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收集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
收集科学家的主要事迹1
19世纪以前,人们手握长柄大镰刀来割草。这是一种费力活,而且需要把草弄短的许多技能。
一个名叫托马斯·普拉克内特的英国工程师是第一个想出制造割草机的人。他在1805年获得了第一台割草机的发明专利。那是一台装有环形刀身的笨重机器,而且运转不很理想。
其他发明家看到普拉克内特的机器后,认为他们能够干得更好。最成功的是埃温·巴丁。他是一家纺织厂的工程师。从工厂的某一机械上获得了割草机机械结构的想法。他在1830年制造的割草机非常类似于今天使用的那些机器。
割草机由几家公司生产,其中包括一家叫做“伊普斯威奇的兰索姆斯 ”的商行。1899年,兰索姆斯开始制造机动割草机,由小型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巴丁的机器是第一台实用的割草机。它非常类似于如今仍在使用的手扶滚筒割草机。当推动扶手时,割机机向前推进,刀身也随之转动。修剪下来的东西则落进木盒里。
长柄大镰刀要能做到有效地割草,草必须是潮湿的。与此相反,如果草是干燥的,那么用割草机来得更好。开始时,人们经常同时拥有一台割草机和一把长柄大镰刀,至于使用时选择哪一种就取决于天气了。
收集科学家的主要事迹2
公元1680年,一个在荷兰德夫特的市政厅门房干了几十年门卫工作的半老头子,却被当时欧洲乃至世界科技界颇具权威的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为正式会员;接着,英国女王亲笔给他写来了贺信。一时,他从一个最普通、最平凡的人霎时间变成了震惊世界的名人。他的主要业绩,就是经过自己几十年坚韧不拔的努力和探索,发明了世界医学史上第一架帮助人类认识自然、驾驭自然、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显微镜,从此,他的这一业绩时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这个令世界震惊的小人物就是1632年出生于荷兰德夫特一个普通工匠家庭,而后成为荷兰着名微生物学家的列文虎克。
早年的列文虎克由于父亲的早逝,妈妈无力负担他求学,16 岁时,就来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个杂货铺里当了学徒。虽然天天早起晚睡,干着脏活累活,然而,他却并没有多少的怨言,因为来到这里虽然时间不长,他却有幸结识了杂货铺对面一位和善的老大爷。老人家中藏书丰富,博学多识,他给年轻的列文虎克讲了许多充满神奇色彩的新鲜而有趣的故事,这使列文虎克懂得了想要知道的关于大自然奥秘的许多东西。于是,他一有空暇就向老人求教,在老人那里借阅图书,老人也非常喜欢这个爱读书、爱提问的好孩子。
后来,在一天深夜,他正在伏案读书时,被隔壁眼镜店作坊的工匠磨制镜片的沙沙作响的声音吸引住了。他放下手中的书本,悄悄来到眼镜作坊里。他望着工匠们磨出的一块块镜片,脑际突然浮现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如果能磨出一块特殊的镜片,让我们能看清许多用肉眼看不清、看不到的东西该多好哇!就是这样一个灵感似的奇想,竟从此使他下定了磨制一块“魔镜”的决心。从此以后,列文虎克拜一位老工匠为师,虚心求教。
有一天,这位老师傅给列文虎克讲了这样一件事:老师傅的孙子有一天偶尔将两块磨制好的透镜叠在一起放在一张废纸上看上面的字,只见这些字比原来的大好多倍,老师傅马上拿过这两块镜片放在孙子头上看头发,突然发现头发像铁丝一样粗。老师傅讲的这件事引起列文虎克的极大兴趣,他发誓一定要磨制出比眼镜镜片更精制、用途更广泛的镜片。为了达到目的,他的手磨破了,腿跪麻了。有时,手指上的鲜血顺着磨破的伤口流淌,浸湿了镜片。有时,他磨至深夜也毫无倦意,实在累了,就蜷缩在屋角和衣而卧。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滴汗水换来一份收获,他辛勤地劳动最后结出了丰收的果实,他终于磨成了两块光亮精巧的透镜。他将镜片叠起来看鸡毛,只见一根鸡毛上被放大了的绒毛像树枝一样排列着。接着,他试着将重叠在一起的两块镜片间的距离上下变化,只见随着镜片间距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观察的效果。
那么,怎样将这两块镜片各自固定起来,同时又能自由地上下调节距离呢?一个新的难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为了解决新的难题,列文虎克一连几天苦苦地思索着。一天,他在干完杂货铺的工作后来到大街上,边走边思索。忽然间,他被一阵丁丁冬冬的响声所吸引,猛然抬头往左一看,是一家铁铺在打铁。于是他来到铁铺里,看到了铁匠们打制出的一件件铁器。这时,他忽而又想到:如果能让铁匠打制一个铁架和一个铁筒,将镜片固定在镜筒的两头,然后再固定在铁架上,这样观察不是既省力又方便吗?想法既出,马上他就找了铁匠师傅,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
