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至节气的主要特点

| 晓慈

雨水充沛。夏至期间,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或暴雨,降雨范围小,但强度大,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同时,我国南方多数地区也进入梅雨季节,雨量较大,天气阴湿。

农事忙碌。夏至时节正值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各地农作物都进入了生长旺盛期或收获期,需要及时施肥、除草、灌溉、防病虫害等措施。同时,也要抓紧收割早稻、麦类等作物,并及时进行夏播、秋种等工作。

风俗丰富。夏至这天,各地民间都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活动,如吃饺子、晒衣服、洗头、祭祀祖先、吃狗肉等。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夏至节气的概念和历史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阳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北,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夜晚最短。

夏至节气的历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周代。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夏至也是古代重要的节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

夏至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规律和季节变化的敬畏和顺应。夏至节气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节气,它预示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丰收和幸福。

夏至节气健康饮食推荐

夏至过后进入伏天,这时天气炎热,人容易食欲不振。夏至饮食清淡,不肥甘厚味,多吃杂粮寒体,不要吃热性食物,夏至饮食要记住以下五个提示,保证脾胃健康。

一、多吃粥

在炎热的夏天,人的胃肠受到炎热的刺激,功能相对减弱,劳、食欲不振等不适容易发生,重者中暑。因此,夏天喝消暑保健粥是饮食烹饪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二、多喝汤

人出汗多,体液损失大时,多喝汤有助于及时补充水分,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三、多喝茶

研究人员对在炎热的日子喝温茶和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温茶可以降低皮肤温度1~2度,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的茶感到凉爽舒适,渴望消失,但是喝冷饮的人身体不舒服,渴望消失。在温茶中适当加入盐,补充出汗过多失去的盐分,有助于预防中暑。

四、多吃蔬菜

热潮湿,人们一般喜欢吃清淡而不油腻的食物,蔬菜具有这个特征,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要素。因此,应该尽量多吃蔬菜,如豆类、瓜类、白菜、香菜等。凉拌生吃也可以,放点瘦肉丝炒吃。

五、多吃瓜果

瓜果汁甜,不仅生津止渴,还能清热解暑。西瓜味道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甜瓜、黄瓜洗净后生食,榨汁后饮用,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夏至节气养生禁忌

1. 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人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损伤人体的阳气,或者寒邪困束肌表,阳气不能发越,引发感冒。最好用温水冲澡,使体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同时,也要注意浴后避风,小孩儿尤其如此。

2. 忌夜卧贪凉

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引发头痛、面瘫、关节疼痛等疾病。因此,宜避免空调、风扇直吹人体,我们可以将室内空调的温度调节在26至28摄氏度,既节能环保,又利于大家的健康,避免空调病的发生。

夏至节气的饮食养生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因为天气炎热,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增加脾胃运化的负担。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各种绿叶蔬菜、苦瓜、黄瓜、西红柿、包菜、莲藕等,都是很好的健胃又清暑热的食物。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脾胃。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酸梅汤等。但对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绿豆汤不能饮用过多, 以白开水为宜。

夏天的冷饮特别受欢迎。虽然一杯冷凉的饮品能令人心旷神怡,但不宜过量。过量的冷饮,可以损伤人体的阳气,特别是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会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纳呆腹胀等症状。

另外要注意苦夏所带来的问题。苦夏是指在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体重减轻的现象。苦夏大多是由于体虚者感受暑热之气所致,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使体内湿热过重,影响脾胃功能。每年夏季的芒种、夏至、小暑时节都是苦夏发生的高峰期,有的患者甚至每年都会发作,此时注意饮食调理尤其重要。

可以吃些质地软、口味清淡的食物,例如小米、燕麦,薏米仁、山药、莲子等健脾开胃、淡渗利湿的食物熬粥喝。暑热较重者,以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泡水代茶祛暑清热。

8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