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
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既然这样,那么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
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1)
在庐山含鄱岭与大月山的幽谷中,有一块地势平缓的绿色园林。
这里,花草争艳,林木参天,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原称庐山森林植物园,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也是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植物科学研究的植物园。它的创始人之一便是被人们称为“中国现代植物学奠基人”的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
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2)
胡先骕先生不仅是位科学大师,还是一位文化大师。
他3岁读私塾,习《三字经》、《千字文》;5岁《论语》、《诗经》倒背如流,还会对对子。20岁加入了柳亚子先生创办的南社,擅长诗词歌赋(1960年钱锺书先生为其选定校读了毕生所作之诗,编订《忏庵诗稿》,存诗294首),国学根基厚实。他的《中国文学改良论》一文,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大胆批评了陈独秀、胡适等所倡导的白话文和文学革命,但从他与胡适通信中可见,两位胡先生私交甚好。他还与刘伯明、梅光迪、吴宓、柳诒徴等人创办《学衡》杂志,他的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教育文化比较、清代诗词研究的论文发表于此,后人称为学衡派。
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3)
胡先骕出身于官宦之家。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他自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4岁启蒙,5岁课对,7岁便可作诗。家人也早早为他计划了一条科举进学之路。奈何,胡先骕9岁那年家道中落,后又逢科举制被废。但也由此,胡先骕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但胡先骕对彼时的科学教育十分不满,并曾在《植物学教学法》中回忆道:“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皆由一老师讲授;于物理认为永动可能,于植物则谓有食人树;于动物则教学生以人面兽身之海和尚,以耳为目,恬不知耻。”
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4)
胡先骕一生笔耕不辍。
他自幼被视为神童,博闻强识,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胡先骕在22岁时的诗中,自认“下笔摩古健,颇欲追班扬”(胡先骕诗《壮游用少陵韵》,作于1916年)。同时他又有发表欲,无论是科学论文、文学批评、政论建议、诗词歌赋,都要展现出来让大家看到。除了对诗词分外珍爱而在晚年重新整理之外,他对其他文字并不在意保存。在战乱流离中未经发表就遗失的文字不在少数,晚年因被抄家而散毁的手稿更是无法估量。即便如此,不写日记、不写小说而以科学研究为主业的胡先骕,仍遗存近1300万字。
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5)
在建立耀眼科学成就的同时,胡先骕还是一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绕不开的人物,这也是他与同时代科学家最大的不同之处。
清末民初时,面对现代西方文化与传统中国文明的碰撞,胡先骕这一代青年人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类是以胡适、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激进派”,主张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革新;另一类是以胡先骕为代表的“改良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内在的价值,应该通过改良使之与现代社会和科学相适应。1921年,胡先骕与刘伯明、吴宓、梅光迪创办了《学衡》杂志,发表了大量文学批评文章,形成了维护传统文化的“学衡派”思潮。胡先骕这个时期撰写的一批文学批评文章,一改中国传统文论的风格,被认为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先河,因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6)
近代江西官费留学生的派遣,较之其他省份落后,直到1904年才开始。然而无论人数抑或质量却走在全国前列,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在中部地区数一数二。
1912年民国成立伊始,时任江西都督李烈钧(其人也是江西早期留学生)在心远中学(南昌二中前身)创办者熊育锡建议之下,拨款选派学生分赴欧、美、日本留学。胡先骕参加了其中的留美考试,一共入选16人,诸如物理学家饶毓泰、中国新闻学开创者徐宝璜都在此列,胡以第5名的成绩获得入选。胡先骕,(1894——1968)江西新建人,植物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植物学界老祖宗”,中国植物分类奠基人。与秉志联合创办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1948年当选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墙士之一。与钱崇澍、郭文合编我国第一部中文《高等植物学》,另有《忏庵诗稿》问世。
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篇7)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总会有一些人被历史“选择性短期遗忘”。胡先骕,无疑属于这一类人。
作为20世纪江西诞生的两位顶级学术大师之一(另一位是陈寅恪),胡先骕这个名字,很长一段时期鲜为人知,了解者更是寥寥无几。
5月24日,一场隆重却并非盛大的胡先骕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江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和胡先骕的亲属代表共聚瑶湖之畔,深情回忆了这位被誉为江西高等教育界共同的“老校长”的伟大精神与人格魅力。
在一段段充满温度的史料与讲述中,历史厚厚的封尘渐被拂去。胡先骕,这位集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于一身、坚持追求真理与守护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大师,其鲜活的面容一点一点还原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