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心得

| 嘉欣

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心得篇1

仁,是真正的爱。当一个人有了真正的爱,也即有了自我的确立,代表着人生命的高度自觉,同时生命进入觉醒的圆满状态。

什么是真正的爱?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对人的`爱,对生命的爱,包括对自己,对兄弟姊妹,以至于朋友而后扩大到人类。自己认为,真正的爱也包括对其他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万物的爱,一条蚯蚓,一棵小草,一朵白云,一张桌子……

一个拥有真正的爱的人,不会巧言令色。如果巧言令色,这个人就还没有真正地确立起来,这个人还没有进入生命的觉醒状态,更谈不上高度自觉。问问自己,有真正的爱吗?没有,远远没有。剩饭剩菜是常有的事,如果真正有一对粒米一颗菜的爱,就不舍得浪费;有真正地爱每一个学生吗?远远没有,如果是真正的爱,就会尽自己一切的力量帮助孩子成长。

正因为做不到,所以要修行。人生,刻刻修行时,处处修行地。

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心得篇2

“问于不能”、“问于寡”让我想到了前一阵所学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说的都是对待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要虚心向别人请教的问题。

学习中,时而觉得自己缺少这种谦虚的态度,不爱向别人请教,或是觉得面子的问题。其实,向别人请教是一种谦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待同样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的思路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能够敞开心扉地降低自己的姿态虚心向别人请教,会受益匪浅,顿时觉得面子问题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打开自己,敞开心扉,定会有所收获的。我们会从别人的视角看到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路、解决办法,这无疑为我们的思维提供更多的帮助,“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会启发我们的智慧,而这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们所请教之人并非一定是高于我们的人,那些没有知识,没有才能的人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他们的'身上依旧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正所谓“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善于发现这些人身上的闪光点,多与人接触,这样我们个体生命的社会属性才会得到满足。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多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向他们请教教学问题、学生问题,更应该学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对待事业的尽心尽力,可能我们有时会感到倦怠,而他们却总是克服困难,始终如一地坚守岗位,对每个学生尽心尽责,用心良苦。同时,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同样和我们的学生一起探讨,或许我们在一起解决问题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有时很活跃,他们时而就会想出老师想不到的一些办法和思路,所以即使我们是老师,也要虚心聆听学生的建议和想法。

在生活中,我们应多向自己的父母请教,他们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处之泰然的为人处世原则,都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都是学而知之,学然后之不足。所以,勤学、勤问、勤反思,让我们的生活不光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

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心得篇3

很幸运加入了__校长组建的“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论语》百日线上学习群,不管多忙多累,每天十几分钟的聆听和思考,我的内心得以平静,得到更多的洗涤和积淀。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确实,“孝弟”是仁者的做人之本,也是为人之根本。今天的学习,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十年前奶奶不幸去世,那时留下了半身不遂的爷爷。当时村里很多人都在小声揣测爷爷以后的日子不好过:没有了老伴儿,只能由儿子媳妇照顾,“久病床前无孝子”,谁会尽心尽力地照顾一个早已瘫痪的老人呢。母亲没有反驳,她和父亲在我家楼下为爷爷开辟了一个房间,准备了干净舒适的床铺,用轮椅把爷爷接到了我家。爷爷因早年生病,已经在床上躺了6、7年,生活也已完全不能自理,每天需要有人伺候他吃饭、洗漱、大小便……还要时不时地帮他翻身防止他身体溃烂。一开始,我特别担心,父亲为了生计在外面打工,照顾爷爷的重任就落在了母亲身上,但母亲毕竟是儿媳妇,照顾公公势必会有很多尴尬之处,母亲却摒弃了世俗的想法,对我说:“爷爷是父亲、是长辈,他更是个病人,我有义务照顾好他!”从那时起,母亲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爷爷房里向他问好,虽然那时爷爷已经不会说话,只会“啊啊”地回复,但只要听到爷爷的回答,母亲就很高兴地说:“新的一天开始了!”随即进入一天的忙碌……就这样母亲照顾了爷爷八年,直至爷爷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的母亲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轰轰烈烈的功绩,但8年来的点点滴滴感动着我们,不知不觉,我们也学会了体谅和照顾,更学会了“百善孝为先”。我也会主动挑起照顾爷爷的重担,学着母亲的样子给爷爷煮可口的饭菜,一口一口喂给他吃;我的女儿也耳濡目染,小小年纪她也学会了分享,会把最好的'东西先给最年长的老人用……

