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评比申奖先进事迹
“最美退役军人”评比申奖先进事迹【篇1】
徐利军,男,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人,出生于1973年4月,1990年3月光荣入伍,服役于原沈阳军区后勤第二分部81940部队62分队(位于中朝边境),1992年5月21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12月退伍。1996年9月从原冶金工业部八一一地质队调入琅琊区人武部工作,1997年考入安徽省人民武装学校人武专业学习,2000年6月毕业后回到琅琊区人武部工作至今。
自1992年12月退役以来,始终坚持退伍不褪色、本分做人,实在做事这一原则,传承部队优良作风、秉持做事不计大,做人不计小的理念,认真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从事武装工作以来,历经武装部军事、保障和政治工作各科工作,具有丰富的武装工作经验。多年来,无论在哪个科、无论做什么工作,从不会去敷衍应付,尽心尽力完成好自己的职责和各项工作任务。在人武部多年的工作中,养成了严谨、细致、依法依规办事的工作风格,尤其是2008年调入政治工作科工作后,在每次征兵政治考核工作中,认真做好每一名新兵的政治考核工作。在此期间经常加班加点,确保不让任何一个政治方面有问题的新兵过关入伍,也不耽误任何一个符合条件的预征青年参军。抱着宁可自己吃点苦,让预征青年和家长尽量少跑几趟的态度,高质量的完成了历次的征兵政治考核工作。为国家兵役征集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老党员,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更是将“有危险党员上”的先锋模范作用贯彻始终。面对去年年初的突发疫情,除了严格按上级要求规定做好居家隔离相关工作。而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社区需要,主动与所在小区其他居民一起,担任小区志愿者,无论风雪、冒着寒风到小区门岗处帮助查验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和区域消毒的工作。
多年来,在每次抗洪抢险任务中都战斗在第一线。1998年在人武学校学习期间参加了“决战江淮”抗洪抢险任务中,因表现突出被安徽省人民武装学校授予抗洪抢险纪念章。人武学校毕业后又多次参与了琅琊区抗击暴雪、抗洪抢险与文明城市创建等急难险重任务,每次都冲在第一线。尤其是2020年与区民兵应急连一同驰援全椒古河抗洪一线时,冒着暴雨在襄河大堤奋战几天几夜,忍受着身体上的不适,咬牙带病在一线工作。同时在抢险任务间隙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现场照片,被滁州日报等多家媒体采用,较好的体现了琅琊民兵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士气,对宣传琅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平时工作中,就积极记录和捕捉基层一线中正能量的点滴事例,尤其2019年接手宣传工作以来,积极与地方媒体沟通,多篇内容翔实、生动感人的征兵工作事例等宣传稿件及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更是有两篇报道被国防报采用,对琅琊区对外宣传产生了良好效果。对琅琊区征兵宣传工作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在自我修养上坚持以诚为本、表里如一。不说信口开河、无中生有的谎话,不说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违心话;不弄虚作假,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到台上能讲、台下也能讲,背后能讲,当面也能讲。对组织保持忠诚敬畏,时常提醒自己做人做事要守法守规,守住做人的根本与本份,这也是在受领各项工作时,做好工作必备的优良品质。
用一名老党员的信念和初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在普通的岗位上展现“__、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和优秀品质,为琅琊区人民武装工作和建党__周年增光添彩、矢志不渝。
“最美退役军人”评比申奖先进事迹【篇2】
吴维天,男,2004 年12月 高中毕业后来到了武警河南省总队,光荣的成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一员,2006 年服役期满退役。现就职于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部队特殊的经历和环境磨练了他不怕吃苦、甘于奉献、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培养了他严守纪律、服从组织、坚守责任的优良品质。从部队到医院,他以军人的优秀品质,迅速完成了从一名军人到120驾驶员的转变。
千锤百炼,在部队是优秀战士
在服役期间,他积极参与各项政治学习,刻苦训练。新训结束后分在了机动中队尖刀班。在尖刀班就要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要经常参与各种警卫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任务。2005年参与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司母戊鼎在殷墟博物院展览期间的守护任务;2006年圆满完成颛顼帝喾二帝陵的重要警卫任务,由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
严于律己, 把工作岗位当成战场
从部队复员后,他被分在了120驾驶员的岗位。到了医院后,他虚心跟老同志学习驾驶技能,确保安全快速的完成任务!他始终把每次出任务都当成是一次紧急集合,晚上睡觉时永远是把衣服整理好放在床边,确保随时出动。他说虽然岗位变了,但这个岗位对他来说更是一种考验,人命关天,早一点到达现场,也许就能挽救一个人的性命。所以必须争分夺秒,把工作岗位当成战场,打赢每一场战争!从工作到现在已经参与救治患者近3600人次,安全行驶12万公里,参与各种急难险重及上级安排的各类重大 活动医疗保障200余次。
行驶在”战”疫路上的 “逆行司机”
