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张顺京事迹材料介绍

| 徐球

劳模张顺京同志自发为牺牲战友们守墓多年,体现着一名老兵对革命烈士的深沉敬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劳模张顺京事迹材料介绍8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劳模张顺京事迹材料介绍

劳模张顺京事迹材料介绍(精选篇1)

1982年的一天,张顺京无意间经过革命烈士陵园,看到陵园年久失修,烈士们的墓碑旁杂草丛生,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看到前辈们的墓碑,我非常怀念前线牺牲了的战友们,他们都是人民的英雄,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因为心怀对国家、对战友的感恩,经组织同意后,张顺京毅然把家搬到了陵园,在这孤寂肃穆的陵园里,义务守护长眠于此的500多位英烈忠魂。

为了改善陵园环境,张顺京日复一日地在陵园里忙碌着。他多方争取资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修葺了园内190座大理石墓碑,建起了全长60米的透视墙。同时,他还为祭扫者开辟了手植园,绿化了陵园。陵园中心安放烈士骨灰的“天福堂”两旁各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松树,好似为烈士们遮风挡雨一般。这是张顺京和妻子胡海燕初到陵园时亲手种下的,它们见证了陵园的点滴变化,也见证了这对夫妻从青丝到白发对陵园的默默坚守。

劳模张顺京事迹材料介绍(精选篇2)

1979年2月,张顺京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身负重伤。伤愈后,他带着妻子前往华山烈士陵园,义务做起了守墓人,这一守就是38年。每年清明节之际,是张顺京最忙碌的时候。他为学生们义务作爱国主义报告,用亲身经历告诫学生,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家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国家。疫情防控期间,作为一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一名共产党员,他心里一直挂念着抗疫一线的人们,坚持一定要在抗疫战场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张顺京委托儿子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款1万元,以实际行动抗击____疫情。

自1982至今,他义务承担起华阴烈士陵园的卫生清扫、引导讲解、墓区管护等工作,默默守护长眠与此的500多名先烈们已近40年。他是一名烈士事迹宣传员,用自己的声音,让英雄故事代代相传;他用自己的坚守,赓续红色血脉,把小家搬进了"大家",在陪伴中讲述着红色岁月里的革命精神。

劳模张顺京事迹材料介绍(精选篇3)

张顺京:老战友,你的事迹我看了,非常感动,现在国家越来越好了,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我相信,我们国家会越来越强大,你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张顺京是华山烈士陵园的守陵人,也是保洁员,讲解员。

张顺京:这里边安放着老红军、老八路,智取华山的王银生,有辛亥革命的两位老前辈,他们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冒着生命去打仗。

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都是我们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每当有人前来扫墓时,张顺京总会发自肺腑地开展革命教育。

我是从死人堆里被10个战友救出来的。为了感恩报恩,回报战友给我第二次生命,我就来到了烈士陵园。刚来的时候,家属看这荒草丛生,叫我离开这。我说要走你走,我不会走的,我会把这改变好的。

张顺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这一做,就是整整41载。

本应在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休养的张顺京,自1982年开始入住华山烈士陵园,精心守护着埋葬在这里的500多名英烈。41个春秋,寒来暑往,日月穿梭,擦拭墓碑、清扫陵园、游览讲解,硬是将原本杂草丛生的陵园,守护成环境优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顺京:学生来的时候,我站在讲台上,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再苦再累我都高兴,把红色基因传给他们,他们再传出去,不就是更好了。

劳模张顺京事迹材料介绍(精选篇4)

1981年,参加79年对越反击战因战致残后的张顺京回到地方,来到位于华阴市的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疗养院疗养。疗养期间,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在考虑“以后怎么办、干什么”的问题。白天和人聊天时,可以开玩笑地对病友说:“行了,凭着这点功劳,回去讨个媳妇,好好过我的日子吧。”可到了晚上,昔日一起战斗的战友总是闯进自己的梦乡。

为此,张顺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吃睡不香。“人残了,可不能吃白饭”,他对自己说。随后,他在休养院里干起来了门卫,打扫卫生、收发信件的活让他充实了许多。一年后的1982年,偶然一次机会,他听说革命烈士公墓看守的人要退下来,没怎么考虑,他把为先烈做点事情的想法汇报给院领导,很快便得领导同意,他不要组织一分报酬,从此便当上了一名义务守墓人。

华山革命烈士公墓里,有各个战争时期的先烈墓冢几十座,英烈堂里存放着数百骨灰盒,其中有很多有名的革命先烈的尸骨也在其列。为他们守墓是无上光荣的事。岁月一页页翻过,不知不觉中,他们在墓园呆了40年。两个孩子陆续长大成人,孩子和家里亲戚刚开始并不理解张顺京的举动,后来附近群众将张顺京一家的义举传扬开来,知道的人无不称赞,孩子也为有这样的父亲、母亲而自豪。

