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工作者突出贡献事迹简介10篇

| 福萍

医务工作者突出贡献事迹简介(篇1)

曹毅:中医领域的后起之秀

他苦心钻研中医医术,行医德之规,善济德之本,将长期不断探索、深挖积累的行医经验与实际临床相结合,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他以大爱之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他就是合川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药研究生曹毅。

今年45岁的曹毅在中医领域算是后起之秀,合川及周边地区慕名找他救治的患者不胜枚举,他平均每年的门诊量超2万人次。曹毅采用纯中医药治疗疑难病症,突出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救治了不少的顽症痼疾患者。近日,一名80岁患者患有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疾病,整夜睡不着觉,下肢出现浮肿,于是找到曹毅救治,经曹毅治疗,5副汤药下去,症状明显改善,后又出现肢体麻木,右脉消失,经曹毅3副药后症状完全消失,目前基本已恢复正常。

对于学好中医,曹毅说:“要勤,要悟,要有毅力,要见多识广。”他平时喜欢研读《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并把它们都记在脑子,画在心里。近年来,他还参编了学术专著《脉诀汇编》,出版了《医门初窥》书刊,荣获云南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评选为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2023年合川区中医药传承突出贡献医务工作者。对于他来说,从医者所从事的事业是病人生命所托,是百姓健康所系,因此医德医术的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医务工作者突出贡献事迹简介(篇2)

姓名:蓝爱琴

单位:北海市人民医院

事迹:蓝爱琴是一名拥有27年党龄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7年,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淡泊名利,以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服务于每一位身患疾病的患者。

她先后到上海、广州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克服重重困难,大胆创新,努力学习,与时俱进,成为本科室外出进修学习最多的骨干,与她的团队先后在北海开展腹腔镜、宫腔镜、介入等妇产界的先进技术项目,填补地区的空白,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先进医疗技术给人民健康带来的益处。她吃苦耐劳,敢于担当,解决了妇产科棘手的医学难题,以高超的医疗技术,挽救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她独特的手术技能,努力保护女性生育能力,造福无数个家庭,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多次得到报刊的表扬。她27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廉洁自律,平均每个月拒收患者的红包1-3次,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好医生,老百姓值得信赖的优秀医师,在北海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多次荣获北海市人民医院优秀医师称号、北海市卫计委优秀党员称号、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等优秀教师称号,荣获2017年北海市纪委的“勤廉榜样”。她胸怀宽广,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传授给下级医师,深受同事的好评。她善于总结临床经验,撰写医学论文20余篇,荣获北海市科技进步奖两项,荣获国家专利一项。

医务工作者突出贡献事迹简介(篇3)

___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多年,一直都是把“医者仁心”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从医风格,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在医疗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视病人为亲人,为无数的患者解除病痛,也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良好赞誉。

2020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晚饭后,有一位老病友突然打电话说自己的家人出车祸,胸部严重外伤。听说他现在在___市人民医院工作,直接把亲戚把他送市医院抢救的。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就跑步来到医院ICU病房。患者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肺挫裂伤、血气胸、创伤性休克,伤情非常严重,给病人检查后积极组织、参与抢救工作,因为诊断明确,抢救及时,病人很快脱离生命危险,体征趋于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每天再忙都要去ICU病房查看患者病情,为患者进行精心的治疗。病人伤情恢复的很快,快出院时,其女儿将两千元红包塞到他的手中,说是无论如何都要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当时___推脱不了,就先收下了,之后叫护士长把这钱交上病人住院费。

来到___市人民医院工作后,这样的例子,在___的工作中数不胜数,不胜枚举。___一如既往的坚守着自己三十多年从医风格和医者情怀,把自己仁爱之心通过精湛医术撒播于广大的患者心田,多次收到病人和家属送来的锦旗和感谢,然而他始终如一,带着一颗仁心,为病者去除伤痛,为医者传播德风。

医务工作者突出贡献事迹简介(篇4)

___,男,41岁,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主治医师。2003年至今在出山镇卫生院从事临床工作。

从医16年来,他立足农村,把“白衣天使”的崇高使命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让患者满意作为自己的准则,把准确及时的诊断、治疗作为自己永远的追求。曾多次被卫生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爱岗敬业模范”。

一个好的医生只有德艺双馨才能有能力救治他人,技术的提高来自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勤奋的理论学习,而对待患者的态度如沐春风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的疼痛。古语有“医者父母心”,他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

他深入最基层的乡卫生院工作,扎实全面的知识储备是他始终追求的目标。从基础到临床,从课本到权威期刊杂志,书本时刻不离开他的身旁。由于他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2017年在全县首届基本药物合理应用技能竞赛中荣获西平县三等奖、驻马店市二等奖,2018年在第二届基本药物合理应用技能竞赛中荣获西平县一等奖、驻马店市三等奖、河南省三等奖。

