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时间的答案·博观中国》观后感十篇

| 福萍

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时间的答案·博观中国》观后感篇1

对于博物馆的印象,最初是从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的那巨大的恐龙骨骼开始。那时,应该是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利用某个周末带我去的。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恐龙,被这庞然大物震撼了,惊讶于她的巨大、不可思议,也有点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吓住了。于是对于那时自然博物馆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这恐龙上了,其他的就什么不记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馆每年都有新的出炉,造型各异,主题不同,种类越来越细化,总之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

从外型上来说,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青铜器、天圆地方的造型不仅成为都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与博物馆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显示了设计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内部设施上,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快速发展,展馆的已愈发先进和人性化。宽阔明亮的展厅,玻璃的展品放置处,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灯光,感应灯,室内良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展品,同时也给我们参观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这些硬件,博物馆里的软件也日益提高着。如今,很多博物馆都有电脑查询系统和介绍,你可以通过小小的显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了解整个博物馆的情况。当然,也可以通过登陆各博物馆的网站来了解。另外,每个博物馆都配有专业的导游,能较详尽地为游客作介绍,力求让人们看懂、理解些什么,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请导游的话,也可以租借讲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个人喜好随时放讲解录音,同样能很快地了解、获得知识。

博物馆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反映着上海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可喜可贺。

人们都说,上海的明天会更美好。而我坚信,上海那么多的博物馆的明天一样会更好。

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时间的答案·博观中国》观后感篇2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精彩的展览,为广大观众呈现出无穷无尽的文化魅力。作为一个爱好文化的人,我特地走访了当地最著名的博物馆,感受到了“博物馆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真正内涵。

我首先来到了展示硬币和纸币的馆区。这里陈列着各种不同国家从古到今的钞票和硬币,通过品味设计,可以看到不同年代的发展趋势。学习镌刻工艺、印制技术、钞票纸质等信息的同时,了解到不少历史事件,例如20世纪初,中国政府屡屡更改货币制度,引发民怨,民间也出现了许多非法钞票,有些是专门为了发动抗日战争而印制的。

接下来我来到了展示古文物的馆区。这里陈列的文物都有着浓重的历史气息。我很欣赏一个镀金的印章,据介绍,是明朝的必胜印。这个印章长约一尺八寸,重近六斤。制作十分精美,印文为“为国奋勇全胜”,寓意着所有宋朝文人皆可用此印达到全胜的境界。在另一个角落处是从古墓出土的青铜器,那些蓝绿色的铜器都沉淀着岁月的痕迹,向观众诉说着古代百姓的生活点滴。

走出古文物馆,我来到了新的展厅。这里展示的是当代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具有现代性和实验性。在当代艺术的世界里,很多时候观众不太能理解作者的思想,但我仍然体会到了艺术的影响力。例如,有一幅写实的油画,具有厚重的笔触技法,深刻表现了艺术家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在另一个展示厅内,是一次声光体验式的展览,将观众带入到了自然的世界中。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走进这里,仿佛我又回到恐龙时代、进化壮观的自然之中。

走出博物馆,我意识到世界是如此美丽。博物馆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有厚重文明的积淀和璀璨文化的瑰丽。国际博物馆日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故事、激发了人类灵魂的深处,让我们对文化的热爱更上一层楼。身在其中,文化的魅力令人沉醉。让我们一起感受博物馆的美丽,留住历史的痕迹,收获属于自己的珍宝。

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时间的答案·博观中国》观后感篇3

博物馆是一个充满着古人智慧和结晶的神圣地方。我想说的是咱们天水市的博物馆,虽说它不如故宫博物官博大精深,可它的确是我记忆最深刻,给予我认知最多的文化驿站。

天水市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庙内,是甘肃省天水市的一个地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担负着天水地域内文物的征集收藏、陈列展示的任务。该馆现有藏品3000余件,有石器、骨器、陶器、铜器、铁器、玉器、金银器、瓷器、书画、石雕砖刻、玺印、文房用具、钱币等各类文物,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青铜爵、汉代四神狩猎画像砖、大唐舍利碑、唐代十一面观音,还有宋代刻花龙柄瓷壶、大明严屋长卷、清代鎏金鸟斯藏佛造像等具有较高价值意义的文物。

博物馆是古典的,它蕴含了古代能工巧匠精湛的手艺,也包含了对生活用品崇拜的用心。从杯碗到皿器,从家具到龙榻龙椅无不巧夺天工。

博物馆是神圣的,它孕育了知识,使考古学家对古代历史有了直观的认识,让我们了解到并不是所有君王都不顾朝事,也不是所有百姓都在煎熬中度日。在一块块参差不齐的石碑上,刻篆着我们的过去。

