传递消息,由张及时转告其他报摊。在搜查时,他采取敷衍,应付公事的办法,暗中保护卖进步书刊的书摊。
关于上海解放英雄人物事迹【篇5】
当年盘踞在上海的反动派眼看大势已去还垂死挣扎,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实行惨绝人寰的大捕杀。从1949年5月9日至21日,反动派先后在上海“宋公园”(现闸北公园)里,枪杀和活埋了43位革命者,而陈尔晋、王曼霞夫妇就是其中的两位。
王曼霞是安徽宿县人,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珠宝商,拥有多家银楼。王曼霞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习时,受进步思想影响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利用家庭背景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开展统战工作,为共产党获取大量的重要情报。
陈尔晋是王曼霞的丈夫,黄埔第8期毕业生。曾经参与了1937年11月的南京保卫战和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以及武汉保卫战。
王曼霞与陈尔晋经人介绍认识,于1938年经党组织同意结婚。在王曼霞的影响下,陈尔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于1940年加入了共产党。1948年底,陈尔晋被任命为当时国防部陆军第十三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兼参谋长,驻扎上海。
1949年5月9日,陈尔晋夫妇在秘密搜集情报和策反工作中,因叛徒告密而被军统特务逮捕,毛森亲自突击审讯,陈尔晋夫妇在监狱中经受了各种酷刑,但始终坚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哪怕上海即将解放也绝不向敌人妥协。他们守住了共产党员的尊严,保护了一批党的地下领导人的安全转移。
1949年5月19日,就在上海解放的黎明前,王曼霞与丈夫陈尔晋等16位共产党员在“宋公园”,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新中国万岁!”英勇就义。
临刑前怀有6个月身孕的王曼霞,用受刑后渗着鲜血的双手抚摸着陈尔晋的脸庞说:“尔晋,我们从结婚那天起,就并肩战斗,今天让我们带上还没有出世的孩子去寻求共产主义真理吧”。
陈尔晋说:“人固有一死,只要能为民族和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我死而无憾”。
陈尔晋夫妇出生在富裕家庭,完全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了一条艰难危险的道路。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信仰和对党的忠诚。
关于上海解放英雄人物事迹【篇6】
1922年,焦伯荣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幼时由其父启蒙授教,8岁时进本乡的马圩小学就读。焦伯荣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深得老师的喜爱。但是焦伯荣素性仗义,爱打抱不平,在学校里看到老师责打学生,常挺身而出,跟老师评理,他认为老师打学生不对:“学生读不出,你打他,他就更糊涂,不该打。”老师向焦父告状,焦伯荣常为此受到父亲的责骂。
1937年夏,淮安中学招生。焦伯荣未得到父亲同意不敢报考,但同学们说你去考一考,试一试,于是自己去偷偷地报了名,不料竟名列榜首。其父得知后同意他上淮安中学。岂料卢沟桥事变很快爆发,日寇由北向南侵占到苏北。淮安地方的一部分中学联合决定一起迁往四川重庆。焦伯荣征得父亲的同意,随校西迁,开始独立生活。当时一方面因战乱关系,通讯不顺利;另一方面由于家中经济拮据,所以生活费不能如期寄到。焦伯荣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依靠校方资助、同学接济以及有时写稿子所得的一点稿酬,从中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
关于上海解放英雄人物事迹【篇7】
1948年9月24日,上海发生了“利群书报案”,国民党特务大肆抓捕,在一韩姓“新青联”成员家中搜出了《沪讯》和《新青联丛刊》等进步革命刊物,特务逼迫其供出联系人。因他也是焦伯荣的单线联系者,讲不出焦伯荣的住址。特务便欺骗韩姓青年的母亲:只要你把给你儿子送东西的人捉住,我们可以放你儿子出来。韩母信以为真,遂在家等候。当焦伯荣来到韩家通知转移避祸时,韩母爱子心切,紧紧扭住焦伯荣不放,致使其被捕。
在狱中,焦伯荣屡遭严刑拷打、刑讯逼供,但他严守机密,坚持说自己是一名普通教师,不参与政治活动,敌人因找不到确切证据而无法下手。1949年5月2日,焦伯荣、郑显芝等9人,被转移到上海提篮桥监狱,以“危害国家”罪名,被判处徒刑三年。原想此事就此了结,不料在上海解放的前夕,国民党反动派狗急跳墙,垂死挣扎,大肆屠杀革命志士。5月7日晚,国民党特务将焦伯荣等农工党员、民盟盟员、中共党员以及其他革命志士共12人,一起押往浦东戚家庙,不作任何判决,秘密地集体杀害,焦伯荣时年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