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故事优秀人物事迹报告3000字

| 福萍

劳模故事优秀人物事迹报告3000字(精选篇1)

李文毅:城市里的“农夫”

初次见到李文毅,我确实不敢相信:烧结车间主任、工程师、本科学历,他太像一个农民了——个子不高,蓝色工作服上沾满尘土,脸上黑一块灰一块,像刚从地里干活回家的农民,最多,也只是一个挖窑工而已。但他头上那顶红色的安全帽告诉我,在企业,他绝对是中层干部。因为,戴白色安全帽的为高层,员工都戴黄色安全帽,这,我还是懂的。

今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早些,梨花正艳,桃花含苞欲放,春风里,处处散发着春的体香,让人一不小心就会在花海中迷途。我此次奉作协之命,来冷钢采访劳模李文毅,对冷钢我是比较熟悉的,2021年交利税近10个亿,撑起了我们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冷钢办公区干净整洁,一尘不染,车辆停放井然有序。办公楼虽不繁华,但看上去养眼,这是一家有底蕴的企业。企业一把手曾经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管理企业非常了得。俗话说得好:强将手下无弱兵。李文毅会用怎样的方式征服我呢?很显然,第一印象在我心底留下深深的烙印:农民!

“农民”的血性

李文毅出生于1968年,老家永州市零陵区桐子坪乡东塘坪村。家乡崇山峻岭,他家屋前就是南岭,把繁华的城市隔于百里之外,贫困是上苍赐予一个山村少年成长的宝藏。父母生有7个小孩,他排行老五,前面4个姐姐,下面2个弟弟,全靠父母这两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拉扯大。“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在他13岁那年,一场无情的疾病,把妈妈掳走,整个家庭天塌了……

强者不相信眼泪,只有懦夫,才会把眼泪当成获取同情的本钱。父亲既当爹,又当娘,告诉他们七姐弟:把眼泪呑进肚里,咬牙也要活下去。1988年,李文毅顺利考上武汉钢铁学院,成为山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乡邻们自发拿鸡蛋、拿红包来他家祝贺,父亲摆了十桌酒席,那一天,父子俩都端起了米酒,一口闷。他们都醉了,哭了……

1992年,李文毅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冷水江钢铁有限公司烧结厂工作(后改为湖南博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炼铁厂)。从上班第一天起,他的“农民”劲头就显示出来,早上7点上班,晚上10点才下班,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周末,只有星期六和星期日。他自称为“城市中的农民”,并且说:“我们要像农民一样种好责任田,要不讲条件,不讲价钱,把全部时间、全部精力、全部智慧用在本职工作上,为烧结生产作一点实实在在的贡献。”

2004年,烧结厂新项目投产时,所有工作由李文毅负责,大家都是第一次接受新事物,每一个岗位都要他手把手来教,他硬是带领全车间所有员工,连续奋战在岗位上一个月,没有回一次家。

2017年,他在工作岗位上受伤,最后鉴定为九级工伤,伤病期间,他没休息过一天。

2018年,由于风道堵塞,炼铁厂要大维修,而总厂又销量压人,生产任务重,他在炼铁厂没有停产的情下,连续奋战一个星期没回家,硬是把风道堵塞问题解决了,在厂领导的催促下,他才回了一趟家。

这样的事情发生太多了,就像一个伤风感冒一样,一下就过去了,谁也没有去记它。

“农民”的韧性

每天早上7点,李文毅准时到了他的“责任田”:他首先从进料室开始巡查,再皮带班、烧结炉认真仔细察看。他说,他习惯了机器的轰鸣声,抢修那阵子,实在累了,竟然就在烧结炉旁的水泥地上睡着了。听惯了这声音,有天检修没动静了,反而不适应了。巡逻完毕后,他攀上241级台阶,来到指挥中心。在这里,数十台电脑屏幕闪闪发亮,厂区内一切尽收眼底,李文毅端坐在屏幕前,检查他的“庄稼”,也是他的“孩子”,是否茁壮成长。这241级台阶有九层楼房高,他每天不知道要上下多少趟,我笑着问他为什么不装台电梯,他笑着回答,为厂里省钱。一个员工能这么为企业着想,这样的企业怎么能不兴旺发达呢。

谈到一个省字,我们来看看李文毅这些年,为厂里省了多少钱,多赚了多少钱。

1999年对两台盘式烧结抽风管道进行设计改造时,他打破常规,把原来的横卧式总风管改成竖式箱体式风量分配方式,极大地提高抽风效率,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同时对烧结盘进行加高改造,改造后推行低碳厚料层烧结,使两台盘式烧结年产从 20 万吨提高到年产 45 万吨,固体燃耗下降 8Kg/t。2003 年,在公司机械化改造130m2烧结机重大工程建设中,他主动承担设计任务,不分白天黑夜,放弃休息日,大胆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在原本只能建1台的场地上建了2台130m2烧结机,投产后利用系数达到了1.61t/m2h,大大超过了同类型烧结机1.4t/m2h 的设计能力,此项工程节约设计费用近1000万元,工程总投资比国内同类型项目节约近1亿元,且烧结机的作业率一直在 98%以上,保持全国先进水平。2010 年又大胆提出对两台130m2烧结机进行扩容改造,在改造过程中结合先进技术和冷钢实际进行创新,在保证使用原配件的前提下改进烧结台车结构,使用二段式台车栏板,有效减少漏风,大大减少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将烧结机混合料仓出料口改小,把加热蒸汽改在出料口处,并利用高炉休风检修,只用 48 小时就完成全部改造工序,改造后烧结机日产达1万吨以上,实现产能升级,顺利淘汰 46m2烧结机,由两台取代三台烧结机生产,烧结生产一线员工减少 110 人,维修成本大大下降。改造后的两台130m2烧结机因产量提高电耗下降5kwh/t,年创效益3000万元以上。冷钢近年上马的年产 80 万吨的球团生产线和日产 600吨的石灰窑生产线的设计,其中有他的突出贡献。2013 年,他组织“低碱度高硅烧结”技术攻关,开展不同碱度水平的烧结试验研究,并通过优化混匀配矿、加强原料监管、合理控制参数、持续改进工艺设备等,使烧结矿产量和质量在满足高炉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将烧结矿碱度逐步下调至 1.68,成功突破了低碱度高硅烧结的禁区,使烧结用料更加科学、经济、合理,此项可节约成本近 4000 万元。

他还将布料系统由圆辊改成九辊,自行设计发明由棒式松料器改为层式板型松料器,烧结产量大幅提升,烧结机利用系数全国第一,他也被誉为“烧结专家”。

他取消了生石灰消化器,实施多级分段加水技术,极大的改善操作环境,先后荣获6项专利技术,每项技术他都是第一发明人。

“农民”的母性

李文毅谈到家庭责任时,他首先愧对的是妻子,其次是子女。因为他长年累月加班加点,把厂当成了家,却把真正的家忽略了。每天儿女睁开眼睛时,第一句话是问妈妈:“爸爸呢?”而晚上九点多了,儿女又是问母亲:“爸爸怎么还不回家?”听到妻子转述这句话时,这个个子不高,工作起来天不怕地不怕的男人,泪如雨下。是的,儿女的诘问是对他灵魂深处的拷问。而面对善解人意的妻子,他一样是无言以对。他欠他的妻子、他的儿女、他的家庭太多太多!

2004年4月,公司新上的石灰窑试产期间,他父亲病重,家里多次打电话来催他回湖南永州带父亲治病,这时他正一心扎在石灰窑点火投产准备工作中,实在走不开,无法成行。点火后他本想抽空回家给父亲治病。看到投产后石灰窑生产问题较多,就打电话叫远在广州的弟弟回家帮父亲看病,直到石灰窑生产稳定后他才去看重病的父亲。这一见,却和父亲是永诀。他在父亲的灵前长跪不起,口中喃喃:父亲呀,不孝子欠您的太多了。此刻,青山失秀,南岭含悲,春风哀号……

李文毅有一个同事,单身,患癌,住院期间,他经常去陪伴,连医院的护士都误认为他是家属。死后,都是由他组织员工,帮助料理后事,直到送上山。

和李文毅一起毕业的同学,在大企业工作待遇优厚,劝他调过去,但他从未动心过。有同事不解地问他:“凭你的技术到外面干比这里的条件强多了,何必在这瞎守着甘于奉献呢?”每逢此时,他总是淡淡一笑,说道:“到哪里都是干事创业,我还是一个党员,就得讲奉献,如果三心二意就对不起培育我成长的企业。”这些年,他足足带出了500多个徒弟,为博长经济发展立了汗马功劳。人在做,天在看。他多次获得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岗位创新创效标兵”。2014年,他被评为“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

天道酬勤,愿“农夫”李文毅丰产丰收。

劳模故事优秀人物事迹报告3000字(精选篇2)

段一华:指尖挑出一片天

那年隆冬,锡矿山上凛冽的寒风呼呼啸叫,山坡下枯黄的茅草叶片沉甸甸坠着长长的冰凌,蜿蜒的盘山路也覆着将化未化的碎雪,刚满19岁的段一华一步一滑走在弯曲狭窄的山路上,身上热腾腾的,她刚听到一个好消息,南选厂要招人了,还招几十号!不过,只招两名女手选工。她的心微微往下沉了沉,但转瞬又扬了起来,两名就两名,聋子不信雷,她一定会被选上的!