没过几天功夫,列文虎克按照自己的设想所发明的第一架显微镜终于诞生了。正当他带着胜利的喜悦准备磨制更精密的显微镜的时候,他却被杂货铺的老板以不务正业之名开除了。为了谋生,他只好辗转回到了故乡德夫特,好不容易经人介绍在市政厅的门房找到了一个当门卫的差事。他一面看门,一面继续着他对显微镜的研制、改造工作。几年之后,他终于又研制出多台更精制、完美的显微镜。同时,他运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发现了血液里的血液细胞和生物王国中神奇多彩的微生物世界。于是,他将自己研制的显微镜和所发现的关于血液细胞和微生物的观察实验记载寄给了英国皇家学会。
不久,他的成果终于被世界承认了。从此,这一关系着人类生命与生活的重要学问--微生物学的研究开始步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的新世纪。
收集科学家的主要事迹3
美国这个摩天大楼和安全升降机的故乡,也是自动楼梯的出生地。创造自动楼梯的有两个人,他们是杰西·W·雷诺和乔治·H·惠勒。他们最早的想法是设计一个活动的斜面。要制造这东西很容易,但对于乘客们来说,它很可能不稳甚至危险。
因此雷诺和惠勒改变了设计,以活动台阶去取代斜面。活动楼梯在1892年获得了专利,但直到1899年才拥有了自己的名字—“自动楼梯”。
每个台阶都靠4只轮子运送,这4台轮子在一条藏在下面的轨道上转动。轨道在自动楼梯的顶层和底层都呈水平状态,使人们能够踏上或离开台阶。台阶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转动环道,正像今天自动台阶环道那样。
自动楼梯比升降机占据了更多的空间,但可以运送更多的人。对于巴黎“蓬皮杜中心”这样的大型建筑物来说,它们十分理想。
“自动人行道”在自动楼梯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有一个活动的平伸走道。它主要用于机场,因为人们在机场里经常要携带沉重的行李步行很长一段距离。
收集科学家的主要事迹4
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机究竟是在何时何地由谁发明,各种资料说法不尽相同。可能是由于国人对发明打字机的成果看不上眼,国内系统介绍它的文章寥寥无几。就是一些英文打字教材和讲义,也只是在前言里顺便提到而已。我们只能根据所搜罗的若干零星资料(包括英语原文)进行归纳和整理。
记录时间最早的是1714年,即英国女皇安妮逝世的那年,一位名叫亨利·米尔的英国人首先登记了发明专利。据说米尔发明的这种机器,“无论什么文章都可以用它写在羊皮纸上,其整洁清晰的程度与印刷品毫无区别”。然而,没有人知道它的模样,甚至不能够描述它看上去象什么东西。
据美国人讲,第一个美国打字机专利是底特律市的威廉·奥斯丁·伯特于1829年注册,它的名字是“伯特家庭字母打字机”。
奥地利人认为,第一台有纪念意义的打字机是细木匠彼得·米坚霍费尔于1864年制作。这种打字机的接触杆是木制的,木杆的前端钉上许多小针,组成不同的字母。当木杆打在纸上时,小针就把字母印在纸上——这一点倒与现代的“针式打印机”十分相似。
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比如法国马赛的“与钢笔书写一样快”的机器等等。当时这种机器的发明者,大概多为木匠、钟表匠或机械工匠。
收集科学家的主要事迹5
1564年,在英格兰的一个叫巴罗代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的矿物——石墨。由于石墨能像船一样在纸上留下痕迹,这痕迹比铅的痕迹要黑得多,因此,人们称石墨为“黑铅”。那时巴罗代尔一带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受此启发,人们又将石墨块切成小条,用于写字绘画。不久,英王乔治二世索性将巴罗代尔石墨矿收为皇室所有,把它定为皇家的专利品。用石墨条写它既好弄脏手,又容易折断。
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用水冲洗石墨,使石墨变成石墨粉,然后同硫磺、锑、松香混合,再将这种混合物成条,这比纯石墨条的韧性大得多,也不大容易弄脏手。这就是最早的铅笔。直到18世纪未,世界上还只有英、德两国切断了对法国的铅笔供应,因此,拿破仑发动了对邻国的战争后,英、德两国切断了对法国的铅笔供应,因此,拿破仑下令法国的化学家孔德在自己的国土上找到石墨矿,然后造出铅笔。但法国的石墨矿质量差,且储量少,孔德便在石墨中掺入粘土,放入窑里烧烤,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既好又耐用的铅笔心。在石墨中掺入的粘土比例不同,生产出的铅笔心的硬度也就不同,颜色深浅也不同。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铅笔上标有的H(硬性铅笔)、B(软性铅笔)、HB(软硬适中的铅笔)的由来。给铅笔套上木杆外套的任务是美国的工匠门罗来完成的。他先造出了一种能切出木条的机械,然后在木条上刻上细槽,将铅笔心放入槽内,再将两条木条对好、粘合,笔心被紧紧地嵌在中间,这说是我们今天使用的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