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好人故事简介
新时代中国好人故事简介篇1
他的名字叫侯明华,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始的,每一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结束,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侯明华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明华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现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明华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之后就天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在老侯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双腿渐渐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明华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听说这事后,侯明华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悲痛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境更是极度低落。老人爱吃饺子,侯明华就买来馅和老人一齐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老人渐渐接纳了侯明华,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明华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明华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明华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明华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明华帮忙老人洗澡的习惯一向没变,在侯明华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明华,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明华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一天忙碌于不一样地区、不一样的老人之间。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齐照顾老人们。
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59岁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紧紧地联系在一齐,今年年底侯明华就要退休了,他说,照顾老人这件事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职责,他会坚持下去,也期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老人、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
新时代中国好人故事简介篇2
刘雨婷,一个真诚、阳光、进取的女孩,现就读于一一九中学。她品学兼优,是一名全面发展、出类拔萃的优秀中学生。
在学习上,刘雨婷同学目的明确,态度严谨,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乐于助人,认真学习各科知识,本着“不读死书,灵活学习”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塔河县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在注重提高自身各学科成绩的同时,她还注重塑造自身的竞争优势,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先后获得县读书状元、校征文比赛一等奖、演讲比赛一等奖等。
身为班长的她,在要求自己进步的同时,还带领班干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使大家同心合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经常和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以求大家共同进步。乐于向后进同学提供帮助,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热情地帮他们答疑解惑,扫清障碍,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当同学在学习上显得吃力,她得知情况后,每天利用课外活动辅导,帮助同学解决在学习上的困难,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刘雨婷取得了全县第九名的好成绩。