想当工人的女孩太多了。

南选厂组织了严格的考试,先一轮笔试,淘汰一批人后,再进行实操考试,最后择优录用。段一华顺利通过笔试,进入实操考试环节。什么是实操考试呢,其实很简单,让候选者比赛挑砖,从局机关到南选厂,谁挑的砖越多越重,费时越短,谁便获胜。这比的是大家的力气与吃苦精神,看似容易,其实也不轻松。段一华一个劲央求考官给自己加砖,直到96斤了,才弓腰把担子往肩上一颠,深吸一口气,蹬蹬朝南选厂赶。她个子不算高大、强壮,但心里憋了股不能输的倔劲,不一会便远远甩开那些挑着七八十斤也走得踉踉跄跄的选手了。

1983年元月份,段一华正式成为南选厂手选班的工人。

她在矿山长大,知道手选工的工作流程。地层深处的矿石从井下运到原矿仓后,经过“老虎口”破碎,再由机器振动筛选,分开粗细矿粉,清水洗净矿砂,到转手选漏斗,进入皮带,手选工用手挑出青砂、花砂、尾砂、废石,它们各有各该去的地方。干了几天,段一华便明白这工作没有想像的那般轻巧。矿料在皮带上跳着滚着,几乎都长着差不多的样貌,她哪分得清哪块是青砂,哪块是花砂,谁该入尾砂漏斗,谁又得扔进废石漏斗。她手忙脚乱,差错频出,好在同班的大姐都热心,不断指点,教她区别它们细微的不同。

工作来之不易,段一华分外珍惜。

她是个好强的人,平生只认一个理,做什么事情都得做好,不能马马虎虎混日子。她虚心向前辈们请教,瞪大眼睛盯着皮带上滚滚而来的矿石,一眨不眨,脑中闪现大姐们叮咛的话语,青砂矿料一眼看上去,给人感觉非常纯粹,散发银色的光泽,那是硫化矿,还有黄色和红褐色的,那是氧化矿;花砂含有废石,色泽凌乱,也不光亮……她心中默念纯的,发光的,伸手飞快拣出一块矿石,掂了掂,沉得微微压手,断定它是青砂。果然没错!

优秀的手选工除了要能准确区分各种矿石外,还有好几个考核指标,处理量完成多少,尾矿品位如何,回收率的高低,一个个数据呈现出来,实打实地代表着她的工作质量。段一华可不愿拖班里的后腿。她时刻保持警惕,上班的近七个小时当中绝不开小差,眼里心里都只有矿石。皮带两旁摆了好些凳子,手选工可以板板眼眼坐着挑捡矿砂,但段一华很少坐得住。她发现坐着和站着的角度不同,矿石投射到人眼里的色泽与光度有很大差别,极易误选、漏选;而站着,则选得又快又准。站久了,腿麻腰酸,换个姿势继续;双手不停在矿石上起起落落,即使戴着手套,指尖仍硌得发红、生痛,这没什么,皮肤磨粗了,自然好了。

复杂的要求落到实处其实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勤”。

段一华懂得要想拥有一身好本事,没有别的诀窍,唯有熟练。她心勤,眼勤,手勤,挑选速度日渐提升,班里的老手都跟不上她了,大家推荐她去参加局工会开展的技术比武。身担重任,她满心欢喜,又惴惴不安。喜的是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得到了班里的认可;慌的却是如果拿不到名次,便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好在,比赛时她沉着,冷静,平时悟到的心得与经验全派上了用场,成功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来,她又在好几次技术比武中夺得冠军。

过硬的本领带给段一华莫大的自信与勇气。走到哪,人们都夸她技术精,水平高,她被评为厂里的先进工作标兵。她并没有沾沾自喜。她想,工作上她要做颗螺丝钉,扎在手选班不挪窝,但思想上不能止步不前,一定要积极追求上进。她向厂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92年,经过老党员、工长一级一级考察,支部大会讨论,上级批准,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金子经过打磨,会更闪亮。

1993年,段一华成了手选班的新任班长。当班长对她来说,和从前没两样,她仍在皮带旁一站就是大半天,眼明手快挑矿石。但班长又得管理全班三十来号人,兵头将尾的活路,十分劳神。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是三十个女人。有时,干着干着,姐妹们便八卦起来,叽叽喳喳似归巢的麻雀。这怎么行呢,说话容易分散注意力,人一走神,眼力就差了,速度也会慢下来,影响全班的工作效率,完不成考核任务,大家的工资、奖金都会受拖累。段一华清楚,她不能只顾埋头干活,得对全班负责,不能害怕得罪人,必须严肃纪律。于是,她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表现好,技术强的人,奖金便拿得多,反之便少,事关切身利益,大家认真多了。段一华还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她们,比如多站少坐,比如手要如何保持不松也不绷的状态,这样才能既不让自己太累,又能创造出最大劳动价值。

为了提高大家的挑选水平,段一华经常与工段对接,发动全班人员利用工余休息训练操作技能。她们把废石、花砂、青砂带到办公室,记录每一次分辨它们需要的单位时间,然后反复练习,力争缩短一秒是一秒,进步便一点点产生了。每天进班,段一华专心听取工段指令,总结各项指标的落实情况,再根据各种数据调整人员安排。有时,数据不达标,她便把技术差一些的工人安在皮带前方位置,技术精良的放在皮带后头把关,这么一来,前边的漏网之鱼,到了后边,无处躲藏,返工少了,进度大大提升。

机器运作,难免出故障,漏斗和皮带时有卡顿,段一华本可以向工长求助,由他们来处理,但跑来跑去找人太费功夫,耽误大家的效率,不如自己来。她带领班组人员又成了修理工。抡着撬棍、榔头这里敲敲,那里打打,卡住的地方又松动开来,皮带重新咔咔转动。

下班时,段一华总会仔细关水关电,检查皮带下清扫干净没有,花砂是否都运到北炼厂去了,只有运去北炼厂,才意味着花砂出厂了,她们一天的工作才算圆满完结。一个中班眼看到点了,段一华直起腰松了口气,回头一瞅,花砂都还没装出去,原来坏了一台车。段一华急了,花砂不装走,大家这一天便白干了。她守在班里,央求另一辆车的司机师父,多跑两趟,硬是连夜把花砂都送去北炼厂。她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已是凌晨。

班里的工作,段一华管得严,但也非常关心姐妹们的生活。有位女工,老公没有稳定工作,家里全靠她撑着,日子过得有些艰难,班里每年的困难补助名额,段一华都给她留着,大伙也理解,都说,咱们的负担虽然也重,但比起她,好过多了,给她吧,我们没意见。段一华心里热乎乎的,钱不多,却是大家的一份情意。

段一华从没觉得自己不同于班里的姐妹,她时时都记着要以身作则。

结婚后,婆婆一直跟她住,她善良,用心照顾老人,婆媳俩相处亲近。婆婆83岁那年,脚崴了,下不了地,天天在床上躺着,饭都得等段一华送到床边来。段一华的老公在洞子里上班,早出晚归,为她分担不了多少。每天中午,她都得赶回家给婆婆做饭。南选厂距她家两公里路程,厂里规定的午饭时间却只有四十五分钟,她一路奔跑回家,匆匆安顿婆婆吃完后,却来不及给自己弄口吃的了,于是咕嘟咕嘟灌一杯水,撒腿又往厂里跑,她是班长,不能迟到,大家的眼睛都看着她呢。那几十天里,她肚子里时常像揣着一只呱呱叫唤的鸭子,它叫了,她便使劲喝水。

就这样,段一华安静又精心地挑选着矿石,她也好似一块又纯净又坚实的青砂征服了大家的目光。1995年至1996年,她连续两年被评为局里的生产标兵,1997年和1998年又相继评上局劳动模范。更大的惊喜在后头。1999年,她评上了省劳模。捧着红通通,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段一华又高兴呢,又欣慰,走出手选班展眼眺望矿山,头顶的天空瓦蓝瓦蓝,她仿佛觉得心底也有片这样的天空,这片天是她用自己的双手挑出来的,那么高,那么远……

劳模故事优秀人物事迹报告3000字(精选篇3)

卢红英:“水”中绽放的风采

时光荏苒,信念犹在。已是68岁花甲之年的她,回想起曾经为供水事业而呕心沥血的拼搏历程,依然倍感无比兴奋与欣慰。从她那健朗、舒心的笑容里,我深切感受无愧于“铁娘子”的英姿风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8个春秋的执著追求,38载的锐意创新,她坚守“让冷水江人喝上一口好水,让职工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的初心,舍小家顾大家,用满腔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曲撼人肺腑的奉献之歌。她创造了企业六年实现利润增长560%、销售收入增长 80%、职工收入增长 92.5%、利税增长 178.1%的业界神话。付出就有收获,一连串的荣誉在闪烁光芒,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湖南省创建文明供水行业先进个人、娄底市优秀共产党员、娄底市优秀企业经营者、娄底市十大杰出女性……

她就是冷水江市自来水公司原总经理卢红英。

用坚毅开启人生征程

1971年,16岁的卢红英带着一腔热情进入了冷水江市自来水厂。当时的自来水厂正值筹建时期,全厂仅有14名职工,条件艰苦、百业待举。她主动要求到最苦最累的基建组工作,拖板车、运砖石、担泥土,干着和男同志一样的重活。手脚打出了血泡,汗水湿透了衣襟,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在摸爬滚打中,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挥洒自己的真情与才干,历任班组长、人秘股长、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总经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患。1989年,这是一个令卢红英永远不能忘记的年份。就在这一年,担任人秘股股长的她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当时人秘股只有2人,劳资员又调走了,大小事务都压在她身上,忙里忙外,一个人咬着牙干着二个人的活。也就在这时,她的儿子大出血住进了医院,急需护理。可此时正值公司企业管理升级的关键时期,繁忙的工作让她实在脱不了身。接下来的日子,她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二点。任务圆满地完成了,可孩子却永远地离开了她,捧着儿子的遗像,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一句话:“孩子,妈妈对不起你。”心酸的情景催人泪下。

