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医师个人主要事迹800字
副主任医师个人主要事迹800字写什么?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材料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关于副主任医师个人主要事迹800字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副主任医师个人主要事迹800字(篇1)
___,男,1972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西平县中医院ICU主任。
他始终坚守“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能做到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论任何时候,都坚持做到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受到了患者的信赖。
他在工作中注重加强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通过积极向上级医院专家请教,与同事们共同探讨疾病诊治方案,不断学习与总结,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能独立完成并指导下级医生完成普外中大型复杂疑难手术。如: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及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脾脏切除术等。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够完成普外大型手术,积极参与院内院外疑难复杂病例会诊。对普外科常见急危重症及其并发症和合并症,能及时有效处理,尽快使患者转危为安。并结合县级医院的特点,改进治疗方式、总结实践经验,先后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他始终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此外,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为病人诊治的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把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细心的动作作为一味精神良药,用细节和感情拉近医患关系,把这种理念传达到科室的每一位成员。他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在科室形成视病人如亲人的良好氛围,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自任现职以来,他诊疗疾病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病人都能按时满意出院,从无差错事故发生。
在工作中踏实认真,严以律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工作还是休息时间,坚持病人利益第一,随叫随到,术前多与病人沟通,耐心细致询问病人的病情,详细通俗地解说病人对自己疾病的疑惑。术后勤查看患者的恢复状况、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从不接受病人红包及其它馈赠,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副主任医师个人主要事迹800字(篇2)
制定科室人才培养计划、主动加入疫情防控“先锋队”、远赴黔东南支医、开展多项糖尿病相关科研项目……工作15年,她默默坚守内分泌代谢科,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不断帮助医院培养人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医生__的样子,她就是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堃宜。
去年5月30日,李堃宜从顺德来到剑河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其间,李堃宜发挥自身在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诊治领域的优势,挂职剑河县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副主任。
李堃宜深知,要让新的医疗技术在剑河县“落地开花”,必须聚焦基层,特别是卫生健康服务相对薄弱的地区。基于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在互联网医院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李堃宜坚定走“互联网+医疗”健康帮扶道路,通过精准医疗服务,不断为当地患者解锁智慧就医新体验。
剑河县深山区多,群众看病往往跑得远,多有不便。为更好地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在李堃宜的带领下,剑河县人民医院积极发挥互联网、移动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优势,搭建互联网医疗体系,探索出弥补城乡医疗资源差距、方便山区群众就医诊疗的精准医疗服务模式。
在李堃宜的帮助下,剑河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院内外血糖一体化管理模式。基于互联网平台,院内,护士使用智能血糖仪为患者测量血糖,医生则使用血糖管理系统为患者建档并提供随访服务,实时收集科研数据;院外,患者借助APP实现精准血糖管理,足不出户完成全病程持续管理。
李堃宜介绍,“系统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实时监测全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变化情况,并能作出及时预警,院内、院外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她的悉心帮助,为当地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支医期间,李堃宜聚焦短板、靶向发力,发挥顺德专家技术优势,对当地5名进修医师进行培养,因地制宜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有效提升剑河县对糖尿病防、筛、诊、治、管的全流程管理能力,降低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实现智慧化诊疗,让剑河县老百姓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副主任医师个人主要事迹800字(篇3)
___,本科,副主任医师,掌握神经外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具有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处理的能力,尤其对各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有丰富的救治经验,能独立完成颅脑损伤的各类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及开颅手术治疗、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等手术。
从医近20年来,___始终以“亲情和谐,润泽生命”从医理念为指导,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从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提高服务质量,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使自己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
