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云峰等人的烈士事迹
关注烈士事迹是高度重视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的体现,昭示对英雄烈士的崇尚与敬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2024关于张云峰等人的烈士事迹(最佳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关于张云峰等人的烈士事迹(精选篇1)
张云峰除积极在佛山搞工人运动外,还时常抽空到南海四区、九区等地,尤其是经常回家乡显纲村,协助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1925年,显纲村在组织农民协会时,张云峰对大家说:“以后对我应该叫“同志”,我们都是同志了,我们要共同为推翻反动统治而奋斗。同时,他还在村中农民协会会址对面墙上用打麻油写上“努力奋斗”四个大字,以鼓舞农民为革命努力奋斗。后来,显纲村曾经成为南海县农民运动的活动中心,1927年中共南海县委成立时,县委机关就设在显纲村。
1927年4月15日,广东的国民党反动当局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6日,佛山的反动军警和反动工会的打手们强行占领了大魁堂工代会会址,到处捕杀革命人士。佛山工农商学联合会书记张云峰和梁新枝、陈应刚、梁敬熙等一批共产党员和工会骨干分子闻讯,即转移到近郊岗农民自卫军队部。当时,由于他们未明白整个事变的性质,以为仅仅是反动工会的寻衅而已,因此,经商量后,便于4月18日汇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30多人,准备回佛山去收复工代会会址。结果在途中就遭到国民党反动军警100多人的包围袭击,因寡不敌众,张云峰和梁新枝、陈应刚、梁敬熙等八人先后被捕。
关于张云峰等人的烈士事迹(精选篇2)
1900年8月,张云峰在南海县黄鼎司大圃堡显纲村(今属狮山镇显纲社区)出生。1923年底至1924年初,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动和组织下,南海县佛山镇的工人运动逐渐兴起。24岁那年,张云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佛山工人运动的重要骨干。
张云峰经常到佛山、第四区、第九区一带以及显纲村(当时属第五区大圃堡)协助开展农民运动,把革命的火种带回家乡。后来,显纲村成为南海县农民运动的活动中心,1927年中共南海县委成立,县委机关就设在显纲村内。
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广东当局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6日,佛山的反动军警和反动工会的打手们强行占领了“大魁堂”工代会会址,到处捕杀革命人士。张云峰和梁新枝(时任中共佛山支部书记)、陈应刚、梁敬熙等一批共产党员和工会骨干闻讯,即转移到近郊虫雷岗农民自卫军队部,并于4月18日集合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30多人,准备回佛山收复“大魁堂”。不料,在途中遭到国民党反动军警100多人的包围袭击,张云峰和梁新枝、陈应刚、梁敬熙等8人先后被捕。
关于张云峰等人的烈士事迹(精选篇3)
德力格尔苏荣同志平时纪律严明,工作认真。一次随部队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梅桂营赴乌兰浩特驻防途中,因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在参加平息西藏叛乱战役时,因作战勇猛、指挥有方,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
1975年清明节,镶黄旗人民政府为加强对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教育,专门把革命烈士德力格苏荣同志的骨灰安葬在旗西北处的山头上,并设立纪念碑。2003年,旗委、政府重新修复纪念碑,树立优质黄岗岩石碑,并将此地列为全旗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基地,2014年又进行了翻新和扩建。
革命烈士德力格尔苏荣同志永垂不朽!
关于张云峰等人的烈士事迹(精选篇4)
1939年8月,陈舜仪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中共天长中心县委成立,陈舜仪为县委委员,负责行政工作。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他到天长南乡及仪征一带继续进行抗日活动。在此期间,通过在民国仪征县政府供职的董筱川为党筹款,购置枪支、弹药。他在得知民国天长县政府密谋改编杨村后备营的紧要关头,及时潜返杨村制定了“炸营”的对策,保存了党所掌握的武装力量。
1940年4月,天长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陈舜仪任县长,同时担任中共天长县委委员。他组织根据地军民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日军对天长的“大扫荡”。带领全县人民开展春荒借粮斗争,进行生产自救。同时,坚决贯彻“三七”分租、“二五”减租等各项政策,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他待人谦虚,平易近人,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他“舜仪同志”,老百姓称他为“陈四先生”,而一些长者直呼其名,很少有人称他县长。
1943年2月,天长、高邮两县合并,成立天(长)高(邮)办事处,陈舜仪被任命为中共天高县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天高支队司令员兼政委。1944年10月,任盱眙县县长。次年5 月任中共盱眙县委书记、县长兼县总队政委。
1945年8月,日本军队投降。9月,陈舜仪担任淮南津浦路东专员公署(后改称华中苏皖边区第三行政区专员公署)专员。他早年患有肺结核病,由于长期不分昼夜地紧张工作,加之根据地生活艰苦,以致病情日益严重。1946年4月,病情恶化,卧床不起。临终前,依然念念不忘党的工作,说:“我做的工作太少了,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同年夏逝世,终年34 岁。在为他举行的追悼大会上,中共中央华东局送来了“模范党员”的唁轴。
关于张云峰等人的烈士事迹(精选篇5)
陈老村长说,陈爱珍的旧居已不复在,也没有亲人在村中,若要了解她的事迹,只有找到陈如琦老校长。2老校长深情忆往事细说女英雄成长史
在陈老村长的帮助下,记者终于联系到了陈如琦老校长。老校长今年74岁,他的母亲李月明是革命五员之一,100多岁才去世。据老校长介绍,当年,他的母亲常常帮游击队员送信、接待秘密活动的共产党人士,所以对陈爱珍的事迹非常了解。
陈如琦从小就认识陈爱珍,记忆中的陈爱珍长得非常漂亮,性情开朗乐观。陈爱珍乳名陈娣,1927年8月13日出生于化州杨梅镇低埇村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参加革命时才十几岁,所以化吴边区游击队的同志们和群众都喜欢称她为陈女。她三岁时父亲就病故了,她的母亲出身于化州西湾李氏大族,封建思想浓厚,年少孀居将她抚养成人。陈爱珍有一个弟弟,但很小就夭折了。爱珍八岁即被送进村私塾读书。到了十二岁,不幸母亲又病亡,从此孑然一身,孤苦伶仃,由外祖母抚养,并在西湾小学读书。他的叔父陈茂亭见侄女长得颇为标致,想从她身上捞一笔钱财,于是将侄女接回家中。
在西湾村,陈爱珍和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男女接触较多,耳濡目染,了解了不少关于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的战斗故事,对共产党的认识逐渐加深,后来在西湾进步青年的帮助下,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945年,她叔叔便将她许配给东埇村王家一位官僚地主做后妻,叔叔瞒着爱珍收了彩礼。为了反对这桩买卖婚姻,爱珍决定和封建家庭决裂,投身革命队伍。她与外祖母村中同命运的姐妹李景芳结伴,毅然投奔化吴边区的南安乡江口村工作队,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