在抗击新冠疫情这个看不见硝烟的的疫情防疫战上,疫情就是命令。疫情防控战打响后,所有驾驶员全部待命。尤其做为一名退伍军人还在家过年的他更是取消休假,身先士卒,坚守岗位,以最高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去执行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彰显了一名军人和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疫情虽然残酷,但他毫无半点惧色。转运通知就是冲锋号,在检查确认防护到位后,迅速赶到目的地,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他和同事们毫无怨言为责任和使命及时出发“战”疫。120车司机长时间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让他们备受煎熬。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而且在驾驶座狭小的空间里,也不能大幅度活动。更具挑战的是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容易受到鼻孔的潮气影响而起雾,特别是在晚上驾驶车辆过程中容易看不清道路,这些都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他最终凭着丰富的驾驶经验一一化解了。
在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救护车司机的他肩负着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转运重任,每次执行完转运任务返回卫生院后,顾不上喝水、吃饭,就要立即对车辆进行喷杀以及打开紫外线灯进行消毒,避免转运下一位人员时出现交叉感染,同时反复检查确保救护车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并按流程对个人进行消毒,做好自身防护工作,齐心协力筑牢“防疫墙”。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的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去。经常是下了夜班,又协助社区做为志愿者在小区门口执勤排查出入人员。
他说,追寻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党的教育培养了我,是火热的军旅生活磨砺了我,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没有部队的锤炼,没有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我将继续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继续发扬复退军人的风格,浓笔书写当兵人的历史,以实际行动回报军队、奉献社会、报答党的恩情。
“最美退役军人”评比申奖先进事迹【篇3】
追求更好的毕馨予
毕馨予,吉林市昌邑区税务局财务管理股副股长。十三年的军旅生涯,在她的生命里已经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曾经作为一名野战部队的军医,每一次的医疗救援、拉练演习、抗洪抢险……都历历在目,也曾多次荣获上级的嘉奖,也曾荣获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军营的锤炼培养了她坚强的毅力和执着向前、甘于奉献、不折不挠的精神。
华丽转身,迎难上。从事税务工作已有21载的她,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吉林市原国税局涉外分局工作,之后又由于工作需要,调入昌邑分局办公室任会计一职。从医务到会计不搭边的业务,让她的人生有了戏剧性的跳跃,生活抛给了她一个难题。年近四十从事如此陌生的工作,而且是从没涉猎的专业领域,难度可想而知,这种一切归零从零做起的感觉着实让她倍感茫然,手足无措,极大的挑战就这样摆在了面前。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进,坚定信心从头学起,凭着自己的踏实、肯干、勤学的工作作风,苦心钻研会计业务知识,硬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从部队医务工作者到税务会计工作者的转变,她对自己的转变也着实惊讶。虽然工作熟练了,但她从不放松,她求实、求精,面对财务工作中科目多、软件多、工作量多的实际,她不但追究效率,更追求质量,天天加班加点工作,项项不敢有半点疏忽。她持原则、求严谨,以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日常开支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她认认真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不放松,严格协助领导执行会计制度,严防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先后被市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2012年度优秀公务员。
身陷痛苦,不气馁。她接任会计工作不久,刚刚退休没几年的父亲突然查出癌症晚期,突然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顿时让她六神无主。但工作上又没人接替,单位又离不开,一边是亲人、一边是工作,处在两难境地的她每日里上午在单位处理工作的事情,下午又得急急忙忙去医院护理病中的父亲。就这样一直坚持4个来月,直到老人病逝,沉重的打击导致她身心疲惫。父亲在世的时候,每个周末都要去父母家团聚,父亲去世后,母亲去了外地的弟弟家。家中的变故,让她一时神情恍惚,每每像往常一样要去父母家,出了门才想起父亲不在了,再往回走,边走边哭,丧父之痛困扰了她很久很久。为了缓解工作和心理的压力,不至于影响工作,她参加了吉林市北华大学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调整情绪状态,不但心情得到了缓解还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疫情面前,有担当。因会计岗位工作量大,常年坐办公室,吃饭不应时,毕馨予慢慢患上了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和胃病,但她对工作从不松劲。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基层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担重责。5月在吉林市封城期间,她克服病痛,跟随社区工作人员下沉社区卡口,严格落实封闭小区的扫码、测温工作。每天是下午2点至晚上9点值班,每天除防疫值班外还不能耽误财务工作,两头跑两头忙。东北的五月乍暖还寒,特别是晚上竟冷得刺骨,有时工作忙一天不能喝一口水、吃一口饭,竟未觉得饥饿,晚上到了家才感觉胃部隐隐作痛,却因疫情期间无法就医,只能吃药维持,直到疫情结束才去医院看医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她的人生目标,也是她积极进取的本色。
