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怎么写大国工匠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职场挑战。怎样写观后感怎么写大国工匠?这里提供观后感怎么写大国工匠分享,供大家参考。
观后感怎么写大国工匠篇1
周二学校组织观看《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所缔造的传奇。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一念执着,选择一生坚守,千锤百炼,打磨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这样的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校不是做首富,而是选择用自己的职业技能为国家添彩。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不凡技术的职业技能师。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为航空事业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工作的积累,使他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制造中国飞机团队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20__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1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量的具大,更甚的是晚上还会急加班。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耗时太长,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赶工,这个异常艰巨的任务突然降临给了胡双钱。
一个完整零件需要一万多元,关键在于它的工艺要求精益求精,36个大小不一的孔,相当于人头发丝直径的孔,却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来完成,不负众望,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完工,并一次性通过检验,胡双钱的技能不可小觑。
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们,他们的敬业勤勉,值得身为职高学生的我们学习。他们为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我们应为之点赞,为之倾倒,传承他们的不平凡,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学习与实践中努力获取专业技能知识,不断进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争做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
观后感怎么写大国工匠篇2
纪录片《大国工匠》以热爱职业、敬业奉献为主题,讲述了八位“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间,有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给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高凤林,有载人潜水机上被称作“两丝”钳工的顾秋亮,有高铁研磨师宁允展,有港珠澳大桥深海钳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飞机的钳工胡双钱,有錾刻人生、为APEC会议制作礼物的孟剑锋,还有捞纸大师周东红。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大国工匠给我们以财富,这就是要深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艺,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在这个五光十色、极致物欲横流的当下,对这些成功的工匠们也少不了几倍工资、几套房子、几多升迁的诱惑。但是,他们都没有为此所动。因为他们的共同和特殊点,不仅在于技艺精湛,而且在于有一颗热爱祖国,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爱心和忠心,有一种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职业操守的“工匠精神”。高凤林的话,代表了大国工匠们的心声:“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每一个从事五金制造的业者,都是一个个工匠,都有一份份责任。每个业者都应该以同样“大国工匠”的精神尺度,尽职尽责,赢得尊重。
观后感怎么写大国工匠篇3
在这几天中,班主任让我们看了《大国工匠》,他们地技艺精湛,技艺高超,我真为咱们国家拥有这种工匠而自豪,一个国家,支撑着这个国家制造业能力的,最重要是技术,是掌握技术的工人!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上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绘火箭焊接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他有着如此高的技术,让人感到佩服,他的精神如此让我们感到惊讶,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坚忍不拔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让我们为之叹服,为之佩服。
我们要向他们为榜样, 学习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
观后感怎么写大国工匠篇4
通过这两次观看大国工匠,我懂得了:
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其不同的方式仅在于,各种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相异。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人不过终其一生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在平凡的岗位上混的如鱼得水,有声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对工作的认识和对待方式不同。
在市场化成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每个人工作机会都来之不易,如果不珍惜工资作机会,不努力工作只知道抱怨别人,总是会被放弃在遗忘的角落,不管他们的学历是否很高,能力是否很强,也只能是一个配角而已。我们每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惜的精神,火焰般的热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也冷淡的态度去工作那怕是做最高尚的工作,也只能做个最平庸的员工。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他能使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学到很多,做到更好,只有用心事,才能把事做出色,态度决定一切。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观后感怎么写大国工匠篇5
《大国工匠》,讲述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高凤林——火箭的“心脏”
在中国航天,53岁高凤林的工作没有几个人能做得了。他曾说过“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火箭的“心脏”,他的作为,让中国“神舟”系列顺利升空,也让中国科技发展到达了令人仰视的高度。微不足道的技能发展,同样蕴藏着较高的智慧含量,我们把微小的工匠精神,做精、做美、做到极致,“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同样是一种巨大的事业成就、国家成就。
胡双钱——“航空手艺人”
.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胡双钱凭着他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和对民机梦想的执着,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奋战在民机制造的第一线。胡双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品质的极致追求,用他自我的话说:“加工出一流质量的飞机产品,是我一生的追求!期望自我能再干十年、二十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贡献。”
