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算不算进入秋天
立秋算不算进入秋天
立秋并非秋天的开始
秋的原意指草木开始结果孕子,而古人认为立秋节气表示秋天开始。按照现代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因此,除常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才开始秋风送爽。
2023年立秋是凌晨吗
2023年立秋的具体时间:8月8日2点22分41秒,农历六月廿二,星期二,所以2023年立秋是在凌晨2点。
立,指的是开始,秋天代表农作物的成熟。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农历的结束和农历应用的开始。一般在农历每年的六月底或七月初。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测算出了这个季节的原因。
立秋有哪些习俗
1、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2、躺秋
“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卧秋”或者“睡秋”。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人们在立秋这一天,会选择一个阴凉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将过去,暑热难当无法安眠的日子即将过去,天气慢慢转凉,可以好好安睡了。另外也寓意着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产已经过去,到了秋天了,可以稍微松口气歇一歇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夏天多会“夏瘦”,秋天到来,多躺一躺,有利于把夏天瘦掉的肉长回来。
3、摸秋
江苏盐城北部地区有一个“摸秋”的习俗。在立秋前一天晚上,人们可以在公共或私人果园里随意摘取各种水果,而无论损失多少主人都不会生气。有些果园主人甚至还会专门为晚上来摸秋的客人准备许多成熟的水果。
4、啃秋
“啃秋”,也称为“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其实在入秋时节多吃果蔬,也可以起到防秋燥的效果。
5、秋忙会
秋忙会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杂货市等,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6、秋社节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7、洗秋澡
立秋这天,还有洗秋澡习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为立秋之后还会热上一段时间,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还会存在。
8、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9、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
10、吃饺子
立秋吃饺子是因为有“立秋贴秋膘”的说法。立秋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北方地区民间普遍流行“贴秋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鸭或红烧鱼等。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就要“补”,而“补”的办法就是到立秋这天“贴秋膘”,吃美食佳肴,首选吃肉,“以肉贴膘”。吃饺子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关于立秋早晚的说法
说法一下午:属于深秋。
初秋的早晨和晚上的划分是由一天中的中午来确定的。如果立秋时间在早上,那么今年的立秋被认为是“初秋”。如果立秋的这个时间是在下午,那么今年的立秋就是“深秋”。今年的立秋时间是凌晨两点,所以今年是初秋。
说法二下午:牛死于深秋初热。
民间有个说法:早上立秋冷,晚上立秋热,意思是早上立秋会比较凉,下午立秋后会比较热一段时间。
说法三下午:深秋会收获一切。
立秋后,许多作物仍处于生长阶段,如仍处于灌浆阶段的中稻和刚刚移栽的晚稻。如果到了深秋,天气会热一段时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代表着秋季的丰收。
立秋物候特点
一候:凉风至
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偏北风会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凉意。
二候:白露降
由于白天日照仍然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会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
立秋时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