我心中的博物馆是一座珍稀的房屋,有点宝库的感觉,因为它保护着一件件文物,保护着文化遗产。人们建立博物馆不仅仅是让人们观赏,最重要的是要我们记住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让后人学习历史、勿忘历史、总结历史。天水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天水市实验小学出土的青铜器,引起我的久久关注,看着它让我产生了无限遐想,让我对我的母校产生了更多的崇敬之情。

倘若把一个博物馆比作一棵树,那它的内涵,绝对不是摇曳的枝叶,而是静默的根系,让我们从枝叶中观赏风景,从树根中吸取养份。让我们从历史中成长,瞻望未来,留住我们心中永远的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时间的答案·博观中国》观后感篇4

什么是博物馆?

博物馆是凝固的历史,是智慧的结晶;是艺术的精华,是高尚的意蕴;是生活的媒介,是时代的见证。

记得从小时候起,随父母到外地旅游,去的最多的不是新建景点、购物中心,而是形色各异的博物馆。于我而言,一直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崇高的殿堂,一件件展柜中的文物都在诉说着她的奇幻故事,任何物件都散发着她自身的美与韵味。

可是,近年来,博物馆好像已经失去了引领人们追溯历史、发现历史之美的作用,逐渐变成了一种休闲、一种消遣。这也引发我思考一个实际的问题――我们的博物馆应该是怎样改变?现在,我就来说说我心目中的天水博物馆是怎样的。

首先,她应该是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虽然我们天水是座西北的小城,但是历史悠久,有着辉煌的80文明史,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这么多的历史遗存,完全可以从古代地域的发展来展示,在天水两区五县的每个镇子都建立博物馆,让人们可以全面的、随处的体会到天水的历史文化底蕴。英国几乎所有的村镇都有各自的乡村博物馆,有展示本地历史的乡土博物馆,也有各式各样有特色的专项博物馆,陈列着五花八门的藏品,比如蒸汽船、刺绣、军服、陶瓷 、铁桥、顶针、香水、邮票、纽扣等等,让参观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当地的特色。

其次,博物馆也算是一个城市的地标、符号。当你听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就会想到北京,在我心中国家博物馆就是北京的地标。当然,以城市名来命名更易于联想和识记,尤其是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格局至关重要。上海博物馆位于人民广场,地处市中心,其建筑外形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建在石鼓山巅,四周是高新区、文化广场,它不仅是宝鸡市的地标建筑,还以文化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如果说规模大,就应该恢弘大气;但规模小,就应该精致玲珑。苏州博物馆新馆由著名设计师贝聿铭先生设计,将苏式园林的古典风格与现代建筑的实用理念完美结合,呈现在拙政园近旁,规模不大,却透着一股江南的灵秀之气,使人们更有流连忘返之意。我们天水市博物馆选址在享誉全国的伏羲庙,是否也会如苏州博物馆一样知名于全国?非也!连本地人都不太熟知的地方,那么外地游客连门都找不着。何不把门也像苏州博物馆一样开在伏羲庙的旁边文化景区呢?

说完了外在,再来说说内在。每个博物馆的内部自然是各具千秋,陈列的文物暂且不说。现在最重要的应是各种方式:展览方式、分区方式、互动方式等。我心目中的博物馆应该是给人们传递美好、传播知识的,可是对于我们,还有比我们年龄更小的孩子也许会不理解展物的`内涵,这时就需要讲解员,他们的口才和知识的确是丰富的,但是我觉得还更应针对青少年儿童有一些多彩的活动,可以倡议中学生组织义务讲解员,让学生用学生们喜欢的语言来讲解,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领悟历史、艺术、人文的真谛,而不只是停留在课本的知识就足够了。在杂志上,常看到法国卢浮宫里,一群小朋友们坐在某幅世界名画前,老师为他们娓娓讲述,孩子们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对话临摹。我想,如果我们也是从小就认知美,知道如何发现美,那么,我们将来的生活将永远保持美好。