“最美退役军人”评比申奖先进事迹【篇4】
赵媛媛,女,1990年7月出生,安徽滁州琅琊区人。2011年12月入伍,2013年12月从武警北京总队退役,现为滁州市琅琊区扬子城管中队内勤。
她既是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军嫂,家属常年在外地服役。一直以来,赵媛媛同志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利益得失,真正做到职场工作、家庭生活两不误,在城管系统内深受其他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勤练基本功 做到业务过硬
赵媛媛同志进入城管队伍三年以来,一直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政治思想觉悟高,主动学习党的知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参加城管中队党建活动,2021上半年被党组织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
她在认真学习城管业务和法律知识的同时,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知识水平,还报考非全日制广播电视大学学历升级。白天认真上班、晚上和周末辅导孩子、电大上课就是她日常状态。有人问她累不累,她说:“每个人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应该多学习、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2020年10月,该同志因为工作需要,她从琅琊区城管执法中队一线队员转岗为扬子城管中队内勤,面对新岗位,赵媛媛同志能认真学习各种业务知识,熟悉工作程序,凭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迅速进入角色,她始终把担当精神放在首位,工作中能够做到一丝不苟,井井有条。针对市长热线反映的问题,赵媛媛同志能够认真负责地逐一电话反馈,告知来电人案件办理的详细情况。在沟通交流中,赵媛媛同志能始终做到耐心细致地答疑,设身处地地协调解决群众各种合理诉求。 扬子街道办事处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在建项目较多,她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和一线的执法队员一起参与征迁和市容巡查工作。在处置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时,用火一样的热情、钢一样的坚韧,耐心细致地劝导,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受辖区群众的认可。
退役不退色 永葆军人本色
赵媛媛同志在部队时期,认真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回到地方,始终坚守原则底线,真正做到退役不退色,保持军人本色。
在2020年的创城工作中,赵媛媛同志始终战斗在一线,经常加班加点,白天既要到居民小区清理垃圾死角,晚上还要和其他同志一起开展入户文明养犬宣传工作,周末遇有工作需要依然坚守岗位,责任心、吃苦能力强,为滁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今年城管中队保障疫苗接种任务期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赵媛媛同志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和其他同志一道深入社区向群众科普疫苗接种的知识要点,打消群众的担忧和顾虑。在疫苗接种现场,始终能见到她一边指导填表一边维持秩序的忙碌身影。在每年秸秆禁烧期间,她主动要求包保距单位十公里之外且任务较重的高郢村,她和男同志一样每天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秸秆禁烧的政策宣传,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从没有任何怨言。她常说:“男同志能做好的事,女同志也要尽力出色的完成”。
先锋作用强 诠释军人情怀
在日常的生活中,赵媛媛同志始终怀揣善良之本,乐于助人,积极献血,主动关爱孤寡老人。在上下班的路途中,有时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总能够义不容辞地站出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次,上班途中,她遇到一名衣装褴褛的路人突然昏倒在路边,及时在现场灵活处置,第一时间拨打了120和110,等警察到来做好交接说明后,又悄然离开。
赵媛媛同志之所以有如此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源自于她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源自于部队的严格培养,源自于她积极进取、永不言弃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城管队员,她认真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作为一名军嫂,她深知,要全力支持爱人保家卫国的工作,自己默默担负起照顾小家的重任;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虽然已经退役,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她永恒不变的信念!