王威同学不仅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在文体活动中更力争上游。认真上好体育课,课余时间常活跃于运动场上。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更是与班里的同学积极配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刘雨婷同学在生活上节俭朴实,热情助人,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在汶川地震时,学校举行捐款活动中,她积极组织,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100多元。在各种荣誉面前,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刘雨婷同学身上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一名当代中学生的基本素养。在学生心目中,她无疑是一面旗帜,一个众人瞩目的学习榜样,她是一名当之无愧的优秀团员。然而,渴求上进的她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她知道,只有踏实勤奋的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后一定要继续努力,永不懈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拼搏到底!
新时代中国好人故事简介篇3
段引引,1954年9月出生,陕西彬县太峪镇新堡子村村民。
1988年,丈夫患病去世,她支撑起了整个家庭。三个儿子中老大只有13岁,老二8岁,老三5岁。她为了生计,去过砖厂、去过工地、打过零工、拾过破烂,历尽千辛万苦给家里盖了房,好不容易才把孩子拉扯大。2005年,机械事故使三儿子肢体多处受伤,前后医治一年多,她东奔西跑、四处借钱求医。2006年,二儿子又患了尿毒症,二儿媳改嫁,医生确诊要换肾,她毅然决定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儿子。2010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大儿子36岁那年驾驶三轮摩托车赶集途中,不慎翻车身亡,丢下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她料理了大儿子的后事,又侍候二儿子养病。按照儿媳的意愿,大儿媳与三儿子重新组建了家。2010年4月,二儿子的病情恶化,医治无效离开了这个家。三儿子带着妻子在外地打工,留下两个孙子还要上学,她拖着疲惫不堪的病体,起早贪黑,料理家务,坚守着这个由母爱和坚强从死亡线上拉回的家。她历经艰难困苦,终不言弃,坚强的毅力感染着彬县每一个人。
2010年被评为彬县十大杰出女性,被评为感动咸阳道德模范先进个人,2011年被陕西省评为道德模范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中国好人。
新时代中国好人故事简介篇4
魏西峰,1974年5月出生,陕西彬县新民镇太厢村人,彬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
他悉心侍奉双亲,在母亲生病的三个月时间里,他和父亲轮换着守护在母亲的病床前。母亲要做各种检查,他就背着母亲楼上楼下做检查。母亲去世以后,他陷入了对母亲深深地思念之中,对父亲也就更孝顺了。虽然单位离家里很远,但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回家看望父亲。父亲一天天变老,脾气也逐渐固执起来,他从来都不惹父亲生气,即使父亲不对,他也是顺着父亲的性子慢慢感化父亲。他不仅关心、孝顺自己的父亲,爱护自己的孩子,也关爱社区的其他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让他们的晚年享受到温暖。当听到女儿患有脑瘫的噩耗后,他没有退缩,毅然承担起一个父亲该有的责任,四处求医,辗转奔波,坚持为女儿治病,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病中的女儿。为了给女儿筹钱治病,他忍痛卖掉了自己的房子,硬着头皮向亲朋好友四处借钱。赢得社区居民一致赞扬,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十佳优秀社区民警”、“模范社区民警”。
2013年5月入选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
新时代中国好人故事简介篇5
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前往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读书、为青少年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品......热心公益的吉林快递小哥张航从大学至今一直保持着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坚持公益事业,“自己受到过帮助,所以会尽力帮助他人。”
心怀感恩做义工
今年35岁的张航,是吉林省一家货运公司的仓管员。工作日,他是一名尽职尽责的员工;周末和节假日,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长春市的一名普通志愿者。
因曾在高中和大学时期受到助学金的资助,张航决定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回馈社会。2006年,张航加入了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从此踏上了志愿服务之路。毕业后,他仍然心怀感恩,坚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迄今已有10余年。
2021年,长春市开展“暖星之家”公益活动,张航第一时间报名成为“暖星合伙人”,利用周末时间陪伴孤独症儿童。
张航每月都会有一笔固定的支出,用于“暖星合伙人”项目每月的定向捐赠以及慰问老人、参与网络公益项目捐款等。他还定向资助一位甘肃山区的孩子。“有的时候自己就得节俭一些。”张航说。
真情的付出,换来的是精神上的满足。看到自己照顾的孤独症儿童感受到了陪伴的温暖,听说资助的学生正在努力走出大山,收到一封封捐赠项目进展的回信,张航觉得做公益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志愿服务丰富了他的人生。
多一份牵挂
2022年3月长春再次暴发新冠疫情,12日,张航主动请缨,加入鞍山路社区志愿者队伍,成为小区抗疫临时党支部的一员。他每日早出晚归,帮助组织居民做核酸、为居民配物资。
