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人物事迹
身边的大国工匠秦世俊,凝聚更多力量实现“航空梦”。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人物事迹(5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人物事迹精选篇1
一把量尺,一个零件,一台机床,一隅天地。他工作在机床,心念蓝天,让“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在对每个零件的完美要求中变得具体。作为一名基层产业工人,他将所思所悟倾注于方寸之间,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彰显大国工匠精神,他就是航空工业哈飞高级技师第四届中国质量奖个人提名奖获得者一秦世俊。
精品与废品的距离只有0.01毫米“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秦世俊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的一句话。在从事数控加工的20年间,他扎根岗位、刻苦钻研、精心雕琢,不肯放过零件上的任何瑕疵。
秦世俊坚持在工作中细心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眼里不揉沙子”
在探索创新中让质量与效率并进造精品者,重质量也重效率。秦世俊在工作中不仅精益求精,同时也注重与时俱进,积极应用质量管理新思路和新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中实现改进突破,提升产品质量效率。
他积极探索生产组织模式优化,利用自身所学结合车间实际,创新引进基于产品制造为导向的横向生产组织模式,以数控加工为单元推行构建“扇形”精益生产模型,逐步扩展在全车间范围内应用,实现车间生产管理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一花盛放带动春色满园
当秦世俊一次次获得殊荣的时候想得最多的不是个人的功与名。他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技能工人的队伍真正强大我们才能制造出越来越多的精品,'航空梦才能早日实现。”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是他作为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要肩负的使命。
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人物事迹精选篇2
2001年,秦世俊怀揣着梦想,进入航空工业哈飞,仅用四年时间便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数控铣工高级技师。
秦世俊:我就在数控这块从零开始学起,当时我就感觉很多师哥师姐都不认可我,当时因为我是技校毕业生,首先在学习这个文凭上就不够,想要得到认可就必须做出成绩,只有做出成品才会打破质疑。每天生产计划完成后,机床便成为秦世俊的试验场。方寸之间,秦世俊进行着千百次重复。
技术逐渐熟练后,秦世俊对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在一次零件加工任务中,因为数模和锻造的外形有很大的差异不能用编程加工,多年来只能采取手动加工,秦世俊心想这个活儿批量大,每次加工都需要耗费很多精力而且质量还不稳定,他决定自己琢磨编程方法。去机床采集点位,汇编程序,反复试验,秦世俊得出了他“自创”的加工方案。经过数字化吻合,大家惊奇地发现他研究的加工方案比以往的加工效率提高了8倍,零件的一次交检合格率更是达到了百分之百。
入职不满一年,秦世俊就在哈尔滨市数控工人技术比武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晋升为高级工。
秦世俊:精品与废品的距离只有0.01毫米,成功与失败的差别仅在于能否全情投入。这是秦世俊的座右铭。他每天刻苦钻研技术,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与汗水。
2004年,在全国同工种技能比武中,秦世俊一路过关斩将,取得哈尔滨市第一名和黑龙江省第四名的好成绩,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拿到通往全国赛场的“入场券”。大赛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可公司的生产任务却进入攻坚阶段,权衡过后他毅然放弃比赛,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人物事迹精选篇3
秦世俊:大赛给了我历练和成长,但我肩负的责任更重要。也许在别人眼里,哈飞就是一个企业,但在我眼中,这里是我的根、我的魂、我的家,我的本事和成绩是哈飞给我的,在它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坚守岗位。
此后的7年时间,秦世俊没有再参加任何比赛,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公司的科研生产中。在他从事直升机升力系统和起落架系统零部件研制和批产工作中,累计自制工装、夹具400多套,实现技术创新、产品改革715项,为公司节约成本700余万元,申报国家专利8项。率领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共获得6项国家专利授权,创造经济效益400多万元,解决了《Z9机升力系统关键件“旋转盘”加工改进》《某型机机身中段铆接重要连接件加工》等攻关课题25项,保障了亚丁湾护航、国庆阅兵、科考护航等重要项目,被授予全国和省级工人先锋号、市劳动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从普通技工成长到技能专家,从产业工人成为大国工匠,秦世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严细精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恪尽职守、无悔担当的奋斗精神,彰显劳模、工匠的责任与担当,是工匠精神的打造者和传承者,是新时期龙江的骄傲。
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人物事迹精选篇4
在工作中, 秦世俊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精准,力求让每一个零件都成为精品,让每一项工作都成为标杆。善于钻研,精益求精,成功试验镗削铝合金达到镜面级Ra0.18的方法,彻底解决了多年困扰车间的难题,也超越了理论极限值。勤奋刻苦,塌实肯干。AC352直升机是中法联合研制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直升机之一,其关键件构型复杂,加工难度大,生产周期短。他主动承担该生产任务,创新工艺方法,高质量地完成了关键件的加工任务。善于总结,积极创新实践。设计改良某机型关键件管梁件快速二次装夹定位工装,产品合格率100%,并将此方法推广同类产品30多种加工试制;创新某机型喇叭管平行度加工方法,大大提高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近三年个人参与解决技术难题30余项,其中申报国家级专利5项,公司级创新一等奖6项。
他一方面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活动;一方面传绝技、带高徒,引领整个团队朝着高素质、高技能的方向成长。他像一面旗帜,不仅用高超的技术帮带团队成员,更用人格魅力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自工作室成立至今,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共完成车间级技术、技能创新攻关百余项,创造经济效益400多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专利28项,撰写科技成果9项;自制工装、夹具40余套;编制16项操作标准作业手册,优化各机型加工程序70余种,提高生产效率1到6倍;立项解决《直9直升机升力系统关键件“旋转盘”加工改进》等48项关键技术攻关课题,其中三项课题被评选为国家级资金补助项目。秦世俊劳模(大师)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工人先锋号”、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称号。
全国劳动模范秦世俊人物事迹精选篇5
别看秦世俊个头不高、年纪不大,本事却不小。39岁的他,已是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高级技师、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C919国产大飞机、亚丁湾护航的战鹰,乃至“神舟七号”上,都有他亲手加工过的零件。
“要说加工的零件合格率达到100%吧,有点不谦虚。但这么多年,经我手没出过报废品。”面对记者,秦世俊憨憨地说。
“作为80后的产业工人,秦世俊不仅懂技术,还善创新。”与他共事13年的段秀军说。
在加工某机型主起落架外筒上的腹板时,数控车间碰到一个大难题。零件数模过于复杂,无法完全用编程加工,手动操作,反复铣削、测量,一件至少半个小时,费工夫不说,质量还极不稳定。
“零件成本近万元,到这基本是最后一道工序了,一旦出问题,前功尽弃啊!”秦世俊开始琢磨破解方法。
正苦于不见起色的时候,他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逆向思维”的文章,一下来了灵感。
“能否通过反向采点确定零件的加工余量,将采集的点位汇集编程,直接一刀成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酝酿。
午夜时分,喧嚣的厂区归于宁静,车间里只有一盏灯亮着。身形略胖的秦世俊蹲在狭小的机床上,盯着刀具加工轨迹,豆大的汗珠不时从额头上滚落下来。想起身时,麻木的双腿已经不听使唤。通宵奋战,他险些从机床上栽下来……
一周后,“逆向思维反向采点加工腹板法”终获成功。生产效率提高8倍多,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达100%!
打那以后,秦世俊在创新的路上疾驰。他累计自制工装、夹具400多套,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715项。2015年,他当选全国劳动模范;2020年,又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