面对磨难,她没有退缩,而是以惊人的毅力自学完了哈佛商学院的全套管理教材。省水协将其列入《人才库》,她是省供水行业唯一获得湖南大学行政管理、中央党校经济管理双职称(省高级政工师、国家经济师)的女经理,并有多篇论文入选有关文集,先后在《湖南日报》《科技导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10多篇。她又到北京参加卓越企业协会,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理念,扎实的理论基础,开启了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新征程。1991 年担任工会主席后,她创办了工会的经济实体,一年就创收 80多万元,受到了省、市工会组织的高度好评,被评为娄底市脊梁人物,并刊登了她的先进事迹。

用锐意彰显改革成绩

谈起当时改革“蝉变”的历程,她记忆犹新。1999年9月,卢红英受命担任冷水江市自来水公司总经理。此时,公司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如期完成计划,企业出现亏损,外债累累,银行帐户被冻结,效益低下,人心浮动。

危难之际,她犹豫彷徨过,但通过深思熟虑,毅然决定在公司内部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于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地震”在轰轰烈烈地演绎,公司机关10个职能科室精简到6个;管理人员按 10%的比例优胜劣汰,竞争上岗;职工按 5%的比例淘汰,优化组合,工资与效益挂钩,上下浮动。在改革中,2名中层干部被淘汰,34 人被调整岗位,8人被待岗处置。而被淘汰的干部中,有一名就是公司领导的儿子,她犯难了。作为改革的倡导者,她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为了公司的发展她最终痛下决心,将这位同志从中层干部岗位上换下来。决定作出后,她又亲自找这位同志谈心,谈公司的大局,谈改革的必要,一次、二次……终于,用真诚赢得了理解。

紧接着乘势而上,重拳出击,陆续完成了工资、劳动用工、水价改革。五大改革的完成,使公司人心凝聚,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6个月实现扭亏增盈,当年实现利润 29.5万元。公司成功的改革经验被作为典型推广,在娄底及全省引起巨大反响。

用铁心树立行业旗帜

上任伊始,更为严峻的形势摆在她的面前: 供水设施经过30年的运行已严重老化,取水头部损坏,清水池出现裂缝,源水污染也日益加重,严重危及到全市的安全优质供水,改善水质势在必行。重任又一次落在她的肩上,总投资近5000万元的娄底市重点工程——一水厂三期改扩建工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卢红英出任指挥长。

立项、评审、施工建设,沉重的担子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巨大的资金缺口,更让她寝食难安。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三期工程建设,她带领职工顶酷暑,冒严寒,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有时甚至通宵鏖战,连续三个春节坚守在工地。几年下来,她累计义务加班 400多天。在北京争取国债时,由于过度劳累,不慎从电梯上掉下来,导致腰部和腿部严重拉伤,造成了终身的九级伤残。可在医院她一边打吊针,一边处理事情,终于将供水量由3万吨扩大到6万吨,力保了全市生产生活的正常供水,该项目连续三年被评为娄底市先进重点工程。“作为领导她都这样舍死拼命,我们怎么能不跟着她拼命工作?”感动得流下眼泪的职工,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们对卢红英的崇敬和爱戴。

2006年,资水水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工程——乱石滩水电站建设,危及到了自来水供水源头。为确保开发建设、优质供水“两不误”,市里决定启动“饮水优质工程”项目,素有“拼命三郞”之称的卢红英,主动请缨,再次出任总指挥长。

为确保取水源头的优质,她爬山越岭实地考察,将取水源头向资水上游延伸了十多公里。因水源头已进入邵阳市新邵县,她又不断往返邵阳市政府办理审批手续,个中艰辛,无人能晓,只有她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工作千头万绪,由于施工牵涉到9个乡镇,于是她白天在指挥施工的同时,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去处理工农矛盾。晚上查阅施工图纸资料,经常通霄达旦,由于过度劳累,眼睛几乎熬瞎,导致如今患有严重的后遗症。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施工单位的倾力配合下,昼夜奋战,她硬是凭着这股“傻冒劲”,10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二年的工程,使这项总投资5600万元的“饮水”工程,完美竣工。供水量由原来的6万吨扩大到20万吨,原水水质从国家标准五类晋升到二类,出厂水质的综合率达100%。结束了十多年来二水厂购买资氮原水的历史,带领二水厂扭亏为盈,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得到了省、地、市领导高度赞扬和认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定要搞好这项工程。”她是这么说的,也不遗余力地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她赢得了冷水江供水系统“领军人物”的赞誉。

都说卢红英是个“铁娘子”,可是她作为一名女性,何尝没有温意柔情?此时成绩一向优异的女儿面临升学考试时成绩突然下降,可由于忙于争取项目资金,她长期奔波在外,根本无暇顾及,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女儿多次被社会烂仔威胁和敲诈。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可自己的女儿受了这么大的惊吓却没有机会向妈妈倾诉。女儿10岁生日那天,她正在忙于工程建设,竟把女儿的生日也忘记了。“妈妈,您快点回来给我过生日。”晚上,电话那头传来了女儿委屈的哭泣声。她心酸了,但为了饮水工程的早日完工,她只好含泪安慰好自己的女儿。

望着由于自己照顾不周,饱一餐饿一顿得了胃病的女儿,一向坚强的卢红英同志落泪了,她的内心涌出一股深深的愧疚:“我失去了儿子,不能再失去我亲爱的女儿,我亏欠家庭太多,亏欠女儿太多,但为了全公司 300多名职工,为了全市的安全优质供水,我确实别无选择。"

艰辛的付出换来的是丰硕的回报,在全省 143家自来水公司中,冷水江市自来水公司被省计委列为 10 家试点单位之一,建成了娄底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水表检定站和娄底市首家进入湖南省水质监测网的地方水质检测站;引入了国内最先进的二氧化氟消毒系统,实现了加矾加氯自动化,供水水质大大提高;5000M3清水池、送水泵房、取水泵房的建成,不仅解决了供水的安全性,而且现代化花园式供水系统的建成,更被誉为城建的亮点工程。当时,湖南省计委副主任徐宪平来工地检查,十分满意,他紧紧握住卢红英的手说:“你们为供水行业树立了一面旗帜”。

用创新追求卓越效益

“企业没有精神就等于人没有灵魂”,这是卢红英始终信奉的一条理念。她在企业内部大力弘扬“从严务实,团结创新”的企业精神,引导干部职工不断学习,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在她的倡导下,公司投资几十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图书阅览室和多功能文化娱乐中心、职工健身中心,创办了“供水人”刊物,每年评选十佳职工岗位明星,公司工会被评为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她本人以廉洁务实的作风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湖南省委宣传部出版的《共产党人》丛书更将其作为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予以宣传。

她出任公司总经理以后,在企业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的经营体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省计委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契机,将全民所有制的一水厂改制为股份制的集中制水有限公司,建立以总公司为母体,下辖4个分公司的新型运营机制,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新路子。

一次次管理的创新,一次次推动企业质的飞跃。在她担任总经理后,公司经济指标、技术指标都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各项成本费用显著下降,其中单位电耗由1999年的485kwh/km3,下降到 2005年的339.39kwh/km3,下降了 42.9%,产销差率也由最高时的 39%下降到 19%,超过国优标准,仅此两项就节约资金 500多万元;水费回收率更是由 85%上升到 108%,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由于在经营方面的突出业绩,2004年10月,公司被评为全国优秀县镇供水企业,是全省143家供水企业中获此殊荣的9家自来水公司之一。

假如旗帜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卢红英正如其名,忠贞不渝地用坚定的信念,英姿飒爽地守护着自己心中那抹靓丽的红色。用坚守和拼搏,非凡地奏响了一曲新时代浩气之歌。

至此,我读懂了她心中的那份自信,她眼中的那股坚定与豪迈!

劳模故事优秀人物事迹报告3000字(精选篇4)

张雨军:一杆焊枪打天下

他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合格的丈夫、称职的父亲,但他是一名了不起的电力工人、焊工班长、优秀党员、省劳动模范。张雨军,你是怎样用手中的焊枪,精湛的技术,把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完美焊接在一起的?

——摘自《采访笔记》

放下禾枪 拿起焊枪

1986年10月,21岁的张雨军,因为父亲在省火电建设公司工作的缘故,终于如愿以偿,以农民合同工的身份招工进厂,离开生养他的涟源桥头河农村,放下禾枪,拿起焊枪,成了省火建公司一名新手电焊工。

农村来的孩子能吃苦,在别人眼里苦累脏的电焊活,在张雨军看来却是轻松惬意的,起码比在桥头河农村老家搞“双抢”强嘛!张雨军喜欢被五彩焊弧包围的感觉:焊枪一点,“滋滋滋滋”的高压电流声欢快地响起来,两块原本互不相干的金属,很快融为一体,让他特别的有成就感!