“最美退役军人”评比申奖先进事迹【篇5】
“请放心,这件事情我们会回去研究,一定给你们一个说法。”2018年9月24日,退役军人、琅琊区__局办公室主任主任余传晴在太平村拆迁户王某家回访时郑重承诺。这是他第四次和相关单位来处置征地拆迁__事项。让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及时得到解决,让群众“急难愁盼”事不再心存纠结是余传晴办事的原则之一。
3年来,每年出勤300天以上;接待的上访群众超过180人次,处理的案卷90余件……余传晴任职以来,成功调解的各类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苗头事件80多件,全区__总量和人数、矛盾纠纷量整体下降,__案件办结率稳步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化解纠纷的“好能手”
2016年初,家住营房社区的刘某为建房屋申请宅基地曾向相关部门多次申请未果,致使他反复致信到国家__局,成了__“老户”。得知此事后,余传晴立即深入刘某家中了解具体情况并走访周边群众、调阅该案档案、约谈刘某,迅速查清了刘某的__诉求。通过多次交流后,刘某认识到自己在规划区范围内申请宅基地虽然合法,但是反复缠访、闹访却是违法的行为,自此他表示将主动配合__案件的化解工作。余传晴一边询问__人的困难,一边也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在相关部门的碰头会中与相关部门领导共同研究通过了安置解决刘某住房问题的处理意见,并向区委、区政府和市__局汇报案件化解工作的进展情况。经上级部门同意后,他立即推进化解措施的具体落实。在本案化解过程中,余传晴多次到原市房产局为__人协调房源,并鉴于__人常年生病,家庭生活特别困难,他向相关部门反映了__人的真实情况与生活的艰难后,帮助__人解决了部分安置房费用,并带__人多次实地挑选房源,直到__人满意为止。
爱岗敬业的“__官”
在同事眼中,余传晴是一本“活字典”。处理矛盾纠纷时法律法规的条款信手拈来,全区有哪些矛盾纠纷、__的基本情况如何,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厚厚的一叠笔记本,里面抄录着各种法律法规。他说:“我们处理的纠纷涉及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不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就寸步难行。好记性是逼出来的。”
从2016年任职起,余传晴从没请过一天假,加班加点是常事。2017年,南门中心发生一起纠纷,当事人直接打来电话说:“我就要你亲自下来处理。听说你办事公道,我看你如何处理。”此时已是晚上19时,正在吃晚饭的余传晴二话没说,放下碗筷赶到现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依法依规调解,矛盾当晚平息。当事人说:“你办事公正,我服你。”
余传晴还创新工作方式,实行分片“三包”,即包情报信息收集、处置,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包群体性苗头事件及非正常上访苗头事件的平息处置。通过落实__工作责任,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被平息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爱民如己的“贴心人”
余传晴常说,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不算大事。他的手机里存有许多上访群众的电话号码,许多群众也有他的手机号码,群众有了问题一个电话找到他,他都不厌其烦一一记录。群众一个电话、一次来访,他都尽最大努力去帮助解决。早在5年前,区政府大院经常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滞留在政府上访,甚至咒骂不断,很多人误以为是疯子,其实他是20多年的老上访户。在区政府机关上班的人员,没有人不知道其人其事的,确实有点“难缠”。其多年来经常越级赴省到市上访,反映的问题超过20多个,大都是邻里纠纷类,属一种“老王不高兴一村、一村不高兴老王”的人。余传晴接访中了解到宋某年龄大、与儿子妻子关系紧张、生活困难等情况后,非常同情,决定从解决其实际困难着手,以情感化。他多次到其所在的街道社区为其求援筹措资金,帮其女儿上学入托,解决住有所居困难,并帮助解决用电用水问题。
“最美退役军人”评比申奖先进事迹【篇6】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卢运柏——不负那一声“指导员”
春日羊城,风和日丽。广东省广州市开元学校的操场上,师生们早早集合完毕。
他们在等待一堂国防教育课的开讲,授课人是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的“政治指导员”卢运柏,一位上过战场、立过战功的老兵。
讲台上,讲起当兵时作为连队副指导员带着“敢死队”冲锋陷阵的往事,卢运柏的声音有些哽咽。当老兵闪烁的泪光与学生明亮的目光相遇,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与牺牲的战友相比,我能够活着回来,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今年68岁了,总想着为老兵、为社会多做些事,就是因为经常想起一同上过战场的战友们。他们教会我如何当一名称职的指导员,如何当一名合格的人民子弟兵。”卢运柏说。
冲锋,向着胜利的方向
1976年2月,穿上新军装、戴上大红花的那一刻,21岁的卢运柏心里乐开了花。
“怎么跟你形容呢?没办法形容,真的太高兴了……”回忆“兵之初”,卢运柏言语间透着激动,“保家卫国是我从小的梦想。大好的男儿,谁不想当兵?”