最后,在信息极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博物馆还应有完备的电子设施,让人们更方便了解展品的历史与信息,既减轻了讲解员的负担,还可以促使大家主动地学习。给大家一个优美、整洁、方便、舒服的参观环境。在参观过许多博物馆后,其实发现真正的博物馆就在自己的心中,那里收藏着无数的珍宝。我喜欢常去我们天水市博物馆,其原因之一,是能见到我的先祖冯国瑞先生的书画作品。在那里,我总会追思缅怀,同时更让我明白这里展示的一切都值得我们珍爱,而他们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更值得我们崇敬。不仅仅是个例,其实对于每个热爱文化的人来说,博物馆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期许。我们需要它的厚重来承载自己那颗脆弱的、敏感的心,同时,它更永居在我们的心里。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时间的答案·博观中国》观后感篇5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同志题写馆名)于30年前由陶瓷产品陈列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中联部部长李一氓题写书名)逐步扩建、发展而来。作为世界闻名的陶都、中国重点陶瓷产区之一的宜兴,我们一直觉得有这么一个陶瓷博物馆而感到自豪,作为一幢建筑物,它坐落在陶业重镇的丁蜀镇西边,新老104国道的中间,它依坡而建,拾级而上,主副对称,绿瓦封顶,巍峨挺拔,已成为陶都宜兴的标志性建筑。周围林木扶疏,翠竹摇影,小桥流水,长廊迂回,一派江南山水园林美景。而它的馆藏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门类、品种、水平,均列国内各大陶瓷产区陶瓷博物馆之前,按照宜兴陶瓷品种的问世先后,古代、近代、现代,彩陶、青瓷、均陶、紫砂、美陶、精陶,分馆布局,陈列有序。它藏的是陶瓷,展示的却是宜兴陶瓷的数千年历史;它展示的陶瓷器物,弘扬的却是灿烂的陶瓷文化。也许在宜兴人眼中不以为然的一件件历代陶瓷器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却彰显着宜兴文脉的最大亮点。在近万件的陶瓷藏品中,不仅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且件件份量厚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就有41件,三级文物57件,这在县一级博物馆已是十分了得,着实不可小看。

每当我陪着国内外客人踏进宜兴陶瓷博物馆,看着那一件历朝历代留下来的陶瓷藏品,脑海里仿佛呈现着一幅幅宜兴先民陶工们,在土与火的交织里,忙忙碌碌挥汗如雨且面色凝重,当看到从熊熊窑火中蜕变而成的缸、瓮、坛、罐、壶、盆、瓶、鼎时,会流露出灿烂的笑容和丰收的喜悦。当我向客人们一一介绍历史上紫砂名人的作品时,我仿佛看到了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顾景舟、蒋蓉等一张张慈祥的面孔,正是他们那一双双灵巧的双手,不仅为我们留下精美绝伦,隽味永久的一件件艺术瑰宝,更有一大批芬芳的桃李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顾绍培、周桂珍、何道洪、曹婉芬······这不由使我又看到了当今一大批陶瓷艺术家李守才、邱玉林、徐安碧、毛国强、徐达明、季益顺、吴鸣、曹亚麟、陈建平、张振中、范建军、华健、范伟群、史小明······他们在传承,更在创新,一批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色的陶艺作品,见证着宜兴陶瓷近年来的发展与提升。活跃当今的一大批青年陶艺家,接过传承宜兴陶瓷的接力捧,担当着延续陶都辉煌的重大责任,他们是宜兴陶瓷的薪火传人。总之,不管是宜兴陶瓷的先人、前辈还是新人,在我的眼中,他们都是宜兴陶瓷的骄子,我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如今的陶博馆,除了宜兴陶瓷的展出,还另辟展馆,陈列了国内其它产区、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陶艺作品。这是开放交流的成果,在与国内各大陶瓷产区的`互动中,景德镇的艺术瓷、醴陵的釉下彩、德化的白瓷、龙泉的青瓷、禹州的钧瓷,汝州的汝瓷、大专院校的现代陶艺·······在与国际陶艺家学会的几次研讨活动时,欧美陶艺家带来了他们的作品,留在了宜兴,陈列在陶博馆。特别是近十年来,与韩国陶瓷文化协会,交流频繁,先后数十位韩国陶艺家把他们最自己满意的作品捐给了宜兴,陈放在陶博馆。这些风格各异,充满着友谊的陶艺作品,与我们宜兴的陶艺作品,陈于一馆,交相辉映,更丰富了陶博馆的收藏,也向宜兴的陶艺工作者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样本。

宜兴陶博馆三十而正当时,作为陶都宜兴最亮名片的对外窗口,它的作用无可替代,陶博馆常年开放,面对纷至沓来的一批批参观者,欣喜之余,不无忧虑,日益增多的藏品,扩容扩库急在眉捷;繁重的接待任务,人才培养尤为迫切,这些,政府及主管部门应该重视,而博物馆自身更应时不我待,实干才能兴馆。我们期望着宜兴陶博馆在50年庆典时,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遥想着,宜兴陶博馆在1庆典时,将会和美丽富饶、现代发达的陶都宜兴共同展现在世人面前。