三年学徒期满,张雨军在拿到高压焊工证的同时,也成为省火建公司的骨干电焊工。1989年至1992年,他先后参加了耒阳电厂、韶关电厂及湛江电厂新机组的安装工作,完成高压焊口7000多个,焊口一次合格率达98%。

1992年,他被公司推荐,参加中南七省电力系统焊工技术比武,获个人全能第十名的好成绩。

不能辜负了领导的看重

张雨军的惊艳表现,引起当时金竹山电厂厂长王玉龙的关注。王厂长是应邀现场观摩这次技术比武的,比赛结束后,他找到张雨军,小伙子,愿意到金电工作不?愿意,当然愿意。1993年,经湖南省电力公司批准,作为电焊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张雨军被引进到了金电。

这一次,张雨军笑得更灿烂了,农民合同工的身份,变成了国企的正式员工。

张雨军很懂得感恩!

他回报的方式也很朴素:我一定把工作干好,不能辜负王厂长的看重!他吃苦耐劳,加班加点,勤于钻研,精益求精,焊接技艺步步高,很快成为了湖南省电力系统有名的焊接能手。

1994年,他参加湖南省电力系统第二届焊工技术比武,荣获全能第五名的好成绩。

1999年,他代表省电力公司参加湖南省第三届焊工技术比赛,夺得团体第一名的同时,还获得个人全能第三名、手工电弧焊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第二名。

1999年10月,经湖南省电力公司批准,他被破格晋升为电火焊技师,先后荣获金竹山发电厂“十佳青年”、冷水江市“十佳技术能手”和省电力系统“技术能手”光荣称号。

2000年5月,他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

2004年,他获得了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被金电聘为首席技师。

有困难 找张雨军

王厂长没看走眼,张雨军是不可或缺的。

1996年,金电125MW机组大修。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大修,遭遇了F12(X20CrMoV121)+ZG15Cr1MoV异种钢焊接技术难题。一开始电厂几名老电焊工试验了好几次,都没能成功,没办法,厂领导把他叫了过来:“张雨军,你来试试。”

那几天张雨军是食不甘味、夜不安寝,异种钢焊接,他之前也没接触过,用传统的高压焊,稍不留心,就把钢板烧穿了!前面几位师傅,都是在这个问题上止步不前的。那时候氩弧焊才刚刚兴起,勤于钻研的张雨军,在省里培训的时候接触过氩弧焊,那么,他灵机一动,氩弧焊能不能解决异种钢的焊接呢?几次尝试过后,成功了!而且焊接质量一次过关。

还有125MW机组屏式过热器经常超温爆管,一爆管就得停机,一停机就影响发电。厂领导决定将原钢102管换用日本进口管材SUS347HTP。该材质焊接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原本外委给武汉锅炉厂承制,一个焊口就要200元。从1996年起,厂领导把这一高难度的任务交给张雨军。张雨军还是用的氩弧焊技术,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共完成焊口1200多个,焊口一次合格率达100%,为厂里节约焊接费用25万元。自采用SUS347HTP新管材后,锅炉屏式过热器再也没有爆过管,每年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432万元。

2004年10月,金电2#机组由于设计方面的原因,第20级相邻两叶片断裂脱落,造成第21级隔板裂纹、变形,静叶松出,第20级、21级叶片变形及裂纹,当时厂里紧急联系制造厂家及同类型机组电厂,都没有找到事故备品,关键时刻,又是张雨军来了。他大胆提出了对叶片整形,将裂纹打磨干净后,再进行补焊处理的方案,并亲自完成了这项焊接任务,一次成功。

“有困难,找张雨军。”成了当年金电厂领导的一颗“定心丸”。张雨军更是难活、重活抢着干;哪里工作条件最艰苦,技术难度最大,他就总是会出现在哪里。

1996年国庆前夜,金电5#炉屏式过热器爆管,机组被迫停运。国庆期间正是用电高峰,一台125MW机组停运将会影响到多少工厂和居民的生活用电?厂领导心急如焚啊!又是张雨军来了。还没等炉内的温度完全降下来,他就进了炉膛,由于炉膛内温度高,他喘着粗气,汗流如雨,原有的胃病又复发了,但他强忍疼痛坚持不下火线,在其他同志的再三劝说下,只在炉膛外面休息片刻又继续工作……一鼓作气干到凌晨三点,圆满完成抢修任务。

1998年冬天,金电生活用水总管爆漏,全厂停水。总务科领导非常着急,张雨军来了。二话不说,就投入到紧张的抢修工作中。生活用水总管为铸铁,管内余水不断流,施焊非常困难。加上正值严寒季节,他的手脚都冻麻木了,但他全然不顾,整整干了三个小时,终于完成任务,恢复全厂生活用水的供应。

2004年7月2日,3#炉旁路省煤器因筋板拉裂导致爆管。按照常规,这种情况需停炉72小时以上,工作人员才可以进入炉膛内工作。由于当时正值炎炎暑期,电力很紧缺,为了缩短抢修时间多发电,3日中午,锅炉分公司按最短时间标准在停炉18小时后就启动风机冷炉,检修人员需在炉膛未完全冷却的情况下完成抢修任务,又是张雨军来了。一头钻进了温度达50度的炉膛内。渴了,猛喝几口凉水;闷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出来透口气,转身继续工作。汗水湿透他的衣服和手套,施焊时他的手被电得一阵阵发麻,但他一直坚持着,到次日凌晨3点,终于完成了旁路省煤器管的焊接工作。按照上级规定,此类抢修可以在120小时内完成任务,但这次抢修他们只用了36个小时,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

那些年,他参加锅炉抢修26次和焊接带压补焊21次,加班时间长达6200多小时。每次锅炉抢修按提前12小时开炉计算,可多发电120万千瓦时,累计为企业减少损失624万元。设备运行中带压补焊,避免了机组的非计划停运,每次带压补焊为企业减少损失52万元,仅此一项,累计就为企业减少损失共1092万元。

带出一群劳模

1996年,张雨军开始担任焊工班班长。

当班长得有当班长的样:他每天最早来单位,最后一个离开。来这么早干嘛?领受全班当天的工作任务,对有特殊安全要求的项目,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工作时对责任人作细致交待,亲临现场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在第二天的班前会上通报,以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为什么还要最后一个离开呢?以2003年3#机组大修改造为例,由于工作点多、交叉作业多,现场电焊线、火焊线多,因此关错电焊机、关错氧气、乙炔阀门的事时有发生,为了避免全天工作结束后电焊机或阀门漏关而带来安全隐患,他每天下班后都要去3#机组所有的电焊机房和供气点逐个进行检查,而此时电梯往往已经停运,他必须从一楼爬到六楼,再从六楼下到一楼,很辛苦,但心里踏实。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张雨军忙于工作,自然少了对家庭的照顾。就在2003年3#机组大修改造期间,已经很久很久没看到儿子回家探亲的老父亲,这时候到厂里看儿子来了,可是看到儿子整天忙碌在工作中,深明大义的老人家只呆了一天,就悄悄地走了。

1997年10月,6#机组大修,任务重,难题多,正在11#磨煤机端盖裂纹补焊最关键的时刻,张雨军接到母亲重病住院的消息,作为孝子的他,心里纠结啊,一方面他很想回家看看老母亲,但手头的活又实在丢不下,最后他还是说服了爱人,请她回家照顾母亲几天,自己则全力以赴投入到大修工作中去。

2003年9月,3#机组大修改造,从头至尾,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早出晚归,中午不回家,有时机组夜间消缺加班到凌晨二、三点,第二天一早又匆匆赶来上班。这时恰逢他母亲六十大寿,虽然厂里离老家并不远,但由于大修和改造激战正酣,任务压头,他离不开。母亲生日那天,他只能打个电话给老人家祝寿了。母亲生气了:“你只要工作,不要父母亲了?”最后还是公司领导在电话里帮他说明了情况,母亲才原谅了他。

这样的班长,带出来的兵绝对不差!

在张雨军的带领下,焊工班焊接质量和员工的精神面貌一年一个新台阶,在省电力系统也打出了名气!特别是在2003年,焊工班负重加压、不断超越自我,圆满地完成了3#、4#炉高温再热器和主省煤器制作、4#机组大修、3#机组大修改造、石门电厂1#炉大修、益阳电厂2#机组大修、1#机组小修等焊接任务,全年累计完成大小高压焊口21348个,焊口一次合格率达到了97.9%。

他担任班长后,焊工班由原来的二级班组上升为一流班组,并连续多年保持金电一流班组的荣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为张雨军,焊工班涌现出了虞明、颜克铭、李利等多名焊接方面的行家里手,其中虞明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能源化工行业“大国工匠”、湖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颜克铭、李利都曾在“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中获奖,并荣获电力行业及大唐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颜克铭还在2020年,荣获湖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劳模故事优秀人物事迹报告3000字(精选篇5)

易源星:一颗星的探源

冷水江的市民近年来有越来越直观的感受:曾经混乱不堪的小街小巷显得整洁有序多了,曾经凹凸不平的水泥路经过修整后更加平整了,曾经混合着各种颜色的资江水而今泛着清明透绿奔向远方,尤其是曾经笼罩在冷水江老城区上空的浓烟已被无毒的白色蒸汽所取代。冷水江的经济环境和居住条件日趋良好,尤其是湖南博长控股集团的转型发展和环保革新为人称道,它离不开冷钢全体职工的辛勤付出和集体智慧,而被全厂职工和街坊邻居亲切称为易总、于2009年获得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副总工程师易源星,是冷钢职工里一名平凡但又杰出的代表,也是冷水江市生产劳动星空里一颗璀璨的星星。

出生于1963年、目前担任冷钢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的易源星,多年主管全厂自动化系统的引进、设计、安装、调试等科研工作。40余年来,他凭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全身心投入自控技术的钻研,成功地为企业设计、安装、调试了10多套自控系统,编制了十多个应用软件,提升了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并为解决环境污染等生产难题和节能降耗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步一步成为冷钢的技术带头人和部级劳模,他以勤奋工作和科技创新一点一滴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精髓和劳动模范的内涵。