出生于南粤大地的卢运柏,爷爷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一员,父亲为新中国公安事业奉献半生。从入伍来到原广州军区某部“红一团”那天起,卢运柏就下定决心苦练本领,为家门再添荣耀,为集体再立新功。他刻苦训练,遇事冲在最前面,入伍第二年就担任了班长。
当班长不久,一道难题摆在卢运柏眼前——兵龄短、资历浅,年轻的他一时有些“压不住阵脚”。
“工作经验不足,我就用行动赢得战友信任。”卢运柏回忆,初任班长的日子,他“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日复一日的付出,让卢运柏获得战友们的认可,也让他渐渐体会到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诀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生活中与战友同甘共苦,在执行任务时身先士卒。”
1979年,卢运柏所在部队奉命奔赴前线执行作战任务,他和战友们争相请战出征。卢运柏告诉记者,出发前战友们纷纷写下遗书,唯独他只字未留。
“我不是独生子,家里有弟妹在,没什么好交代的。”卢运柏顿了顿,随后面带微笑地补充道,“为国牺牲,使命光荣。”
在作战一线,卢运柏所在连队奉命穿越雷区,为后续部队开辟通路。已是连队副指导员的卢运柏向连长建议,由自己担任队长,每班选出一名战士组建“敢死队”,完成这项任务。
卢运柏回忆,当时一个班只抽一人,战友们抢着报名。“我告诉大家,这次任务不是儿戏,一个不留神就可能牺牲。他们说,‘我们知道,我们不怕牺牲’。”
3天4夜的战斗中,卢运柏和战友们歼灭守敌,攻占18个高地,圆满完成任务。战斗结束,卢运柏荣立二等功。
“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直到今天,卢运柏还时常讲起震撼他心灵的那一幕:一名受重伤奄奄一息的战士掏出衣袋里的5元钱,托他转交给党组织,作为最后的党费。“当时,战士的津贴是每月6元。”卢运柏说。
后来,卢运柏先后担任指导员、副教导员、师文化补习学校校长等。战争的经历、战友的故事,成为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向着胜利的方向,他一次次发起新的冲锋,每一个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
开拓,书写春天的故事
1992年,神州大地春潮涌动。结束16年军旅生涯的卢运柏回到家乡广州。
上过战场、立过战功……在亲友看来,凭借卢运柏的条件,完全可以选择一个称心的单位。然而,卢运柏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转业成为增城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三江开发办的一名办事员。
“当时开发办征地任务比较重,有的群众不理解,工作开展比较困难。”卢运柏回忆。
为了顺利完成征地任务,卢运柏发挥在部队多年从事政治工作的经验,卷起裤管走到田间地头,用心用情与群众谈心交流,寻找开展工作的突破口。从国家大政方针到地方产业规划,从政府的好政策到百姓的钱袋子,卢运柏的劝说入情入理、有理有据,征地工作渐渐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短短3个月,征地2000亩,超额完成任务——卢运柏交出的“成绩单”,在单位引起轰动。领导由衷赞叹:“当过兵的人就是能干。以后有退役军人转业回来,我们都欢迎!”
1994年,随着开发办撤编,卢运柏被安排到一家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工作。企业负债较重,职工缺乏动力……面对新的挑战,卢运柏一边做员工的思想工作,一边大刀阔斧调整经营思路,让企业重回正轨。如一头勤勤恳恳的“拓荒牛”,卢运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一次次书写精彩的奋斗故事。
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2002年,卢运柏所在企业改制,40余名员工都面临下岗。为帮助大家渡过难关,卢运柏凭借多年经验,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大胆决定:创办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为员工解愁,为社会分忧。
靠着广州当地退役战友的大力支持,卢运柏再次闯出一片新天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不仅解决了下岗职工就业难题,还吸引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加入。后来,他们又依托企业成立了一家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前来学习技术的退役军人提供免费培训,对退役军人子女给予优惠。
传承,凝聚老兵的力量
“我40多年前在部队是指导员,现在还是‘指导员’。”谈起退休后在广州市黄埔区组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并担任“政治指导员”的经历,卢运柏言语间满是自豪。
2018年,永和街道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面对分散在街道几十家企业的500余名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黄媛媛时常思考:如何更好发挥服务站作用,让老兵有归属感?如何把老兵们组织起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家住永和街道,多年来心系老兵、服务老兵的卢叔。”黄媛媛找到卢运柏,请他出谋划策。
