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
借助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既然这样,那么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篇1
胡先骕(1894—1968),江西新建人,出身于文化世家,幼承庭训,聪慧异常。4岁启蒙,5岁课对,7岁便可作诗。9岁那年,胡先骕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5岁时,胡先骕考入京师大学堂,但因辛亥革命,学堂停办。不得已胡先骕又报名参加了江西省公款留学考试。1913年,胡先骕考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学专业。之后,他转入植物学系。留美期间,胡先骕与同窗任鸿隽、周仁、杨杏佛、秉志、赵元任等人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科学社,并创办了《科学》杂志。中国科学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组织,它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科学社团,其旗下的《科学》杂志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为宗旨,是当时学术界最主要的科学期刊。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篇2
在中国植物学界,《中国植物志属》曾是研究者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参考资料。对胡先骕个人而言,完成这部呕心之作是他人生的重要里程碑。
1920年至1921年,胡先骕在东南大学生物系任教期间,先后赴浙江和江西进行大规模植物采集,发现了很多新种。然而,在对采集来的标本进行进一步研究时,胡先骕却遇到极大困难。植物分类研究需要考证原始文献,并以经过确认的植物标本作为依据,但当时中国植物学处于起步阶段,既没有文献也没有标本,难以对采集到的植物进行鉴定。
1921年,胡先骕致信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明确阐述自己希望再次赴美留学的心愿。彼时,距离他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植物学学士学位回国不过5年时间。这一次,他的目标是编纂《中国植物图志》。
1923年,他如愿以偿到美国哈佛大学跟随阿诺德树木园的著名学者约翰·杰克进行研究。经过两年夜以继日的工作,胡先骕在1925年完成了题为Synopsis of Chinese Genera of Phaenogams:with Descriptions of Representative Species的博士论文,并将其中文标题记为《中国植物志属》。这是中国人完成的首部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专著,其中记载了中国种子植物的主要属和代表种,包括种子植物214科1956属约3700种。
这部书最初因未能配齐植物照片而没有出版,但仍成为研究中国植物学种类并确定其分布与分类的重要文献。上世纪30年代,这部论著辗转于国内各植物学研究机构,传抄达10次之多。有些打字本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变迁保存下来,至今依然留存在重要植物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中。这些版本外貌各异、打字准确度不一,甚至各本内容之间也互有出入。
直到近100年后的今天,这部博士论文才在《全集》中首次正式出版。在植物学家看来,《中国植物志属》的正式出版,既是完成了胡先骕的个人心愿,也是对中国植物分类学百年历程的完美致敬。
此外,在专业论著方面,《全集》还收入胡先骕一生撰写的中英文专业论文126篇、《高等植物学》《种子植物分类学讲义》《经济植物手册》等10部植物学著作。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篇3
新中国成立后,胡先骕出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美国在侵犯朝鲜时,违反国际公法,悍然使用细菌武器,在我国东北一些地区用飞机投放了带有细菌的昆虫、树叶。
中国和平理事会主席郭沫若致电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约里奥·居里夫人,控诉美国侵略者的暴行。丑行被揭露后,美国政府百般抵赖。1952年,胡先骕参加了反对美国发动细菌战的研究工作。他以确凿的证据证明,美国侵略者投下的沾有病菌的松树枝叶等植物均系分布于南朝鲜,而不是分布在我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植物。
1952年5月,中国在北京和沈阳举办了美国细菌战罪行的实物和图片展,并陆续公布了20多名美军被俘飞行员关于进行细菌战的供词,其中三名上校战俘还供述了美国官方进行细菌战的决策情况。这使得美国不得不承认使用细菌武器的事实。胡先骕因此荣获题字的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模范奖状和奖章。
1955年,胡先骕出版了《植物分类学简编》一书,对当时苏联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森科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批判。胡先骕认为:苏联不应接连报道黑麦“产生”雀麦,橡胶草“产生”无胶蒲公英,作物“产生”杂草,白桦“产生”赤杨,鹅耳枥“产生”榛,松“产生”枞,甚至向日葵也能“产生”寄生植物列当等错误内容。
胡先骕说:李森科的错误见解所以能风行一时,是由于政治力量的支持。这句话被认为是“诋毁苏联”,胡先骕被批判、书被禁止出售。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篇4
1919年秋,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胡先骕与邹秉文等人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植物资源和采集植物标本的活动,采集了数以万计的植物标本,胡先骕是继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之后,进行大规模野外调查和采集的第二位学者。