勤奋学习,边工边读

易源星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没有文化吃尽生活的苦让他打小就对学习丝毫不敢马虎,高中毕业即以优异成绩考入株洲冶金工业学校(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在两年的电气专业的中专学习中,他询师问友,查找资料,刻苦学习电气理论和实操技能,积累了扎实的电气知识。1982年毕业分配到冷钢,主要负责计量、仪表、计算机等工作。为适应科技含量日益增加的企业环境,掌握更加精深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益,他工作之余又用心学习自动化等知识。那时学习很不方便,需要经常去锡矿山等学习点,光来回走一趟就要大半天,但他乐此不疲从不说累,因为他觉得如果不珍惜学习机会,以往的知识经验会跟不上新的生产形势,个人的退化就会拖企业的后腿。经过五年的边工边读,他扎实掌握了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1989年以优异成绩获得中南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的大学文凭,成为当时同事中为数不多具有大学学历的技术人才。

放弃高薪,投桃报李

博长控股集团的前身冷钢是1958年创建的老牌国有企业,但一直没有形成合理的生产规模,产品也很单一。至1999年,企业负债率高达124%,当年亏损1.2亿元,欠发职工工资6个半月。当时是账上无资金,料场无原料、仓库无产品,企业已被原国家经贸委列入破产名单。因工作出色于1998年已到总厂计算机中心担任主任的易源星本想在工作岗位上施展拳脚,却也只能无奈面对企业日渐式微的现实,1999年南下广州入职一港资企业,从事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在广州工作期间,易源星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原有的实际操作经验得到了领导的重视,薪资不断攀升,收入比在冷钢工作时高出了十倍有余,他也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憧憬,且有了想在广州安家扎根的念头。

1999年陈代富临危受命,担当冷钢掌舵人,他锐意改革,召筹资金30余亿元,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同时招揽人才,对易源星等技术骨干抛出了橄榄枝,是选择拒绝,拥抱高薪优渥的大城市生活?还是选择接受,回到原单位,披荆斩棘打拼?易源星也犹豫过,彷徨过,但是转念一想,如果没有冷钢当初母亲般温暖的接受和千锤百炼,哪有他现在的自动化才技在身?企业现在有难了需要帮忙了,自己岂能独善其身弃之于不顾?而且他也从冷钢高层大力提升环保质量和产品质量等举措上看到了冷钢未来的希望,于情于理他都觉得应该回到冷水江,为冷水江工业经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于是在2002年毅然辞去广州的高薪工作,回到冷钢担任副总工程师,负责全厂自动化技术改造和引进。经过上下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冷钢顺利进入了中国大型制造业企业500强、湖南省十强、湖南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百亿企业。

刻苦钻研,科技创新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钢铁市场极盛背后的危机浮现,冷钢顺势而为,采取“降价、提质、空库、减耗、限产”十字工作方针,易源星围绕十字方针和“节能降耗、增产提质、降本增效”的目标,按照陈董事长“环保是天大的事,决定我们的生存,要从骨子里、从灵魂深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必须时时抓好、事事抓好”的要求,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各种途径掌握新技术、新理念,多次举办培训进行现场作业,来提高有关员工理论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他和同事紧紧盯住重点能耗指标,持续对标找差,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优化生产工艺,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并作好项目成果在各车间、班组的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公司效益。尤其是在脱硫工程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单片机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热风炉燃烧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子衡器系统等领域成果颇丰。

其主要科技创新成果就有12项,其中:

设计、调试了1~5号高炉5套PLC自动控制系统,节约设计费用680多万元。

参与了300万吨炼钢工程3套转炉自控系统的设计,全面指导了系统安装工作,系统地调试了所有设备。

参与了950热轧板带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主持了该系统的安装工作,系统地调试了所有设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研发以上科技创新成果,他主要有三个出发点,一是为了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轻生产过程给工人和市民带来的身体伤害。比如脱硫工程、布袋除尘、污水处理等环保项目,为了有效处理二氧化碳和硫的排放,他和其他同事一起,夜以继日反复试验,终于成功把烧结和球团的废气废烟转为无毒无害的汽体,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二是为了降低企业投资,节省成本。有了新的环保技术后,不仅环境更好了,而且企业生产效益提高了。三是为了增加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企业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打响冷钢品牌,从而增加员工的收入。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谈到这里,他朴实和善的眼里闪现出了智慧的光辉。新时代的优秀劳模不仅需要有勤奋的双手,还必须有睿智的大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是推动着生产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易源星层出不穷的设计灵感除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还离不开深厚的理论基础,他自动化相关知识全面,理论基础扎实,系统掌握了自控系统的原理和设计安装调试方法,学会了多种编程语言。他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把论文写在工厂里,写在生产线上,论文里的每个数据、每个原理他都反复测试无误后才誊写。先后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工业计量》、冶金部《冶金自动化》《湖南冶金》《自动化仪表》《电气自动化》冶金称重技术交流研讨会和冶金部自动化情报网学术交流会等省部级刊物及学术交流会上发表过题为《计算机在高炉称量过程中的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220VAC开关量I/O模块在普通工业控制计算机上的应用》《汽车衡计算机称量系统》《连铸生产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网络系统》等多篇论文,其中1992年写的《可编程序控制器220VAC开关量I/O模块在普通工业控制计算机上的应用》一文被收集到《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994年又被省人事厅、省科委、省科协评为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优秀学术论文。

立场坚定,作风朴实

易源星遵守国家政策和厂规厂纪,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奋好学,勇挑重担,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同事技术上碰到有不懂的问题总喜欢问他,他都能毫无架子耐心细致地反复示范和讲解,直到他们弄懂搞透,他三言两语总能直击问题要害,让被指导过的伙伴们茅塞顿开、心服口服。生活中他言语不多,工作上却大刀阔斧。为争取零误差,他对软件和系统反复试验,“有问题就认真分析”是他经常对同事们说的工作法宝。

多年来,他一心扑在钢铁事业上,把冷钢当成家,几乎把全部的时间、精力、智慧投入到工作中。上班、下班,两点一线。“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常态,他每天至少有14个小时用在工作上。即便是生病了,他也是能拖则拖,熬不住了才去打完针再上班。生产线上有任何问题他都能做到随叫随到。比如2002年除夕,好不容易放下工作正和家人团圆的他接到电话,告知他新投产的1号高炉出现故障且亟待解决,他二话不说放下碗筷立马赶到现场,和员工一起查找故障,解决问题,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才回家。这样的临时加班成了家常便饭,他没半句怨言,他的家人也已经习以为常。家人有时问他这么拼图什么,他只是微微一笑。他非常珍惜手头的工作,因为冷钢自2002年恢复元气,到2007年脱胎换骨,由国企改制成民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环境波谲云诡,全厂员工都抢抓时间,时间就是效益,效益就是企业生命。

他在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瞩目成就,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如1995年被评为省优秀计量工作者,1996年被冷水江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被娄底地区团委授予“娄底地区十佳青年科技标兵”称号,2005年被冷水江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称号,但在生活上他为人低调,谦虚谨慎,做到了戒骄戒躁,很少把那些荣誉和奖章拿出来和人说,甚至对于家人,也几乎缄口不谈,因为他觉得,有成绩才是正常,没有成绩和荣誉反而有问题。

易源星以辛勤的汗水和杰出的智慧设计、调试的十多套科技含量高的自控系统,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难题和节能降耗作出了突出贡献,每年为冷钢创造利润达几百万元,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的长足发展。他以创新的思维和扎实的工作践行了陈董事长的殷殷寄语: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股东、无愧于企业、无愧于政府、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他在多年的艰苦劳作和科技创新中作到了__,不留遗憾,以实际行动响应了倡导的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的冷水江企业能量满满,蓄势待发。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冷水江的全体工人以易源星这颗闪亮的劳模之星为标杆,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以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扎实耕耘在各条生产战线上,冷钢等各企业定会达到提质升级,实现转型发展!届时,群山会更加青翠,资水会更加透绿,冷水江的星空会更加璀璨!

