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石玉莲事迹
3月3日,全国妇联在京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出席大会并讲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石玉莲事迹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石玉莲(精选篇1)
石玉莲是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席,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乡亲们口中的“农民一姐”。她扎根农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并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带领乡亲们科技种田,一起走上致富路。近日,石玉莲被评为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1993年,19岁的石玉莲从职业高中毕业后,曾从事养蛇、办蛇酒厂、种果树、林下养殖等多种农业生产。由于缺乏技术、管理经验与销路,大多以失败告终,还背负了十几万元债务。打开回忆的话匣子,石玉莲苦笑道:“过年过节时,我就真的在过‘劫’,家里挤满了要债的人。”兜兜转转近十年,直到2012年,江西省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敢拼敢闯的石玉莲决定报名参加,并顺利进入了江西农业大学学习。
在农大求学时,石玉莲除了上好专业课外,还经常到其他专业班“偷师学艺”。在农大的种植实践基地,石玉莲经常能看到各种先进科技应用结出的累累硕果,想想家乡还是传统的农耕方法,再看看国家大力支持农业的好政策,头脑风暴间,她突然觉得种田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求学归来后,石玉莲运用在农大学习的技术,在自家的几亩荒田里做起了“水稻免耕直播栽培”试验田。就是不需要翻耕犁耙,将已经催芽露白的水稻种子直接播种到田里,这种种植可以简化栽培环节、省工节本、简便易行、稳产增收。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石玉莲(精选篇2)
试验田刚种下时,石玉莲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观察、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向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请教,尽早将风险化解。当年10月底,石玉莲的试验田开镰收割。“水稻免耕直播栽培”竟达到亩产1180斤,比用传统方法种植增产15%。
荒田丰产令石玉莲喜出望外,一时间,当年创业的折腾劲又上来了,她决定扩大种植规模。正当她发愁扩种水稻资金短缺时,国家又为服务“三农”送来一波福利——“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试点先行,她获得了30万元贷款。而后,她陆续在峡江县承包了2000亩农田,并陆续购置大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插秧机、旋耕机、植保喷雾器等农业机械,开启了机械化耕作之旅。
十年间,从10几亩“自留地”到如今“跨乡出县”种植水稻千余亩、西瓜30亩、脆柿30亩……石玉莲种植的范围越来越宽阔,种类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精细,年纯收入达数百万元。“很多时候,真的累到哭,但擦干眼泪后,我又扎进田间,继续努力。”石玉莲笑着说道。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石玉莲(精选篇3)
1993年,19岁的石玉莲从职业高中毕业后开始创业。从养蛇、办蛇酒厂到种果树、种药材,再到林下养殖,近10年的尝试,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从哪里跌倒,我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创业失败的经历不但没有使她消沉,反而磨砺了她的意志。
因为爱折腾,她曾背负一身债务,被人奚落一事无成;也因为爱折腾,她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成为全市响当当的种粮大户。当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时,她依然热衷于行走在田间地头,带着乡亲们在致富道路上阔步前行……她就是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石玉莲。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石玉莲(精选篇4)
早在十几年前,在峡江的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闯荡,在家种田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且沿袭着传统的耕种方法。石玉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一名村干部,她想带领大家走一条科技种田的新路。于是,石玉莲从带动自家亲戚入手,说服他们试用新技术,并倡议组建水稻专业合作社,由她全程进行技术指导。此后,金坪民族乡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成立。
村民缺少技术、没有良种,石玉莲自掏腰包买种子;无力催芽,她专门买了自动催芽机供村民免费使用;农资款短缺,她亲自去谈批发价、团购价、优惠价,垫资把化肥农药拉到田间地头,让大家先用……在石玉莲的推动下,合作社所有农户全部采用了水稻科学施药、测土配方施肥、“三控施肥”、免耕直播等种植新技术,每亩可增收 300 多元。良好的效益带动了更多的妇女加入合作社,优质水稻种植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石玉莲(精选篇5)
2012年,在村党支部推荐下,石玉莲报名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年近40岁的她迈入江西农业大学学习。除了上好专业课,石玉莲经常到其他班“偷师学艺”,充分汲取知识的养分。
毕业后,石玉莲运用所学技术,在自家门口的几亩荒田里做起水稻免耕直播栽培试验。那段时间,她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关注着水稻生长情况,遇到问题就及时咨询老师或同学。1180斤!水稻亩产量竟然比常规栽种的高出15%,结果令赶来现场见证的乡亲们啧啧称奇。
石玉莲趁热打铁,传授种植技术,决心带领乡亲走科技种田的新路。她牵头组建金坪民族乡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带动136户村民入社,种植优质水稻5000余亩,同时还吸纳8户脱贫户,科学种植使每亩增加收入3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