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解放英烈事迹材料

| 思恩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关于上海解放英烈事迹材料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上海解放英烈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关于上海解放英烈事迹材料

关于上海解放英烈事迹材料精选篇1

根据《闸北区志》记载,1949年5月11日在上海宋公园(今闸北公园)有四名革命者被杀害,他们是方志农、张达生、王文宗、朱大同。

常州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说,往年清明前夕,纪念馆里总会出现一位老太太。她手捧着一束鲜花,在纪念馆第四部分——“地下尖兵”陈列柜前久久伫立,对着墙上的照片和一对花瓶流泪。这位老太太名叫葛璀瑾,墙上的照片是她的丈夫王文宗。

从1949年到2018年,整整69年,她每年都要来看他,跪在遗像前,泣不成声。他们是常州的“翠平”和“余则成”。

关于上海解放英烈事迹材料精选篇2

1949年5月13日,钱凤歧、刘家栋、钱文湘、蒋志毅不幸被捕。毛森如获至宝,审讯日夜不息。面对敌人的诱骗恐吓和种种酷刑,四人无一变节。当特务一再追问他们的同党时,钱凤岐吼道:“你们要问我的同党吗?我告诉你,老百姓都是我们的同党!”生死关头,他们选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党的组织,捍卫自己的信仰。

1949年5月20日,上海解放一周前。党员钱凤歧、刘家栋、钱文湘和外围组织成员蒋志毅被蒙上眼睛,塞住嘴巴,拖上警车,一直被送到宋公园(现闸北公园)……

关于上海解放英烈事迹材料精选篇3

5月10日的时候,陈惕庐在放风时无意间听到看守接电话时声称,明天下午1号牢房的五人将要上路,1号牢房就可以腾出来,关押一批新的犯人了。他知道敌人就要对他们下毒手了。

但陈惕庐表面上并没有一丝的慌张,在深深的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后,回到牢房,等张达生、朱大同、方志农、王文宗陆续回到牢房后,向他们如实告诉了自己听到的电话内容。五人都陷入了沉默,随后他们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没有一丝的后悔,更没有胆怯,他们以坚毅的眼神注视着彼此。

5月11日,特务将陈惕庐、张达生、朱大同、方志农、王文宗等五人从牢房提出。他们五人尽管戴着沉重的镣铐,但全部抬头挺胸,面带微笑,仿佛不是走向刑场,而是即将走向胜利,去欢庆,去旅行。

陈惕庐走在最前面,在与狱友做最后告别的同时,振臂高呼“三民主义万岁!”“孙总理万岁!”并向狱友们表示自己先走一步,如果同志、难友能够活到解放,请不要忘记他们,代他们拥抱新中国。

关于上海解放英烈事迹材料精选篇4

曹漫之,1979年华政复校时,任副院长。他1913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生于山东荣成,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漫长的革命生涯。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各条战线上,在不同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整整奋斗了60个春秋。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漫之始终战斗在胶东,历任党、政、军要职,根据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指示,在胶东进行了大量工作、为巩固和扩大胶东人民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受胶东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1949年2月,第三野战军南下到达徐州贾汪的时候,陈毅司令员找时任司令部城市政策组组长曹漫之谈话,交代他一项重要任务,起草第三野战军《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陈老总说:“自古以来,军队进入城内,住进民房,干好事的不多。我们很快就要进入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那里老百姓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对我军很不了解,我们进城以后一定要严守纪律,给他们一个好的‘见面礼’。因为老百姓接触我们,首先注意的是军队的纪律,所以入城纪律是入城政策的前奏,入城纪律搞不好,以后影响很难挽回。你要好好把这份文件起草好,提请总前委领导讨论。”

曹漫之接受任务后刚要出门,陈老总又把他喊回来,特别交代说:“你去找些历史书查一查,看上面有没有‘军队进城……不入民宅’这句话,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

于是,曹漫之一方面抓紧时间与“秀才”们着手起草《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文件,另一方面,每到一处就去地方图书馆查看“二十四史”等古书。

