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名人的励志故事
一些名人的励志故事(精选篇1)
若你的房子着火,就用它来取暖吧!——西班牙谚语
一九一四年十二月的一场大火,几乎摧毁了汤玛斯·爱迪生的实验室,虽然损失逾二百万美元,但因建筑物是混凝土所建,原本以为可以防火,所以只保了二十三万八千美元的火险,而爱迪生一生大半的研究都在这次火灾中付之一炬。
火势正大时,爱迪生二十四岁的儿子查尔斯在浓烟和瓦砾中疯狂地寻找父亲,找到时,爱迪生正平静地看着火景,火光反射在他脸上,白发在风中翻飞。
“我真的很心疼,”查尔斯说:“他已经六十七岁了,不再是个年轻小伙子,而一切却随火而逝,他看到我时,扯开喉咙叫着:‘查尔斯,你妈在哪里?’我告诉他我不知道,他又说:‘把她找来,她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这种景象了。’”
隔天早晨,爱迪生看着灰烬里的废墟说:“灾难中自有大价值,我们所有的错误都烧之殆尽。感谢上帝,我们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大火后三个月,爱迪生发明了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一些名人的励志故事(精选篇2)
法国少年皮尔从小就喜欢舞蹈,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可是,因为家境贫寒,维持基本生活都非常艰难的父母根本拿来不出多余的钱来送皮尔上舞蹈学校。
皮尔的父母不得不将他送去一家缝纫店当学徒工,希望他学一门手艺后能帮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每天在缝纫店工作十多个小时的皮尔厌恶极了这份工作,不担因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报酬还不够他的生活费和学徒费。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他为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而非常苦闷。他甚至认为,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早早地结束生命。
绝望中的皮尔突然想起了他从小就崇拜的有着芭蕾音乐之父美誉的布德里。皮尔觉得只有布德里才能明白他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的人。他决定给布德里写一封信,希望布德里能够收下他这个学生。在信的最后,他写道:如果布德里在一个星期内不回他的信,不肯收他这个学生,他便只好为艺术献身,跳河自尽了。
很快,年少倾垮的皮尔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皮尔以为布德里被他的执着打动,答应收下他这个学生。但是信中却并没有提收他做学生的事。只是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布德里告诉皮尔,在他小的时候,很想当一名科学家。可是因为当时家境贫穷,父母无法送他上学,他只得跟一个街头艺人过起了卖唱的日子。最后,他说,人生在世,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距离的人,首先要选择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来,才能让理想之星闪闪发光。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谈艺术的。
布德里的回信让皮尔猛然惊醒。后来,皮尔努力学习缝纫技术,二十三岁的那一年,在巴黎他开始了自己的时装事业。很快,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装品牌,也就是如今举世闻名的皮尔卡丹公司。
由于皮尔一心扑在服装设计与经营上,皮尔卡丹公司发展迅速,皮尔在二十八岁的那一年就拥有了两百名雇员。他的顾客中很多都是世界名人。如今,皮尔卡丹品牌不仅拥有服装行业,还有服饰、钟表、眼镜、化妆品等等,皮尔卡丹不但成了令人瞩目的亿万富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产品也遍及全球。
皮尔卡丹一次接受时说:其实自己并不具备舞演员的素质,当舞蹈演员,只不过是年少轻狂的一个虚幻的梦而已。如果那时他不放弃当舞蹈演员的理想,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皮尔卡丹。
是啊,每个年轻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也都为自己那伟大的理想激动过,苦闷过。只有勤勤恳恳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才能更快地接近理想。
朋友,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像皮尔卡丹一样突然发现其实理想一直伴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一些名人的励志故事(精选篇3)
有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遭受过两次惨痛的意外事故。
第一次不幸发生在他46岁时。
一次飞机意外事故,使他身上65%以上的皮肤都被烧坏了。在16次手术中,他的脸因植皮而变成了一块彩色板。他的手指没有了,双腿特别细小,而且无法行动,只能瘫在轮椅上。
谁能想到,6个月后,他亲自驾驶着飞机飞上了蓝天!