“部队最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在卢运柏看来,凝聚老兵力量,关键是帮助他们找到“心灵的落脚处”。上世纪40年代,东江纵队第四支队活跃于永和地区,如今位于永和街道的东江纵队纪念广场就是为纪念这段革命历史而建。基于红色传统,卢运柏提议组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搭建老兵交流沟通的平台。
卢运柏介绍,“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模拟连队编制,将永和街道退役军人按照退役年份编班,设立“连长”“指导员”“班长”等岗位,定期召开连务会、班务会,建立比、学、赶、超制度。针对永和街道退役军人人数众多且相对分散的情况,街道还成立了退役军人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有了统一的组织,如何让退役军人更好服务社会?在卢运柏的号召下,“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
“人人都在组织中,个个都是战斗员。党员模范带头,全员奋勇争先。”卢运柏告诉记者,他们根据老兵特长和社会需要,陆续孵化出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引导老兵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秩序维护员”“红色文化宣讲员”“突发事件战斗员”和“帮扶解困勤务员”,目前已开展10余类360余场次志愿服务。
作为一名“红色文化宣讲员”,近年来,卢运柏为弘扬东江纵队的红色历史不遗余力。逐一走访健在的游击队员、记录口述历史、拍摄视频资料,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现场宣讲……在卢运柏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红色故事被记录下来,在当地群众中口耳相传。
一声“指导员”,一生不褪色。对卢运柏而言,“指导员”3个字,是军旅生涯留给他的最美称谓,也是战友们对他的最大认可。为了不负这个称谓,卢运柏想得最多的,是“还能为群众做些什么,还能为老兵做些什么”……
“最美退役军人”评比申奖先进事迹【篇7】
军人本色在创业路上“熠熠生辉”——退役军人周小俊的创业故事
周小俊,1984年8月出生,200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73016部队。服役期间曾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1次,团嘉奖1次,被评为优秀士兵7次,荣立“三等功”1次。
现任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兴业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民兵连长,疫情期间任三汊镇民兵应急分队队长。2014年以来,荣获孝南区三汊镇“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各2次;孝南区人民政府和孝南区人民武装部“军事训练突出个人”;孝南区平安孝南建设领导小组和孝南区妇女联合会“爱党爱国守法敬业家庭”;三汊镇第六届、第七届党代会代表。
难忘军旅情
他曾携笔从戎,一身荣耀;他发挥创业创新能量,艰难打拼,一路担当,创造事业辉煌;他,是一名优秀的退役军人周小俊。一路走来,周小俊怀揣着“退伍不褪色”的坚定信念,坚守着割舍不掉的军人情愫,敢于吃苦,不断拼搏,现已拥有孝感市俊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孝南区三汊镇俊茜麻兔繁育基地等产业。
有人曾问他,你人生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当兵!军营教会了我勇敢忠诚,奉献牺牲;军营教会了我遵纪守法,拒耻争荣。青春的渐逝伴随着精神的升华,体魄的磨炼铸就了意志的坚定。对批评的烦恼和表扬的喜悦,修炼成宠辱不惊的成熟和冷静。虽远离了父母的舐犊之情,却收获了五湖四海的甘苦弟兄。”
至今,他对工作的认真和担当、对生活的乐观和从容。他深知是三军将士的赤胆、白衣天使的丹心,守护着祖国的盛世太平。
2001年,他离别家乡故土,穿上军装,参军入伍,在部队度过了难忘的十二载。在服役期间,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及代理排长,为连队培养了20多名优秀骨干和训练尖子,本班战士苏连斌提干,现已是副营职军官。先后参与国家2·18矿国防工程施工、励剑2004远火效能检验演习、上海世博会安保等重大任务。如果还能重新选择,他仍然会披甲执戈,为国从戎;军人的烙印影响了他的一生,抹之不去,如影随形;当兵无悔,无悔青春,无悔人生。
创业进行曲
2013年,周小俊积极投身到地方经济建设中。2015年1月,成立孝感市俊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思麻兔养殖。
创业初期,由于盲目自信,带着部队的一腔热血,走了不少弯路。创业资金一次性投入过多,种兔规模过多,但养殖技术有所欠缺,导致繁殖的兔子成活率不高,损失惨重,繁殖的第一批2000多只小兔子损失过半。