我追问自己:我能否像我的母亲一样做得那么好?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该如何去报答?我想只有尽孝,只有心怀敬意好好去孝父母、孝长辈。

孔子说只有心中有爱才会发展世界的美好、人性的美好!所以,不管世界怎么变化,我会永守初心,做一个口中有德,心中有爱的人。

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心得篇4

今日这则《论语》再一次唤醒我作为老师要淡泊名利,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颜回有“一箪食,一瓢饮”的淡泊自守,又有“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安贫乐道。追求内心的富足,既要追求自我内心的快乐,还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作为老师,首先自己要做到内心充盈富足,不要去跟别人攀比物质条件的好坏,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今日来之不易的物质生活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创造出来的。无论物质生活的'好与坏,都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有些人即使物质生活很贫瘠,但他们却做出了很伟大的事迹,这也让我想到了今年_的获得者张桂梅,在她的帮助下,20__多名女孩子圆梦理想大学。这么多么伟大的壮举,又是多么无私的付出啊!而有些人即使物质生活很富裕,却缺少精神食粮的充斥,内心空虚,碌碌无为。我觉得,一个好老师,就要思想富足。如何做到思想富足呢?不断学习必不可少。暑假刚刚开始,觉得自己虽然可以放松一下了,但也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有效的计划。比如,希望这个假期自己可以把刚刚买完的书认真看完,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多积累、沉淀,还要为下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调整好心态。

作为育人工作者,我们应该多鼓励那些家庭条件虽差,但有志向,有理想,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同学。他们现在的处境虽然差一些,但他们一定会通过知识、技能改变自己,改变家庭。在他们的身上,背负着责任感与使命感,有时我不希望给这些孩子们太大的压力,在行动上,希望用我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觉得“有梦不觉人生寒”,在关爱下不断成长,勇于担当,把自己的理想化为现实。

同时,也时刻告诉自己,不论自己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一个机会。身处顺境时,不以物喜,鼓励自己之后仍要回归到起点,不忘本心;身处逆境时,更要学会安慰自己,用心态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都是在考验着我们的决心和毅力,一切逆境都会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下转换为我们心中所期。保持一颗平静的内心,泰然看待生活的点点滴滴。

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心得篇5

字面看上去似乎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的这短短几句话,却蕴含着君子人的追求:不耻下问的态度谦虚、“不知而不愠”的格局眼界以及万物平等的人生愿景。

对君子的要求是觉醒,觉醒的前提是学习,学习的内容并不是局限的。我们自然可以向优秀的人学习,向满腹经纶的人看齐,但也要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所评价的一个人的才能可能只是片面的,那就要懂得“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种谦逊不是点头哈腰的虚伪,不是为了生物性满足的逢场作戏,而是一种“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扪心自问,一种“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积极笃定,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真挚。人若能做到时刻谦虚低调,那他一定有着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

从学《论语》到现在,给我影响最大的'一句可能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了吧。今天这则论语中辛教授所讲解的“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再一次将这种“有无”“虚实”和“自我存在”展现出来。天性敏感的我,总是缺乏了一种叫做“钝感力”的神器,此前总会在乎别人的眼光,总会为了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而敏感自责。其实,忽略也好,冒犯也罢,人总是无法左右他人的目光和看法的,那么确实没有必要为了“有”或“无”而自寻烦恼。

正因为君子有着向“不能”和“寡识”的人学习的勇气,也正因为君子有着每个人都可能被“知”与“不知”的坦然,才使得他能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这世间万物。