管延安——__深海钳工
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他曾说过“装好了也要拆,拆了在装,这是为了手感”。因为执着,坚持,求学。
孟剑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
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仅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用他自我的话说:“追求极致,超越自我”
张冬伟——十三里焊缝全手工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用他自我的话说:“我暗暗下决心,技术必须要超越师傅,期望,我带的徒弟必须超越我”。
呈现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专业又敬业的精神内核,倡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而此刻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而在学习中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知识,我们要不断地提高,争取做好自我。态度决定一切,仅有奋斗的青春才美丽,永不放弃,生命才精彩。
观后感怎么写大国工匠篇6
20__年“五一”开始,央视推出了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节目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工程师高凤林等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看了之后,我感到震撼。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习惯了用机器代替人工,用电脑代替人脑,但是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上天,“蛟龙号”下海这些高精尖领域,机器不适用时,我们的工匠用自己的双手代替了机器,甚至做得比机器还要好。
我很好奇他们有着怎样的一双手,可以焊接火箭的“心脏”,可以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个漏点,可以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7000米级“蛟龙号”装配组组长顾秋亮,人称“顾2丝”(1丝等于0.01毫米)。为练基本功,他将十几个十公分厚的钢板锉到0.5公分,手上几乎没有指纹。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传承和钻研,专注与磨砺,精益求精,是他们对工匠精神做的最好的诠释。
与这种工匠精神相对应的是一种“差不多”的精神。有一个故事,讲中国人和德国人用同样的零件组装出来的设备,德国人组装出来的质量就要好。我们民航用的相当一部分设备都是进口的,同样的螺丝钉,进口的用十几年还闪闪发亮,国产的没几天就生锈了。还有如今的中国人一窝蜂地到国外买电饭煲和马桶盖,这都在打中国制造业的脸。我们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唯独少了一流的产品。而对民航业来说,工匠精神就更重要了。飞机维修的机务员有着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和检查标准,如若飞机检修不严格不细致,轻则造成安全隐患,重则机毁人亡。
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科技部部长万钢说,工匠精神实际是种敬业精神,就是每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契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放松。我们身边不乏爱岗敬业的楷模,但也有一些人工作挑肥拣瘦,不求技术“过得硬”,但求“过得去”,这些人必将被淘汰。一个人只有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国工匠》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精神。我们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在浮躁的当下,工于心,匠于行,静下心来踏实做事,将我们的工匠精神真正传承下去。
观后感怎么写大国工匠篇7
今天按学校要求,整组成员一起观看了央视新闻推出的一档《大国工匠》节目。
1.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如此高的焊接技术,不由人折服。
2.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的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錾刻大师-孟剑锋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
3.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被誉为两丝钳工。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4.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5.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6.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7.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匠心筑梦的震撼而又感人的事迹。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观后感怎么写大国工匠篇8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今年“五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今天,电脑动漫组也组织了组员一起观看并感受了工匠们所传达的职业技能的极致化,他们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这是一群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第一集,就介绍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38万公里,是“嫦娥三号”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在中国航天,53岁高凤林的工作没有几个人能做得了,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现在,他又在挑战一个新的极限——为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焊接发动机。焊接这个手艺看似简单,但在航天领域,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都需要经过缜密思考。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高凤林的专注来自于刚入行时的勤学苦练,航天制造要求零失误,这一切都需要从扎实的基本功开始。发动机被称为火箭的心脏,对于焊接工作来说,一点小小的瑕疵可能就会导致一场灾难。因此,焊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更需要细致严谨。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为此,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高凤林却不为所动,都一一拒绝。理由很简单,用高凤林的话说,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应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了五台航海钟,最后一个钟,创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记录,从而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而我国的工匠们同样毫不逊色,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而这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因此,“大国工匠”诠释出的“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这样才能让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