对市场销售渠道了解不深,导致销路受阻,经济损失惨重。痛定思痛,他开始走出湖北,到养兔大省山东学习养殖技术,并向有经验的同行请教,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学习和不懈努力,合作社由最初的5家发展至现在30多家,种兔达到1500多只,现在标准兔舍10000多平米,年出栏70000多只,至今已在湖北带动30多家农户从事肉兔养殖。养殖户遍布十堰、枣阳、咸宁、荆州、孝昌、黄陂、宜昌等十多个地区。
近10年来,基地始终按信誉办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拓进取,在同行享有较高的声誉,先后得到镇、区领导的肯定与表扬,并于2016年4月、9月被《孝南新闻》、湖北电视台《垄上行》分别报道。2021年被孝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并成为孝感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员单位”。
创业以来,带动50多人就业,在带动养殖户的过程中,带动一家成功一家。对有困难的养殖户,周小俊积极上门帮忙指导。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期间,自己的养殖户,包括自己本养殖场的兔子遭到重创。
兔子饲料无法购买,饲养的兔子无处可销售,农户着急他也焦虑,在安抚群众的同时,他也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当疫情好转一些的时候,第一时间联系安排销售养殖户的兔子,缓解农户的压力,然后再来销售自己的兔子。
不间断的疫情对养殖户的影响很大,也从中不断积累经验,临危不乱。在依托活兔出售的情况下,也在往酱香兔(熟食)这块发展。
兵哥当村官
2018年底,正值孝南区三汊镇兴业村委会换届选举,经过层层筛选,周小俊有幸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从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学习农村相关工作知识,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做到了解村情,才能找准方向,找到工作落脚点。
在成为兴业村村委会的一员后,周小俊还负责民兵的各种工作,圆满完成每年民兵、征兵各项工作,用真心实意帮助群众。
在一次征兵任务中,村里有一名精准扶贫户,周汉生,已大学毕业,读大学期间享受过雨露计划,深感党恩,但又顾虑颇多,犹豫不决。通过对他多番做思想工作,终于打消其各方面顾虑,周汉生顺利参军报国,至今仍在部队服役。另有五保户周桂桥,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他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上门拜访方式,帮助解决老人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
返乡创业、任职兴业村期间,周小俊先后被三汊镇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及中共三汊镇第六届、第七届党代会代表。
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肺炎疫情,他挺身而出,带头参与防疫工作,事迹先后被孝南融媒,湖北日报,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并被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老兵战役》选录印编成书。
在工作的同时他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于2021年、2022年参加两届全省基层退役军人党员培训示范班学习,并顺利结业。2022年参加孝感市第二届“军创杯”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
上阵父子兵
2019年腊月三十,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下打乱了三汊人民的生活节奏。为防疫情蔓延,上级防控部门决定在全镇进行静态管理,即对全镇所有街道和所有村出入口进行封堵和管控。
由于沿街门店星罗棋布、加上错综复杂的街道,出入口不计其数,不时有居民偷偷上街闲逛,疫情传播风险很大。
关键时候,三汊镇人民武装部发挥其独特优势,在全镇发出号召,征集退伍军人成立民兵巡逻队,协助社区管控镇区街道。
作为村干部的周小俊,身上肩负兴业村三千多人的防控和宣传任务,同时他没忘记自己是一名退役士官,现在“娘家人”的召唤,让他十分兴奋但又“寝食难安”。
他白天参加镇区防控,晚上回村参与值守。周小俊带领的这支巡逻队,由于意志坚定、特别肯吃苦,特别能战斗。他被武装部任命为民兵队长,他与队友们向镇武装部领导立下军令状,坚决不让一人在街上闲逛、坚决不让疫情在镇区扩散!这支巡逻队在周小俊的带领下以顽强的意志、刚柔并济的工作作风,为镇区防控立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迫于疫情的严峻形势,镇政府征用一处宾馆,用作疑似发热病人“隔离点”。隔离点成立后,紧缺病区保洁员。前来应聘的人员,得知工作任务是每天近距离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打扫走廊和房间,而且一经录用,中途不得回家,直到疫情结束。应聘者一个个摇头摆手,拒而远之。
然而任务迫在眉睫,镇领导这时想到了军人出身的周小俊,特将招聘清洁工的任务交给他。
就当前的疫情而言,人们在家自行隔离还谈虎色变,普通民众怎敢与疑似病人接触,这个任务何其困难!