谁知查来查去没有“不入民宅”这句话,他只好又去请示陈老总。陈老总笑着说:“你真是一个书呆子,书上没有的,我们就不能写吗?反正军队进城后,在没有找到营房之前一律睡马路,这一条一定要写上,否则那么多人一下子涌进老百姓家里肯定要出问题的,弄不好会天下大乱。

关于上海解放英烈事迹材料精选篇5

1949年5月12日,上海战役正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第十两个兵团担任对上海主攻任务。三野第十兵团第29军第86、87师从苏州地区冒雨出发,分两路向吴淞、宝山方向发起进攻。当日拂晓,87师261团1营副营长刘飞率尖兵连首先进入浏河镇。

浏河镇位于江苏太仓东部,东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与宝山、嘉定接壤,历史上就是江南地区出海要津,1949年上海战役的第一枪就在浏河打响。

此时国民党守军52军一个加强营正埋伏在镇外,企图伏击解放军小股部队,后来发现解放军大部队陆续到达而未敢开火,一直埋伏到中午想开溜时被发觉。我261团1营、2营立即投入战斗,经过20分钟交战,敌人大部分被歼灭,少数逃向罗店。与此同时,259团1营也在浏河镇南街头处与敌遭遇,发生激战,将敌全歼。

浏河之战正式揭开了上海战役的序幕。

关于上海解放英烈事迹材料精选篇6

时针倒拨到1984年5月25日上午9时30分。

清晨刚下过的一场细雨,把上海北郊的宝山烈士陵园洗刷得格外清幽,翠绿的松柏肃立在墓道两旁,烈士纪念碑高耸人云。纪念碑正面陈毅元帅亲笔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放射着耀眼的光辉,把人们带回到当年血与火的岁月中去……

排列整齐的一百多位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来到上海的老同志,两鬓飞霜,神声庄重,沉浸在当年浴血奋战的悲壮情景中。原来这不是一支寻常的悼念队伍,而是1949年5月参加过解放上海的指战员在沉痛悼念为国捐躯的老战友。

青松肃立,翠柏垂首。致悼词后,老战友们开始瞻仰烈士墓: 一个个高约一米的烈士墓碑,呈长方形,每方石碑上,工工整整地镌刻着32位烈士英名。他们虔诚地瞻仰着,仔细地辨认着,小声地议论 。他们在追忆当年悲壮激烈的战斗,他们在缅怀战友的英烈事迹,他们在寻觅烈士的英名……

关于上海解放英烈事迹材料精选篇7

“老邵,你发现了没有?怎么好多牺牲了的老战友没有英名?”当年261团组织干事、上海市警备区离休干部张文生对人事比较熟悉,他诧异地问身边的战友邵鸿淦。

邵鸿淦是原解放军第29军261团机炮连指导员、后来是上海市对外供应公司离休干部。他有些激动地说:“其他人不说,我亲眼目睹和亲手料理的几位烈士,怎么墓碑上也没有英名?”

原来,老邵当年南下攻打上海时,负责261团的伤员转送和登记处理烈士善后事宜。那一幕幕悲壮的场面,如刀刻似地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老邵忘不了三营副教导员曾干同志,他原是小学教员,是家中的“独苗”,而且是“三房合一子”,父辈格外宠爱。可他毅然带头参了军,1942年入党,在月浦激战中英勇牺牲。老邵曾冒着枪林弹雨参加抢运曾干烈士遗体的工作。

老邵更忘不了二营副营长马飞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好兄弟啊,我活不了,家里的事就托付给你了,请代我照顾老母和子女……”老邵不负嘱托,把马飞的遗物、烈属证亲自寄给马飞烈士的家属。解放后还曾接济过马飞家属的困难,一如既往地坚持与烈士老家的父母通信联系,向两位老人问寒问暖,战友情谊延续了几十年。

因此,老邵寻觅得格外细致,他慢慢地走.细细地辨。可是曾干、马飞……这一个个英名,烈土墓碑上竟没有!老邵又细心地在墓地里寻觅了两遍,可还是没有!老同志们的情绪有些激动起来,他们要求查阅陵园的烈士名单。陵园共录有烈士英名1886名(内含无名烈士128名),而当时实际牺牲在宝山的解放军指战员有4000多名。

208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