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英雄历史人物事迹材料

| 徐球

郑成功击败荷兰在台湾大员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中国台湾的统治。郑成功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郑成功英雄历史人物事迹材料(集合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郑成功英雄历史人物事迹材料

郑成功英雄历史人物事迹材料【篇1】

郑成功的故事:焚儒服

正当郑芝龙率领五百名到福州投降于清庭时,清兵却同时出兵攻打安平,因郑成功之母亲不愿意随郑芝龙一同降清,便留在安平,清兵攻入郑府时,见翁氏风姿犹存,随以言语戏狎,轻浮至极,翁氏大骂:畜类蛮胡!竟敢犯我大明江山,烧杀抢掠,与禽兽何异?清兵被骂得老羞成怒,最后受辱而死.郑成功火速赶到时,却为时已晚,但此时心中淌着血,喃喃自语:国仇家恨──国仇家恨───治理母丧完毕后,郑成功回想往事,降武帝遇害,父亲叛降,母亲受辱而亡,不禁悲痛,决定弃文从武,专事武行.率领约二十余人到孔庙(又称焚服亭,现今在南安丰州路下村的魁星阁下,坊边有苍老古松一株,此松已有三百多年,相传植于成功焚青衣时.另还有纪念碑一座,刻有文字,志以其事).祭拜先师云:“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仅谢儒衣,祈先师昭鉴。”并将从前读书时,所穿的青衣,用柴火烧掉.从此以孤臣孽子之身,独立去完成反清复明的志业.

郑成功英雄历史人物事迹材料【篇2】

想象一下,那是1661年的某个清晨,海风带着咸味,郑成功的眼中闪烁着决心的光芒。他站在甲板上,手中拿着一张精心绘制的海图,那是他收复台湾的作战计划。郑成功可不是那种冒失的将军,他知道情报就是力量。所以,他派出了一帮精明强干的密探,潜入台湾,把荷兰人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兵力部署、防御工事、地形地貌,这些信息都被密探们一一传回,为郑成功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接着,郑成功开始招兵买马。他从自己的部队里挑出了最强悍的士兵,还四处招募勇士,组建了一支强悍的队伍。这支军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士气高昂,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汉。

海洋,对郑成功来说,就是战场。他知道,要想收复台湾,就得先控制海洋。所以,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建造和改进战船,训练水手和海军士兵。到了最后,他的舰队在战斗力上已经可以和荷兰人一较高下。

当然,郑成功也明白,打仗不是儿戏,得有备无患。他早早就开始囤积粮食、武器、弹药等物资,确保一旦开战,军队能够持续作战,不会因为物资短缺而陷入困境。就这样,在郑成功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下,收复台湾的战役已经蓄势待发。

郑成功英雄历史人物事迹材料【篇3】

从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派遣卫温、诸葛直率领万名士兵到达夷洲(台湾)开始,历代政权和东南沿海的民众就不断经营和开发台湾、澎湖地区,这表明台湾很早以前就是中国人事实拥有的地方。

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后,不但残酷压迫和剥削台湾民众,还对中国东南沿海不断骚扰,对从事海上贸易的中国商民进行掠夺。为收复“先人故土”,从根本上解决与荷兰殖民者的矛盾,也为了给抗清事业建立一个回旋余地更大的根据地,郑成功举兵东征,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使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人的手中。

郑成功和他的继承人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对台湾进行了政权建设、经济开发、文化传播等开创性的工作。

1661年5月,在第二批复台大军抵达台湾当天,郑成功就下令将已收复的赤嵌改为“东都明京”,并根据中国传统的郡县制,在台湾设立了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二县。郑成功逝世之后,继任的郑经在1664年将“东都”改为东宁,撤销了承天府,把二县改为州。郑成功父子在台湾设立的行政建置,是台湾行政区划的嚆矢,为清初台湾一府三县的设立乃至以后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

郑成功英雄历史人物事迹材料【篇4】

为了收复台湾,郑成功作了精心准备,制定了周详计划。公元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清帝新丧,而南明衰微,郑成功在摸清了荷兰在台湾的兵力部署之后,便审时度势,高举民族大义之旗,挥师入台。这年正月,他在厦门召集诸将,下达收复台湾的命令:“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3月,郑成功率大军抵达澎湖,再兵发台湾。4月,郑成功军队在台湾登陆之后,将荷兰殖民者围困在台湾城(今台南)和赤嵌城,切断两城与外界的联系,在海上击败荷兰的援军。在岛内同胞的大力支持下,围城数月,迫使敌人签订投降书,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时代赋予了郑成功民族情和爱国情。时代造就了英雄,英雄也开创了时代。郑成功驱荷复台,与他的爱国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他从小接受了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对他有着深刻影响,培养了他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尊严的强烈意识。而恰在此时,伴随着明清易代、商业化浪潮和西方殖民者东来,使他投身到维护国家主权和抵抗侵略的斗争之中。

郑成功英雄历史人物事迹材料【篇5】

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历史学教授卫思韩认为,郑成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而且也是17世纪世界史上的人物。这样的定位,符合历史事实,也很有远见。客观上看,在近四百年的历史积淀和时代变化中,郑成功的形象不断得到强化,他不仅是历史人物、民族英雄、海权先锋,还是一个蕴含巨大的文化触媒,就像一座富矿,越挖越多宝贝,越见精彩,最后变成了一位“神”。在由“人”到“神”的持续建构中,逐渐积淀和形成了郑成功精神,或曰郑成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硬实力,更需要软实力;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需要构建独特的话语体系。在我看来,郑成功精神,或曰郑成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又蕴藏着深刻的时代内涵,是激励人们前行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儒家文化,核心是忠诚爱国。郑成功从小接受老师曾其五四书五经的严格教育,打下扎实的儒学功底;年轻时游学南京,师事大儒钱谦益,确立经世致用的王道思想;隆武皇帝即位后接见他、器重他,赐其国姓,改名成功,赐尚方剑,仪同驸马,使他深怀知恩之遇,这些都从正面强化郑成功尽忠报国的热情。清军入闽后,突遭父降、君亡、母死的变故,这些则从反面激发了郑成功反清复明的决心。终其一生,郑成功始终忠于明室,奉其正朔,受其封爵,以明“嗣藩”自守。正如黄宗羲所指出的,“自(永历)缅甸蒙尘之后,中原之统绝矣。

郑成功英雄历史人物事迹材料【篇6】

1661年,郑成功在摸清了荷兰在台湾的兵力部署之后,便审时度势,高举民族大义之旗,挥师入台。这年正月,他在厦门召集诸将,下达收复台湾的命令:“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3月,郑成功率大军抵达澎湖,再兵发台湾。4月,郑成功军队在台湾登陆之后,将荷兰殖民者围困在台湾城(今台南)和赤嵌城,切断两城与外界的联系,在海上击败荷兰的援军。在岛内同胞的大力支持下,围城数月,迫使敌人签订投降书,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提到郑成功,相信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无疑是著名的历史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下面我们将聚焦这一事件,回顾郑成功在当时的所作所为。

在1641年,荷兰击溃了西班牙,实现独占台湾岛,台湾人民也因此惨遭荷兰奴役,被迫接受____和荷兰语的教育。

郑成功是当时的抗清之志,坚决不降清,但他在大陆缺乏稳定的据点,无法和清朝抗衡,加上自己在军事上频繁失误,导致形势越来越严重。后来又因为厦门弹丸之地无法自保,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台湾岛。

郑成功英雄历史人物事迹材料【篇7】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20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