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时间的答案·博观中国》观后感篇6

高尔基曾说:“世上再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出生的那一刻,在尽情地摘取幻梦的时刻,它都是分秒不差地滴答着。

13岁,我乘公交车匆匆路过那栋房子,还没来得及捕捉它的影子,眼前就换成了高楼大厦,绿树成荫,淡淡的看了一眼,来不及去想,来不及岑思,就像平静的湖面上荡起轻轻的晕圈,不一会儿,就再也没有动静了。

14岁,在那个傍晚,好像夕阳西下的景色就是能给人一番陶醉,晚霞印上了天空,周围的一切都被印上了淡红色。此时,那个红彤彤的太阳像个喝醉酒的笑脸,尽管一脸倦容还是灿烂地笑着,把这最后的余晖留给我们。我漫无边际地走过那幢房子,游人好多,叽叽喳喳的鸟语给我带来另一番的享受,耳边是人们谈笑风生,阵阵笑语像夏日的.风拂过两旁,异常舒爽。我看了一会儿,却没有走近它,只依稀听别人说那是博物馆,但是我从不知道博物馆的含义,幼稚的小脑袋里只是认为那不过是装着陈旧物品的小屋子,就这样,博物馆行色匆匆的埋没在记忆力,风沙掩盖了它。

15岁,我又来到了这幢房子前,那是个清晨,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激动。早起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欢叫。人依旧是那样的多,耳边还是阵阵鸟语和人们的谈笑风生。可我却不再是那个幼稚的女孩。我满怀激动地走进了这个无锡的文化中心――博物馆。因为我终于知道了博物馆的含义。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可以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它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走进这满怀期待的地方,看着两边的陈列物,心中是无限的骄傲。看着磁州窑龙凤纹罐,我感叹古人的心灵手巧。看着《烟波独钓图》,我惊叹古人的画意非凡,画技高超。看着“天子驾六”,我不禁拍案叫绝,古人的遗骨仍是完整地保存着,那气势不减当年,他们永远屹立在时代的长河中。美仑美奂的东周瑰宝,细致体现青铜时代晚期的金属之美……都让我不为之惊叹、佩服。

我深深感受到无锡博物馆不仅是陈列文物的地方,更是一个心灵的栖息处,这便是我心中的无锡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时间的答案·博观中国》观后感篇7

9月18日是国家博物馆日,为庆祝这一日,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特别的博物馆日活动。这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参观,体验了非常多的精彩内容。下面让我详细回顾一下这次活动。

首先,我们参观了学校内部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不仅收藏着各种历史文物,而且还配有一些声光电多媒体展示设备,使得博物馆的展览更加生动。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在博物馆里参观了许多历史文物,包括陶瓷、蜀锦和青铜器等。博物馆内的展品非常丰富,每一件文物都有一个故事,让我们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接着,我们参加了博物馆文化体验活动。这些活动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我们在玩游戏的同时了解了古代文化。比如,我们玩了一个叫做“扇子剪纸”的游戏,通过剪纸的活动,我们了解了关于扇子的文化历史背景。另一个“中华名画”活动,则通过拼图的方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著名的古代绘画作品。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文化讲座,了解了中华文化的诸多方面。在讲座中,讲师和我们分享了有关历史文化的知识,并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来阐述观点。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讲师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敬畏之心,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最后,我们还参加了古代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学习了如何制作蜡染。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学会了制作蜡染的基本流程,并将自己设计的图案印在了面巾上。这项手工艺品制作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让我们体验了古代手工艺人的艰辛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次博物馆日活动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参观和了解博物馆。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不仅在学校内部发现了新的文化资源,还提供了一个展示我们创造性能力的平台。我相信,这次活动的精彩,会在我们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让我们更加热爱中华文化。

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时间的答案·博观中国》观后感篇8

今天虽然下着毛毛雨,但是我们很开心。这是因为我们要去上海汽车博物馆春游。我们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快乐地坐在公交车上,期待着这次春游的开始。

当你到达汽车博物馆时,你首先看到的是博物馆的全景,看起来像一堆书,很美。当我进入博物馆时,我被各种各样的汽车迷住了。整个博物馆由历史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品牌博物馆、古董车博物馆和临时展厅五部分组成。

我首先看到的是历史博物馆,它介绍了汽车的诞生和发展。有大众、凯迪拉克、保时捷、林肯、法拉利等40多辆老爷车,其中红旗车是我最喜欢也是最抢眼的,因为“红旗”是家喻户晓的名字。这是中国第一辆定型车,拉开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序幕。它很珍贵,让我心生敬畏,大开眼界。

然后我们来到二楼,介绍了20世纪汽车发展的历史。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辆银白色的保时捷,很小,1958年生产。它非常漂亮。整体小巧流线型。真的很美!