1921年至1922年间,胡先骕相继写出了《浙江植物名录》、《江西植物名录》(附福建崇安县植物)和《江西、浙江植物标本鉴定名表》,并陆续在“中国科学社”社刊《科学》杂志上发表。
1922年,胡先骕与秉志、钱崇澍、陈桢等人在南京共同筹建了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这是中国第一个研究生物学的科研机构,胡先骕担任植物部主任,领导和主持了华东和长江流域各省的植物调查和植物采集及研究工作。
为了适应中国国情教学,胡先骕与邹秉文、钱崇澍三位植物学家共同编著了中国大学生物系使用的中文版教材《高等植物学》,该教材于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462页,插图306幅,书后附有英汉名词对照表,教材内容新颖,符合中国国情,随即成为国内各大学生物系的主打教材,在教育界影响很大,也结束了生物系主要使用外国教材的历史。
1923年,胡先骕出任东南大学农林科植物学教授并兼任生物学系主任,同年秋天,胡先骕再次赴美深造,入哈佛大学攻读植物分类学,仅用一年时间即获得硕士学位。
胡先骕将哈佛大学阿诺德森林植物园从中国西部和中部采集并运走的植物标本,以及国外各期刊中登载的有关中国植物科属种类,进行检索、记录和收集,整理编写成了一部《中国有花植物属志》并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这部书稿成为植物学者学习研究植物分类的必备文献。
1925年7月,胡先骕获得了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于当年秋天回到南京,仍执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并继续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植物部担任主任,在教学和科研之余,他经常撰写时论文章发表。
1926年4月,胡先骕妻子王蓉玢不幸去世,他又经历了中年丧妻之痛,这对胡先骕的打击很大,并曾因悲伤过度而数次休克。
1928年,胡先骕和秉志等人在“尚志学会”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北平创办了“静生生物调查所”,胡先骕出任植物部主任。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篇5
胡先骕出生于江西南昌,自幼便展示出过人的学习天赋,有神童的美誉。1909年考入京师大学堂预科,1912年考取江西省赴美留学资格,次年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农学院,先学农艺,后改学植物学。1916年学成回国,1917年任职于江西省庐山森林局,并在这一阶段对庐山植物资源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次年受聘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林专修科植物学教授。
19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社书记。1923年9月,再度赴美,入植物分类学。1928年,胡先骕与秉志等人于北京创办了静生生物调查所。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篇6
胡先骕(1894-1968),著名植物学家、教育家。领导和参与了我国大学生物系、生物研究所的创立。著作有《说今日教育之危机》《教育之改造》《高等植物学》《经济植物学》等。
抗战期间,日寇逼近后方,一位先生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发表演讲:“日本倭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不要说这些鬼子兵,就是日本天皇又奈我何?我与天皇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我们二人都是哈佛大学的学生,都是学生物的,又在一个班;不同的是我的学习成绩比他好。”这位先生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师生们,使大家重塑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就是著名植物学家同时也是著名教育家胡先骕。
胡先骕曾两度留学美国,分获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胡先骕先后任教于多所学校,还担任过校长一职。在长达40多年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他同异见者进行论争,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被誉为“学衡派中思考中国教育改革最具系统的人”。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篇7
1923年,胡先骕再次赴美留学,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植物分类学,仅用两年时间就取得硕士与博士学位,开一时之先河。1925年,胡先骕学成归来。1934年,胡先骕又创建了中国第一座大型亚高山植物园——庐山森林植物园。此后不久,他又与云南省教育厅合作成立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并出任所长。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就是今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前身,抗日战争期间实际上是“中国植物分类中心”。1946年,胡先骕因发现并命名当时已被植物学界普遍认为是一种早已灭绝的物种水杉,而引起全世界植物学家的震惊,被科学界誉为近代世界自然历史研究三大发现之一,胡先骕本人也被誉为是“现代水杉之父”。