我想,《论语》向我们勾勒的并不是哪一位具体的人,哪一段具体的历史时期,而是一种值得追求探寻的共同理想和美好愿景。让我们知道,如何学习、如何觉醒、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影响世界。

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心得篇6

孔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社会的美好画面,即老者安享晚年,朋友彼此信任,少者感怀奋进的这样一个完整和谐的一家人。与其说他将社会人归类成这三者,其实反观自己的家庭,也无一例外是由这样三者构成的。

想想自己的长辈,我们是否能做到让他们毫无顾虑地安享晚年了呢?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确是这样的,家里的老人才是我们的动力和奔头。有了他们,家好像才是完整的,我们也就有了拼搏的底气。我年过八十的姥爷,现在仍然工作在工程一线指挥着他的那片“江山”,每天坚持锻炼,规律作息和饮食。有这样一位不停下前行的脚步的长者作为我的榜样,我又怎能怠慢我的工作和生活呢?家里的晚辈们每每工作上有了些小成绩的时候,我们都第一时间分享给姥爷。能看到晚辈们在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都努力拼搏着,也许是他晚年最大的幸福吧!

想想自己的朋友,我们是否能做到彼此信任,坚定不移呢?在孔子看来,有志同道合的理想信念的人才是朋友,因此,得一挚友是怎样的不容易啊。任何情感都需要经营,友情也不例外。要懂得把他人放在心上,可能我们偶尔的一个走心的关心,就会是朋友寒冬里的那星点炭火。就像子路说的那样“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多么行侠仗义的情怀啊!

想想自己的晚辈,我们是否能做到严慈相济,使其心生感怀呢?对晚辈的教与养要要懂得张弛有度,奖惩分明。并不是一味的溺爱讨好式的教养方式是孩子们最喜欢和感激的,相反,只有对他们有要求,不断地根据他们的.发展水平帮助他们设立不同的人生目标,让他们品尝到收获和进步的成就感,这种高级的获得感才是他们的成长中最需要的,最受益的,那还担心他们不感怀我们吗?

心得写到这里,发现这美好的社会离我远又不远,远是因为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和进步的空间,不远是因为这三类家人正是人到中年的我们才会拥有的宝贵财富,因为,我们家里有长辈是我们的底气,有朋友是我们豪气,有晚辈是我们的福气。

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心得篇7

关于第一次接触《论语》的记忆,还停留在小学四年级时的每日课前背诵一则。那时的学习,只是简单的朗读和背诵,缺乏阅历和思考的我,对于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更是一知半解。后来也总说着要学习,却因为种种借口而拖延着。直到这次加入施校的《论语》百日学习群,真有一种重新出发的感觉呢!

今年去了万年小学,上下班路途实觉遥远。开车途中打开语音,聆听李修平老师的`诵读,那些年少时背诵的诗词歌赋,被时光冲淡,停留在记忆的角落,因为这样的机缘再一次被含英咀华,郎朗在口时,顿觉感动。再一次细细品读《论语》,这50分钟的路程好像也不那么漫长,变得有味了……

“吾十有五而致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小时候学到这句,便觉此话“暗藏功与名”,那时便在心中暗暗识记下。人在十五岁时有所自觉,立志于做学问,通过十五年的努力,经过了历练,丰富了学历,在三十岁时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能够自立。想来惭愧,和圣贤相比,我似乎是“二十有五”才致于学。就好像是最近两年,心中才有所自觉,心之所知我人生最向往的去处。大三大四时,我职业规划当一位有情怀的老师。现在,作为一名毕业两年的年轻教师,我又时常感觉到知识经验的匮乏。所以,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日学习《论语》,研读一份优秀教案,试着写教学案例和反思,尽可能地丰富和成长自己,不说谎,不抱怨,尽己责,在经典浸润下,遇见更好的自己!