一天,一位老年女性患者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老人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口唇青紫,已经神志不清,家人急得满头大汗。“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输液泵”,一边检查病人一边准确迅速的下达着口头医嘱,护士一边重复着医嘱,一边仔细迅速的执行着,一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看着病人的情况,家属急躁而生硬的催促,“快点、快点、快点,耽误了病情有你们好看的”。“大夫怎么还不好,怎么还不好”,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患者症状终于开始缓解。他终于松了一口气,一边在电脑上下医嘱,一边耐心的与患者的儿子进行沟通交待病情:“经我们初步诊断,您母亲目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很重。刚才,我们已经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抢救,没有给病人耽误任何时间,我们治疗都是按照指南规范进行的。虽然现在经过我们的抢救病情暂时缓解,但是考虑到您母亲年龄大加上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所以有病情加重甚至恶化的可能性,请您要有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我们的抢救。时间一分分过去,患者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
身为医者,辛苦与委屈并行,理解与奉献同在。家属心情暴躁,时常会产生医患对抗,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只有充分的忍让,利用专业知识和交流技巧才能有效化解矛盾。作为一名一线临床工作者,他深深体验并将之发扬,为医院和自身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副主任医师个人主要事迹800字(篇4)
赵利娟,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一队团队长,副主任医师。
扎根社区14年,赵利娟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竭尽所能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用心、用情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细微显真情,平凡塑仁心。截至目前,她签约的社区居民1700余人,她用精湛的医术和细心的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
为慢病患者创新治疗方法,做“全而有专”的家庭医生
赵利娟认为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仅有一腔踏实肯干的工作热情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赵医生在工作中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欠缺,依从性差,对治疗缺乏信心,导致血糖控制不达标,有的已经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治疗和健康指导,赵医生先后到大华医院、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在专家的指导下开设糖尿病专病门诊,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血糖达标了,患者开心了,依从性提高了,对治疗也更有信心了。工作中赵利娟不断总结提炼经验,完成区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6篇。
倾情守护,科学指导,做临终患者的“家庭”医生
唯愿“生死两相安”。安宁疗护病房的工作中,守护在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身旁,赵利娟竭尽全力抚慰着他们,她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
恐慌和无助是晚期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对于突如其来的疾病噩耗他们内心充满无助和恐慌,死亡的巨大阴影,是他们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面对病人的离世,家属的痛哭,赵医生意识到,家属更需要得到关怀与心理支持。每当这个时候,赵医生会及时跟家属沟通,耐心倾听家属的想法,探讨生命的意义,利用身心放松法解除患者家属心理上的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克服情绪上的波动。
赵利娟用所学知识,竭尽全力帮助患者及家属,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接受安宁疗护“重视生命,接纳死亡,维护病人尊严与权益,维持生活质量,协助病人安详离世”的理念。
坚守防控,筑牢网底,做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无论是集中隔离点的严防死守,应急核酸采样的随时待命,还是新冠救治工作的日夜坚守,都能看到赵利娟医生忙碌的身影。2022年底新冠感染患者的突然增加,赵医生跟同事们一起全力以赴,奋斗在医疗救治的一线,“保健康、防重症”,兜牢疫情防控网底。
副主任医师个人主要事迹800字(篇5)
吴桥县人民医院 郜广明
郜广明,1983年8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在吴桥县医院外科工作至今,任普外-泌尿-胸外-肿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吴桥县__委员。在36年的工作生涯中,勤勤恳恳、胆大心细,积极稳妥的开展治疗和手术,从死亡边缘拉回了许多凶险的危重患者,多项手术填补了全县空白。连续多次获得县嘉奖、多次被评为全县以及卫生系统和医院医德标兵和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所带领的科室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先进科室。他技术全面、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同行的信任和爱戴。
作为“__”后恢复高考的第二批大学毕业生,他深知自己的责任深重,参加工作以来始终认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请教。
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通过不懈努力逐步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先后担任科室副主任、主任,能独立完成胃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乳腺癌根治术、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保留肛门功能的直肠癌根治术等大中型手术。独立或参与抢救成功重要脏器、多脏器复合伤近百例。过去医院胸外科几乎是个空白,1991年5月他参加了在河北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举办的全国胸外科进修班,系统学习并掌握了胸外科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在医院首次成功开展了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肺叶切除术、自发性食管破裂修补术、创伤性膈癌合并腹内脏器伤的手术治疗、慢性脓胸胸膜肺纤维板剥脱术等胸外科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抢救了大量复杂胸伤病人,其中手术治疗心脏贯通伤、急性心包栓塞病人5例均获成功。