4年后,命运再一次把不幸降临到他的身上,他所驾驶的飞机在起飞时突然摔回跑道,他的12块脊椎骨全部被压得粉碎,腰部以下永远瘫痪。
但他没有把这些灾难当作自己消沉的理由,他说:“我瘫痪之前可以做1万种事,现在我只能做9000种,我还可以把注意力和目光放在能做的9000种事上。我的人生遭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所以,我只能选择不把挫折拿来当成自己放弃努力的借口。”
这位生活的强者,就是米契尔。
正因为他永不放弃努力,最终成为一位百万富翁、公众演说家、企业家,还在政坛上获得一席之地。
一些名人的励志故事(精选篇4)
李远哲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严格的家教,更离不开他的勤奋努力。
李远哲3岁开始识字,每学一个字,他就从报纸,图书上把这个字给妈妈指出来,日积月累,小小年纪,他已认识很多字,能读书看报了。李远哲从小酷爱读书,父母给的零花钱他都买了书籍。
李远哲在新竹读的小学,那时他的成绩就非常优异,后来上了中学,他最感兴趣的是化学,无论是钻研化学原理还是做化学实验,往往一坐下就忘了时间。
因为成绩优异,中学毕业,李远哲被保送上台湾大学医学院,家人、朋友都替他高兴,因为医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且收入稳定、丰厚。李远哲谢绝了这一保送,因为他的理想是在化学研究上有所建树。朋友都劝他:“你难道真的不管饭碗?不怕养不起家人,过清苦生活?”李远哲坚定地说:“出路是靠自己打开的。”
一些名人的励志故事(精选篇5)
有一天,偏僻的小山村突然开进了一辆汽车。这可是件新鲜事,全村人都围过来。从车上走下来几个人。其中一个穿黑皮夹克的中年男子问大家:“你们想不想演电影?谁想演请站出来!”一连问了好几遍,村民们都不敢吱声,好多人只顾和身边的人自言自语。
这时,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儿站了出来。“我想演。”她长得并不漂亮,单眼皮儿、脸蛋红扑扑的,透出山里孩子的倔强和淳朴。“你会唱歌吗?”中年男子问。“会。”女孩子大方地回答。“那你现在就唱一个!”“行!”女孩子开口就唱,一边唱还一边扭:“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的花朵真鲜艳……”村人大笑。因为她的歌实在是唱得不怎么好听,不但跑了调,而且唱到一半时还忘了词。
没想到,中年男子却用手一指:“好,就是你了!”这个勇敢地向前迈了一步的女孩子叫魏敏芝。她幸运地被大导演张艺谋选中,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出任女主角,名字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千万别轻视那小小的一步,它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一些名人的励志故事(精选篇6)
1995年,乐嘉在一家台湾个人成长训练公司,遇见了一个有才学的台湾培训师,听了老师关于“生命的潜能”和“人生如何设定目标”的课后,他很激动,原来还有如此富有感染力的演讲,他找到台湾老师要求向他学习培训。
乐嘉跟台湾老师学了半年,接受的是苛刻的魔鬼般训练。他将老师的讲课录音并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老师在台上抖什么包袱、做什么动作、台下会有什么反应,也无不烂熟于胸,最后竟做到十堂课有一堂课让人哭。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那位台湾培训师为了让他改掉说话中的口头禅,竟逼着他把口头禅重复1000遍,这种“反向折磨法”让人不堪忍受。那半年的培训对他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是基础打得非常牢固,第二从那时开始他对自己有了信心,他认为自己生来就属于讲台,他会在讲台上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又一次失业后,乐嘉去上影厂参加配音演员应聘,遇到了一生难忘的恩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安振吉。这位曾经辅导过王志文、陆毅、宁静等著名演员的老人在和乐嘉攀谈之后,建议他到戏剧学院进修表演。
