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成卫东个人事迹

| 徐球

成卫东将多年积累的驾驶经验数据等,进行标准化、数据化整理,为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成卫东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全国劳动模范”成卫东个人事迹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全国劳动模范”成卫东个人事迹

“全国劳动模范”成卫东个人事迹【篇1】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不负重托,履职尽责,是代表委员们的神圣使命。近日,来自天津的全国人大代表成卫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他的履职故事。

成卫东是全国劳模、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作为全国首批港口行业人工智能(AI)训练师,成卫东深感产业工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23年,成卫东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他就提出了“加强推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在技术创新体系中更好发挥基层产业工人作用”的建议。

成卫东介绍说,在天津港的零碳智慧码头,通过标准化和数字化建设,让运输机器人自己完成线路规划、车辆避让等工作,使港口的运输效率不断提升。“我觉得只是会开车的司机真的是不行了,我们需要会远程操控,我们还要编程学习很多的新的知识技能。”

过去这一年,随着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开展,高素质、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在逐渐壮大。成卫东也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广泛的应用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上。“去年我参加了‘大国工匠助企行’活动,我进入的是一个农机企业,他们的问题是故障率非常高、刀头的寿命非常短。我说你们秸秆里头是不是有一些杂质,你简单做一个小滤网,就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成卫东说,能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发挥自己的作用,他感觉特别高兴。

“全国劳动模范”成卫东个人事迹【篇2】

黝黑的面庞、结实的身板,闪亮的眸子里、满面的笑容中透出他对工作的热忱。即便已采访他多次,每次见面记者仍不禁感慨──手上有技术、脸上有自信、心中有信念、未来有方向,这就是新时代港口产业工人应有的风貌。

成卫东的家距离港区码头很近,从小天天看着父亲和工友们忙忙碌碌的他,1998年一毕业就子承父业也成了一名天津港人,被分配到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

上班第一件事是什么?定下目标,苦练技能。

“‘学最好的技术、当最好的司机、做最好的员工’这是我从上班起给自己定下的座右铭。”成卫东笑着说,“那会儿几乎每天就琢磨着怎么把长20米、宽3米的拖车开好。吃饭时把饭碗当拖车,在两根筷子间找运行轨迹;扫地时把扫帚当拖车,观察转弯角度……”

很快,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成卫东练就了左右脚都能熟练驾驶拖车的技术,成为队里最年轻、驾驶技术最全面的拖车司机之一,他总结出“快”“准”“稳”拖车工作法使工作效率提高16.7%。

“全国劳动模范”成卫东个人事迹【篇3】

成卫东,男,汉族,1979年7月生,中共党员,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现任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作为港口工匠,他积极投身“智慧零碳”码头建设,给机器人当“师傅”,解决了港口自动化作业中多项棘手难题,是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是匠心于行的智慧型产业工人。

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天津港正式投产运营,十几个人操控的智能系统能够轻松指挥百余台无人驾驶大型机械设备同时作业,这其中最亮眼的就是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ART)。成卫东正是这些智能机器人的“师傅”。

作为首批港口行业AI训练师,成卫东把多年研究的驾驶技巧和操作方法编入程序写成指令,让这些机器人“徒弟”们依靠5G、北斗等技术,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去年,天津港76台ART行驶总里程超44万公里,单车故障率下降80%以上。当前,天津港的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已实现L4级无人驾驶,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近年来,成卫东带领团队完成200余项技术创新,获得4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全国劳动模范”成卫东个人事迹【篇4】

在天津港一公司,一共有15个万吨级泊位,3349米海岸线,货场总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哪个路口易堵车,哪段路面不平坦,哪个位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他都了然于心,如数家珍。每次接到运输任务,他都会在头脑中快速计算出一条距离最近、路况最优的行车路线。

工作25年来,成卫东驾驶着拖车,循环往返于码头货场之间,累计行驶了30万多公里,相当于20次长征路。

“从车库到15段,这个运输距离最远,要转过5个路口,而且路口很窄,转弯要精准,不然20多米长的拖车很容易‘扫尾’。”这几条路线,成卫东不知道反复走过了多少回,他正耐心地将驾驶诀窍传授给徒弟们。

成卫东的家,距离港区码头很近。儿时,他每天看着一辆辆大货车、一列列的火车飞驰而过,看着父亲和工友们整日忙忙碌碌,亲眼见证天津港几十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名天津港人,和父亲并肩战斗,是他从小的梦想。

“全国劳动模范”成卫东个人事迹【篇5】

他是港口工匠,天津港的“拖车王”。他积极投身“智慧零碳”码头建设,给机器人当“师傅”,解决了港口自动化作业中多项棘手难题。他是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他就是匠心于行的智慧型产业工人——成卫东。

成卫东无私奉献,决心将自己学到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同事,助力打造"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成卫东连续3次夺得天津市港口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拖车组冠军,成为天津港最年轻的高级技师,被大家誉为“拖车王”。

更值得一提的是,以他名字命名的“成卫东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攻技术创新,打造了集复合型职工实训教育基地、技术创新攻坚研发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育孵化基地、众智空间成果转化基地于一体的“四合一"典型引领综合示范基地。每年为天津港员工进行技能培训60余次,开展座谈研讨、比武竞赛近百次,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倒车王州修车王州安全王州高产王”等王牌技术骨干。他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整个社会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全国劳动模范”成卫东个人事迹【篇6】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马不停蹄是他过去一年的履职状态。进班组、进企业、进学校,成卫东结合个人感受和履职情况,在全国各地进行了50余次宣讲,将全国两会精神送到职工群众身边。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调研活动,积累履职经验、提高履职水平。

“职工在哪里,我的调研就在哪里。”成卫东说,他带到2023年全国两会上的3个建议,都是从基层一线的走访调研中、在与职工们的交流中观察、思考和总结而来的。他认为,想提出好的建议,就要真正地深入基层一线,和职工们做朋友、多交流,将他们想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抽丝剥茧地提炼出来。

“职工利益无小事,他们提出来的问题,很多都是产业和行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应该大量地去倾听和搜集,形成高质量的建议,推动相关问题被关注和解决。”成卫东说。

去年,他提出的3个建议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答复。“看到建议落地见效,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成卫东告诉记者,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出了《关于更好加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建议》,得到了很多代表委员的关注。

“全国劳动模范”成卫东个人事迹【篇7】

“不管干什么,要干就干到最好!”作为一名老码头工人, 1972年就加入党组织的老党员,老骥伏枥的父亲经常这样叮嘱成卫东。

一想到父辈们当年筚路蓝缕、手拉肩扛,都能创造出天津港的发展奇迹和辉煌,成卫东心中就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参加工作20多年来,成卫东向优秀党员看齐、向劳模先进看齐,勤学苦练、潜心钻研,将提高作业效率作为自己的“攻关课题”,不断摸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总结出拖车“快、准、稳”工作法。在实际作业中,运用此方法作业工作效率提高了16.7%。为了提高拖车的倒车效率,他练就了用左右脚都能够熟练驾驶拖车的技术,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作业效率。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年复一年的磨练,肿痛的双脚和受损的膝盖,并没让成卫东屈服。他常对工友们说:“不惧困难,迎难而上!这就是我们码头工人特有的百折不饶、顽强坚守的精神。”

随着港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设备层出不穷,让成卫东越来越意识到“人才强港”的重要性。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员工队伍,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208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