近年来,在医院率先开展了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为主的规范化综合治疗,使恶性肿瘤病人的手术切除率及各期生存率均有了显著提高,对癌痛病人的三阶梯止痛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使病人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这项工作在走在了全市前列。
在外科治疗微创化今天,他不断学习和掌握微创外科发展的新动态,带领科室人员积极进修学习,在全县了率先开展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这些微创新技术患者减轻了痛苦,节约了医疗费用,且术后恢复快、切口疤痕小,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注重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撰写并发表论文十余篇,还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他始终以“大医精诚、为民除疾”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带领全科工作人员待病人如亲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满腔热忱为病人服务,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袭,努力打造诚信科室。尤其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首先从自己做起,坚持以患者为关注焦点、以满意为追求目标、以服务质量为工作之本、以技术为发展之路的工作方针,在工作中一切活动都自觉围绕患者的需要进行,并注重细节、人文关怀,构建并形成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多年来未发生医疗事故、差错及病人投诉现象,为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副主任医师个人主要事迹800字(篇6)
王林创,中共党员,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全科副主任医师,公共营养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双心学组委员,获上海市第二届全科医师“基层服务卓越奖”称号,徐汇区卫健系统青年人才培养对象。主持区科委课题1项,发表论文5篇,其中SIC论文2篇。
全专结合,擦亮“双心”名片
作为全科医生,他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拥有“双心”特色。首开“双心门诊”,以“1+1服务>2”医疗服务模式为心血管疾病老人提供躯体治疗及心理咨询“同步”服务,累计接诊500余人次,撰写各类服务个案、健康科普20余篇,其中《心脏康复之心理处方——以赵女士双心门诊经历探讨社区门诊心理障碍双向转诊管理路径》被评为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双心学组2021优秀双心病例。
热心呵护,成为“明星”家医
作为家庭医生,他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全+专”诊疗优势,做优“心肺康复”社区管理,利用分级诊疗提供的优质医疗资源,聚焦“心肺康复”社区康复需求,在医联体内专家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系统性心肺功能评定,融中心、站点、家庭于一体个性化康复管理模式,落实心脏康复五大处方,让居民真正享受到签约带来的实惠和便捷。
白衣执甲,书写“抗疫”先锋
作为抗疫战士,他白衣执甲,书写“抗疫”先锋故事。在担任隔离点医疗组负责人期间,他完善医疗管理制度,梳理转诊流程,优化院感防控措施,加强隔离点人员培训,72个昼夜牢牢守住防控“网底”。在医疗救治期间,作为病区负责人,他带领病区20余名医护主动跨前,加强对住院患者诊健康评估力度,增加病区医护巡查频次,创新“治疗+护理+康复”个性化服务,为医疗救治服务能力的提升按下“加速键”。
献血捐髓,成为“助人”模范
作为志愿达人,他献血捐髓、传递大爱,成为“助人”模范。他已经参加无偿献血12次,全血献血总量达3200ml。2022年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真善无言,爱让生命延续。他先后荣获2021年徐汇区道德模范称号,获2020-2021年度全国(上海)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21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2022年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获2022年度徐汇区最美家庭、2022年度海上最美家庭等称号。
副主任医师个人主要事迹800字(篇7)
刘浩,中共党员,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千鹤团队家庭医生,全科副主任医师。入选“上海市青年医师人才培养计划”,健康管理师,上海市红十字救护师资。
治病救人是本职,家庭医生更重要
刘浩踏上工作岗位后分别在护理病房及康复病房工作,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随着社区综改的深入,她清楚地意识到治病救人是本职,健康管理及治未病更是使命、是挑战,她毅然加入了家庭医生队伍,从“治个人”到“医群人”的理念转变使她越来越喜欢家庭医生这个身份。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多次参加区技能岗位比武大赛及知识竞赛等,她自学取得国家健康管理师证书,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耐心待人善沟通,医患和谐受好评
工作中刘浩更多的是居民的朋友和亲人,她经常和社区居民“拉家常”,耐心倾听并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风里雨里,严寒酷暑,都动摇不了她为居民服务的热心。从预防到保健、从治疗到康复、从生理到心理,刘浩全面关心她签约的近2000名居民。
热心公益展专长,应急救护本领强
刘浩有一颗善良的心,她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定期到辖区敬老院、邻里汇等为老人测血压,开展用药咨询及健康讲座等。她乐于志愿服务并通过反复培训与考核获得“上海市红十字救护师资”,积极参加红会组织的应急救护科普培训,为广大居民传播普及救护知识。
抗疫之路最艰辛,终得疫情散开去
刘浩一直坚信,“小病找家医,大病不耽误”。她为签约居民进行慢病管理,开具长处方和延伸处方,改善患者接诊体验。应用全-专云平台,与上级医院专家探讨病情及诊疗方案。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家庭医生的工作做实、做细。
细心管理早介入,分级诊疗新探索
2022年的新冠疫情是艰苦并难忘的,是责任心和使命感让刘浩坚持并坚守着。当她接到了支援隔离点的通知,义不容辞投入了闭环工作。纤弱瘦小的她是一个二胎妈妈,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生活的艰辛与困难,她没有退却。她通过签约居民的微信及电话等多种方式提供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及疫情防护等多方面指导,多次帮居民送药上门,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就是这样的一个刘浩,她把爱心、责任心融入到家庭医生工作中,播撒进社区居民的心中。她坚持走亲民路线,不断提升服务,坚守自己“树医德,重医术,善医人,勤医心”的服务理念,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而实践着、努力着!