劳模故事优秀人物事迹报告3000字(精选篇6)

杨胜:百炼钢作绕指柔

在接到采访任务之前,我几乎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问在厂里做保安的妹夫,也不甚了了。而其实,他早已是冷钢中层干部的标杆和中坚,并在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受到省人民政府的隆重表彰。他,就是杨胜。

地处世界锑都的冷水江钢铁厂,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冶金企业。从最初的筹建到走入全国企业五百强、全国民营企业百强、湖南省民营企业第三强,仅仅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如今,已是连续十五年获此殊荣了。其蝶变的过程,除了决策层高瞻远瞩的智慧,更凝聚了千万普通劳动者的辛劳和汗水。杨胜,便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1967年,杨胜出生在武冈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十年寒窗刻苦攻读,198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昆明工学院铸造专业,四年后大学毕业,分配到冷水江铁焦总厂下属的机械分厂当了一名技术员,与冷钢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学的是铸造,杨胜的工作轻车熟路。上班下班,中规中矩。然而,不久后的一次集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信念。三十多年前的一天,冷铁(那时候没有钢,只有铁)老办公楼前的砂石坪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送会。厂里一名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职工,被评为省劳模,五一前夕,将赴长沙参加全省的表彰大会。这天,春光明媚,瑞气盈庭。临时搭建的拱门,张灯结彩,红旗飘飘。高音喇叭轮番播放着《歌唱祖国》的曲调,厂里的业余文艺宣传队,身着盛装,敲锣打鼓。千余名职工,身穿工装,排着整齐的方阵站在主席台前。在激越的鼓点和高昂的唢呐声中,厂领导把劳模请上主席台,披上彩带,带上大红花,宣讲了劳模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工作事迹,接受大家的敬仰。简短的仪式后,劳模被工友门簇拥着走下舞台,登上敞篷的大彩车,在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中,从方阵中缓缓向市区开去,前往省城。所过之处,掌声,笑声,呐喊声响成一片,簇拥的职工,用羡慕的眼光,目送劳模远去,久久不肯离开。

火爆的场面,喜庆的氛围,那一刻,深深感染了杨胜。“那个场面太震撼了,让人热血沸腾。劳动是一种美,劳动者是最受人敬重的人。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做这样的人,我一定要做这样的人。”采访的时候,杨胜这么说。三十多年前的旧事,仿佛犹在眼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心中有理想,身上有干劲。年轻的杨胜变成了另外的样子。他虚心向老工人学习,深入研究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改造老旧设备,提高劳动效能,很快成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机会从来只留给有准备的人。1992年10月,冷铁决定筹建炼钢厂,真正走入钢铁企业的行列。作为技术骨干,他调入炼钢工程指挥部,参与组建、筹备工作,为冷钢结束40年“有铁无钢”的历史立下了汗马功劳。1993年底,炼钢厂主体工程完工,杨胜正式调入炼钢厂任技术员。炼钢工艺对杨胜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专业。为了尽快融入新领域,他没日没夜自学了《炼钢工艺学》《钢铁冶金》《炼钢》等专业书籍,一天到晚浸泡在工地现场,结合实际,提出问题,积极向设计、施工单位的工程师求教,同员工探讨分享,一年下来,记下厚厚三大本学习、实践、体验笔记。繁忙的工地,随时可以看到他瘦弱的身影,夜深人静时,他的办公室总是亮着灯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杨胜通晓了炼钢生产的整套工艺流程,扎实地掌握了转炉造渣工艺、炼钢基本反应、温度控制等冶炼基本原理,并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炼钢技术带头人。

正当杨胜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1994年后,国内钢铁市场疲软,价格大跌,企业亏损严重,企业半停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经济萧条,资金紧缺,总厂对职工分流,杨胜和一部分技术骨干被派往涟钢、汉钢、萍钢进行现场培训,一部分职工被安排在厂里集体打豆腐到市场售卖,还有一部分则放假自谋职业。企业和职工的日子过得极为艰难,炼钢厂一直无法投入生产。1997年初,钢厂准备投产,纷纷打电话把技术人员和职工召回。然而企业的账上没有一分钱,厂里堆场上没有一粒焦炭,也没有钱买铁矿石、废钢和石灰等原材料,最后不了了之。杨胜心里刚刚被点亮的火星,一瞬就熄灭了。沉重的生活压力让大家无比憋屈。打豆腐的继续打豆腐,失去舞台的杨胜也随着南下大军,来到广东南海的一家私营铸造厂打工谋生。那时候他刚结婚,尽管对妻子恋恋不舍,也无可奈何。南海的企业对杨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非常满意,给以高薪,让杨胜聊以自慰,但心中念厂思乡的情结,永远难解。这年年底,厂里传来消息,炼钢厂将要投产,三次打电话要他回来做技术主管搞检修。得知消息的老板苦苦挽留,但心系钢厂的杨胜毅然辞了工,应召而回。厂里投产的工作虽然在做,但进展缓慢。那是厂里最艰难的时候。从涟钢请来帮忙检修的几名技术工程师告诉他,厂里买个螺丝的钱都没有,检修所需的零部件,都是从自己厂里带来支援的。杨胜很是惊讶,但他没有退缩。这时候一个在南海办铸造厂的香港老板又打电话给他,愿以高出之前一倍的高薪请他过去做技术副厂长。杨胜毫不犹豫回绝了港商的好意,坚决留在了厂里。他坚信,自己的厂好才是真的好,炼钢厂投了产,日子才会好起来,企业和职工才会度过难关。历尽艰辛,1998年5月,炼钢厂终于正式投产,掀开了冷钢历史上的崭新一页。

痛定思痛,才能避免再痛。企业半死不活、职工沦落到打豆腐卖豆腐的惨痛经历,激发了职工空前的凝聚力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冷钢有后来的蜕变与辉煌,或正与这段沉痛的经历有关。企业兴,职工幸,企业强,职工祥。这是杨胜感悟的最朴素的道理。在杨胜心中,爱厂爱岗的信念,也有如钢钎淬了火,更加坚硬。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新任班子的科学决策下,全厂职工勠力同心艰苦奋斗,炼钢厂一经投产,便红红火火。之后通过改革改制,技术革新,提质扩容,冷钢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从炼铁小厂到全国企业五百强的华丽转身!当中,杨胜依靠埋头苦干和精益求精,很快成为炼钢行业的行家里手,2003年11月,被任命为炼钢厂主管生产工艺的副厂长。2008年10月,任命为炼钢厂厂长,并一干十年,挑起了冷钢振兴的重担。

炼钢厂是冷钢也是后来的博长钢铁公司的核心。钢企微利、亏损的时代,挖潜降耗,是企业的命根子。2008年以来,杨胜带领炼钢技术骨干和员工共完成技改、工艺创新项目110余个,其中,“中间包使用寿命攻关技术”使中间包使用寿命最长的达22小时。三座转炉炉龄达30000炉以上,溅渣护炉技术迈入国内同类型转炉先进行列。三座连铸机拉速,全面突破3.2米每分钟。成功用生白云石取代轻烧白云石。等等,较好地解决了转炉喷溅严重,冶炼周期长,炉料消耗量大等问题,降低了钢铁料消耗,转炉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2010年,杨胜摸索出了“保碳保锰”的转炉冶炼新工艺,获得了公司“岗位创新创效优秀项目奖”,并获得了2012年冷水江市“科技创新奖”。就这项工艺,一年能降低成本1000多万元。炼钢厂3座75吨转炉过去长期沿用留渣操作的冶炼工艺,常常导致严重喷溅、氧枪烧漏、氧枪结瘤较多、冶炼周期较长等问题,且石灰、白云石用量大,钢铁料消耗居高不下,直接影响了转炉生产效率。2013年,杨胜大胆创新,又提出了“保碳保锰保铬”“少渣操作法”等新工艺,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炼钢方法。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检验,年可节约成本2200多万元,负能炼钢也达到同行业较好水平。

杨胜生性木讷,但于管理举重若轻。上任伊始,便提出了“执行不找任何借口,视服从为美德,纪律是敬业的基础”的工作理念,制定了具有显著特色的执行力考核制度,将执行的力度跟经济考核挂钩,奖罚分明,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执行力、战斗力,打造出了一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员工队伍。2009年1月开始,杨胜要求主管工艺的副厂长和工艺技术员,组成专门的教导小组,以炼钢工和浇钢工为主每周举行一次专题讲学,成功的培训员工1500多人次,提高了员工素质,为炼钢厂的生产管理夯实了基础,培养了大批生产骨干。

杨胜既是厂长,又是员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长期扎根生产现场,吃住在工地。2009年元月份,1#转炉突发倾翻事故,30吨钢水倒在地上,火光冲天,钢水所经之处,毕剥作响,万物俱灰。危急关头,杨胜身先士卒,除险护安。他一边组织人员对1#转炉进行抢险,一边组织其它两座转炉恢复生产,表现出娴熟的指挥才能和深厚的专业素养。他会同工艺技术人员、维修工人,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经过五天五夜的连续工作,圆满完成了在场的武钢专家眼中需要二三十天才能够完成的全方位检修和恢复生产的任务,并彻底消除了设计隐患,保证了检修质量。那段时间,他每天灰头土脸,满身油污,与普通工人毫无二致。

炼钢需要掺合废钢。散落在废钢棚柱子间的废钢,笨重,零散,行车吊不到,必须人力清理、帮运。2014年10月28日晚,应该运到的废钢因故延迟,眼看就要停炉。为了保证转炉的废钢添加,杨胜带领所有三级管理人员搬运废钢。正规的铸铁块50斤一块,有些大型废钢需要几个人抬,劳动强度很大。他挥铁锤、舞钢钎,和员工们一起,硬是把柱子间的废钢全部掏了出来。仅用两个小时就搬运出废钢30多吨,保证了炼钢的正常生产。

担任炼钢厂厂长期间,每天24个小时,杨胜至少有12个小时在生产工地上,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妻儿住在娄底,连续四个月没回一次家。他熟悉炼钢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员工,每天的生产情况,他都了如指掌,为科学决策积累了一手资料。他获得了全体员工的信服与尊敬,在厂里,不论男女老少,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胜哥”,同时被公司树为中层干部的“标杆”。

杨胜沉默寡言,性格憨厚,给人一种木讷的感觉。但真正了解他的人知道,这是一种低调和内敛,其所蕴含的,是对企业、对员工的质朴情怀,是对人生、对事业的深刻思考和默默奉献!

