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笑的人也可能得抑郁症
大部分的人对抑郁症存在刻板印象,觉得患者都是闷闷不乐、对生活毫无兴趣的人,阳光、爱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笑的人也可能得抑郁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笑的人也可能得抑郁症
经常笑的人也会抑郁,通常与不良情绪蓄积、压力过大、悲观人格、精神病史等因素有关。如果长期抑郁,会导致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精力、兴趣减退。部分抑郁症患者可表现为爱笑、人前情绪高涨等。
经常笑的人并不代表不会抑郁,如果长时间工作压力大,或者精神过度紧张等,会对内心深处造成一定的负担,在受到某些刺激时,会用笑掩饰内心的情绪低落,属于微笑抑郁症。此类抑郁症往往因察觉不及时而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一旦发现有此类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认知疗法或心理动力学疗法,能够控制病情发展。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自身不良情绪,可以选择和朋友、家人诉说内心的不适,同时参加户外运动,或者听音乐、绘画等,转移注意力,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
抑郁症可以自己自愈吗
抑郁症通常难以自愈,尤其是重度的抑郁症,有自杀的倾向。
患者需要积极调整情绪,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可以坚持进行户外运动,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通过听音乐、看电影、插花、练习书法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病情。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需要及时就诊,接受正规系统的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等。
如果以上方法治疗效果不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患者还可以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改良电休克治疗等方式控制病情。
抑郁自残可以控制吗
抑郁症的自残行为自己是很难控制的,因为抑郁症出现了自残,说明病情已经是很严重了,患者处于悲观厌世的一个状态,自然通过躯体的疼痛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状态,这个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也说明病情比较的严重,所以建议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因为自残行为会逐渐的加重,变成自杀的行为。而一旦出现了一些自杀行为,可能就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抑郁症好了以后和正常人一样吗
抑郁症治愈后和正常人一样。
1、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类疾病,其发病常与个人性格、应激事件刺激、滥用药物及某些疾病有关。患者常会出现心理和躯体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注意力下降、兴趣减退、思考能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头晕头痛、睡眠质量差、食欲不佳、汗多等症状;
2、抑郁症经过积极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干预后通常可以治愈,治愈后和正常人表现无异。患者抑郁症治愈后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注意心理调节。但是抑郁症容易反复发作,如果在急性发作期没有积极治疗,在巩固期和维持期不坚持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则容易反复发病,还有可能加重。
怎么和抑郁症患者相处
多理解
让抑郁症患者获得尊重和正在尝试被理解的感觉很重要。他们各类症状表现的背后,不是懒惰和任性,而是疾病在作怪。他们的很多痛苦不为人知,也很难一次性表达清楚,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去尝试多理解他们。
多倾听
专注、不加批判、用心地去倾听。听他们表达身心不适和顾虑,听他们在讲述中慢慢地重新定位自己,听他们讲述也许我们不知道的一些感受和经历……倾听过后,我们最好不加评价、不加分析、不加指责。
多关心
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通常很脆弱,需要被关心和爱护,隔离掉一些不必要的责任、要求和影响。我们要多关心他们的躯体不适,同时也要带他们及时就医,不要觉得“抑郁不是个好事儿,咱们谁也不能往外说”。
多配合
一个温暖、稳定、相处起来舒服的状态对抑郁症患者很有必要。有的患者想单独待会儿,我们就要在约定安全后给予一些空间和自由。有的患者容易哭泣和发泄,我们就要给予陪伴,允许他在不伤害自己的限度内发泄。
不盲目建议、鼓励和督促
抑郁症患者处于疾病的状态下,承受力和对外界的敏感度异于日常状态,各类微小的事情都会带给他们压力和崩溃感。
所以,在没有专业的患者病情评估和医师指导下,强行带患者去做运动、聚会、旅行、读书及尝试各类网上查阅到的治疗方法和调整方式,并不合适,有时候反倒会给患者带来身心负担,加重病情。可以尝试邀请时,允许患者拒绝,也允许患者中途退出。
不指责
不要说“这算个什么事儿”“小心眼儿”“人家的处境比你还难,也没有抑郁”,因为患者最害怕被贴上不努力、不负责、不认真、不坚持等标签。可以说“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
不询问原因
不要直接问“为什么你抑郁” “为什么大家都有压力,就你生病”,可以说“我会和你一起度过”。要知道,抑郁是疾病,它的病因很复杂,目前也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如同感冒、糖尿病一样,我们无法选择患和不患哪种疾病。
不战战兢兢地对待
尽力去做,带着爱去看护抑郁症患者就是最好的应对办法,不用背负太多心理负担。请你明白,患者生病不是谁的错,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们。此外,患者有很多事情做不到,可能是疾病的原因,他们的配合度是需要不断磨合、治疗和改善的。
找专业医生做依靠
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药物干预、目前最该做的和最不该做的事情等,并给出相关治疗方案。这会帮助患者及其亲友拥有最好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