劳模张顺京事迹材料介绍(精选篇5)

张顺京说:我今年已经62了,今后,我仍要为我的战友守好墓,直到自己身体不能动弹的那一天为止。同时我还要用“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来充实“智取华山精神”,讲好革命故事,教育更多的人,把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发扬光大。

据了解,张顺京原是富平县张桥镇人,1978年参军入伍,开赴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有一次,战斗打了7天7夜,身负重伤的他先后被送到成都、贵州等地医院进行救治,仅大的手术就做了5次,嵌入后脑的弹片始终没能取出。1981年,治愈后的张顺京被安排到位于华阴市的陕西省荣誉军人康复疗养院疗养。第二年,张顺京向组织部门主动申请到华山革命公墓做了一名守墓人,这一守就是37年。

多年来,张顺京拖着一条残疾的腿,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清理烈士陵园内的杂草、打扫卫生,栽种花草树木,改善生活环境,他还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拨付专项资金修建墓碑和骨灰堂,改善公墓的基础设施。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烈士陵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红墨相间的大理石墓座排列整齐有序,安放骨灰的“天福堂”庄严肃穆。张顺京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渭南市标杆”“十佳道德模范”“十佳退伍军人”等荣誉称号。

劳模张顺京事迹材料介绍(精选篇6)

新婚不久的张顺京把家搬到了烈士陵园,这可苦坏了妻子胡海燕。

“刚到那里的时候,四周都是庄稼地,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四周土墙倒塌,陵园里的荒草长得比人都高。我当时实在想不通他为啥要到这里来!”回想起刚到陵园的情景,胡海燕总忍不住想哭。“这里条件是差了点,但比起那些在战斗中付出生命的战友,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既然来了,我就要干下去。要走你走,我会把这里变好的。”张顺京斩钉截铁地对妻子说。

第二天一大早,张顺京就叫起了睡梦中的妻子,开始锄荒草、斩刺槐、平道路,扎围墙……一个月下来,夫妇俩手上、脸上、腿上布满了一道道伤痕,有的地方已经结起了厚厚一层血痂。夏天蚊虫叮咬,冬天风雪交加,夫妇俩硬是用麦秸铺在地上,度过了一个冬天。看着陵园环境逐渐变好,张顺京非常欣慰。

“那里不通水电,打水要去附近的华山中学和镇政府,一个来回就得将近一个小时。晚上不敢上厕所,四周黑漆漆的,最害怕踩到蛇。”胡海燕说。

在张顺京的多方奔走下,陵园里一个个大理石墓座整齐排列、错落有致,部分烈士的骨灰被安放在新建起来的三层水泥结构的“天福堂”里。陵园里松柏茂盛,绿树成荫,四季常青,肃穆静谧。

劳模张顺京事迹材料介绍(精选篇7)

全国模范退伍军人 张顺京:“我都已经是死过一回的人了,比起长眠的战友们,我活一天赚一天 我非常幸福了。”

不只是守墓,张顺京还操心起了陵园的建设维修工作,最终,在他的多方奔走和争取下,先后向上级争取资金60余万元,修建了700平米放置骨灰的“天福堂”;平整了土坟岗,建成现代化的大理石墓座196个,使陵园的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张顺京还自学讲解,把陵园每一位烈士的革命事迹和精神进行了整理,义务为大家进行讲解宣传。同时,在他的努力下,华山烈士陵园已被华阴市列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模范退伍军人 张顺京:“让更多的人记住烈士,珍惜他们为之奋斗的幸福生活,传承他们为国奋斗的精神。 ”

就是秉持着这种默默的奉献精神,张顺京也因此先后多次获得“渭南标杆”、“三秦最美家庭”、“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和“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劳模张顺京事迹材料介绍(精选篇8)

忙碌之余,张顺京还担任起陵园的义务讲解员。为了讲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他查阅相关资料、多方寻找烈士家属了解情况,把一个个尘封的英雄故事一笔一画地记在笔记本上。现在,他守护的革命烈士陵园已成为华阴市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张顺京还不时被邀请到机关单位、学校进行主题党日活动宣讲。他说:“我希望能尽我的微薄之力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这些英雄的故事,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9年来,张顺京坚持义务讲解英烈事迹,先后有30余万人次聆听了他的讲解。他本人也荣获了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中国好人、陕西省第六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渭南标杆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

每当国家有重要活动时,他都会来到墓碑前告诉烈士们:“我就想让他们知道咱们国家现在越来越强大了,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值了!”

当谈及他在战场上的经历时,张顺京的眼眶瞬间红了,他强忍着泪水哽咽道:“回忆战争是一件痛苦的事,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的一言一行我从未忘记,只要我还能动,就会一直坚守在陵园。”

207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