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代表秦世俊优秀事迹
新时期的振兴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人的体力劳动,创新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来引领,秦世俊劳模事迹就是最好的表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全国劳模代表秦世俊优秀事迹(精选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全国劳模代表秦世俊优秀事迹精选篇1
六十年前,铁人王进喜一路走来,从松辽平原到人民大会堂。六十年后,你踏着铁人的足迹一路走来,从采油女工到大国工匠。一条巡井路,一身石油红,传承、创新、超越。三年,初心不改,心归处,还是那油水井站旁。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秦世俊政治立场坚定,在工作中自觉服从改革发展大局。面对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一心扑在工作上,充分彰显了航空人的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情怀。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突出贡献奖、中央企业优秀党员、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航空航天月桂奖及大国工匠奖、省、市劳动模范、省级首席技师、龙江工匠、技术能手等市级以上60余项荣誉。
秦世俊始终身体力行践行着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和担当。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大国工匠”的内涵和“航空报国”的精神,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阵线上“金蓝领”的风采。秦世俊经常讲,组织给予了他本领和很多荣誉,他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望。
全国劳模代表秦世俊优秀事迹精选篇2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子,我们应该执着追梦、在科研学习上敢于创新;精益求精、在实践研究上攻坚克难;经验共享,在匠心传承中共同成长;以身作则,在学院建设中勇担使命。希望我们学习工匠精神、秉持工匠之心、提升自我品质、推动科技发展。
秦世俊不仅技艺精湛,为企业解决大量技术难题,他还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身边更多的职工。
在2016年五一前夕央视《开讲啦》节目中,秦世俊响亮地发出“产业工人,让中国制造业拥有世界话语权”的铮铮誓言。在节目中,秦世俊认为,新一代产业工人要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技能专家,代表中国产业工人参与世界竞争,让中国制造工业在世界拥有话语权。“而这,正是我作为一名产业工人内心最真实的劳动梦想。”作为一名产业工人中的优秀代表,秦世俊为所有的蓝领工人发言:“希望国家可以提高蓝领工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全国劳模代表秦世俊优秀事迹精选篇3
坚持,坚持,再坚持,“逆向思维、反向采点加工腹板法”终于试验成功,并顺利通过了评审。投入使用后,生产效率提高8倍多,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达100%!
这次成功,更加激发了秦世俊攻克生产难题的兴趣和信心,技术创新成了他不懈的追求:多种新型加工方法纳入产品工艺规程,完成技术创新、小改小革1000余项,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汗水与荣光同在。2013年,秦世俊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十大最美职工,“这次被评为年度大国工匠,是新时代对全体劳动者的嘉奖。”秦世俊说。
“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工队伍。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点,创新工作室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打破了以往单兵作战的局限,突出了团队的优势。”秦世俊意识到,只有更加努力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才能带动更多航空人钻研创新。
全国劳模代表秦世俊优秀事迹精选篇4
秦世俊更加注重对年轻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集团级首席技能专家,十几年来,秦世俊在攻坚克难之余,每年都要培养新人,帮助新人提升技能等级,为航空装备制造业输送新鲜血液。
期间,也有企业以高薪向秦世俊抛出橄榄枝,但他从未动摇。“我满足于在哈飞的待遇,无论是薪资还是荣誉。近年来,黑龙江着力实施技能龙江行动,尤其是去年出台的《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中,尤其关注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组建各种培训班,让更多年轻人、农民工掌握技能加入我省全面建设生产大军。龙江的企业本身就是大学堂,像哈飞这样的大型企业,国家给的科研任务可以使我们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不断向上。作为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我感到非常幸福。”秦世俊认真地告诉记者。
秦世俊有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报考军校,可以驾驶自己生产的直升机在祖国的蓝天翱翔。他,将像父亲一样,把航空强国的信念,传承下去。
全国劳模代表秦世俊优秀事迹精选篇5
现在,秦世俊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技能培训。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的同事,可以到他的工作室“吃小灶”。
曾任黑龙江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的秦世俊表示,在强有力的硬件支撑下,优秀的师资将成为产业工人队伍成长、壮大的重要保障。为了解决产业工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按照公司安排,秦世俊组织了工作室的相关专家,共同编写了一批培训教材。
这些教材根据哈飞公司的机器设备、岗位需求,按照初级、中级、高级、大赛级等不同技术程度进行编写,从而满足不同技能等级职工的需求。
秦世俊加工的零件,是以毫米为单位的。哈飞公司的年轻数控铣工杜鹏飞,至今仍记得秦世俊说的那句话:精品与废品的距离只有0.01毫米。
一次,秦世俊带领杜鹏飞一起攻关某型直升机前起落架关键件外筒加工,他们连续奋战了7个日夜,外筒内孔表面粗糙度从0.482um一路下降。尽管有人提出,粗糙度降到0.4um就可以了,但是秦世俊又“费时费力地”把这个数值降到了0.1~0.17um。
通过这次经历,杜鹏飞更明白了秦世俊平时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的产品不能有丝毫偏差。”
全国劳模代表秦世俊优秀事迹精选篇6
2014年,哈飞公司以秦世俊的名字命名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工作室以团队名义申报国家专利40项,20项已发授权号,自制工装夹具100余套,实现小改小革1000多项,创效过千万元。
这两年,秦世俊劳模创新工作室改革了工作方式,从过去的12名技能专家“包打天下”转变为9名固定人员“搭台”,全车间职工共同“唱戏”。
现在,秦世俊所在的15车间,哪位职工有生产技术难题想要开展技术攻关,都可以提交项目攻关申请。9名固定人员初审通过后,提交有关部门排期并开展相关工作。相应地,“先优模”评选、奖金分配、疗休养名额、参加竞赛的机会也是人人都可以参与,人人都可以争取。
“这次获得大国工匠的荣誉让我既感到荣幸,又感到忐忑,荣誉越多,责任越大。”秦世俊说,自己要多想想如何能够让更多的人成为专家,成为骨干。
近年来,秦世俊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走出了12位高级技师,航空工业集团级特级技师2名,哈飞公司级首席技师2名,特级技师3名。“只有凝聚更多力量,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实现‘航空梦’。”秦世俊说。
全国劳模代表秦世俊优秀事迹精选篇7
秦世俊主要从事直升机升力系统、起落架等关键件重要件和一些难度较大的零部件生产加工工作。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校毕业生成长为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参与生产加工众多系列机型和承担新机型零部件科研任务。他累计自制工装、夹具400多套,实现技术创新、小改小革715项,为公司节约成本700余万元,申报国家专利8项。
他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围绕科研生产开展技术创新、攻关活动,共解决了《Z9机升力系统关键件“旋转盘”加工改进》《某型机机身中段铆接重要连接件加工》等25项课题,并以团队名义申报18项国家专利,其中6项已获专利权,实现小改小革10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400多万元。
秦世俊的事迹曾在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中播出,讲述了“技能工人也能成为‘金蓝领’”的故事,彰显了工人阶级有信仰、有力量、敢担当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