周小俊硬着头皮联系了几位关系比较好的村民,不出所料地被一一拒绝!怎么办?他将目光瞄上了自己的父亲周明强。
无独有偶,周小俊的父亲也是一位退伍军人,看到儿子心急如焚的样子,在没有征得老伴的同意下,毅然接过儿子交给的艰巨任务。谁叫他们是父子、谁叫他们是退伍老兵!这真是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对父子兵在国家危难之时,不顾个人安危,首先想到的是责任与担当,他们嘴里没有豪言壮语,心里装的只有责任……
“最美退役军人”评比申奖先进事迹【篇8】
___,1992年12月入伍,1994年9月入党,2007年12月转业,转业后先后在琅琊区人事局、区人社局、区纪委监委工作。10年前,___同志以一名退役军人从人社部门加入纪检队伍,10年来,他始终坚守军人的情怀,坚定铁军的担当,用躬身实践诠释了纪检监察战士的忠诚、干净、担当,做到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裉色。
永葆赤子之心,忠诚如磐
古人云“君子诚之为贵”。___同志常和同事说:“忠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军人的基本素质。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忠诚于事业是我们无悔的选择,忠诚于职责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忠诚于党和国家是我们无上的荣耀。只有忠诚,才能坚定践行‘两个维护’;只有忠诚,才能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新阶段建设现代化新琅琊提供坚强纪律保障。”___同志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忠诚忠实贯穿到履行纪检监察职责的全过程、各方面。他跟进学习中央、省市区纪委全会精神,不断强化政治忠诚,铸牢初心使命。以“__、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__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学思践悟中对标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脱贫攻击、扫黑除恶、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决策部署,带头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传承军旅作风,奋勇担当
从军营到地方,从军人到纪检监察干部,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在军营锤炼的硬朗的作风。___同志一如既往保持能打胜仗、听党指挥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关键时刻豁得出、打得响、战得赢。他常说:“军营是人民部队,纪检监察是纪律部队,我们退役军人要传承发扬军营作风,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他聚焦“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主责主业,开拓进取,担当作为。一是始终保持惩腐力度不松。成功办理全区首例征迁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开启了以留置措施办理立案案件的第一例。监察体制改革后,共办理留置案件25件,移送司法机关11件。全力推进涉黑涉恶“伞网清除”,严格落实“一案三查”机制,认定“关系网”1人,立案留置并认定“保护伞”2人,打“伞”破“网”取得零突破。深入推进人防系统腐败治理,对政法系统腐败问题严惩不贷。2019年,成功劝投潜逃近15年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圆满完成省纪委监委挂牌督办、全市首个追逃政治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省委巡视组移交的41件问题线索,全部办结。近三年来,共立案16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2人。二是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带领纪检监察室以“季度谈”为抓手,推动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联通互动。注重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尤其用足用活用好“第一种形态”。近三年来,运用“四处形态”教育批评帮助和处理556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411人次、第二种形态97人次、第三种形态24人次、第四种形态24人次,第一第二种形态占比91。4%,科级干部和“一把手”__举报量连续2年降幅超50%,全区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三是做细做实“后半篇文章”。注重从典型案例中查找监督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针对征迁领域违纪违法突出问题,先后向区征收办和相关街道发出监察建议书4份;针对涉农街道“八小水利”工程、“一事一议”项目等突出问题,向相关涉农街道及主管部门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3份;针对村(居)组集体资产监管等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发出纪律检查和监察建议书10份,督促相关党组织修改完善规章制度30余项,做实以案促改,防范廉政风险。编印《前车之鉴—“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读本》,入选“安徽廉洁文化精品库”。制作新一轮“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片》并开展警示教育,做实审查调查的“后半篇文章”。四是注重打通基层监督末梢。建立2个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并兼任第一协作区主任,下沉一线联动协作,解决基层监督“不敢、不会、不善”问题。先后研判指导问题线索91件,排查问题线索43件,受理处置32件,处置了结26件,立案8件,党纪政务处分4人,其他组织处理5人。同时督促街道制定9大类20余项社区(村)“小微权力清单”和“监督清单”,推动基层干部“照单用权”,基层纪检委员“照单监督”,进一步打通基层监督末梢。2020年12月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报道我区《联动协作还群众明白账》的做法。
恪守军人情怀,倾心为民
作为当代纪检监察干部,___同志不仅担负着新时期维护党风党纪,同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做斗争的重任,同时还承载着组织的深厚信任、群众的殷切期盼。在平时的工作中,他牢记军民鱼水一家亲,深知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关注的焦点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做一名可亲、可信、可敬的好干部。他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走访群众,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排忧解难。他把群众当亲人,聚集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办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存私心,不谋私利,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工作中有时也有自己的亲戚朋友打招呼,但他始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办理,坚决不办违反原则的事,坚决不做不符合政策的事,做到身子正,骨头硬,腰板直,不让群众戳脊梁,不让别人说闲话。正因为他深知自己是“纪律铁军中一员”特殊的岗位,军人本色的理想信念是多么坚定不移且不可动摇。
严守军人纪律,执已从严
纪律是军人的生命,严守纪律是军队的光荣传统。作为纪委监察干部“打铁必须自身硬”,做到“刀刃向内”严防“灯下黑”。___同志时刻保持自醒自警自省,自觉接受最严厉的约束和监督,强化严管严治、自我净化。在履职过程中,他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和不正之风,自觉做到律已从严,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规范履职行为。同时管好分管的同志和家人,自觉净化交友圈、生活圈、社交圈,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带头做到在行使权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际行动,把自己锤炼成的忠诚干净担当纪检监察战士。
路漫漫其修远兮,赤子之心永远不改、军人情怀永远不变。在未来的道路上,他将永葆军人本色,忠实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兑现新时代退役军人“永不变色的橄榄绿”的铮铮誓言,为推动新阶段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一名退役军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