乐嘉对这件事极为慎重,他已经25岁了,不是刚踏上社会的毛头小子,花一年时间进修就意味着损失一年的时间成本和各种赚钱的机会。为此,乐嘉曾两次乘火车去老师的家乡合肥商量此事。最后他决定放弃一切,去上戏参加表演进修。但演艺圈关系复杂,偶然性因素太多,一个人付出80%的的努力或许只能得到20%的回报,他最终放弃了成为演员的梦想。但他又说:“这对我后来创办培训公司帮助太大了,因为我现在所做的培训主要就是性格分析,专业的表演技巧使我能把具有不同性格的人的形态、神态、思想活生生地表现出来。有很多人的表演功力比我强百倍,有很多人的心理学知识比我多得多,但能够把这两者完美结合起来的,这个世界上却没有多少人。”
梦想的脚步
离开台湾个人成长训练公司后,正值全球最大的网络市场营销公司——安利登陆中国。“销售能人”乐嘉加入了当时举国上下热潮汹涌的“直销大军”。这在他看来是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很多人会做销售但不会演讲,还有很多人会讲课但没有销售经验,而乐嘉恰恰具备了销售业绩和演讲才能。短短两年时间,乐嘉在全国巡回参加了200多场演讲,并建起了一支13000人的直销团队,这在当时殊为惊人。这段经历让他受益匪浅。他现在对大型演讲场面的.掌控经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200多场演讲。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次演讲是在天津万体馆,面对的听众达1万多人;而最火爆的一次则是在大礼堂,他演讲完之后,所有听众起立鼓掌7分半钟。掌声带给了他成功的感觉,他觉得这一次他是站对了人生的舞台,他发自内心认为,自己跟别的讲课者是不同的,对他们来说,那是工作的形式,对他来说,演讲是他的人生使命。
1999年初,乐嘉进了一家培训公司。但很快,天性不安分、不喜欢受制于人的他决定自己创业——于是和一个朋友合作开培训公司,这次合作仅几个月就以不欢而散告终。“这次失败让我意识到在创业的过程中,慎重选择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因为,不慎的选择不仅会导致合作破裂,甚至会失去自己的朋友。”乐嘉总结说。
永不停止
不久,乐嘉又独立出资成立了演讲公司,在演讲过多次后,他偶然接触到西方流行的行为心理学,将人的性格可以分为四类:活泼型、完美型、力量型、和平型。他发现每个人都对此话题感兴趣,会将此讲课的内容传给自己的同事朋友和亲人。
乐嘉曾经学过魔术表演,在一次性授课中,他用四块布变出一块布来,这四块布正是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他灵光闪现,为什么不用四种色彩来取代四种性格的名称呢?红色代表活泼型;蓝色代表完美型;黄色代表力量型;绿色代表和平型。这样更形象生动更涤入人心。
当然,人的性格并不仅仅表现为简单的四种类型,就像每个人都有眼睛鼻子世界上却没有一个人长得一模一样,每个人有多种性格颜色,哪种成份多一些,人的性格就主要表现为哪种色彩类型。乐嘉在培训中说:“在一家企业里,像负责产品营销这样需要快速与外界建立一定关系的部门,要求员工对市场反馈的信息反应迅速,并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适合红色和黄色性格的人。相反,像产品研发技术部、品质保证部、工程部等以技术为主的部门,员工需要具有严谨的思维分析能力,适合以蓝色性格的人。”
在色彩密码的基础上,乐嘉还提出了“性格是天生的,个性可以修炼;动机无法改变,行为可以训练”的观点。这个观点不仅用“个性决定命运”颠覆了传统的“性格决定命运”的论调,更比传统的行为和性格类型论更富实用性。
乐嘉精心设计了自己的形象,光头和左耳带一个耳环,给人感觉又酷又另类。他说话声音响亮,语速时快时慢,尤其是讲到红色性格的人时,会有夸张的热情和极快的语速,语速奇快的时候也让人听得一字不漏。他像演员一样表现四种色彩的性格特征,丰富的肢体语言调动了现场气氛。他鼓励听众成为演讲的一部分,他在台上提问,由听众回答,现场分析听众的性格,由于乐嘉经验丰富,有时听众还未说话,他就先说出了别人的性格。听乐嘉的演讲,是一种绝妙的艺术享受。
大量的培训使乐嘉的事业有了质的飞跃。他为联想、诺基亚、百事可乐、罗氏、紫江、中国移动、贝尔、阿尔卡特等众多跨国公司、商业组织、政府机关或非营利性机构做过内训。他是中国第一个将色彩密码性格分析传播到大众心里的人,他终于修得了正果。但他并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他要成为最伟大的演讲家,他希望在性格分析领域影响所有的中国人,他梦想将性格分析这个工具普及化,他做了明信片、扑克牌、宣传光盘等,想让的人加入到这个工具的宣讲和推广队伍里来,最终,他要培训的性格分析培训师,并建立一支FPA培训的专业团队,将深奥的性格学知识传播到普通人心里,让普通人在生活中运用自如,就像老太太都知道周杰伦一样,他希望人们以后见面都不问候,你吃了吗,也不是问你上网了吗?而是问你色了吗?