“塔高根于基”,虽然在基层卫生院不能成为一名高新知识领域中的医务塔尖精英,虽然他平凡的像一滴水,但父老乡亲的需要,基层医院的需要,他的人生追求将根植于此,立志做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医务工作者突出贡献事迹简介(篇5)

禹晓东

01人物名片:

长沙市骨干医师、副主任医师、星沙院区骨伤科三病区/创伤·显微外科副主任

02从医故事:

手显微外科手术虽然时间长、难度大、风险高,但直接影响到患者肢体的存活与完整、功能的恢复、家庭的幸福。看到了手显微外科崇高的社会价值后,禹晓东工作后毅然选择了创伤手显微外科作为专业方向。

张某凌晨五六点工作时因水泥搅拌机发生故障,左手前臂被活活截断,只留有一点点肌腱相连,创面污染极其严重,满布泥沙。禹晓东带领团队争分夺秒施术,只为确保在6-8个小时内通血,让肢体顺利接活。在仔细清创,探查标记血管、神经、肌腱,去除了碎骨、用钢筋固定骨头后,禹晓东在高倍显微镜下,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缝线修复血管。在团队的配合下,性格坚毅的禹晓东凭着精准的显微外科技术,在显微镜下飞针走线,缝合修复了2根动脉、5根静脉血管,才“搭”起了桥,恢复了肢体的血运。之后,又陆续修复3根神经、整个腕部撕脱的肌腱、肌肉、皮肤……足足9个多小时后,手术最终成功结束。经过精心治疗,张某的左手已恢复部分功能,可以从事简单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禹晓东常说,“修复血管是个细致活儿,每一针、每一次缝合都要高质量,且要不断挑战,不能轻言放弃,如果放弃了,患者很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正是秉承这样的初心和使命,十多年来,他带领医护人员在显微镜下,在一个又一个的深夜,通宵达旦尽力保全着一个又一个患者的肢体和功能。

医务工作者突出贡献事迹简介(篇6)

杜革术

01人物名片:

湖南省“最美医生”、长沙市名医 、主任医师、针灸康复科主任

02从医故事:

杜革术年均诊疗患者1.5万余人次,带领团队守正创新,不断细化专科专病诊治,针灸康复学科现为湖南省一类中医重点专科及长沙市医学重点学科。

以技术铸匠心。创立了“调神止痉”针刺法、“针灸分期愈骨法”、“通督调神”针刺法等,带领团队共开展80余项常规技术和20余项特色技术,治疗病症达100余种。他将传统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融合,对于学科优势病种进行全面、系统、综合诊疗,给更多患者带来希望。患者王某突发脑梗塞入住医院ICU,处于中度昏迷状态。杜革术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及时治疗,5天后,王某神志恢复正常,生命体征稳定,但仍不能言语、吞咽困难、左侧肢体不能活动。转入针灸康复科7天后,其言语及吞咽功能基本恢复,左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能抬离床面。15天后,其左侧肢体肌力达到基本正常,在陪护搀扶下能直立行走。他原创的“针灸分期愈骨法”可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快速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以传承践初心。作为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的学术继承人,杜革术是国家、湖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他言传身教,因材点拨,毫无保留传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作为研究生导师,他带领学生做学问、钻课题、克难关,倾其所能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率先垂范,尽显责任与担当。

医务工作者突出贡献事迹简介(篇7)

___:门诊手术室医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9年至今在___市口腔医院从事麻醉工作。

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工作以来,她始终坚持加强业务学习,拓宽专业知识面,每年多次外出参加麻醉学相关的学术会议和继续教育,认真学习吸取麻醉领域前沿知识,为落实“优质医疗服务”打好理论基础。并先后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学习和湘雅二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业务能力,2020年通过临床麻醉学高级职称考试,2015年开展医院的第一台舒适化全身麻醉儿童牙科治疗,暨湖南省首台舒适化全身麻醉儿童牙科治疗,填补了省内该技术的空白。

爱党敬业、严谨务实,医院“创三甲”期间,她担任麻醉科三甲联络、6S的联络员,始终本着尽职尽责,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无条件的承担科室布置的各项任务;日常工作中,她负责儿童牙科及全院舒适化牙科治疗,不仅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为广大口腔疾病患儿提供了更舒适有效的治疗方式;作为一名带教老师,她认真做好科室规培生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不定期进行授课培训,努力将临床、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为医院科教研发展贡献力量。

恪尽职守,竭诚奉献。工作中,她对病人服务热情、细致,获得病人及家属的一致赞扬,凭着对口腔医疗事业的一腔热血,她两次前往浏阳市永安镇卫生院基层服务支援,极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0年被授予医院“嘉奖”。