对于居民最关心的生活物资配送问题,张航发挥做快递小哥的经验优势,准确地核对物资明细单,再进行装卸、清点、分类配送,做得又麻利又精准。在配送物资时,张航发现社区有一些老人和残疾人行动不便,无法及时到供货点领取新鲜蔬菜。他立即决定,为特殊人群送菜上门。
这不是张航第一次做疫情防控志愿者。早在2020年初,他就报名参与了当时的防疫工作。但这一次,他多了一份牵挂。
今年3月,张航的爱人怀孕已有5个多月。为保证安全,他把爱人托付给父母照顾。在志愿服务50多天的时间里,他常常忙得几天都顾不上打一个电话。张航坦言,自己也曾犹豫过,“但爱人支持我”,说到这里张航有些哽咽。
让城市有温度
张航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真诚待人,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他帮新员工熟悉城市路线,将一些工作技法分享给更多的工友,帮从五湖四海来的同事们找房......2020年,在张航的号召和倡议下,公司建立了职工书屋,为快递小哥们提供了一个既能休息又能丰富精神生活的“港湾”。
自2010年从事快递工作以来,张航始终保持着“零投诉”的记录,曾获得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长春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张航说,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继续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凝聚起更多正能量,才能让城市有温度,让生活更美好。”
新时代中国好人故事简介篇6
30多年来,吴爱民总是第一个到学校,在无数个忙碌的夜晚,她就睡在办公室的小床上。当了校长后,吴爱民依然热爱讲台。为了讲好每周的7节课,她不断更新知识;不停地思考,如何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植树问题,就带学生去户外,数一数、看一看;教潜水艇的原理,就和学生围看水箱里的模具浮沉,“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但我希望尽自己所能让他们理解。”吴爱民说。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多地接触外面的世界,吴爱民经常联络城市社团来校开展活动。2011年,南村小学与暨南大学建立英语科目网络远程教学平台,时常邀请大学生志愿者为学生上课。
“学校里的课程很多,除了语数外,还有吉他、非洲鼓、足球……很有趣。”小文(化名)是班里的小调皮,说到吴校长,他是又爱又怕,爱的是校长脸上总是带着笑;怕的是有时候做错事,校长又会很严厉地批评。
吴爱民平时注意收集孩子们的家庭信息,时常利用下班时间去家访,关注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她会在节日里给孩子们送去礼物,将御寒的衣物分送给家庭困难的孩子,还带孩子去自己家吃饭聊天……在吴爱民心中,她负责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小学课程教学,更是一段段人生启蒙。
“这些孩子,他们需要关爱,但也不能不明事理。”吴爱民说,“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孩子们品格的重要时期。我希望他们能够找到对生活的热爱,培育健康的心灵;无论走向哪里,他们都会有幸福的人生。”
新时代中国好人故事简介篇7
2021年9月5日,对于刘世瑜而言,至今难忘。
当天因为海上风力较大,出海作业危险系数较高。为安全起见,上级要求刘世瑜驾驶“鲁城渔60126”号渔船返航。
大约在中午12时左右,对讲机里突然传来“鲁胶渔60166”号渔船发出的求救信息。紧急时刻,这位有着近40年出海捕鱼工作经验的老船长,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人命关天,救人要紧。但刘世瑜也清楚,面对波涛汹涌的风浪和一望无际的大海,如果渔船发生危险,后果将不堪设想。
刘世瑜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先通过卫星定位确定了“鲁胶渔60166”号渔船的位置,又立刻通知了附近的“鲁城渔60167”号船一同前往救援。就这样,刘世瑜和刘承革两名船长顶着十几米大浪,各自驾驶渔船,朝着遇险船只驶去。
在航行途中,刘世瑜一边让船员们仔细观察海面情况,一边让大家提前做好救援准备,全体船员不顾个人安危,分秒必争,只为第一时间能投入到救援中。
由于风大浪急,渔船行驶在海面上,不停地来回摇晃,这也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原本30分钟的航程,行驶了近1个小时才到达。
当刘世瑜驾驶渔船靠近遇险人员渔船的位置时,“鲁胶渔60166”号渔船由于船舱进水已经沉底,而遇险人员在一艘救生筏上,随时都有可能被海浪掀翻。
由于渔船比救生筏高很多,刘世瑜小心驾驶,立刻调整航向,靠近遇险人员,并指挥自己船上全部船员将提前准备好的救援缆绳抛向遇险人员,然后和船员合力将遇险船员一个接一个地拉上船。经过近2个小时的紧急救援,刘世瑜等人终于将7名遇险船员救上船。
那时候,还有2名遇险船员下落不明,虽然参与救援的船员们已经疲惫不堪,但时间就是生命,他们没有停下救援的脚步。确认获救船员各项体征正常后,两艘渔船又立刻在附近海域展开了搜救。
可惜,经过长达近6个小时的搜救,依然没有发现剩下的两名遇险船员的下落。此时海面风力逐渐加大,为确保其他人员安全,上级部门要求刘世瑜他们必须立刻返航。“鲁城渔60126”号渔船只好载着获救的7名船员和“鲁城渔60167”号船一同返航。
其实,这不是刘世瑜第一次见义勇为了。早在2003年的冬天,刘世瑜曾经和另外一名船长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大海,在惊涛骇浪中救起10名遇险的外地船员。
谈起当天的施救过程,刘世瑜说:“人命关天,必须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如果我们未实施救援,遇险船员可能连一丝生的希望都没有了,那样我的良心必然会受到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