副主任医师个人主要事迹800字(篇8)
邓淑珍:做好临床的“眼睛”
早晨八时,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正在按照惯例进行每日的小讲课和疑难病例读片,医生们拿出自己记录的疑难病例和随访工作总结相互请教、学习……
邓淑珍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影像诊断工作已经16个年头了,几乎每天都要书写100多份诊断报告,从每位患者的CT检查图像和CT、MR增强检查图像等中找出病灶。“在调阅每一份患者图像时,都必须明确检查目的,尽可能地亲自询问患者的症状、查阅病例或询问主治医师治疗经过、既往史、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等。”据邓淑珍介绍,一个普通部位的CT检查,医生大概需要看300多幅图像,而CT、MR增强检查图像,医生要看的图像将达数千幅,影像科医师工作就是在几千幅图像里找到“蛛丝马迹”。
2016年,为了能学到更多的CT、MR等影像知识,已经是高年资主治医师的邓淑珍主动申请参加了为期三年的规培轮转学习,与年轻实习医生一道,学习最先进的影像知识,正是这次学习,为之后的大影像科合并后续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现在,作为副主任医师的邓淑珍,还要承担所有乳腺铂靶的诊断工作,她表示:“大影像科的合并给了我们这些影像人互相学习的好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去补齐自己的短板,严于律己、不断学习。”
曾经有位护士在做乳腺铂靶体检时未发现明显问题,在第二年医院组织的全院工作人员体检中,图像也初步呈现正常状况。但经过邓淑珍仔细查看图像,发现胸大肌旁腺体有增浓表现,而这个部位往往是最容易忽视的地方,于是她即刻打电话让该名护士前来触诊。通过触诊,邱淑珍发现该处肿块活动度不好且质地硬,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表现,于是建议该护士做一个全面检查,检查后病理结果显示为浸润性乳腺癌。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手术十分成功。这件事对邓淑珍的触动很深,她说道:“作为影像医师,很多时候‘多看一眼’,就可能有意外的发现。所以这件事,让我看片子养成了‘多看一眼’的习惯。”
邓淑珍坦言,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见到过身边太多因家庭拮据而放弃治疗亲友和邻居,所以从小立志长大要成为一名德高医精的好医生,能让患者和身边的人得到很好的医治。2016年,邓淑珍被评选为院级“中级骨干”;2018年,获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千名乳腺X 线诊断专业医师培训考核第一名;2020年,获得江西省医学影像专业质量管理中心暨南昌大学第附属医院影像科“第二期胸腹部骨干研修班”考核第一名;2021年,获得影像诊断医师考核全国第一名;2022年荣获市“优秀医师”称号等。目前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作为江西省医学影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单位,正在不断强化学科建设,提升医学影像专业在医疗领域的地位,因此,对影像科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邓淑珍也在自己的追梦路上行稳致远。
提及一名合格医生的必备品质,邓淑珍说道,首先必须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把所有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不遗漏每一个细节,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再者,一定要具备不懈学习和钻研的毅力,只有具备精湛的医术,才能给患者最好的治疗,进而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从医虽然辛苦,但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把奋斗当做青春最亮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