医务工作者突出贡献事迹简介(篇8)

___,___县人民医院大外科副主任,普通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担任___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___市肿瘤防治专科联盟胃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___市抗癌协会乳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___市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___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直肠癌保肛联盟常务理事、___市医学会外科分会疝和腹壁学组委员、___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___市重点建设专科主要负责人。曾多次荣获___县政府嘉奖、___卫健委优秀医生及___县人民医院“十佳满意医生”、“医德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心系患者,一心为民

在工作中,团结科内同志和兄弟科室,尊重前辈,关心新同志,对年轻医师、进修医师耐心带教、指导,毫无保留的传授自己所学。坚持以工作为重,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对待患者,他一丝不苟,尊重每一位患者和家属,真正做到了视病人如亲人。不论白天、晚上,还是节假日,几乎天天上班,很少有休息,只要有危重病人,他都会出现在抡救室内或手术台上,有时一天连续做7-8台手术,从不叫苦叫累。在为患者诊治过程中,他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给出院患者详细的书面指导后,还留下自己的手机号,方便患者和家属随时咨询病情。

悉心钻研,精益求精

参加工作以来,曾多次在上海长海医院及上海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并多次参加各项学术会议,培训班等。通过进修学习和短期培训,迅速掌握了普通外科科临床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新技能,并紧跟医学前沿,从而提高医院普外科技术水平。

医务工作者突出贡献事迹简介(篇9)

为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行业内培养选树一批具有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医技,大医精诚、德艺双馨的职业精神,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的“上海医务工匠”,上海市医务工会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上海医务工匠”培养选树活动。经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由上海市医务工会常委会审议决定,上海市肺科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刘继同志荣获“上海医务工匠”称号。

从医二十余年,刘继同志始终__,在医、教、研工作中兢兢业业。擅长普胸外科各种疑难复杂手术麻醉管理,尤其在各种困难插管、疑难气道手术、肺移植手术麻醉技术上勇于创新。身为麻醉科主任医师,率先在全国开展无痛气管镜检查与治疗麻醉,并推广至全国,举办全国性无痛气管镜麻醉技术学习班十余届,累计培养学员超过2000人。

自2003年以来,主持肺移植手术麻醉超过200例,其中双肺移植达到30%,多次受邀指导外地医院肺移植麻醉教学与实践,为肺移植事业推广做出贡献。已累计主持普胸外科手术麻醉超过30000例(全国第一),其中气管狭窄、气管肿瘤等疑难气道手术超2000例,积累了丰富困难气道处理经验,并申请发明专利1项,多次主持国际转播的普胸外科手术的麻醉工作,获得业内高度认可;创立上海市肺科医院麻醉科进修基地,为各兄弟单位培养进修医师近百人。

他时刻牢记医者使命,积极投身抗击新冠疫情第一线,荣获上海市表彰和致公党全国先进个人荣誉。目前主持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课题1项,累计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4项。

医务工作者突出贡献事迹简介(篇10)

邓前堆从1983年至今一直担任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被当地老百姓誉为“索道医生”。福贡县是国家贫困县,曾几何时,“溜江索道”是散居怒江两岸的村民们往来的交通方式。

1、溜索渡江,往返怒江两岸二十八年

怒江大峡谷山高水急,索道距江面的距离有30米,仅靠一套滑轮,一根绳子,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通过100多米长的索道,一旦出现意外将是九死一生,而为了给村民治病,邓前堆在这条索道上来来往往已经走过了二十八年。邓前堆说:“以前是用木头做的滑板,比现在更危险,栓不紧的话会掉进怒江沟里面,特别是溜索旧的时候是磨烂的,铁索上有刺,刹车时用手来刹,刺着手心上刺出血,皮肤都刺烂了。”

2、随叫随到,无数欠条换来乡亲健康

邓前堆为了村民的健康,冒着危险,几十年如一日,他所在村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达100%,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他给乡亲们治病,有求必应,不管本村外村,随喊随到。28年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他用那些简陋的听筒、针筒和一张张发黄的欠条换来了无数村民的健康。2009年以前,邓前堆的工资每月只有200多元,尽管如此,这些年他却陆续为乡亲垫付了一千多元医药费。

3、朴实心愿,推动为村民建起“连心桥”

在接受采访时邓前堆说出了他的一个心愿: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这样乡亲们再得了什么病,就可以用最快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了。在交通部和云南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拉马底村的大桥――“连心桥”于2011年11月23日正式通车。一个人,一条绳索,28年。邓前堆用坚守换来了百姓的健康,也结束了拉马底村百姓“溜索过江”的历史。

14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