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卫东事迹

| 李金

提起成卫东这个名字,在港口圈广为人知,在天津乃至全国也颇具声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卫东事迹(精选5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卫东事迹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卫东事迹精选篇1

3月1日一大早,成卫东当选“大国工匠”的消息传遍了天津港百里港湾,大家由衷地为此高兴。从产业工人到“大国工匠”,“学最好的技术、当最好的司机、作最好的员工”始终是成卫东心中不变的准则。

他曾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研究拖车“快”“准”“稳”工作法,把拖车操作的一个循环分解成四十多个动作要素,需要挂几次档、踩几脚刹车、回几下头等等,一个要素一个要素的逐个研究。“那时候,想问题都着了魔,吃饭时,把饭碗看成是拖车,在两个筷子之间通过,寻找运行轨迹,扫地时,把扫帚当成拖车,观察转弯角度。”成卫东说。

在港里,成卫东驾驶的港口拖车,分为拖头拖板两部分,总长将近20米,宽将近3米,驾驶起来非常不容易,倒车频率高,作业难度大,导致很多司机都有颈椎腰椎疾病。“如果用左脚开车,身体就可以转过来,转头的角度就可以由原来的最大180度增加到270度左右,视野更加宽阔了,也就更加有利于提高效率,确保安全。”于是,他开始练习左脚开车,肿痛的双脚和受损的膝盖并没有阻止他的脚步,成卫东终于练就了左右脚都能熟练驾驶机车的技术,使得倒车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至今无人能及。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卫东事迹精选篇2

随着天津港绿色智慧枢纽建设,成卫东认为产业工人未来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如何成为满足发展需要的新时代产业工人?成卫东意识到,仅靠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针对船舶散装粮食作业取样难的问题,成卫东带领团队成员成功研发出散粮全自动取样设备。该设备拥有感应系统、取料系统、储料系统、主控系统4大智能系统,实现了进口散粮取样全自动、全封闭、无人值守作业模式,为港口增产增效再添新绩。

2021年10月17日,“智慧零碳”码头在天津港正式投产运营,吸引了全世界目光。这其中,最亮眼的就是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天津港集团相关负责人交给成卫东一项特殊任务:给机器人当“师傅”。这对他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是“智慧零碳”码头众多高科技的集中体现,能够自动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不知疲倦地保持全天候最佳状态作业。尽管“徒弟”的天赋很高,但是在成卫东眼中,它还有不少地方可以进步。

怎么让这些机器人转弯路径更优化、设备运转效率更高?成卫东把总结出的拖车操作动作要素详细地提供给程序员,程序员经过翻译编入程序,写成指令。通过反复测试,他的“徒弟”们实现了新突破。

机器人哪个部件容易发生故障,成卫东都了如指掌。最近,他和技术人员解决了如何选择最佳行车路线的问题,努力把人工驾驶规范、经验数据化,为机器人运行、维修以及管理提供参考,让人工智能设备更智能、智慧码头的设备技术管理工作更扎实。

“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技艺熟练和吃苦耐劳,还要不断提高技能水平,融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浪潮中,让新时代港口产业工人的名字更加耀眼夺目。”成卫东说。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卫东事迹精选篇3

一直以来,打造“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是成卫东的梦想。他决心要将自己学到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同事。

2015年7月,天津港集团陆续设立4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卫东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成卫东带领同事不断学习创新,希望将工作室打造成“一流的创新创效基地、一流的技术传承基地、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

成卫东通过技术讲座、技能比武等方式,提高员工们的业务理论和技能水平,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每年,他都要为员工开展技能培训60余次,开展座谈研讨、技术比武竞赛活动近40次。他还带领团队编写了多个工种装卸机械《职业技能认定考核要点》,为基层员工职业等级提升提供标准和依据。

为提高司机技术水平和员工参与热情,成卫东将竞技性与趣味性有效结合,设计出“拖车倒车打靶”特色技术比武活动,限定选手们在比武过程中的刹车次数,要求选手们操作更加精准、运行更加流畅。这个比武项目贴合生产作业实际情况,进一步激发员工追求卓越的工作热情,同时也练就港口司机“指哪打哪的绝技”,涌现出一批集团公认的“倒车王”“安全王”等技术骨干。

成卫东是徒弟们生活中的知心人,也是工作中的严教师。他引领一大批青年人练就过硬岗位本领,实现了由个人强向队伍强的提升转变。创新工作室培养出的员工连续获得技能比赛吊车、叉车、维修等多个工种的冠军。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卫东事迹精选篇4

有人说,成卫东是匠心于行的智慧型产业工人的典型代表,此话并不为过。采访一见面,他便笑言自己刚给智能机器人当“师傅”回来。

这几年,天津港不断加快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建设,一批首创性、标志性成果惊艳亮相。将人的经验技能与智慧科技深度融合探索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成为成卫东肩负起的又一项新重任。

这回成卫东“操作法”再次派上用场。勇担新重任的“拖车王”求知钻研,继续领跑在以科技创新赋能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的新赛道上。

在天津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十几个人操控的智能系统,就能轻松指挥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无人驾驶设备同时作业。成卫东便是其中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的“师傅”。

“ART是‘智慧零碳’码头众多高科技的集中体现,能够自动实现厘米级的精准定位,而且能够不知疲倦地保持全天候最佳作业状态。这是它的优势,但它还需要能像人一样灵活。”成卫东坦言。

“我做的就是努力把人的经验数据化、标准化,复制到‘机器人’身上,以人工技能赋能人工智能,让它们发挥出更大效能。”成卫东说,“比如,ART什么时候减速、遇到障碍物如何躲避、怎样转弯半径和角度最合适等,我总结了40多个驾驶技巧和操作方法,都详细提供给程序员,他们再编入程序写成指令反复测试。”

如今,这些机器人“徒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突破,变得身手矫捷。在天津港,ART已实现超L4级无人驾驶,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多年来,成卫东带领团队共完成200余项技术创新,荣获40多项国家专利,在去年受聘成为全国港口行业首批“AI训练师”。

成卫东说:“今年,我们一直在与全国各大高校的研发团队接触,了解最新技术,看看有哪些适合应用在我们的智能码头上,同时,也在尝试带出更多能教机器人的‘师傅’。”

“我们的码头上智能设备设施多种多样,要发挥更多岗位上劳模、工匠的作用,把技术经验更多应用到智能设备上,比如带动传统岸桥、场桥司机向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司机转型,努力让这些先进的无人化设备在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中发挥更大效能,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成卫东坚定地说。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卫东事迹精选篇5

“25年的工作经历让我越来越认识到,是党和国家为我们搭建了成长成才的舞台,让我们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也让我们能够在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信心十足。”在今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激动地说。不久前,他还入选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评选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从技校学生到码头工人,从“单兵作战”到成立“成卫东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参加工作以来,成卫东始终将“学最好的技术、当最好的司机、做最好的员工”作为座右铭,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新,总结出拖车工作法,大幅提高港口作业效率,还与团队成员一道开展技术创新改造200余项,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其中45项技术革新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随着天津港向建设绿色智慧枢纽港口的目标迈进,成卫东又承担了一项新任务,服务对接“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用自己的“看家本领”给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当“师傅”,为先进智能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208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