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刘伯鸣事迹材料

| 李金

刘伯鸣大国工匠,带我们领悟“铁打的人”, 如何锤炼国之“重器”,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大国工匠”刘伯鸣事迹材料5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大国工匠”刘伯鸣事迹材料

“大国工匠”刘伯鸣事迹材料【篇1】

近年来,许多国家重点项目的攻坚工作,刘伯鸣都冲锋在前,在一次次抗住高压、不断突破极限后,许多产品实现了国产替代。

因工作业绩突出,刘伯鸣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刘伯鸣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刘伯鸣说:“我和工友们见证了国家超大锻件国产化、产业化的历程。我们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公司发展不遗余力的奉献精神永远不会变。”

当选党的__大代表,刘伯鸣感到非常光荣,心情无比激动。他说:“这体现了党对装备制造业和产业工人的高度重视。”

“大国工匠”刘伯鸣事迹材料【篇2】

刘伯鸣见证了中国超大锻件国产化、产业化的历程。他说:“我热爱中国一重,热爱与我朝夕相伴的1.5万吨水压机。没有一重这片沃土,没有万吨水压机,就没有我的今天,水压机就是我的第二生命。我要把毕生精力献给共和国的锻造事业。”

在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生产车间内,刘伯鸣穿着整洁的工服,眼睛紧盯着水压机下正在不断锻打的国内最大的5.5米支承辊,并时刻用手中的对讲机与工友们沟通下一步的具体操作。

从一名产业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能手、大国工匠,这一路走来,刘伯鸣感慨良多。尤其是在打造核电锻件时,因受种种因素制约,要使核电锻件国产化,对于当时的刘伯鸣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了锻造出第三代核电装备核心部件的锥形筒体,刘伯鸣几乎“走火入魔”。上班时,满脑子想的是锻件变形过程和工艺参数。一碰到工艺技术人员,他就拉住讨论最新的方案构想和改进措施。回到家里,刘伯鸣找来面团反复模拟锥形筒体的变形,借此来体悟锻压操作中的关键点。为了将某些关键点做细、做实,确保变形过程更有说服力,刘伯鸣还买来橡皮泥模拟锻造过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他终于找到了锥形筒体在专用芯棒拔长、专用马杠扩孔叠片增减时机等锻造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并且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筒体拔长优化方案。

到了关键锻造环节时,刘伯鸣两天三夜没回家,一直吃住在单位。操作台上,刘伯鸣拭去额角的汗水,认真观察着形变的料面,变换着指挥手势,牢牢掌控着每一处要点。硕大的锤头稳稳施压,精确地控制着锥形筒体的每一点形变……国内最大的首件CAP1400锥形筒体最终一次锻造成功。

“大国工匠”刘伯鸣事迹材料【篇3】

他操控着1.5万吨水压机,把几百吨重的大钢锭,巧妙地变形为轴、辊、筒、环等各类大锻件。

这位大国重器的“操控者”,就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刘伯鸣。

“大国工匠”刘伯鸣事迹材料【篇4】

近年来,刘伯鸣团队已设计创新课题86项,研究成果为中国一重降本增效2亿元以上。中国一重制造的锻件远销国内外,锻件制造水平迈向世界前列。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这些年,荣誉纷至沓来。刘伯鸣说,培养接续奋斗的大国工匠,是他的迫切心愿。现在,“刘伯鸣技能大师工作室”会定期开展业务研讨,“传帮带”蔚然成风。

“创新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琢磨,就没有什么咱攻克不了的东西!”接受完采访,刘伯鸣又重新迈进重锤起落、铁臂穿梭的厂房。那里记录着他的创新与坚守,也见证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的火热年华。

刘伯鸣,是共产党员,是打铁的人,更是“铁打的”人。

“大国工匠”刘伯鸣事迹材料【篇5】

32年前,年轻的刘伯鸣走进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的厂房;如今,已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铸锻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的刘伯鸣,依然奋战在厂房里的国产1.5万吨水压机前。

32年,他只做了一件事:和团队专心打造大国重器。

在他师傅范友国眼里,“伯鸣是个急性子,肯钻研,天生就是个‘打铁人’”;他的徒弟张欣宇说,师傅“胆大心细”,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青年职工。

记者日前走进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的厂房采访,刘伯鸣正在指挥操作手通过水压机把烫得发红的巨大钢锭塑成轴、辊、筒等各类锻件,这些锻件将被应用到核电、石油、化工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水压机每一次锻压的时间、强度、角度,都分毫不差。

就在这间厂房,刘伯鸣带领团队突破外国技术封锁,为中国核电锻件制造擦亮了招牌。

核电锻件是核电机组建设的关键部件。彼时,核电锻件制造是世界范围内绝对的高精尖科技,也是我国急缺的关键技术。

“造出来,我们不仅能突破封锁,更能降低成本,赢得广大的市场!”刘伯鸣和工友们立志要为撑起中国制造业脊梁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支撑国家重要核电项目的关键部分,核电锻件吨位大、质量要求高,制造工序相当复杂,从冶炼、锻造、热处理到机加工、无损检测、性能检验……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

刘伯鸣带着十几个人吃住在单位,进行夜以继日的技术攻关。在水压机锻造厂车间里,加热炉内最高温度可达1250摄氏度。高温炙烤下,刘伯鸣常常大汗淋漓,有一天下班他发现当天体重减了好几斤。

揉着面团反复模拟锻件形状、深夜两三点打电话和技术人员讨论模拟结果、反复计算板坯厚度和直径……刘伯鸣“着了魔”,在火花和热浪的“陪伴”下修炼着“铁上绣花”的功夫。

终于,当重锤最后一次落下,硕大的锤头精确地控制着锻件的每一丝形变,核电锻件一次锻造成功!刘伯鸣和工友们首创了同步变形技术,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随之而来的,是一段凯歌频传的日子。世界最大715吨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华龙一号”主泵泵壳锻件、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水室封头……伴随着一项项成果产生,刘伯鸣团队也探索出了刘伯鸣不同步走步法、关键点控制法等核电锻件制造技术,保证锻件制造一次合格。

208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