在杨胜的字典里,没有节假日,没有娱乐休闲,生活过得清淡、简单。不打牌,不进娱乐场所。一个朋友过生日,饭后请大家去唱歌,硬把杨胜拖了去,没坐半个小时,就悄悄溜走了,散场后朋友在办公室找到了他。一位耐火材料供应商想取得长期的供货权,一次硬塞给他两万元后就急忙离开了,杨胜当即将钱交给办公室退回给供应商。事后,他真诚地对供应商说,只要产品质量符合炼钢生产要求,不送礼,我们也要用,质量不行,再送礼也不行。正气,坦诚,廉洁,友善,是所有原材料供应商对杨胜的评价。

杨胜的爱人原在本市邮政局工作,家务和孩子都由妻子打理。后来爱人调到娄底工作,孩子也去了外地学习,两地分居,还是每周由妻子回来看他。妻子不遗余力支持他的工作,毫无怨言,他自觉亏欠了妻儿,深感内疚,但他总是在亲情与事业之间,选择了事业,在小家与大家之间,选择了大家。好在妻子通情达理,习以为常,还称他是“放心好男人”。或正因为这样,所以他才别无牵挂,一路轻尘!2009年,杨胜被评为冷水江市“践行__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获得“娄底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之后又多次被选为市党代表、人大代表、__委员,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

2018年11月,在公司领导关心下,杨胜卸下了炼钢厂厂长的重担,调到公司技术中心担任副总工程师。肩上的担子轻了些,但他多年形成的工作作风、创研习惯、奋斗精神丝毫也没有改变。他的科研成果,不断被用到企业上,他撰写的论文,先后在国内外冶金权威刊物上发表。

他依旧在冷钢的漫漫征途上默默奉献着!

劳模故事优秀人物事迹报告3000字(精选篇7)

张俊文:机房里的啄木鸟

1983年,18岁的张俊文懵懂地走进了金竹山电厂锅炉车间制粉班。制粉班顾名思义就是把燃煤打成碎末用风吹到炉膛里,使煤粉和空气充分接触,旋转燃烧,化成电能。机器高速转动,磨损严重,动不动出故障,班里时刻都得准备抢修。这是全厂最累最苦,最没人愿意去的地方。

初生牛犊不怕虎。张俊文没想那么多,既来之则安之,学好本事再说,行行出状元。从此,他便像啄木鸟一般,成了机房的守护者,啄木鸟是树林的医生,而他,专治钢铁机器。

张俊文年轻,好学,爱钻研,成天围着设备鼓捣,琢磨不透的便缠着前辈们指点。前辈们也不藏私,悉心教授,他认真学习,善动脑,勤动手,绝不偷懒。他长了啄木鸟般明亮的眼睛和机警的耳朵,这里瞅瞅,那里贴上去听听,总能发现设备哪里不对劲;他灵巧的双手便是啄木鸟锋利的尖嘴,叮叮梆梆揪出破坏分子,机器又欢快运行。他特别高兴,感觉再苦再累都值得。

三年锻炼,张俊文的维修水平大幅提升,已能独当一面。

他勤快,逢年过节,大家都盼着休假陪家人,可机器在运转,得有人看着,张俊文十回有九回主动站出来,我留下加班吧。工友们都认可他,学徒期还没满,他就当上了班里的一名组长。制粉班十七八个人,分成两个组。当了组长,肩上的担子重了,加班是常事,时不时熬通宵,第二天又劲头十足接着干。数不清的夜晚,他即使回家也不能安生睡觉,班里有事了半夜三更都会找他,他得随喊随到,一晚上来回折腾三四趟,谁还能囫囵睡着啊。

制粉班清一色大男人,要管好,还真需要学问。

可班长呢,胆子小,芝麻粗细的事都要去找车间和厂里,他认为是向领导反映情况,职工却觉得他狭隘,只知打小报告,非常反感。张俊文心直口快,拉着班长说,你是咱们班的头,管着这么多人,肚量要大一点,不能老讲这个不是,那个不好,谁都有缺点不足,你当面指出来,人家心里会好受些,老在背后说坏话,咱们班怎么能齐心呢?班长嘴上应承,转个身便忘了他的忠告。制粉班里除了煤炭的烟气,人人心头还憋了鼓鼓囊囊的气,先后换过几任班长,但都干不长久,便撂挑子了。

1993年,有人提议张俊文担任班长。张俊文犹豫了。他对当班长没兴趣,经过多年磨砺,他的检修技术日益精湛,厂里每月30元的奖金他常常能拿到60元,这是凭实力吃饭,人家心服口服,可当了班长,还拿这么高的奖金,工友心里会不平衡的。但大家容不得他推辞,他成了制粉班的新班长,班里人数增加到二十四人。

其时,大家发现厂里的设备大都还是__时代安装的,有不少先天缺陷,设计也不合理,已经跟不上发展需求,厂里决定改造设备,制粉班首当其冲。张俊文做事时想,走路时想,连睡觉时都在想,怎样才能把各种设备改进得又高效,又节能。

制粉用的球磨机重达100多吨,是个庞然大物,两侧有主轴支撑,机体下方还有大瓦,它不停旋转,轴承随之滑动,产生300度的高热,大瓦经受不住膨胀与冷缩,容易形成涡点,损坏。厂里隔些时候就得更换大瓦。为了啃下硬骨头,张俊文几乎把自己黏在了球磨机上。机房常年都是四五十度的高温,他一天不知要爬进去多少趟,在里头呆两三分钟,又得爬到通风口透透气,喘口气赶紧干活,好似啄木鸟攀援在树干上,没捉住那条害虫绝不罢休。汗水洗澡一般从头浇到脚,工作服上找不到一根干纱。他近1米7的个子,最轻时只有102斤,营养都随汗水淌走了。功夫不负苦心人。他四处查找资料,又结合多年积累的经验,成功解决大瓦超温问题,为厂里节省大量材料费。

球磨机的端盖一般由42、52的螺丝拧在一起,但运行时发热,里面的小钢球会挤进两个端盖链接的部分,致使端盖胀开,温度下降又回缩,胀一阵,缩一阵,越挤越开,螺丝便挤断了。螺丝一断,就得把碎了的渣子锈迹清理干净,至少需要一周才能完成,费钱又费时。不要小看一颗螺丝。每颗螺丝都有它的固定位置,不能错位,一错位机器就会罢工。厂里一台炉子配备两台球磨机,共能发5万千瓦的电,停一台便减少一半的发电量,好比人吃饭,原本要吃一碗的,现在却只给半碗,哪还有力气呢?张俊反复试验,最后把连接处的橡胶垫子改成钢性结构的材料,嘿!真成了。球磨机再也不用担心螺丝开小差了。

球磨机表面还有一层高锰钢瓦,也不耐磨,张俊文便在开口的一边加块扁铁焊死,另一边留下活动的岔口,钢球与杂质都伤不了它。

他一点点细心摸索,再一点点改良,渐渐掌握设备的性能,心中有了底气,建议厂里把辅机的计划检修改为状态检修。计划检修是不管辅机设备好坏,主机何时需要,他们就得什么时候进行检修,并且必须全部拆开查看,两年一次大修,半年一次小修,工程十分浩大;状态检修则是炉子一停,他们该检修便检修,拿得准的地方,不用管它,不光人轻松许多,设备也不用被反复折腾。

张俊文给机器治病的医术越来越高超,厂里深深信服。自1997年开始,每年都派他出去援助外县市的兄弟单位,短时一个月,长时三个月,他也不辱使命,几乎没有机器顽症难得倒他,他成了金竹山电厂设备检修的技术名片。2002年,厂里在益阳包了一个锅炉检修维护的项目,为期两年。张俊文自然被派往现场。

干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厂里不停打电话催他赶快回厂。原来,厂里搞了两个月的大修,完了后,主机能开,一台辅机却开不动了,厂里马上组织人手查找原因,可十二天过去,仍是一头雾水。一台机子开不出,炉子便只能发一半电,万一另外那台也停了,那就麻烦了。厂里十万火急,益阳却不放张俊文,他走了,他们心里不踏实。无奈,张俊文只能把自己分析的故障原因向厂里汇报。他熟悉那台机子,它的主轴上曾经有裂纹,一端断了三分之一,他是想法子焊接上的,运作几年后,想必轴已经弯曲变形,他判断问题根子就在此处,只要多架几块百分表千分表,便能精准对症出招。可厂里按他提供的方法,依旧没有成功。张俊文只得赶了回来,家门都没进,扔下包便去了厂里。一番推敲,十多天后,他顺利处理好毛病,机子恢复正常。

张俊文很早便患了腰椎间盘突出,修理设备时,又得弯腰拱背,时间一久,腰便抽筋般疼,他常常霸蛮忍着,东西修好后,趔趄着站起身,腰却抻不直了,弯弓一样,老半天才能缓过来。纵然这样,他都没请过假,前脚刚拔吊针,后脚又去了机器旁。妻子总是埋怨他,饭碗还在桌上打转转,人就飞到了班里。

血肉之躯常年与钢筋铁骨打交道,难免磕磕绊绊,张俊文身上总是好了旧伤,又添新伤。

有一回,他在支援本体管道焊接撬棍时,和另一名钳工没有配合好,撬棍弹脱,击中他的右上腹,他摸了摸肚子暗自庆幸,运气不错,好像没有大碍。可到了晚上,那里便青了肿了,吸口气痛得要命,去医院照片,是肋软骨被打裂了,持续痛了一年多才好转。

又有一回,他在撤管子时,架子上有根管子突然掉落,重重打在脑袋上,安全帽都破成两半,人当场晕过去,好几分钟才苏醒,好在醒来后,脑子没坏。他的左手无名指至今都是扁扁的,歪歪的,那是更换球磨机衬板时受伤变形了。