一些名人的励志故事(精选篇7)
所有的人都期盼成功,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走向成功全力以赴。人们在渴望成功的同时,也渴望能够少一分努力,多一分收获。而事实上要获取真正的成功,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艰辛。无论你出身豪门,还是隶属寒舍,你都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顽强的意志与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带你走向成功。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认为: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而“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就是意志的行为表现,也正是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心理学家A·阿德勒也说过:“假如我的目标保留未变,而我的梯子又被拿走了,那我舍用椅子继续往上爬,假如椅子也被拿走,我会用跳,或用我的肌肉来攀爬。”
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有顽强的意志,就一定能可以取得成功。滴水尚可穿石,何况万物之灵的人类呢?
当然,成功之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但正如狄更斯所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下面的一些数字也许会对青年朋友有所启示: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洪升重写《长生殿》花了9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用了40年著《资本论》;达尔文用了20年著《物种起源》;哥白尼用了36年著《天体运行论》;摩尔根用了40年著《古代社会》;居里夫妇用几年的努力,从400吨铀沥青矿、1000吨化学药品和800吨水中,提炼出了一克镭;爱迪生试验了1800次,最终发明了白炽灯。这些数字表明,坚韧之心、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基石,而在这长期不懈的追求中,人的才能也得到了体现与提高。
没有坚持,就不会有最后的成功;没有恒心,愿望就永远无法实现。胜利只会青睐那些坚忍不拔的人,许多人摔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只有拥有顽强意志的人,才能在摔倒后爬起来继续前进,走向最终的成功。
她今年28岁。
华罗庚在28岁时成了西南联大教授,扎克伯格28岁时掌握商机,成功逆袭,乔布斯在28岁时创办自己的公司,一举成为商业富豪。但不好意思,她,既不是什么伟大的商业家,也不是少年得志的作家,28岁的她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她甚至没有自己的职业,如果有,那就是全职妈妈。她有一个5岁的女儿,每天做的事就只有扫地拖地做饭看电视耍手机晒自拍唠家常之类的几乎每个中年妇女都会做的事,她不需要上班,不需要学习,每天过着清闲的日子,除了偶尔接孩子上下学,几乎不怎么出门,就这样,任由时间慢慢走,她并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她甚至想就这样度过余生。
其实,她并不是真的想要做一个全职妈妈,小的时候她有好多好多的理想,当科学家,主持人,作家,歌手,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志向一个个减少,初中学了物理化学放弃了科学家,高中参加歌唱比赛被嘲笑放弃了歌手,多年以来的东北味普通话更是让她对主持敬而远之,毕业以后抱着解放了的思想不在彭碰任何书本更是让她的写作水平退化到小学一年级。就这样,经过一路海选,她的理想一个个被淘汰完,最后意外胜出的却是全职妈妈这个她压根没考虑过的选手,一开始她也有过不满,想出去闯一闯,但家庭琐事和孩子的诞生让她无计可施,最后也就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28岁,正是她所希望的功成名就的年岁,可如今,她什么成就都没有,长期和柴米油盐打交道,让她变得势利,小气,斤斤计较,俗到骨子里,她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那种人。
如果按正常励志故事的发展,这时,她会东山再起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最后有所成就,但是实际上,她没有,仅过了5年,她把什么梦想什么书本文化艺术忘得一干二净,每天只要有人在她的自拍下面点个赞 就会高兴一整天,她不想要东山再起,她甚至都不明白东山再起的意思,她还是这样活着,或许以后她也不会明白。或许28岁,38岁,88岁她也不会改变,而这样的生活对于她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好。她也没必要觉得少了点什么。
反正从来不存在什么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