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心得篇8

9月28日,孔子的诞辰纪念日,我有幸跟随特级教师施健校长开启《论语》百日线上学习活动,学习两个多月以来,从一开始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每天坚持诵读原文,聆听讲解,撰写心得,到后来成了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不断地切己体察,不断接受灵魂的洗礼,不断追求内心的澄澈和宁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们不要刻意追求物质的满足,如果把幸福的.支点建立在物质欲望的满足上,那么欲壑难填,永远无法寻求内心的开心。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追求自己的教育技艺,修炼自己的才艺,但愿在不断修炼的过程中练出一片诚意,对自己对孩子对周围的人一片真诚,心安处则故乡。

子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了四十不惑,渐渐迈向五十知天命。我也常常会思考哪里需要修正,哪些需要改变,原以为自己进入不惑之年会不再矛盾纠结,活得通透豁达,但有时在工作生活中也会迷茫,常常叩问自己,我的工作、生活有意思有意义吗?学习了圣贤的思想后,了解到这原来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状况,只要我们理解并接受,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想到这里也就豁达了,人生本是一次修行,就是在反反复复地自觉反省中对待一切事物,对待生命的最大向往,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对自己未来所要走的路不再疑惑,而会多一份坚定和坚持。

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心得篇9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这部作品,与我一点也不陌生,学生时代老师劝人宽容时告诉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我们学习时常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工作后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常常引用孔子或《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教育自己的学生……

自从参加了施健校长组建的“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论语》百日线上学习群,虽依然觉得自己见识浅薄,但在专家的讲解和小伙伴的共读、分享感悟之下,对《论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人近而立之年,我追问自己真的`懂什么叫“而立””了吗?不知道其他人是怎样,但自己之前就没仔细思考——是那种“道理我也都听过,但是不是真的明白知道,我自己也不清楚”的状态。

青年的年龄上限一再被提高,毕淑敏认为:“那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玩出的花样,为掩饰自己的衰老,便总说别人年轻。”瞧,作家总是清醒得可怕,罗曼·罗兰也说:“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地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三十而立”是孔子对当时自己三十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是指孔夫子在这个年纪做事合于礼,言行也都很得当,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读书时课本内的解释也差不多——“三十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做老师好几年了,依然普普通通,也曾羡慕过同学的年少有为,但脑子里很清醒地意识到:他们是付出了多少才拥有了多少,与其羡慕,不如努力。

今年接手了新的一年级,一切都是新的,朋友说我做得有声有色,家长感谢地说着老师真负责,我仅仅只是做好自己而已。事业的规划,在几年的弯弯绕绕中被厘清了,我就只是向那走,走得磕磕绊绊也好,走得顺顺当当也罢,都不害怕,一个人成熟的本质,是了解到自己是人生唯一的责任人。不逃避不埋怨,不盲从他人,也不要老拿自己跟别人作比较,更不要把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为自己而活,明白幸福要靠自己亲手创造。走自己的路,无愧于心,就足够了。

告诉自己从现在起,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要保证明天比今天更值得过!

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心得篇10

今日这则《论语》让我认识到要做一名通达的好老师。

要努力做一名品质正直的好老师。作为老师,学生会努力地去模仿我们,也会按照我们所设定的计划、安排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并触动着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砥砺前行。一个拥有好品质的老师,也一定会培养出一些奋进、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身正,去感染着学生。

努力做一名学会察言观色的老师。老师无时无刻都在见证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学生成长之路上,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行为变化、认知变化,因为这些潜移默化的改变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帮助,成为我们教育的坚实基础。

努力做一名谦恭待人的老师。这是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我们作为老师德行的体现。我们的德行不仅体现在要把丰富而广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把我们的价值观、人生理想、文化内涵浸润在学生中,让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更好的自我。

努力做一名有仁爱之心的老师。用我们的仁爱感染着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多给予困难的学生以照顾,用我们无微不至的爱去感化着他们,从而激励着他们学习。施之以仁爱,我们必然也会得到仁爱的馈赠,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我们心存感恩,心存善良、仁义,必将会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广阔的天地!

198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