他去新厂168工作面处理故障,一处十多米长三四米高的空间里积满了水,得打开闸门,排出积水。门里压力很大,张俊文小心去扳插销,想慢慢放水。谁知插销锈蚀,一碰便断成几截,水哗地冲开门,把他甩出十几米远,机房立马成了池塘。和张俊文一道来的工友吓傻了,躲到一旁发愣,什么都不会做了。机房里的水飕飕往上涨,张俊文蹭蹭爬起来,飞快跑去控制室,开启排污泵,设备如果浸水烧坏,损失可就不得了。排污泵呜呜启动,张俊文才感觉身上到处都痛,低头一看,大腿、肩膀、手臂绽开好几处伤口,血汩汩往外流,有处伤咧着大嘴巴,骨头都露出来了。第二天凌晨四点多,厂里又来电话,他带着伤又去了。

张俊文不光是医治机器的啄木鸟,治理班集体,他也像只啄木鸟,总能用心用情巧妙化解工友之间的龃龉,纷争。

他没当班长前,制粉班,分成三四派,人心不齐,哪能把事做好。他吸取前任的教训,为人也实在,有事都只是班里的内部矛盾,绝不出去背着人说三道四;有人偷懒畏难,他便直话直说,既然来了,就要干出名堂来,别让人瞧不起,一块把事情干好了,咱们该喝酒就喝酒,该玩就痛快玩。他又主动提出奖金系数只拿平均数,不像别的班长,搞特殊,要拿1.1,平时在厂里挣的外块,他全放在班里,人人有份,他也不多要一分钱。工友们大为服气。

制粉班机器整天轰隆隆响,噪音搅得人心烦意躁,讲句话得扯着嗓子嚎,对方才听得清,语气里便都是火药味,工友又个个血气方刚,脾气爆,火星一点就着。有时,张俊文还没弄清状况,那边就打起来了。这不,一胖一瘦两工友不知何事,正在动手呢。瘦子操根钢钎照着胖子抡过去。胖子力气大,一把抢过钢钎,抓住瘦子举起就朝地上摔。张俊文赶忙拽住。胖子消不了气,骂骂咧咧要去厂里告状。张俊文劝住他,都是男子汉,有火了打两拳就打两拳,不能揭人家短,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何必呢。瘦子听了,闭嘴锤钉子去了。就这样,班里吵归吵,闹归闹,过不了两三天,又都和好如初。

不过,他也有__的时候。修理设备确实艰苦,但干一行就得爱一行,修好它是大伙的本分,无论怎样都要想方设法把东西弄好,而有些人敷衍潦草,他便见不得,板着脸吼。骂归骂,他做事从来都是冲在前头的。加通宵班的时候,过了两三点,大家扛不住,东一个西一个,倒在地上睡着了,睡就睡吧,他不去吵他们,一个人从从容容做。他曾有过四天四晚没出过机房的记录,吃饭喝水都在里面,凉水变成烫水,一喝喉咙都好似要起泡,盒饭扒两口,好比嚼塑料,难以咽下。

张俊文的付出与成绩厂里当然看得见,2002年,他评上了省电力公司的劳模,2005年,又评上了湖南省劳模。荣誉来了,张俊文颇感惊讶,又十分淡定。这没什么,他不过是尽心尽力干好了本职工作,一切都是应该做的。有记者要采访他,他婉言谢绝了,一来是真没什么显摆的,二来,工作时他不想分神。后来,由于身体原因,张俊文办了内养手续,离开了制粉班,但那些火热的、不知疲倦的日子仍深深刻在他的脑子里,直到今天,他依然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他这只机房里的啄木鸟没有愧对省劳模这个光荣的称号。

劳模故事优秀人物事迹报告3000字(精选篇8)

19__年9月出生的肖__同志现年56岁,现任__镇二级主任科员,自19__年4月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对自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先后在__区慢干乡政府、__乡政府、__乡政府、__镇政府工作,并担任过财粮员、统计员、总务会计、计生专干、组织委员、党政办主任、社保中心主任等职位,身体力行地践行了____所说的“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谆谆教诲,并将敢于钻研、精心打磨的“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他__,牢记使命,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先后获得过“严打整治斗争先进个人”、“十五期间卫生、防艾工作先进个人”、“__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等荣誉,并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用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圆满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把脱贫攻坚当作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牢抓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吹响社保扶贫集结号,筑牢脱贫攻坚基础桩。

抓理论学习,重党性修养

前行不忘来时路,初心不改梦归处。肖__同志认真学习研读重要理论文章及新时期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地增强了政治纪律观念,提高了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以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来时刻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功底,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做到行动上入党更在思想上入党;另一方面,他深入学习了中央、省、市、县网出台的劳动保障政策及各级领导关于劳动保障工作的讲话,通过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把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作为抬高工作新起点的内在动力,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原则,忠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勤学苦干办实事,栉风沐雨信念坚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他时刻铭记这些古训和鞭策,树立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由于社保工作面广,任务繁杂,而肖__同志从办公室调任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内容的转变和业务的不熟悉让初次接手社保工作的他十分发愁,加之近年来社保工作已由人工操作发展为利用电子系统来操作,更是给这位已是不惑之年的老同志增添了重重困难,但是他始终相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遇到问题不逃避、不回避,必须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前行,于是他虚心地向周围同事请教,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熟悉业务;一有时间就下村跑点,深入群众,掌握情况;积极利用参加各类工作会议等机会,学习社保业务知识,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社保工作的相关政策,全面熟悉业务,为融入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并努力做到将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每一项新的政策,他都第一时间通读解读,每一项业务知识,他都腾出精力钻研学习,无形中成了干部里面的“政策通”、“活字典”,逐步成长为社保政策熟、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社保工作繁重而复杂,而中心人手不够,大量的任务就落在了他的身上,人员信息调查、整理、核对、修改,他加班加点,不辞辛劳,白天干不成就晚上干,工作日干不成就休息日干,办公室的灯火时时长明,他劳碌的身影成了同事们心中艰苦奋斗的模范力量,他以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态度,确保社保工作各环节都能顺畅运行。

社保扶贫增助力,勤为就业鼓与呼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社会保障事业是民生之依,每一步、每一环节都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关键期,肖__同志和同事们一同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带着责任扶真贫,带着感情真扶贫,帮扶贫困群众脱贫,助力全镇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贫困人口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他以脱贫攻坚为统领,用社保扶贫的方式,分步骤分层次地为我镇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一是摸清人员底数,吹响社保扶贫集结号。他主动与镇扶贫办对接,通过扶贫系统中全面筛查出20__年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名单93人,通过信息比对筛查出全镇符合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条件的人数并做好参保登记,对符合参保条件至今未办理参保登记的,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进行参保登记和交费申报,并落实参保交费,对20__-20__年个人已参保交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代缴,确保不漏一人,不错一人,做到应保尽保,应代尽代;二是强化宣传动员,讲清社保扶贫大道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该同志作为镇社保中心主任,积极组织人员进村召集干部群众召开党员大会宣讲相关惠民政策,发放宣传单,张贴公告广泛宣传社会保障扶贫政策,确保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员应保尽保。深入村组调查研究,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群众中。深入挂钩村实施精准扶贫及“四类”人员调查核实,协助村组抓好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多次到永胜、丙山、昔汉等村五户脱贫攻坚联系户家中,帮助联系户分析存在问题,找准脱贫路子,进行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现在五户建档立卡户实现了脱贫。三是全面落实政策,施展社保扶贫组合拳。近年来,扶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为了让更多劳动者学到一技之长,提高自身素质,尽快就业,增加农户的家庭经济收入,他多次深入基层了解当地劳动力资源、人口结构、经济产业发展等状况,针对产业的发展,结合群众的意愿,协调具有培训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有培训意愿和转移就业意愿的劳动力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技能培训。在调研中,发现部分贫困劳动力有“不想外出、不敢外出”外出务工思想,他积极协调村组基层服务人员、通过走家串户深入交谈,做思想动员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多年的奋力前行,终获暖阳,20__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系统登记录入36015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9766人,其中贫困人口转移1289人。在脱贫攻坚行业扶贫中落实准公益性岗位369人,其中农村公路管护岗位184个、农村环卫岗位185个,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推进本地区脱贫攻坚,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爱岗敬业做标兵,善为群众参与谋

该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计名,不为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成绩。总是一心为了群众,处处想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表现在: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履行职责,以参保扩面为目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参保;以养老金发放为切入点,让老年人过上“老有所养”的保障生活,认真抓好城镇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每年对2317人企业退休人员进行认证,走访企业退休人员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关心高龄老人、重病老人、特困家庭,在重大节日对他们进行慰问;以强化管理为重点,做细做实参保登记、信息录入、个人账户建立等工作;按省一级档案管理标准,完成各种资料的归档;对群众的参保登记、待遇领取申报等,做到及时受理、迅速办结;按时上报各类调研报告及总结,及时跟进指标完成进度,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__年配合银行部门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再就业,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11户110万元,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21户210万元,发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2户400万元。积极做好劳动监察,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职工保险等工作,使社会各项保障体系健康发展;认真做好社保业务下沉工作,自20__年7月起至今为51282人办理城镇居民参保工作,并按时上交相关材料,确保每一项工作无差错。增长的不仅是养老金,还有一个个上扬的数字,都成为了夯实民生之基的最好注脚,肖__同志一直相信,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无疑是对社保工作的最好褒奖,他要围绕群众所需所盼,以排头兵的姿态推动社保工作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变革趋势,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捷和温暖,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肖__同志从事着繁琐的工作,用他的耐心和信心,扎根在__这片土壤上,自觉加强磨练,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始终保持敬民、忧民、爱民的赤子之心,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与人民同在,笃定有为,走好“心中的长征”,努力干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

14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