同时,胡先骕也是江西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中正大学的首任校长,为江西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中正大学简称正大,是在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里筹建,1940年10月31日正式开办的。胡先骕爱国、重教、爱校,为学校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胡先骕在中正大学治学严谨,桃李芬芳,尤其在生物学界许多院士、博士、名家多是他的学生,如杨惟义、林英等等,对中国现代植物学的贡献很多,影响也很大。
胡先骕学贯中西,不独为植物学的专家,对文史也有极深造诣。早年,他十分关心文学上的争论,并时时撰文参与论战,独抒己见。胡先骕与胡适的文学论战,在钱基博著名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中有评述。胡先骕还曾是《学衡》杂志的重要撰写人,于国学极尽倡导宣扬之力。胡先骕一生赋诗不辍,钱钟书曾为胡先骕代为选定《忏庵诗稿》,钱氏短跋云:“发山水清音,寄风云之壮志,尤擅一集胜扬。”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篇8
胡先骕虽然以科学研究为毕生追求的事业,但在科学以外,他同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在博士论文付梓之际,胡先骕写下旧体诗《中国植物志属书成漫题》:“愁听槭槭夜窗风,灯火丹铅意已穷。末艺剩能笺草木,浮生空付注鱼虫。终知歧路亡羊失,漫诩三年刻楮功。梨枣当灾吾事了,海涛归去待乘风。”诗中诉说了博士论文写作的刻苦,表达他对研究成果的豪情壮志及急于回国开创事业的报国之心。
《全集》第17卷中的《忏庵诗词》,集中展示了胡先骕留存的诗词,是现已出版的最完备的胡先骕诗集。诗的内容大则发旷古之幽情、小则记录私人生活中的琐事,包括会友、庆生甚至还债。编辑团队认为,胡先骕所推崇的宋体诗讲求炼字,喜欢用偏字和典故,今天的读者不容易理解,有待专家给予详细注释和深入解读。
其中最有名的一首诗是1961年创作的科学长诗《水杉歌》,从一亿多年前地质时期的白垩纪开始,描写了古代地球板块的漂移和气候变迁、古老物种的灭绝,以至今天水杉重新繁盛的过程。“这是作为植物学家的胡先骕和作为古体诗人的胡先骕完美结合的作品。”胡晓江说。
除了诗歌外,胡先骕还擅长写评论,《全集》第15卷《人文著述》中收录了147篇文章。内容包括思考传统中国如何面对新世界的文学批评、抗日战争大背景下救亡图存以及战后中国道路选择等。
最令编辑团队惊喜的是《长生殿》全本英译的“出土”。2018年8月,当《全集》编纂到原定计划出版的日期,17卷的主体内容已经基本完成。胡晓江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找到了《长生殿》全本的英译本,因为找到了它,我们把17卷扩充到18卷,整个出版计划往后推迟了一年”。
《长生殿》英译本掀开了胡先骕庞大的中国经典英译计划的一角。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除了《长生殿》外,他还完成了170首苏东坡诗词英译以及对宋朝文化的介绍。
浑然一体、互相融通的文、诗、信,是胡先骕对科学以外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实践。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篇9
1922年,中国科学社成立生物科学研究所,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随即,他又派员至东南各省及四川采集标本。广泛的考察和采集,使胡先骕积累了大量植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胡先骊先后发表《浙江植物名录》、《浙江菌类采集杂记》、《江西菌类采集杂记》、《东南诸省森林植物之特点》等一系列论文。1923年-1925年,年届而立的胡先骕再度赴美深造.获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中国植物志属》。
1928年,胡先骕与邹秉志诸人,在北京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他组织人员陆续至河北、山西、吉林、四川、云南各省采集标本,并及时对原始资料加以研究整理,刊行过《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中国植物图谱》(三至五卷)、《中国蕨类图谱》(一至四卷)、《中国森林树木图志》(一卷)以及《河北习见树木林图说》。
1932年胡先骕任“静生所”所长,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静生所”成为当时全国最有声誉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一。1934年,在第二届中国植物学会年会上,胡先骕博士被选举为首任会长。这一年,在胡先骕的倡议和亲自指导下,“静生所”与江西农业院合作,在庐山创建庐山森林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前身)。8月25日,是庐山植物园的创立日。那天,胡先骕博士向报界宣言“庐山植物园之设,一方面为栽培国产植物作科学研究,一方面即为训练明白国产植物之人才。”半个多世纪过去,庐山植物园,正像胡先骕先生期望的那样,为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发挥了巨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0年6月,江西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国立中正大学筹备会在江西泰和成立。吴有训等江西籍名流,力荐胡先骕博士出任中正大学校长。当时,胡先骕正在云南北部筹建庐山植物园工作站,他连续收到来自家乡的劝荐和催请。胡先骕素有为家乡服务的心愿,又兼盛情难却,遂毅然放弃原来的工作计划,接受了在抗战非常时期创办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的重任。10月,国立中正大学于泰和举行开学典礼,胡先骕就任校长一职。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篇10
著名教育家范源濂先生主持创立的“尚志学会”资助了15万银元,而后又依靠“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而持续发展,而之所以以“静生”冠之所名,就是为了纪念1927年底去世的范源濂(字静生)先生。