最后,我们来到了三楼。耶!一辆汽车被拆了,周围挂着许多零件。本来这是给你看一辆车是由多少个零件组成的,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知道一辆车可以先装底盘,再装车身,再装座椅,最后装车门来完成。

这次参观汽车博物馆不仅让我了解了汽车发展的历史,也意识到汽车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我们应该发明更好、更环保的汽车,而不污染空气。啊!这次来汽车博物馆收获很大,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见识。

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时间的答案·博观中国》观后感篇9

一、鹅头桶

正月初一,我和爸妈一起去了温州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艺术展览馆。在展厅里,各种年龄和形状的艺术品真的很耀眼,很漂亮,尤其是一个独特的木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什么桶?圆桶上有一个长柄。这个把手的形状是鹅头,桶边凹凸不平,因为它代表了鹅的翅膀和尾巴。整个水桶看起来像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鹅,回头一看,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诗词:“鹅,鹅,鹅,曲香向天歌……”。父亲告诉我,这个木桶是温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我心想古人真聪明,我要好好学习。如果我也发明了一些东西放在博物馆里供以后观赏,那该多好啊!

第二,蝴蝶菜

啊,蝴蝶怎么能飞进博物馆呢?哦,是我以前的视力。它不是一只蝴蝶。它是一个形状像蝴蝶的木板。它是由一块木板雕刻而成的,木板上有一圈圈的环。整个盘子被漆成棕红色。太美了。听父亲说:“这是古代人过年用瓜果招待客人的。叫蝴蝶果盘。”我们家里也有水果盘,但是是玻璃做的。虽然它们看起来很洋气,很漂亮,但我还是喜欢这个蝴蝶盘。不知道现在这种盘子还有没有?

三、活字印刷

在展厅里,我看到了木刻和泥烧活字版,这让我知道了在父亲的讲解下,印刷术的基本发展史。

最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想印刷书籍。首先,他们在抛光的蜡石上雕刻物品,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擦掉。如果他们想印第二篇文章,就会把原来刻好的文章磨掉,重新刻一遍,费时又不能重印。后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人感觉方便多了。毕升在特制的泥块上刻字。然后在烧硬排版的时候,把这些字按照文章排在专门的版块里再打印出来,打印出来就可以重复使用了。在现代,人们发明了机械印刷。打印速度快,但排版还是需要手工操作。其实也没多大进展。现在很棒。随着电脑激光排版,不仅印刷速度加快,质量也越来越好。不知道未来印刷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时间的答案·博观中国》观后感篇10

今天,我们大马路四年级全体师生参观了徐州市博物馆,进行研学活动。以前秋游,以玩为主,这次是以学为主,我感到非常有意思。

一路欢声笑语,我们很快便来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山北麓的徐州市博物馆。

满怀虔诚的心情,我们走进展厅,一进大门就看到了四个金色起伏的大字“金戈铁马”,这让我想起了战士们策马扬鞭,驰骋沙场的景象,令人激动万分。刚进入展厅,我们首先看到了石器时代的兵器,当时兵器还很简陋,拿一块磨尖的鹅卵石绑在一根木棍上,简易的石斧就做成了。还有一块石球,边缘磨得很粗糙,就像是被人啃过的桃核。我一边看一边想,这些工具都是古人纯手工打造的,可真不容易呀!

我们边走边聊,来到了青铜时代,这些东西看起来就精致多了,兵器也比石器时代要丰富很多。有刀,剑,戈等等。他们一个个锋利无比,似乎摸一下就能划破手指。我和同学们忍不住地站在展坛前大大的欣赏一番,不知不觉便来到了铁器时代。我第一眼就被好几把铁剑给吸引住了,虽说剑锋已锈迹斑斑,可我还是想到了千年前,古代骑士拿起这把剑,是多么的英雄气概。

就在我奇思妙想之际,老师拍拍我的肩膀,示意我们去参观下一个展台。在这个展台上,我看见了一件破破烂烂的“锁子甲”,可别小瞧它,它可是古代的`护身宝器,只见它浑身缀满铁环,有几个因为年代的腐蚀失去了光泽,其他的已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磨得闪闪发光,重新绽放出光彩。

我看得津津有味,今天的研学活动真令人大开眼界!

7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