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立秋节气是哪一天
2023年立秋节气是哪一天开始
2023年立秋时间:8月8日02点22分41秒,星期二,农历六月廿二。
立秋三候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
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
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立秋节气风俗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和立夏时的体重进行对比。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好的,补偿夏天天热食欲不振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首选吃肉,所谓“以肉贴膘”。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流行于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区。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称为“最美中国符号”之一,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去赏秋拍摄。
咬秋
立秋这一天,老苏州有“咬秋”或者“啃秋”这一说法。这一天,大家都要吃西瓜,以这样的方式来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立秋天气会变凉吗
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开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处暑节气后才出暑。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热与凉的分水岭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闷热”,仲秋后趋向“干燥”、“凉爽”气候特征。这是一个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
立秋养生小知识
一、调度室内好气候
居室内的气候包含温度、湿度、日照和通风等。适合的室内气候是保证健康起居的重要环节。以调度温度为主,室内温度以25℃~28℃,室表里温差不超越10℃为宜,可利用空调机的除湿功用,将室内相对湿度调到40%~60%,这样的居室环境,人领会感到十分舒适,精神状态杰出,思想明晰,作业或学习的功率更高。
二、室外活动不宜长
不宜长期室外活动,要防出汗过多,但也不能不出汗。据研讨证明,肌肤变老的首恶是紫外线,外出时要尽量涂防晒霜,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防止在烈日下待得过久。苦夏应恰当地削减运动量,特别是在酷热的正午不要运动,避免中暑。穿淡色、宽阔和透气性杰出的运动服,每训练1小时,应歇息5~10分钟,一起留意弥补水分和养分。训练时刻应挑选在迟早气温凉快时进行,地址以空气新鲜,湿润清新的公园等室外美化环境为佳。
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心情调度中枢,然后给人们的心思和心情带来负面影响。所以,立秋后静心养神也很重要。
三、淡进食
食物品种要多样,留意色、香、味、形、质等的调配,以影响胃口。饮食规则有守时,切忌极饥然后食。恰当吃些清热类食物,如冬瓜、豆类、小白菜、苦瓜等,及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生果、蔬菜,如梨、苹果、香蕉、猕猴桃、桃、西红柿等,以满意身体耗费所需求的养分供应。要恰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能调度脾胃功用,为中、晚秋甚至冬天健康奠定根底。
四、弥补水份
苦夏炽热,人易出汗,所以要特别留意补水,不要比及感觉口渴再饮水,要常常、少量地喝些水。要尽量少喝酒,因为酒亦主湿。除了矿泉水外,牛奶、豆浆、粥、汤等流食也是弥补水分的好办法。例如:早餐喝豆浆,午饭喝汤,晚餐喝粥,白日喝茶,睡前喝牛奶等。
脾胃欠好的人,可以克己凉茶或药粥保养,里边可根据个人的口味喜爱适量参加莲子、枸杞子、麦冬、荷叶、丝瓜、大枣、山楂、砂仁等醒脾、益气、消食的中药,坚持服用,脾胃功用自会渐渐康复正常。
五、杰出睡觉更养生
长昼盛暑是苦夏的首要气候特色,人体也应该習惯自然界规则,晚睡早上,睡觉主张时刻:晚上22:00~23:00入眠,早上5:30~6:30起床。因为夜间睡觉时刻缩短,午睡可在短时刻内进步人们的“精气神”,进步下午的作业功率,还可以改进脑部供血,增强膂力和机体的防护才能。材料标明,在酷热气候恰当地睡午觉可大大地削减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六、适当运动
秋季是运动的好时节,但由于秋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所以,早晚不易进行剧烈的活动(篮球、足球、快跑),以舒缓的散步、八段锦、太极拳为主,以身体微汗、不感疲劳,自感身体轻松为准。适度的运动是必要的,可以加速血液循环,锻炼心肺功能。
七、调节情绪
立秋之后,要做到“精神荣平”,即从容、平和的意思。中医讲“天人相应”,秋凉至,花木凋,阳退阴长,悲秋的心绪会弥漫整个秋天,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产生情绪低落,过度的悲伤、忧愁会使心情变得焦虑、抑郁,精神紧张,情绪低沉,多愁善感,均容易损伤肺气,出现咳嗽、胸闷、气喘、气逆等不适症状,所以要尽量保持心平气和,心情舒畅。
平时可以用玫瑰花、绿梅花、陈皮、炒麦芽等泡水喝以舒缓情绪。对于体虚、易感人群来说,在这段时间可以用黄芪、党参、太子参、西洋参等泡水喝,或服用玉屏风颗粒来补气固表,提高正气。
八、饮食养生
立秋仍处于“三伏天”的中伏,暑湿仍较明显,易出现四肢困倦乏力、头晕昏沉、口中黏腻不爽、腹胀纳差、舌苔偏厚等脾虚湿盛的表现,我们可以从饮食、药膳等方面来健脾化湿,预防疫邪。建议大家平时可多吃丝瓜、莲藕、冬瓜、黄瓜等,加强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等。同时,避免吃可能损伤脾胃的冷饮、冰水、冰西瓜等,日常可以用百合、莲子、山药、绿豆、赤小豆、薏仁等共同煮水或煮粥喝来养阴润肺,健脾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