胡先骕在主持“静生生物调查所”植物部工作的同时,还接受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聘请,在这两所大学讲授植物学,他特别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蔡希陶和俞德浚就是其中佼佼者,二人深得胡先骕的器重。
自17世纪以来,中国的植物就不断被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俄罗斯的传教士、探险家、专业采集队、园艺家甚至商贩将成千上万的植物标本大摇大摆地采走,陈列在标本馆、博物馆或大学标本室收藏。
世界上只有中国的植物最丰富,而中国的植物又以云南省最丰富,正是由于胡先骕的引导、鼓励和支持,才奠定了蔡希陶一生在云南从事植物调查和研究的事业。
1930年秋,第五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的植物学家胡先骕、陈焕镛、史德尉被选为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委员会的委员。
1932年,胡先骕出任“静生生物调查所”所长并兼植物部主任,此时的调查所已经迁址新建的楼房,内设动物标本室、植物标本室、陈列室、图书室和动物实验室,科研人员也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50多人,成为国内外较有声誉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篇11
胡先骕对中国教育的思考,首先来自于他对国家教育情况的判断和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论战。在他看来,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在总体上要优于国外教育思想,但是中国教育存在的弊端必须改革,中国教育也需要吸收国外文明中的科学知识。面对中国现状,结合教育实际,胡先骕希望在中国能“创造保持一种非宗教而以道德为根据之人文主义”。然而,胡先骕痛心地看到,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影响教育领域,“致使物质之学大昌,而人生道理遂晦,科学实业日益兴盛,宗教道德势力衰微,崇尚功利,唯利是从,人不知所以为人之道,于是惟趋于功利一途”。
在上述思考的基础上,胡先骕阐述了自己对教育目的的看法。他认为教育有两方面意义:“一为养成其治事治学之能力,一为养成其修身之志趣与习惯。”而人之所以为人,不仅在于有职业专长,能够治事,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因此,胡先骕在《教育之改造》一文中开宗明义指出,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如何增进其知能,修养其德性,以适应一切生活之环境”。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实行“全面教育”。他还说:“教育之目的,即在如何指导与训练个人,使人人皆能在生活之各方面尽量发展其潜能,以达到尽善尽美之域。”也就是说,他认为教育不仅要让人懂得如何生活,更要让人懂得如何做人,并强调“能达成此目的者为优良教育,不能达成此目的者为恶劣教育”。
基于上述教育目的,胡先骕对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论述。首先,教育要教会学生生活。“所谓生活乃包括人生之一切活动,包括谋生之知能,物质之需要,身体之发达,保健之方法,求偶生殖之本能,求知之欲望,情感之发泄,道德感与美感之满足,宗教伦理之信仰,德性之修养,政治社会之活动,等等。此多方之活动若能平均发展,则为美满之人生”。因此,胡先骕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博求社会科学知识。他认为“人为政治、经济与社会动物,此三者乃生活不可缺之要素”,每个人对政治、经济与社会原理都必须有一定的认识。他还主张各级学校要开设政治、经济和法律等课程,培养公民素质,引导学生由埋头书斋转向关心国家和社会。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篇12
胡先骕的理想是科学报国,他想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以及平生所学来投身新中国的建设。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胡先骕因为此前曾公开反对李森科的非科学理论而没能成为学部委员,此事令胡先骕颇受打击。此后,胡先骕一直处于人生的漩涡,身心受到极大摧残,由原来所住的三百平方米住宅,被迫迁至一所仅有十平方米的斗室之中,平生所藏的图书、资料和尚未发表的研究成果,遗失殆尽。1968年,一代科学宗师,就这样在黯然伤神之中凄然离世。
胡先骕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家,就连美国人也承认胡先骕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他于1950年提出的至今仍为世界公认的多元系统,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主席也称赞胡先骕是“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1984年7月10日,胡先骕的骨灰安葬在他亲自缔造的庐山植物园松柏区内。一生热爱自然、求索自然的胡先骕,复归自然怀抱。
植物学家胡先骕个人事迹精选篇13
为了创建中国自己的植物园,在胡先骕的倡导和亲自运作之下,“静生生物调查所”与江西省立农学院联合创办了“庐山森林植物园”。
1934年,园址最终确定建在含鄱口北麓,占地面积近万亩,为亚热带山地最理想的园地,也是中国最大的植物园,园区内不仅又天然林、人工经济林、也有风景林和生态区,是研究植物学的理想基地。
胡先骕聘秦仁昌担任“庐山森林植物园”主任,并亲自主持了“庐山森林植物园”成立盛典,竺可桢、梅贻琦、辛树帜等100多位著名学者参加了盛典仪式,时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均派代表到会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